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旁敲侧击

汞观的讲,美国的当务兰急是做好两件事,是积极备好,一是积极参战。

因为与共和国之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不管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只要人类文明还在用“千米”丈量交通里程,跨越太平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的地理优势就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对美国来说,积极参战比积极备战更加重要。站在美国社会、特别是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只有在国家参战之后。才能感受到战争的紧迫性,也才能积极支持国家的战争行为,从而提高备战效率。为此,美国当局必须在另外一个,问题上,也就是以何种方式参战的问题上下足功夫。

回顾前两次世界大战不难发现。为了获得适当的参战理由,美国当局可谓用心良苦。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场外呆了2年多,直到日本联合舰队舰载轰炸机投下的炸弹落到珍珠港,罗斯福才对日宣战,而且在参战后做出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决策,即首先把矛头对准与美国没有过结的德国,收拾了希特勒之后,才集中力量对付东条英机。不管传闻是否属实,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选择足以证明,珍珠港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阴谋,是罗斯福将美国托入战争的阴谋。

即便罗斯福没有收到日本即将袭击珍珠港的警报,也应该知道,在禁止向日本出口原油与铁矿石之后。正处于疯狂扩张状态下的日本军国主义份子肯定会铤而走险,将枪口对准美国,通过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迫使美国承认日本在远东、东南亚与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战后解密的一些资料也证明,当时包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内的众多日本高级将领都认为日本打不过美国,向美国宣战只是为了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迫使美国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甚至有证据证明,只要夺取了夏威夷群岛(当时夏威夷还不是美国的州),日本就将挥师北上,按照与德国的约定攻打苏联。总而言之,美国当局利用了日本的这一心态,并且借助日本的进攻,最终把日本当成了登上世界霸权颠峰的垫脚石。

事实上,更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为。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也是等到欧洲列强在战场上煎熬了两年多之后才姗姗加入,并且在年多之后就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导致美国参战、并且加入协约国集团的表面原因是德国以协助收复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南加利福尼亚州与得克萨斯州部分地区为由怂恿墨西哥参战,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在墨西哥,德裔种群人数与社会地位都非常高,而且墨西哥确实与美国有历史遗留问题,即美国西南部地区原本属于墨西哥在美墨战争后被美国吞并,但是在美国。德裔也是第二大白人族群,而且也有着不低的影响力,而墨西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没有以同盟国集团的身份向美国宣战,更没有派兵入侵美国。

从国家性质上讲,美国与德国更加相似,都是新兴帝国,有类似的利益诉求,都希望通过打破国际秩序获得霸权,因此都存在着挑战老牌帝国,特别是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殖民地的英国与法国的理由与动机。问题是,美国没有加入同盟国(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美国加入同盟国,英法领导的协约国必败无疑,说不定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而是以协约国的身份参战,并且拯救了协约国集团。

从深层次分析原因的话,美国的动机很明显,即加入同盟国所获得的利益不如加入协约国。以旧口年初的战局来看,别说美国加入同盟国。就算美国继续保半年之内战败。当时,英国已经被德国海军的无限制潜艇战逼入绝境,地面战场上,在德军的春季攻势面前,法军的地面防线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加入同盟国,肯定会让英法在年内承认战败,而美国不大可能在年内出兵欧洲战场,也就很难以胜利者的身份分享胜利果实。到时候,得到的无非是一个完成了欧洲霸业,并且用刺刀与大炮逼迫英法出让大量殖民地、进而成为全球霸主的日耳曼德意志帝国。与一个处于巅峰状态的帝国较量。显然不会有多少好处。如果以协约国的身份参战,结果就截然不同了。说直接点。当美国在州7年初对德国宣战的时候,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是让英法等油尽灯枯的老牌帝国将其视为上帝派来的救晏,二是用最小的代价打败了同为新兴帝国、而且是最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的德国。客观的讲。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

要知道,仅仅力年后,德国就用另外一次世界大战证明,德意志帝国绝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想下,如果呐年时的德国拥有,引赌时的弗一胭力,即相对于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力(如果以美国的国力为,凶分的话”口旧年的德国能拿呐分,而,咽年的德国经济最多只能拿的分)。恐怕第二次世界大战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由此可见,美国在什么时候参战,完全由美国利益决定。

