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证

,二口日。西约集团脑峰会在华盛顿召开

虽然按照最初安排,此次峰会主要针对《伦敦条约》带来的影响,协调各成员国在履行相关义务时采取的行动,最大限度维护集团利益,但是南大西洋局势日益紧张,在美国总统与英国相的影响下打手就算其他参会脑不想淌这潭浑水,会议的主要话题也会转移到与集团利益无关的马岛争端上。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除了英国之外,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约集团成员国都不想卷入马岛争端。

会议的第一天,墨西哥总统就表达出了某种程度上的担忧。

按照墨西哥总统的说法。如何切实履行《伦敦条约》对各签约国规定的义务,才是维护西约集团集体利益的关键,也是此次脑峰会的主要议题,不应该在与之无关、或者与之相悖的话题上浪费时间。

虽然墨西哥总统的话很含蓄,但是意思非常明确,即西约集团不应该卷入马岛冲突。

至于这是不是墨西哥总统的意思,那就很难说了。墨西哥既是西约成员国、又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算得上美国的第引个州。不管墨西哥总统有多么独到的见解,也不会不事先与布兰迫诺商量吧?

受墨西哥总统的“影响”在第一天的会议上,英国相并为提出马岛问题。

因为各国脑事务繁忙,所以前脑会晤只进行3天。按照大会安排,第一天主要确定需要由脑商讨的话题。英国相乔治没有提出马岛问题,等于放弃了在会议上讨论该问题的权利。

不得不说,英国相非常精明。

有的时候,“主动放弃”是更加有效的“积极进攻”。

英国相这么做,先就与西约集团的特殊性有关。

虽然做为新时代的政治军事同盟组织,由美国为的西约集团与以共和国为核心的集约集团非常相似,比如都以捍卫核心国的利益为主要目的,其他成员国获得由核心国提供的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等方面的好处,从而形成更加紧密的同盟体系,更加有效的维护集团内所有国家的利益。但是受历史的影响。西约集团在“积极进去。方面做得远没集约集团彻底,仍然存在很多致命缺陷,比如没有对非核心国之外的成员国的利益做出规定。也就无法在某个成员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动除核心国之外的其他成员国,启动集团的集体防御机制。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被称为“第二个北约”的西约集团实际上远远比不上当初的北约集团,因为在北约集团中,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利益受到侵犯后,其他成员国都有责任与义务为其提供实质性援助。

吾爱历心

当然,形成如此复杂局势的原因更加复杂。

总体而言,西约集团的所有问题都与现实有关。与之相比,当初北约集团能够形成“集体安全”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来自东方指苏联的威胁有很大笑系。可以说,所有北约成员国都受到了苏联的威胁,因此有必要通过“集体安全”捍卫所有成员国,最大限度的确保所有成员国的安全。西约集团成立时,不是所有成员国受到同一个敌人的威胁,甚至没有几个成员国受到威胁,催生西约集团的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等有别于传统安全的战略问题。在没有共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自然没有必要推广“集体安全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西约集团更像是一个在“电力革命”背景下诞生的经济利益集团,而不是安全利益集团。

事实上,作为创始国之一的英国。也在西约集团成立的时候反对过“集体安全”。

原因很简单,西约集团成立时,英国的经济状况正在好转,国防实力达到了本世纪的巅峰状态。美国则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与共和国明争暗斗;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与伊朗战争让英国吃够了苦头,为了避免再次被美国卷入战争。执政的英国保守党一改工党的对外政策,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从而在“集体安全”问题上持保留意见。

知,万

连英国都反对“集体安全”其他西约创始国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除了美国、澳大利亚与菲律宾之外,包括英国、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新几内亚在内的另外旧个创始国均反对施行“集体安全”政策,更加希望美国在关键技术、特别是在与电力革命相关的几项重要技术方面向集团成员国全面开放。虽然在美国的坚决主张下。西约集团成立时,并没完全排除“集体安全”政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特殊事件采取“集体安全行动”但是按照相关规定,除了不涉及其他成员国的“双边安全行动”之外,只要有3个及其以上成员国参与的“集体安全行动”就需要获得集团成员国的一致赞同。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如此严厉的“集体安全规则”既是维护普通成员国利益的基石,又是制约集团展的伴脚石。西约集团成立之后,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改变“集体安全”现状。甚至一度效仿共和国,希望像集约集团那样,通过妥协与让步,形成一套最最基本的“集体双一洋且的努力没有任何收因很简单。作四渊四文上的国际利益集团不一样的西约集团,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维护核心国利益,集团其他成员国都是依附在核心国之上的“附庸国。”所以在集团内部,其他成员国既无主动权,又没多少言权。再在“集体安全”问题上作出让步。等于放弃制约核心国的唯一手段。彻底沦落为核心国手里的棋子,最终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

