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亦步亦趋

夜,布兰曲诺被秘书从床叫了起来,等他来到稍田,二品时,国务卿萨利文、国防部长杜奇威、国家安全顾问普林斯顿、凹局长戴维斯正在低声讨论刚刚生的事情。见到总统,萨利文干咳了一声,打住了话题。

因为布兰迫诺拥有杰出的政治才华,精通治国之道,所以在选择国务卿的时候,与韦斯特伍德完全不一样。萨利文并不精通经济。甚至没有多少经济方面的履历,而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外交家。在出任国务卿之前。他曾经在贾培尔执政期间担任驻外使节,在弗雷德里克执政期间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席代表。在韦斯特伍德执政期间担任专门负责拉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从选择萨利文出任国务卿就能看出,因为没有在联邦政府任职的履历,所以布兰迫诺缺乏外交方面的才能,需要一名精通外交的高级打手??助手更重要的是,在布兰迪诺的内阁中,萨利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作为一名精明的政治家,布兰迪诺不但拥有惊人的价值判断力,还从不格外绮重某个幕僚,但是受本身能力的影响,在对外政策方面。布兰迫诺仍然主要听从萨利文的建议与意见。

因为布兰迫诺采取了全面收缩的国家基本战略,所以他在外交问题上需要一个萨利文这样的资深外交官担任参谋。

不难看出,布兰迪诺重视的不是某个人的政治派别,而是其有华。

除了精通外交的萨利文之外,布兰迫诺手下还有精通国际战略的普林斯顿。以及情报专家戴维斯。当然。军事专家杜奇威也是布兰迪诺内阁中的重要成员。

与韦斯特伍德组建第一界内阁政府时遇到的情况截然不同,布兰迪诺当选后,向国会提交的内阁成员名单没有受到任何人质疑,甚至很多资深政治家与政治评论员认为布兰迫诺组建了美国在引世纪期间最强大的内阁政府。

能够将这么多杰出人才抓在手中。足以证明布兰迫诺笼给人心的手段。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美国遇到史无前例的强大挑战的某种反映。按照删等美国新闻媒体的评论。布兰迪诺执政期间。也就是出强年到溺年,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历的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随着全球性大萧条全面消退,在大萧条期间得到确认与巩固的大国秩序将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游戏规则,以共和国、欧盟、俄罗斯为的大国迅崛起,必然会对美国的国际地位构成挑战,彻底打破以往的世界格局。如果美国不能在这场数百年一遇的历史大变苹中抓住机会。将被历史淘汰,成为三流国家。

不得不承认,美国人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严格说来。评述并没错。

以第四次印巴战争为标志,共和国已经在挑战美国的道路上前进了刀年。对任何一个拥有成为世界级大国潜力的国家来说,力年足以决定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当初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挑战英国的霸权地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面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个。也只用了力多年。作为反面例子。德国从威廉二世开始整顿海军,到鼻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战败,也只用了力多年。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不幸的是,共和国不是失败的例子。

年来,共和国从未在国际斗争中遭遇败绩。反复失败的是美国。

在此情况下,没人能说美国的危机意识是无中生有。

按照绝大部分人的观点,在历年到哟年之间。共和国将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也正是如此。美国新闻媒体才会出打手??美国崩溃论”认为美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时布兰迪诺来说,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共和国在锡金问题上大做文章的时候。布兰迪诺就知道共和国把枪口对准了身边最后一个有实力的敌人一印度。

母庸置疑,只要印度战败。再也无法阻止共和国迅崛起。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精通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在成为世界大国之前,花了数十年的时间解决周边问题,比如战胜原本比美国强大得多的墨西哥、打败霸占着加勒比海地区的西班牙、控制北面的加拿大,才最终走上与传统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并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