当然,曰年的时候,美国面临的局面肯定远不如旧旧年与哟年。同样拿相对国力来说,仍然以美国的国力为,四分,共和国至少为,坠分。欧盟的得分不会低于呐,俄罗斯的得分则在的到刃之间,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得分均不到的。更重要的是,美国已经是世界矛盾的构成体,即美国是酿造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没有美国,也就没有世界大战。要知道,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并不是酿造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有没有美国,世界大战都会爆发。

事实上,在曰年之前的旧多年里,“孤立主义”在美国非常盛行。很多美国人在总结中东战争的经验教时就认为,正是因为过于积极的扩张政策、或者说扮演世界警察让美国被迫卷入了很多与国家利益根本有关系的地区冲突,消耗了国力,使美国很难在与主要对手的正面角逐中掌握主动权,改变这一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认清自身利益,避免卷入无谓的国际纷争,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显然。这就是典型的孤立思想,而美国社会上能够产生这种思想,而且得到大众认同。与美具当局的纵容不无关系。

很明显,美国耸局希望通过孤立主义创造比较有利的国际氛围。

从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头号强国。而且已经通过战争债务等方式压垮了老牌帝国,完全有能力称霸。美国没有称霸,而是大行孤立政策。摆明了就是好处不够多。想让欧洲列强再次厮杀,直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其构成威胁,或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阻止其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美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而且以救世主的身份成为世界霸主。

问题是,这个办法显然行不通了。

不管美国是不是“闭关锁国。”只要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然通过西约集团控制着大半个西方世界,仍然不肯在众多国际问题上妥协让步,孤立政策就只是“鸵鸟政策。”只能麻痹美国,而不能迷惑敌人。

当然,美国当局绝对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正是如此,美国当局在适当鼓励孤立主义言论的时候,也在积极备战,并未因此而放松准备。

问题就在这里,吹了旧多年的“孤立风”成了美国参战的最大障碍。

在政客眼里,美国的地理位置仍然是战略安全的最佳保障,也仍然是克敌制胜的坚实基础。几乎所有国会议员都认为,只要能够确保本土安全,美国就能爆发出最为强大的战争潜力,生产出足以满足全部盟国需求的武器装备,成为击败敌人的主要力量。如此一来,美国完全没有必要急于参战,而是应该像前两次世界大战那样,让其他列强在纷争中拼尽全部国力。

从道理上讲,这没有错。杜奇威也希望如此。

可是从现实出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美国之外,最有实力的欧盟已经与共和国签署了安全条约。不但不大可能站到共和国的对立面上,还有可能在共和国军队越过乌拉尔山、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以安全为由挥师东进,占领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与俄罗斯西部地区。毫无疑问,俄罗斯绝对不是共和国的对手。如果美国不参战,哪怕全力援助俄罗斯,也不大可能帮助俄军顶住共和国军队的进攻。不仅杜奇威这么看,就连绝大部分美军将领都认为,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俄罗斯坚栩年算是正常,坚持年半就很不错了,如果坚持2年那就是奇迹。

在与参联会将领的会议上,讨论的最多的不是美军该何时参战,而是参战后该怎么办。说直接点,就是把重点放在哪。

对美国来说,总共有三个选择。一是集中力量帮助俄罗斯打赢地面战争,二是在中东地区开辟第二战场。三是在太平洋上与共和国一决高下。

显然,没有几个将军支持前两种选择。

归根结底,不是美国没有能力与共和国打地面战,而是任何一个地面战场到美国的距离都比到共和国的距离远得多,即便美国陆军的战斗力不比共和国陆军差,也会因为后勤保障更加困难而使美国付出更大的代价。相对而言,背靠本土与海外军事基地的海洋战场对美国更加有利。是美国的主战场。

问题是,太平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东西跨度近两弈旬书晒细凹口混姗)不一样的体蛤米,南北跨度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海如,“间的范围内,肯定需要确定主次,不然美军的行动将毫无意义。