事实上,同样的问题在共和国主导的集约集团也存在。虽然与西约集团相比,因为共和国的领导人有先见之明,加上较为有利的形势,所以集约集团成立时,打的就是“集体安全”的牌子,从而使集约集团在“集体安全”方面走得更远,但是从根本上讲,集约集团也存在相似的问题。比如在阿根廷入约的问题上,不管共和国做了多大努力,其他成员国都坚持按“原则”办事,绝对不会“特事情办”即阿根廷必须解决与他国的领土、领海等再际争端。这一硬性规定,就是集约集团各成员国对抗核心国的“尚方宝剑打手”也是限制核心国利用集团的唯一手段。

暂且不考虑别的问题,仅此一点就足以让英国相有所取含了。

当然,乔治还得考虑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是英国在西约集团的特殊地位。二是马岛争端对其他成员国的影响。

作为集团中唯一的欧浙国家,英国在西约集团的地位恐怕仅比远在太平洋对岸的菲律宾稍微高一点。这里所说的“地位”不是由国家实力与战略地位决定,而是由成员国对维护集团利益所起到的作用决定。母庸置疑,英国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在不是最为重要的安全问题上,因为美国能够为所有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所以英国对其他成员国的意义并不大。在最为重要的经济领域,因为英国“脚踏两只船。”更像欧盟国家,所以没有几个成员国对英国抱太大的希望。在非常重要的科技领域,因为没有掌握多少与电力革命相关的核心技术,所以英国仍然是可有可无。在对持续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因为英国已经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本土资源又极为稀少,所以英国的地位同样非常尴尬,甚至被部分成员国认为拖了集团的后腿。

相对而言,马岛对其他成员国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作为“西半球集团”因为西约集团的犬部分成员国都在西半球,所以有了这个戏称。在互个创始国与口个加盟国中,美洲国家就有引个,除掉美国与加拿大。另外出个全是拉美与加勒比国家。由此可见,西约集团的绝大部分成员国都与阿根廷有着不错的关系,至少在历史、文化、传统等等方面更加偏向于阿根廷,而不是英国。虽然受美国的影响,没有几个西约国家承认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更没有哪个成员国敢于支持阿根廷收复马岛,但是在国内民意的影响下,肯定不会有多少拉美与加勒比国家的政府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

综合这三点因素,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用《泰晤士报》在3月旧日的专题评论中的话来说,乔治去华盛顿的主要目的不是参加脑会晤,更不是寻求西约集团的帮助,而是借此机会与布兰迪诺单独会面,争取获得美国的单方面援助。

不得不说,英国媒体的评论很到位。

白天的会议结束后,英国相就忙不跌的“单独拜访”了美国总统。

,万

似乎都猜到布兰迪诺会先与乔治进行单独会晤,所以当天晚上,没有其他国家的脑要求与美国总统面谈。

因为乔治没有带随行的内阁官员。所以布兰迫诺也只叫上了几名顾问。

会谈一开始,气氛就有点紧张。

作为工党领袖,乔治先明确了英国的立场,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英国都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也是最值得美国信赖的盟友。虽然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商椎,毕竟现在的工党早就不是刃年前的工党,任何政党都要根据选民的喜好调整政治纲领,连续输掉好几届大选之后,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调整了政治路线。工党也不可能成为执政党。但是从乔治的态度来看,至少他个人的诚意值得信任。更重要的是,根据铀提供的情报,在前来参加脑会晤之前,乔治与法国总统、德国总理、意大利总理、以及欧盟轮值主席荷兰相进行了大约2个小时的视频会议。从乔治在白宫的表现来看,欧盟内部并未就马岛争端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说没有在是否给予英国支持的问题上做出最终决定,不然英国相也不会在美国总统面前表现得如此“谦恭”。