布兰迫诺坐下后,先让戴维斯介绍了情况。

听完田局长的讲述,布兰迪诺并未感利惊讶,只是朝坐在萨利文旁边的杜奇威看了一眼。

“我们大致讨论了一下,认为四提供的情报有很高的可靠性。”萨利文打破沉默,说道,“局势展到这一步,中国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锡金只是起战争的导火索,中国不会仅仅为了帮助锡金建国而大动干戈,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收手。虽然我们都认为,以王元庆的威望。向印度宣战不会存在任何阻挠,但是我们也知凶此年来“至示庆一直在推动政治改革,修补中国展一,:叭六作为国家元,他确实有可能在最高权力机构表演讲,说服那些对战争有所保留的代表,从而获得国民的全力支持。当然,以王元庆的影响力,由他提出的战争行动肯定会获得通过。现在缺少的,只是最后的宣战声明。如果这是早已准备好的事情。中国将在数个小时之内表战争宣言。”

布兰迫诺不动声色的说道:“中国正式向印度宣战,会有多大的影响?”

萨利文苦笑了一下,说道:“虽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王元庆试图吞并一个拥有十七亿人口的国家。更没有理由相信王元庆会像当年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向印度宣战。正是为扩大战争规模做准备。以中国的法律,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政府的战争动员能力非常有限。最多只能打赢一场小规模局部战争。显然。这不是一场小规模局部战争,而是地区性质的全面战争。与日本战争相比,中**队在开战的第一天就出动了地面部队,而且攻入印度境内。照此形势展下去。中国至少需要投入一百万地面部队。如此一来,王元庆必须获得战争授权。实施全国性的战争动员,至少在局部领域实施战争动员。才能确保获得最终的胜利。也正是如此,王元庆才必须向印度宣战。由此可见。宣战是中国主动扩大战争规模的明确信号。”

布兰迫诺思考了一阵,说道:“不会有其他可能?”

“我们也讨论过其他可能。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在宣战的问题上做文章。王元庆更不可能拿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做文章。”萨利文叹了口气,说道。“事实证明。王元庆是一个很难让人摸准的对手,只是他也不是无迹可寻。纵观他在执政之后。乃至执政之前的所有决策。不难现,王元庆的任何决策都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关。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来推测王元庆的最终决策。”

布兰迫诺微微皱了下眉头。压了压住了萨利文的话。

国务卿知道总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也就没有班门弄斧。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有所准备。”布兰迪诺把目光转向了杜奇威,说道,“毫无疑问,我们一直低估了王元庆达到目的的野心与决心。也许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王元庆的所作所为,只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次是真刀实枪。不再是玩虚的了。既然王元庆准备动一场全面战争,武们就应该借此机会打击中国。”

“印度肯定会战败,有没有我们的支持都一样。”杜奇威叹了口气,说道,“即便我们出兵。帮助印度作战。也不可能在南亚次大6上击败中国。当然。以国内情况来看,我不建议出兵印度。”

布兰迫诺笑了笑,示意杜奇威继续说下去。

“既然印度必然会战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印度提供支持。”杜奇威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印度战败之前,为印度提供足够多的武器装备。多到在未来几个年之内。印度境内都不会缺乏用来抵抗占领军,与亲华政府的武器装备。”

“将印度变成战争泥潭?”普林斯顿插了一句。

杜奇威点了点头,把言的机会留给了安全顾问。

布兰迫诺没有放过这个问题,把目光转向了普林斯顿。

“这确实是我们能够采取的最好策略。”普林斯顿早有准备。“印度不是日本。中国不可能像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当前的国际局势也不允许中国以极端手段对付印度。对中国来说,结束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推翻印度现政权,扶持亲华政权。从而控制印度。从中国的国内局势来看,在政治改革尚未收到显著成果的前提下,王元庆也不会贸然打一场持久消耗战。综合这两点因素,中国肯定会打一场决战,以最快的度达到战争目的,然后结束战争行动。换个角度看。鲁拉贾帕尼非常清楚王元庆的企图,也才没有在战争问题上做出决定性的让步,希望通过强有力的抵抗遏制中国的战争野心,最终迫使中国承认动了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正如杜奇威将军所说,不管我们是否介入,印度都会输掉这场战争。王元庆用四只进行准备。并且在其执政的最后两年内动战争。由此可以断定,中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战争准备。并且会在一年半之内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第一天的战斗情况也能说明问题,印度军队不堪一击,中国的军事优势非常明显,印度政府垮台、甚至新德里沦陷只是迟早的事情。走到这一步,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印度彻底战败、任由中国摆布。二是印度爆内战、出现南北对抗的局势。前者对中国最有利,而后者对我们最有利。在我们全面介入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即印度中央政府垮台出现亲华政府。地方抵抗势力迅展壮大。进入持续“游然这种情况不见得对我们最有利但是办能过二,二;国的目的。从王元庆的决心来看,我们很难使印度出现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在南方建立抵抗政权。如此一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力争使印度变成一个让中国无法顺利脱身的战争泥潭。”