正如前面提到的,即便将战场局限在太平洋西部,也分为西北太平洋、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三个主要方向。从地域上发分。西北太平洋为日本列岛以北区域,西太平洋为大隅海峡到新几内亚岛之间的区域,西南太平洋则是新几内亚乌以南区域。从地缘上划分,西北太平洋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与朝鲜半岛,西太平洋包括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与加罗林群岛,西南太平洋则包括新几内亚岛、新不列颠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不里底群岛、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如果由美国做主,这个选择并不艰难

虽然关岛是夏威夷群岛的防御屏障,但是从关岛到夏威夷群岛,除了几座面积不大的小岛之外,中途几乎没有驻军之地,必须跨越数千千米的海域,进攻难度可想而知。从美国利益出发。保住澳大利亚的重要性不在保护本土之下。也就是说。美国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澳大利亚的安全,绝对不能让澳大利亚失守。换个角度,从共和国的立场出发,因为澳大利亚具有成为战略根据地的所有必要条件,就算不为澳洲大陆上的丰富矿产资源,也要从巩固侧翼防线出发,尽快南下占领澳大利亚。

正是如此,在这次并不漫长的会议上,大多将军都主张以从澳洲问题是,美国有主动权吗?

回答很简单。至少在这个时候。美国还没有主动权。

与共和国南下攻打澳洲一样;美国要想从澳洲北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克服中途的重重障碍,特别是挡在北面的印度尼西亚。也许有人认为,美国可以以菲律宾为基地。直接攻击共和国本土。显然,这是非常肤浅的认识,至少在会议上,没有哪个将军把希望寄托在菲律宾的身上。原因很简单,以共和国的实力,就算不能迅速占领整个菲律宾。也有能力使菲律宾失去军事价值。说得再直接一点,只要美国在菲律宾方向上有任何妄动,或者菲律宾当局有任何轻率行为,共和国都会立即出手,用最短的时间打垮菲律宾。以菲律宾的实力,别说坚持几个月,能坚持几天就是奇迹了。与菲律宾一样,日本的利用价值也不高,至少在这个时候日本还没有挑战共和国的资格。

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找到解决办法。

讨论中,包括史塔克在内的众多军人都认为,除了加强澳洲的战略根据地性质,还得加强关岛的作用,并且设法利用边戈加西亚牵制住共和国海军的印度洋舰队,设法在西太平洋上打一场海上歼灭战,打垮共和国海军的西太平洋舰队或者南海舰队,从而夺得绝对海上优势,为接下来北上攻占东南亚地区打下基础。

如同史塔克预料的那样,杜奇威没有立即表态,只是同意加快部署。

当然,部署的具体工作由五角大楼负责。

史塔克很清楚总统想要得到什么。也就没有纠缠细节问题。说白了。杜奇威最想得到的就是一个充分的参战理由,而这样的理由就需要共和国军队主动发起进攻,哪怕是攻击美县的海外军事基地,只要造成重大损失,美国当局就有理由参战。

次日上午,史塔克就以国防部长的身份,命令驻扎在夏威夷的第五舰队前往关岛。

虽然这一调动引人瞩目,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挑衅行为,但是最重要的调动并不在太平洋上,而是在印度洋上。

美国东部时间羽日中午,也就开罗时间刃日凌晨,由3艘航母为核心的美国海军第四舰队接到命令,正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如此一来,算上以达尔文为母港,长期以迫戈加西亚为基地在印度洋活动的第八舰队,部署在印度洋海域的美国航母达到4艘,超过了共和国海军的印度洋舰队。虽然按照美国当局公布的消息,第四舰队的目的地是吉布提港(这是美国在西北印度洋最重要的综合性海军基地)不会前往迪戈加西亚,也不会与第八舰队会合,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针对共和国的军事部署,目的就是趁共和国无暇他顾的大好时机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众所周知。印度洋算得上共和国的“加勒比海。(有人将南海比喻成共和国的墨西哥湾、因此印度洋就是共和国的加勒比海),美国海军增兵印度洋,相当于共和国海军向古巴增派舰队。影响可想而知。

问题是,一个巴学拍不响。

不管美国当局有何意图,只有在共和国采取针对性的行动之后,其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共和国会针锋相对的采取行动吗?

