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不平静的一天

。月丑日。东线决战开始后最不平静的一天。

刚才进入凌晨,在加登里奇休整了数日的刀军经过一夜紧张的准备,搭上了开往瓦拉纳西的列车。虽然作为战略反应部队,刀军能在不依靠其他力量的情况下,在2制小时内完成距离在打手 屋说,小沏千米内的战场机动任务,但是只要条件允许,作战部队会尽量利用铁路进行战场机动,一是铁路的运输效率更高,二是对装备的损耗更小,三是能够确保作战人员以最佳精神状态参加战斗。

以刀军的编制标准,总共需要万列挂打手 屋说,小四节车皮的列车才能运走全部装备与人员。

费劲周折,袁晨皓才弄来了奶小列车,不得已,只能让大部分战斗人员与所有非战斗人员搭乘陆航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前往瓦拉纳西。因为运输机的速度比列车快得多,所以人员在天亮后出发。

装载刀军重型装备的列车刚刚离开加登里奇就被美国的侦察卫星发现了。

收到卫星侦察报告,杜奇威并未感到惊讶。按照他的判断,裴承毅迟早会把刀军派往瓦拉纳西。弘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安拉阿巴德,主力部队也在即将到达。如果裴承毅不打算让刀军参加攻打安拉阿巴德的作战行动,就会在弘军包围安拉阿巴德之后,让刀军从瓦拉纳西出发,向西快速突击。

从刀军出发的时间来看,裴承毅肯定没有想过首先打下安拉阿巴德。

只要刀军完成了大纵深突击,安拉阿巴德就将成为裴承毅的囊中之物,到时候就算弘军什么都不做,安拉阿巴德的印军也会在弹尽粮绝后缴械投降。不管怎么说,安拉阿巴德不是军事要塞,如果不能及时解围,守军坚持不了多久。

天亮前,弘军主力到达安拉阿巴德。

与杜奇威的猜测一样,54军没有立即发起大规模进攻,而是以迂回包抄的方式,首先切断了安拉阿巴德与外界的联系,然后在印军防御阵地外围部署防线,摆出了长期围困安拉阿巴德的架势。

直到这个时候,杜奇威都没有联系史塔克。

判断裴承毅会不会攻打安拉阿巴德,不是是否立即攻打安拉阿巴德,也不是看刀军是否前往安拉阿巴德,因为裴承毅肯定会让坠军包围安拉阿巴德,等刀军到达后再安排下一步作战行动。

问题是,杜奇威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准确的说,是印军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如果等到刀军到达安拉阿巴德再判断裴承毅的意图,就算在安拉阿巴德作战的是杜奇威亲自指挥的美军,也来不及调整部署,阻止刀军西进。

能够用来判断裴承毅战役企图的依据只有一斤”那就是运往安拉阿忍德的作战物资。

如果仅包围安拉阿巴德,此时送往前线的物资不会很多,只够弘军使用,大部分物资留在瓦拉纳西,等刀军到达后,再一同运往前线。如果运输力量不够,甚至会把凹军的物资分配给刀军,然后用储备在瓦拉纳西的物资补充凹军。主要就是刀军的编制太大,对运输力量的要求很高。瓦拉纳西到安拉阿巴德的路程大约打手 屋说,小坠千米,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刀军的突击能力,裴承毅肯定会让刀军在安拉阿巴德集结。如此一来,为了确保刀军的运输工作,就只能减少物资运送量。

如果情况相反,大批物资送往安拉阿巴德,基本上可以肯定裴承毅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战术。先让刀军协助弘军攻占安拉阿巴德,再依靠凹军的支持向西挺进,稳打稳扎的撕开印军的战略防线。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虽然刀军在加登里奇休整了好几天,但是凹军已经持续作战旧多天,失去进攻的突然性之后,刀军很难凭自身的力量大踏步前进。只要挡住了刀军的前进步伐,不管向后退了多远,印军都能在阻击刀军的战斗中重新构建战略防线。

裴承毅会选择稳枰稳扎的战术吗?

收到侦察报告后,杜奇威就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绝对不能小看裴承毅。

运往安拉阿巴德的作战物资非常有限,最多只能供弘军消耗好小时。杜奇威似乎有点不大相信裴承毅会如此大胆,让情报分析员再次分析了侦察卫星发回的照片,一一核对了照片上开往安拉阿巴德的列车与卡车车队,甚至对露天放置的货物性质做了甄别。第二份分析报告仍然一样,送往安拉阿巴德的物资最多供弘军消耗昭小时。

是不是太少了?

杜奇威有点疑惑了,裴承毅到底想干什么?