普林斯顿分析局势的时候。布兰迪诺也在思考。

大国博弈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椎互妥协。任何一方都难以达到所有目的。美国要想阻止中国达到最终目的,就得降低自身的目标。

沉思一阵,布兰迫诺说道:“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无法阻止印度战败,只能让印度战败变得最有价值。”

萨利文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忍住了。

布兰迫诺把目光转向了戴维斯。说道:“因为我们不能直接介入战争,所以必须由田担负主要工作。为了最大限度的牵制中国。必须在印度战败之前为印度提供足以抵抗中国或者其他国家长期占领的资本。”

“我们需要时间拟定详细计划。”戴维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打手??时就够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总统的授权,并且获得采购武器装备、建立武器输送渠道的必要经费。”

布兰迫诺点了点头,说道:“看过详细计戈打手??“之后,我会给予四行动授权。经费由国务卿负责,由具体计划确定

戴维斯看了眼坐在对面的萨利文。没再多说什么。

“如果要让印度具备长期抗战的资本,我们还得在外交上做好准备。”

布兰迫诺早就料到萨利文会说这样的话,因此把言的机会留给了国务卿。

“虽然中国找到了扩大战争规模的理由。甚至会联合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与斯里兰卡在内的周边国家。借助盟国的帮助减轻战争压力,至少达到降低军事投入的目的。问题是,包括我们在内的西方国家不会让中国肆意妄为,至少不会让中国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占领印度,推翻印度合法政权。”萨利文长出口气,又说道,“战争爆之后,包括欧盟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已经表达出了强烈不满。毕竟不只我们在印度有利益,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乃至俄罗斯等国在印度也有利益。让中国打败印度,这些国家的利益都会受到威胁。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牵制中国,而要达到这斤,目的。就是为中国制造无法解决的麻烦。随着印度海军全军覆没,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中国肯定会在近期对印度实施战略封锁,为最终击败印度莫定基础。我认为,必须尽快展开外交行动,联合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放弃对印度的战略封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比如进行和平斡旋等方式拖延中国的战争行动,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从外交上看,只有我们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才能为印度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并且占据主动地位。让中国在扩大战争规模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国际社会的压力

没人反对萨利文的建议,因为在美国无法出兵干预的情况下,除了为印度提供物资与情报援助之外,外交行动是美国能够采取的唯一方法。

布兰迫诺认同了国务卿的提议,当然具体执行者也是国务卿。

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秘书来到书房,打开了电视,调到了国际新闻频道。

看到新闻报道的时候,包括布兰迫诺在内,众人都露出了惊讶神色,因为中国国家元王元庆刚网通过电视新闻频道表了战争宣言。

刚的同声翻译做得非常好,整个战争宣言只着寥寥数百字。

听完之后,布兰迪诺等人立即意识到,这份过于简短的战争宣言并不像众人想像的那么严厉,王元庆似乎有所保留。别的不说,在宣战理由中,王元庆重点强调了印度再次派兵入侵锡金的既成事实。虽然这是中国扩大战争规模的主要理由,但是王元庆在战争宣言中过分强调这一理由。肯定在回避更严重的问题。另外,在战争目的,也就是结束战争的前提条件中,王元庆只简略提到。消除印度对周边地区的威胁,而没有明确提到是否会通过战争推翻印度政府,或者是对印度实施军事占领。虽然在措词上非常严厉,但是在真正的政治家看来,这份战争宣言另有玄机。