第65章 正式宣战第155章 无法衡量的价值第24章 军事顾问序四深海之狼第108章 斗争第61章 由冷转热第60章 绝不抛弃第45章 国家安全战略第19章 迁都问题第7章 人财两不误第48章 转折契机第19章 干将出马第94章 大清洗的征兆第33章 战争降临第31章 两重天第110章 叛逃风波第84章 王牌军的实力第7章 最强团队第40章 布局第15章 表态第76章 强将弱兵第105章 何去何从第111章 影响力第24章 骤变第97章 殊途同归第52章 利益共享第63章 总理的决断第152章 联合第6章 会错意第71章 全面爆发第20章 最佳科学顾问第14章 婆罗门贵族第77章 增兵第15章 群策群力第45章 折翅第53章 强强对话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67章 压力就是动力第69章 命不该绝第58章 地面战争第21章 倒计时的信号第2章 各尽其职第2章 白宫新主人第74章 传奇部队第91章 守株待兔第80章 死亡之路第28章 新思维第76章 虎视眈眈第49章 胜利与问题并存第2章 分水岭第52章 死灰复燃第7章 借势第75章 坐等第34章 乱局第136章 是好是坏第82章 坚持路线第64章 龙出升天第64章 战略反击的疑虑第178章 包袱第14章 两手准备第83章 无法指望第83章 民族主义浪潮第38章 头号威胁第69章 阶段性胜利第21章 因势利导第85章 打就打第41章 必然选择序六暴走海狼第39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29章 幕后推手第48章 说服工作第5章 权衡利弊第124章 和平契机第68章 动员第1章 鬼话连篇第89章 祸不单行第150章 利害关系第11章 拉人入伙第72章 极限行军第21章 一剑封喉第123章 进军古巴第99章 进军夏威夷第152章 国家的权力第51章 待价而沽第73章 重南轻北第49章 场闹剧第56章 准军事力量第139章 指挥艺术第99章 火急火燎第44章 改写命运的情报第29章 法定程序第5章 实力与信心第18章 责任第69章 亦步亦趋第151章 地区化第34章 民族资本家第1章 头脑与灵魂第22章 我行我素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2章 愤怒的总统
第65章 正式宣战第155章 无法衡量的价值第24章 军事顾问序四深海之狼第108章 斗争第61章 由冷转热第60章 绝不抛弃第45章 国家安全战略第19章 迁都问题第7章 人财两不误第48章 转折契机第19章 干将出马第94章 大清洗的征兆第33章 战争降临第31章 两重天第110章 叛逃风波第84章 王牌军的实力第7章 最强团队第40章 布局第15章 表态第76章 强将弱兵第105章 何去何从第111章 影响力第24章 骤变第97章 殊途同归第52章 利益共享第63章 总理的决断第152章 联合第6章 会错意第71章 全面爆发第20章 最佳科学顾问第14章 婆罗门贵族第77章 增兵第15章 群策群力第45章 折翅第53章 强强对话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67章 压力就是动力第69章 命不该绝第58章 地面战争第21章 倒计时的信号第2章 各尽其职第2章 白宫新主人第74章 传奇部队第91章 守株待兔第80章 死亡之路第28章 新思维第76章 虎视眈眈第49章 胜利与问题并存第2章 分水岭第52章 死灰复燃第7章 借势第75章 坐等第34章 乱局第136章 是好是坏第82章 坚持路线第64章 龙出升天第64章 战略反击的疑虑第178章 包袱第14章 两手准备第83章 无法指望第83章 民族主义浪潮第38章 头号威胁第69章 阶段性胜利第21章 因势利导第85章 打就打第41章 必然选择序六暴走海狼第39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29章 幕后推手第48章 说服工作第5章 权衡利弊第124章 和平契机第68章 动员第1章 鬼话连篇第89章 祸不单行第150章 利害关系第11章 拉人入伙第72章 极限行军第21章 一剑封喉第123章 进军古巴第99章 进军夏威夷第152章 国家的权力第51章 待价而沽第73章 重南轻北第49章 场闹剧第56章 准军事力量第139章 指挥艺术第99章 火急火燎第44章 改写命运的情报第29章 法定程序第5章 实力与信心第18章 责任第69章 亦步亦趋第151章 地区化第34章 民族资本家第1章 头脑与灵魂第22章 我行我素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2章 愤怒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