刀军从加登里奇出发,最快也要落卜时后才能到达瓦拉纳西,然后还得前往安拉阿巴德。也就是说,刀军能在飞日夜间完成进攻准备就非常不错了。即便运送刀军之前,可以为凹军补充大约2天的作战物资,可是刀军在安拉阿巴德集结,肯定会调用分配给弘军的作战物资。刀军的编制规模与弘军旗鼓相当,消耗物资的能力与碧军不相上下。也就是说,刀军离开安拉阿巴德时,不但会拿走弘军的所有作战物资。而且携带的作战物资只能坚

裴承毅是不是疯了?

如果弘军没有足够的作战物资,就算战斗力再强悍,也打不过旧倍以上的印军。裴承毅不可能不知的补给工作在美国侦察卫星的监视之下,也就不可能犯如此严重的低级错误。刀军的问题也一样,不管突击能力有多强大,没有作战物资,刀军在印军面前将寸步难行。

杜奇威并不相信裴承毅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要知道,开战以来,裴承毅都在竭力解决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问题,为此甚至放弃了很多扩大战果的机会。一个如此重视后勤的指挥官,怎么可能让2个主力军在后勤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深入敌后?

直到当天中午,随着运送刀军官兵的机群到达瓦拉纳西,杜奇威才猛然明白过来。

不是裴承毅不向往安拉阿巴德运送作战物资,而是他手里没有足够的运输设备。半数以上的列车车皮被派去运送刀军的重装备,其余的则分散在各条运输线上。半数以上的重型卡车被派去支援弥军与刃军,其余的则用来为偏远地区的孟加拉族战争难民运送生活物资。也就是说,裴承毅是有心无力。

当然,裴承毅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运送刀军官兵的机群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运输力量。

到此,裴承毅调动垂直起降运输机运送刀军官兵的意图也显现了出来。

这些运输机到达瓦拉纳西之后,立即装上作战物资,飞往安拉阿巴德。虽然每架垂直起降运输机只能运载吨货物,但是能够在打手 屋说,小个小时内飞一个来回,即便算上正常维护所需的时间,在飞日夜间之前,能够飞占到力趟。也就是说,总共打手,屋说,小力架皿齿,能够在刀军发起进攻之前,向前线运送效凹到暇四吨物资,相当于7到打手,屋说,挂刃节车皮的列车的运输量。

按照碧军的战斗标准,这些物资能够消耗弥小时。如果按照刀军执行突击任务时的战斗标准,这些物资能够消耗昭小时左右。后勤保障的问题迎刃而解,裴承毅的战役企图也完全明朗化。

按照杜奇威的计算结果,如果由刀军协助弘军攻打安拉阿巴德,因为大斟模地面进攻会消耗更多的物资,所以在飞日夜间囤积的物资最多只能消耗好小时。如果裴承毅不能尽快抽调更多的运力,就无法为2个军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如果让刀军绕过安拉阿巴德发起大纵深进攻,在为弘军留下出小时的战斗物资的情况下,刀军仍然能够携带足以坚持3天的作战物资。只要裴承毅将打手 屋说,小力架。回留在瓦拉纳西,就能确保刀军在突击作战中不用为物资发愁。更重要的是,随着运送77军的列车到达安拉阿巴德,裴承毅可以通过地面补给的方式为弘军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

毫无疑问,裴承毅准备让77军发起大纵深战略进攻。

新的问题是,刀军的目的地在哪?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杜奇威考虑的不是刀军的突击能力,让是后勤保障能力。

因为只能以空运方式为刀军提供作战物资,所以后勤保障所能到达的距离,就是空运所能到达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空运距离与空运能力成反比。也就是说,空运距离越远,空运的物资就越少。刀军在大纵深突击中”天需要狂功到万工。吨作战物资(绝大部分是提供给独立炮兵旅与各旅炮兵营的弹药),如果遭到印军顽强抵抗,物资消耗速度还会加快不少。如此一来,至少得确保每天为刀军运送狂吨物资。打手 屋说,小力架皿石要在丛小时之内运送丑功吨物资,平均每架运送打手,屋说,小吨,按照每架次运送力吨计算,需要飞8个多架次,按照每次运送旧吨计算,需要飞打手,屋说,小打手,屋说,小个架次。根据。曰的性能,不难算出,空运距离最多劲千米。也就是说,即便皿一丑从安拉阿巴德出发,刀军的直线突击距离不能超过劲千米!

得出这一结论,再在地图上画个圆圈,就能确定刀军的挥击范围了。

那么,刀军将攻打哪个战略要地呢?

只用了几分钟,杜奇威就做出了判断,刀军的目的地肯定是法塔赫布尔!

直到这个时候,杜奇威仍然没有发出警告。

判断出裴承毅的战役意图,不等于击败了刀军。

印军能够死守法塔赫布尔吗?