在搞清楚实际情况之前,布兰迫诺没有做出更多的决策。

作为“旁观者。”美国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就是“亦步亦趋跟着中国的战争步伐前进,在必要的时候挥必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地球另外一端的新德里,鲁拉贾帕尼也刚网收看了由印度斯坦电视台转播的新闻。与布兰迪诺一样,印度政府的主要官员在总理府的书房中陪同总理一同收看了新闻报道。

第56章 连唬带吓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54章 另外一个角度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123章 覆灭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41章 一锅端第12章 地面战斗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103章 众口难调第159章 量才为用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26章 歼灭战第71章 意外惊喜第67章 秘密武器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30章 两手都硬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7章 统一意见第69章 转折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41章 一锅端第60章 绝不抛弃第8章 人才第50章 司令官的职责第54章 对策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102章 大踏步前进第48章 小内阁第67章 关键时刻第55章 大获全胜第45章 斗气第42章 回心转意第50章 掌握主动权第51章 积极备战第89章 战争影响第112章 神出鬼没第16章 谋略第77章 迁都第47章 外交攻势第32章 箭在弦上第65章 随机应变第86章 空中夹击第94章 死亡竞赛第73章 重南轻北第146章 王牌对王牌第80章 轻重缓急第34章 民族资本家第39章 杀鸡儆猴第73章 从政治家到政客第68章 量才为用第47章 重生第18章 民间力量第175章 政治领袖第131章 不同命运第15章 关键因素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戏第41章 埋头做事第120章 胶着战局第8章 最终目的第54章 交换立场第13章 第一单生意第154章 全面挑战第49章 大萧条第5章 盟友第50章 掌握主动权第55章 冷遇第51章 和平解放第97章 虚张声势第131章 不平静的一天第8章 人才第33章 各有所需第50章 醍醐灌顶第18章 责任第46章 由守转攻第8章 最终目的第36章 黄金搭档第108章 选择第8章 利益之争第6章 前程第174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7章 人财两不误第75章 战争爆发第17章 多事之秋第57章 胸怀大志第6章 前程第96章 现实利益第83章 双管齐下第104章 战略转折点序五潜龙入海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04章 历史重任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9章 共和国模式第41章 龙墙第77章 战略预备队第2章 政治斗争第71章 剧7941第52章 重大收获
第56章 连唬带吓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54章 另外一个角度第47章 准气象武器第123章 覆灭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41章 一锅端第12章 地面战斗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103章 众口难调第159章 量才为用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26章 歼灭战第71章 意外惊喜第67章 秘密武器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30章 两手都硬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7章 统一意见第69章 转折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41章 一锅端第60章 绝不抛弃第8章 人才第50章 司令官的职责第54章 对策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102章 大踏步前进第48章 小内阁第67章 关键时刻第55章 大获全胜第45章 斗气第42章 回心转意第50章 掌握主动权第51章 积极备战第89章 战争影响第112章 神出鬼没第16章 谋略第77章 迁都第47章 外交攻势第32章 箭在弦上第65章 随机应变第86章 空中夹击第94章 死亡竞赛第73章 重南轻北第146章 王牌对王牌第80章 轻重缓急第34章 民族资本家第39章 杀鸡儆猴第73章 从政治家到政客第68章 量才为用第47章 重生第18章 民间力量第175章 政治领袖第131章 不同命运第15章 关键因素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戏第41章 埋头做事第120章 胶着战局第8章 最终目的第54章 交换立场第13章 第一单生意第154章 全面挑战第49章 大萧条第5章 盟友第50章 掌握主动权第55章 冷遇第51章 和平解放第97章 虚张声势第131章 不平静的一天第8章 人才第33章 各有所需第50章 醍醐灌顶第18章 责任第46章 由守转攻第8章 最终目的第36章 黄金搭档第108章 选择第8章 利益之争第6章 前程第174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7章 人财两不误第75章 战争爆发第17章 多事之秋第57章 胸怀大志第6章 前程第96章 现实利益第83章 双管齐下第104章 战略转折点序五潜龙入海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04章 历史重任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9章 共和国模式第41章 龙墙第77章 战略预备队第2章 政治斗争第71章 剧7941第52章 重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