英国相的表现,让布兰迫诺与杜奇威都暗自松了口气。

在欧盟没有采取积极行动的情况下,英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投靠”美国。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南大西洋局势继续恶化,在战争变得显而易见的时候,欧盟就会采取行动,而且是积极果断的行动。但是必须承认,不管什么行动,不可能一开始就收到预期的效果,总有一个效应起累期。如果欧盟等到战争爆前、甚至

吾爱万心猜甲糊后才采取行动肯定无法让英国感到满住…绷心,就能让英国“脱离”欧盟。在瓦解“统一欧洲”的行动中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为四提供了准确情报。所以年兰迪诺与杜奇威早就做好了准备。

面对英国相的请求,布兰迫诺的态度不是很积极,不断通过言语、举动表达出某种担忧。

“相阁下,我们必须更加深入的探讨南大西洋的问题。”轮到杜奇威开口的时候,安全顾问没有让总统失望。“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情报,早在伦敦会议之前,中国国家元就数次向阿根廷总统担保,在阿根廷收复马岛的军事行动中,中国肯定会提供某种程度上的支持与援助。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早在二十年前,也就是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中国前元纪佑国在访问布宜诺斯艾利斯,与阿根廷签署了第一份价值数百亿元的军火销售伙同的时候,就对阿根廷做出了某种程度上的保证,不然阿根廷也不会义无返顾的投入数以千亿元的巨额资金,历经数届政府,用二十年建立起了整个拉美地区、甚至算得上整个南半球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听杜奇威说完,乔治并没急着开口。

作为英国相,乔治不可能不知道杜奇威在白宫的影响力,也不可能不知道这番冗长的开场白的真实含义。

与其急着表明态度,还不如让杜奇威继续说下去,搞清楚“总统传话筒”的意图后,再表态也不迟。

“当然,问题也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杜奇威也看出了乔治的心思,没有继续纠缠无关紧要的话题,转口说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冲突规模有限;中国就不会直接介入,甚至不会在战争期间为阿根廷提供物质上的援助。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在南大西洋冲突中的作用,更不能低估中国的决心与意志。事实上,丐岛争端能够搁置这么多年,与中国的影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马岛争端在这个时候升温。本来就是中国因素产生作用的结果。”

吾爱丑泣心

“将军,你的意思是,美国会因此抛弃最重要的盟友?”乔治有点忍不住了。虽然杜奇威还没有说到关键点上,但是在英国相看来,如果让杜奇威继续说下去,恐怕布兰迪诺会顺水推舟,把援助英国的问题搁置起来。

杜奇威淡淡一笑,把言的机会留给了总统。

让英国相激动起来。杜奇威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

“乔治,你误解了将军的意思。”布兰迫诺轻描淡写的化解了稍微有点紧张的气氛,说道,“不管怎么样,美国都不会抛弃英国。将军的意思是,在中国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必须考虑周全,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绝对不能被动迎战。最让我们担忧的还不是中国会不会介入南大西洋冲突,而是中国会用什么方式来挥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说,中国介入马岛冲突才是我们最想得到的好消息。事实一再证明,在对外政策上中国领导人拥有惊人智慧,总能给我们制造意想不到的麻

“王元庆不可能一直干下去,迟早得换人。”乔治嘀咕了一句。

布兰迫诺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们已经收到情报,中国的换届选举工作很有可能推迟数个月。即便照常举行,王元庆也会利用刚刚起的“修宪运动。继续挥作用。对一个敢于提出“宪法修正案,的领袖来说,多挥几个月的影响力。甚至在领袖的位置上多呆几个月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也就是说,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爆?”

年兰迫诺点了点头,给杜奇威递了个眼神。

“这就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如果战争在几个月内爆”

“阁下,”乔治打断了杜奇威的话,对布兰迫诺说道,“总统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按兵不动,等到局势明朗后再采取行动?”