显然不可能,因为法塔赫布尔是安拉阿巴德的大后方,如果印军死守法塔赫布尔,裴承毅很有可能将计就计,让刀军围困法塔赫布尔,然后调集兵力,甚至出动正在休整的出军,集中力量打下安拉阿巴德。因为法塔赫布尔受到围困,所以印军不可能在该地以东建立下一道战略防线,只能在法塔赫布尔以西建立防线。

再退就是坎普尔了!

退到坎普尔的后果是什么?

那意味着,东线战场上中国军队的锋线距离新德里不到钠千米!

真要走到这一步,裴承毅很有可能礴整战争计戈”把西线当做次要战线,集中兵力从东线攻打新德里女道,从中国军队控制的伯尼哈尔山口到新德甲坏有巩。从巴军包围的阿姆利则到新德里大约她千米,即便从萨特莱杰河的印阿边境线到新德里也有劲千米。出于各方面,特别是政治上的考虑,中国军队很有可能放弃西线战场,继续扩大东线进攻。

想到这,杜奇威完全肯定裴承毅的意图就是让刀军攻占法塔赫布尔。

等到中国军队做好进攻新德里的准备时,已经控制了打手 屋说,小恒河流域。虽然从法塔赫布尔出发攻打新德里,军队完全在内陆作战,远离港口,但是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利用恒河流域的铁路交通线,为作战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杜奇威甚至相信,为了给军队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中国政府会从尼泊尔、孟加拉国等与印度同样采用窄轨铁路的国家借用列车,增强恒河地区的运输能力。如果考虑到恒河河道的航运能力,以及中国军队强大的空运与公路运输能力,别说确保几斤,军,就算在东线投入坠万大军也不是问题。

做出这一判断之后,杜奇威才联系了史塔克。

印军绝对不能死守法塔赫布尔,就算无法歼灭刀军,也要竭尽全力将刀军挡在法塔赫布尔以西地区,绝对不能让刀军靠近法塔赫布尔。至于什么时候加强法塔赫布尔的防御力量,那是今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无法挡住刀军,哪怕印军守住了法塔赫布尔,也不可能长久驻守,迟早要被中国军队歼灭。

发出警告,杜奇威才松了口气。

也就在这个时候,即北京时间旧点刃分,3军正式将加尔各答的驻防任务全部移交给空突旅,踏上了返回孟加拉国的道路。

在弱军前往孟加拉国的时候,第一批进入印度境内的孟加拉国陆军开始接管难民营。

按照共和国与孟加拉国达成的协议,在共和国军队取得地面战争的胜利之后,由孟加拉国负责西孟加拉邦、及其邻近的孟加拉族聚居区的占领工作,并且由孟加拉国军队负责看管与安置战争难民。

受政治影响,孟军首先接管的不是加尔各答,而是各处难民营。

不得不说,孟加拉国政府很重视印度境内的同胞。进入印度的第一批孟军没有携带多少重装备,甚至没有携带多少弹药,而是在各种车辆内塞满了提供给难民的生活物资,特别是难民营继续的粮食与药品。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孟军还邀请了几百名记者同行。

当然,共和国陆军也不会错过自我宣传的好机会。

向孟军转交个于英吉利巴扎尔城外的难民营的时候,裴承毅派去的东方闻少校亲自将象征着难民营管理权的大门钥匙,以及记录着万万斤。名字的花名册交给了前来接管的孟军少将,并且在上百名记者面前合影。随后,东方闻不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还邀请记者进入难民营参观。虽然这座印度东部地区最大的难民营里有万万人,但是营地内井井有条,各种基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除了必备的诊所、急救中心、食物分发点之外,还有专门为难民准备的托儿所小学。一批来自共和国的志愿者甚至在难民营内开办了临时培学校,为那些失去家园的难民传授工作技能,向他们介绍前往共和国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证件,以及最适合他们的工作。

不得不说,这次宣传极大限度的改变了共和国、特别是共和国军队在外界眼里的形象。

军人能够在前线奋勇杀敌,也能在后方拯救难民。

按照一个法新社的记者在现场做的报道,共和国不但为这些失去家园、饱受战火摧残的难民提供了避难所、基本生活物资、医疗保障、基础教育,还向他们敞开了胸怀,以提供出国务工的方式,让他们看到了重建家园、获得幸福生活的希望。

只不过,不是所有记者都感到满意。

几名记者提出前往加尔各答,结果被东方闻以不在孟军的接管范围之内为由拒绝了。

实际上,孟加拉国政府也不想淌加尔各答那潭浑水。

在共和国提出将移交加尔各答管辖权的时间延妇天之后,喜加拉国立即答应,并且表示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适当延迟。