“当然不是,因为这么做,等于放弃主动权。”布兰迪诺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事实上。冲突的另外一方不会等到我们做好准备才采取行动。不管用什么办法,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我的意思是,英国必须采取积极果断的行动。但是不要背上制造争端、挑起战争的骂名。在局势明朗之前,或者说在中国采取公开行动之前,我们不可能为英国提供任何公开援助,但是可以提供贵国所需要的一切支援。我可以保证,只要中国越过红线,不管情况如何,我们都会给予英国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最大限度的支援。这也是我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保证。”

等布兰迪诺说完,乔治沉思了一阵,才露出了笑容。

显然,他已经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虽然布兰迪诺的说辞有点烦琐,但是意义很明确。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美国不会介入马岛战争,最多为英国提供一些秘密支援。只要第三方介入,不管局势如何,美国都会介入,甚至派兵参战。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布兰迫诺能够做出的最大限度的保证。

第53章 强强对话第128章 知错就改第97章 穷途末路第52章 大敌将至第27章 机会第88章 地面战斗第101章 头号艇长第88章 开门红第82章 调整第131章 阴霾重重第6章 飞赴纽约第79章 硝烟再起第17章 高原枪声第86章 增援部队第19章 分家大会第99章 缴械投降第94章 深入主题第28章 准备计划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0章 冰山一角第45章 弱国强兵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131章 战争加速第54章 第一人第81章 早死晚死第10章 冲突升级第21章 见招拆招第84章 内讧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20章 军事禁运第92章 东线战争转折点第87章 海军的表演第22章 我行我素第83章 双管齐下第8章 一箭三雕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128章 黯然离去第51章 待价而沽第50章 疯狂反扑第71章 意外惊喜第31章 南亚桥头堡第8章 再起波澜第13章 最高级别第17章 战争部署第117章 好心帮倒忙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69章 亦步亦趋第30章 棋子第41章 必然选择第81章 变局第114章 穷途末路第63章 外交斗争第10章 理想海军怨第18章 猜一个准第46章 突防第107章 大胆设想第41章 一锅端第7章 珠联璧合第92章 私下媾和第68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46章 由守转攻第29章 法定程序第4章 伦敦条约第26章 最高精神领袖第48章 两片天第25章 权力交接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33章 垄断经营第5章 权衡利弊第49章 错有错招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98章 并不重要的真相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22章 西方不亮东方亮第53章 巅峰之作第58章 全面爆发第1章 头脑与灵魂第66章 有利有弊第33章 超级潜艇第34章 借刀杀人第10章 女儿的支持第102章 宏伟蓝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34章 乱局第40章 战果最大化第104章 历史重任第65章 政治家的对话第72章 图兰风暴第62章 惊弓之鸟第79章 纯步兵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58章 利益交换第15章 群策群力第97章 高消耗战争第45章 国家安全战略第127章 空中反击第38章 战斗单位第4章 伦敦条约第128章 借题发挥
第53章 强强对话第128章 知错就改第97章 穷途末路第52章 大敌将至第27章 机会第88章 地面战斗第101章 头号艇长第88章 开门红第82章 调整第131章 阴霾重重第6章 飞赴纽约第79章 硝烟再起第17章 高原枪声第86章 增援部队第19章 分家大会第99章 缴械投降第94章 深入主题第28章 准备计划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0章 冰山一角第45章 弱国强兵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131章 战争加速第54章 第一人第81章 早死晚死第10章 冲突升级第21章 见招拆招第84章 内讧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20章 军事禁运第92章 东线战争转折点第87章 海军的表演第22章 我行我素第83章 双管齐下第8章 一箭三雕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128章 黯然离去第51章 待价而沽第50章 疯狂反扑第71章 意外惊喜第31章 南亚桥头堡第8章 再起波澜第13章 最高级别第17章 战争部署第117章 好心帮倒忙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69章 亦步亦趋第30章 棋子第41章 必然选择第81章 变局第114章 穷途末路第63章 外交斗争第10章 理想海军怨第18章 猜一个准第46章 突防第107章 大胆设想第41章 一锅端第7章 珠联璧合第92章 私下媾和第68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46章 由守转攻第29章 法定程序第4章 伦敦条约第26章 最高精神领袖第48章 两片天第25章 权力交接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33章 垄断经营第5章 权衡利弊第49章 错有错招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98章 并不重要的真相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22章 西方不亮东方亮第53章 巅峰之作第58章 全面爆发第1章 头脑与灵魂第66章 有利有弊第33章 超级潜艇第34章 借刀杀人第10章 女儿的支持第102章 宏伟蓝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34章 乱局第40章 战果最大化第104章 历史重任第65章 政治家的对话第72章 图兰风暴第62章 惊弓之鸟第79章 纯步兵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58章 利益交换第15章 群策群力第97章 高消耗战争第45章 国家安全战略第127章 空中反击第38章 战斗单位第4章 伦敦条约第128章 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