谁都知道,共和国需要时间完成善后工作。

虽然凹军撤走了,刀军也开走了,但是3斤,空突旅留了下来。

即便主要任务是收缴印军的武器装备,安置战俘,遣散非战斗人员,可是按照部分西方新闻媒体、特别是美国新闻媒体的猜测,共和国陆军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战争废墟,毁灭在加尔各答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的证据。

不管怎么样,共和国陆军没有开放加尔各答,孟加拉国陆军也没有开往加尔各答。

当天晚些时候,全球新闻媒体再次炒作加尔各答新闻的时候,一条由几名深入印度东北地区的“国际记者联合会”的自由记者发到网络上的战地新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准确的说,那不是战地新闻,而是对大屠杀的指控!

纸包不住火,世界舆论顿时一片哗然。(未完待续

第25章 加速第49章 太空军事力量第48章 玩火者第15章 关键因素第8章 再起波澜第13章 亮牌第115章 花小钱办大事第103章 被动应战第34章 偷袭得手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20章 围歼第3章 换届选举第83章 民族主义浪潮第22章 空中争雄第70章 换位指挥第38章 大祸临头第69章 权益第42章 回心转意第42章 冷战阴影第116章 微妙变化第91章 斡旋第18章 挖墙脚第117章 南方决战第84章 排兵布阵第138章 高兴得太早第64章 有条不紊第70章 针锋相对第33章 亲自作饵第53章 快速调整第18章 独醒第39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1章 科学怪人第96章 迟到的觉醒第56章 连唬带吓序十七偃旗息鼓第45章 战争需要理由第34章 不可为而为之第16章 海军革命第135章 绝不能失败第74章 切中要害第35章 尴尬的霸权第44章 临时决策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06章 张网捕鱼第6章 波澜不惊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68章 量才为用第16章 联合指挥部第89章 狗急跳墙第13章 救场第37章 铤而走险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34章 团队第18章 女豪杰第23章 问题累积第105章 占领区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37章 时过境迁第19章 分家大会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68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56章 迟到的命令第38章 大祸临头第45章 高节奏航空作战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24章 和平契机第159章 量才为用第150章 围点打援第143章 直捣黄龙第154章 大时代第36章 牵制力量第5章 独一无二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93章 大转折第71章 民主表决第19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第41章 一锅端第112章 由守转攻第2章 各尽其职第79章 独角戏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135章 超远程奔袭第93章 铁腕首相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56章 准军事力量第25章 差距第26章 领袖第44章 第一枪第19章 爽快的海军司令第75章 战争爆发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138章 极速狂飚第32章 信号第73章 高耗费战争第45章 弱国强兵第130章 铤而走险第70章 窝里斗第34章 不可为而为之第55章 冷遇
第25章 加速第49章 太空军事力量第48章 玩火者第15章 关键因素第8章 再起波澜第13章 亮牌第115章 花小钱办大事第103章 被动应战第34章 偷袭得手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20章 围歼第3章 换届选举第83章 民族主义浪潮第22章 空中争雄第70章 换位指挥第38章 大祸临头第69章 权益第42章 回心转意第42章 冷战阴影第116章 微妙变化第91章 斡旋第18章 挖墙脚第117章 南方决战第84章 排兵布阵第138章 高兴得太早第64章 有条不紊第70章 针锋相对第33章 亲自作饵第53章 快速调整第18章 独醒第39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1章 科学怪人第96章 迟到的觉醒第56章 连唬带吓序十七偃旗息鼓第45章 战争需要理由第34章 不可为而为之第16章 海军革命第135章 绝不能失败第74章 切中要害第35章 尴尬的霸权第44章 临时决策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06章 张网捕鱼第6章 波澜不惊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68章 量才为用第16章 联合指挥部第89章 狗急跳墙第13章 救场第37章 铤而走险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34章 团队第18章 女豪杰第23章 问题累积第105章 占领区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37章 时过境迁第19章 分家大会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68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56章 迟到的命令第38章 大祸临头第45章 高节奏航空作战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24章 和平契机第159章 量才为用第150章 围点打援第143章 直捣黄龙第154章 大时代第36章 牵制力量第5章 独一无二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93章 大转折第71章 民主表决第19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第41章 一锅端第112章 由守转攻第2章 各尽其职第79章 独角戏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135章 超远程奔袭第93章 铁腕首相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56章 准军事力量第25章 差距第26章 领袖第44章 第一枪第19章 爽快的海军司令第75章 战争爆发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138章 极速狂飚第32章 信号第73章 高耗费战争第45章 弱国强兵第130章 铤而走险第70章 窝里斗第34章 不可为而为之第55章 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