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愤怒的总统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送走了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弗雷得里克•迈尔斯之后,贾培尔靠在了椅背上,用力揉了揉酸痛的额头。

中期大选临近,民主党与共和党都在做最后冲刺。

中期大选的意义丝毫不亚于总统大选,甚至被称为两年后总统大选的风向标。在十一月举行的选举中,不但要改选全部众议员,三分之一的参议员,还有数个州要改选州长。谁控制了国会两院,谁就控制了最高立法机构。如果共和党获胜,贾培尔的很多政策将受到影响,甚至遭到国会否决。

前几次的民意调查中,民主党的优势并不明显。

对于能否获得选举的胜利,贾培尔并不是很关心。即便共和党获得了多数选票,也只能控制众议院,无法控制参议院。

贾培尔更重视的是迈尔斯。

作为纽约州历史上最年轻的联邦参议员,参议院军费预算委员会主席,年仅四十七岁的迈尔斯在这四年中的表现非常惹人瞩目。虽然贾培尔不太愿意承认这个爱尔兰裔政客的政治潜力,但是绝大部分民主党重要人士,乃至部分共和党要员都相信迈尔斯将在两年之后,也就是其参议员任期届满的时候,代表民主党参加总统大选。

迈尔斯的背景更不简单。作为民主党中少见的“鹰派”政客,他与军火商、石油企业、金融家的关系非常密切。能够成为参议院军费预算委员会的主席,也与他的深厚背景有直接关系。

很多人将迈尔斯与同样来自纽约州,并且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中力挽狂澜,率领美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罗斯福总统相提并论。

这让贾培尔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他觉得有人借此暗示他是胡佛。

只是,事实就是事实。

三年前,通过大规模放债,降低利率,滥发货币等手段,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终于偃旗息鼓。当时就有人预测,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金融危机之后就是全球性滞胀,并且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大萧条。

大萧条还没到来,滞胀就已经折磨得美国遍体鳞伤了。

连续三年的滞胀,使陷入泥潭的美国经济难以自拔。加上中国的迅速崛起,已经有人预测,2025年之前,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不管这个预测是否会变成实现,中国的威胁都不容低估。

改善经济,遏制中国,都需要让美元再次成为全球流通货币,需要美国继续保持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需要美国生产出其他国家都需要的产品,需要美国保住世界头号大国的地位,需要将美国的产品卖到全世界。

五年前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在却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随着日本汽车三巨头相继倒下,美国的汽车产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两年之中,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增加了十二倍,达到二百五十万辆。中国汽车公司还在美国建立生产厂,生产汽车壳体,动力与驱动设备则只能从中国直接进口。虽然有一百多万美国人因此获得了工作,但是另外两百多万工人却因此失业。

一直让美国引以为傲的航空产业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

随着中国飞机制造公司的第一架支线客机在美国取得适航证,全电动支线客机将在二年之后投放市场,波音公司将紧随福特公司的后尘,向中国飞机制造公司“缴械投降”,沦落为三流企业。

可怕,真的很可怕。

贾培尔不敢想象,当一家又一家支撑起“美国制造”的企业倒下之后,美国还剩下什么?

只是,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美国还有机会,还有最后的机会。

年初的时候,贾培尔为开发新能源与新动力技术签署了追加一百五十亿拨款的预算法案。这些钱将投入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波音公司、洛马公司、诺格公司、通用电气与美孚公司等十多家超级企业,加快美国在新能源与新动力技术方面的前进步伐。

如果能够在二到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就能获得机会,民主党也能获得机会。

上帝保佑美国,真主保佑民主党。

此时,贾培尔也只能向上帝,向真主祈祷。

秘书将咖啡送进来的时候,贾培尔睁开了眼睛。

“总统先生,乔纳森局长在外面等了一个半小时。”

“他来了?”贾培尔长出了口气,“让他进来吧,不要来打扰我们。”

秘书点了点头,收拾好空杯子,离开了办公室。

乔纳森进来的时候,贾培尔恢复了平常那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总统阁下……”

“坐吧,别告诉我又是坏消息。”

乔纳森干咳了两声,拿出了一份文件。“前期行动已经取得成功,只是第二阶段行动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小麻烦?”贾培尔微微皱了下眉头,CIA局长嘴里的小麻烦,往往是大问题。

“我们与一名特工失去了联系。”

“重要成员?”

“这……”乔纳森有点惊慌失措。“算得上是关键成员,如果没有她,后面的行动就无法按计划进行。”

“她?”贾培尔的目光从文件上转移到了乔纳森的脸上。“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吧?”

“确实如此,需要调整行动方案,采用备用计划。”

“我怎么不知道还有备用计划?”贾培尔合上了文件,靠在了椅子上。

“我认为行动不会遇到麻烦,没在报告中提到备用计划。只是,我们早就拟定了备用计划。”

“是吗?”贾培尔提高了警惕,他至今都没忘记五年前的惨败。

乔纳森点了点头,说道:“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只要下令,能够立即行动。”

“你直接告诉我,需要我做什么?”

乔纳森耸了下肩膀,朝总统手上的文件看了一眼。“备用计划的牵扯面太广,肯定会使事态扩大,需要由你签署命令,才能启动计划。”

贾培尔冷冷一笑,他就知道不会有好事情。

需要总统直接下达的命令,都关系到了国家利益,或者盟国的利益。显然,乔纳森把矛头对准了美国的盟国。

乔纳森要做什么,文件上说得很清楚。

南亚火yao桶的导火索已经点燃,如果此时终止行动,所有努力将前功尽弃。如果打开最后一道保险,整个火yao桶都将被引爆。

看似简单的问题,贾培尔却觉得万分棘手。

如果这一步走对了,他将成为率领美国度过难关的英雄。如果这一步走错了,他将成为“美国梦”的掘墓人。

走,还是不走?

五分钟之内,贾培尔几乎考虑了各方面的问题。

只要不直接参战,印巴战争对美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把日本拖下水,不但能够消耗日本的国力,还能够借中国之手惩治日渐嚣张的日本民主党,让日本乖乖的回到美国的羽翼之下,心甘情愿的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如果印度获胜,巴基斯坦将改变与中国联手遏制印度的政策,投入美国的怀抱。如果印度败得一塌糊涂,必然弃俄投美,向西方靠拢,并且重振军备,为美国带来数以百亿计的军火合同。需要担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中国利用这次机会获得战略突破口,以摧枯拉朽之势捣毁美国花十多年时间在中亚与南亚地区建立起来的战略防线。

其实,就算印巴战争不会爆发,二十年之后,中国也将冲破美国设置的枷锁。

另外,要想将利益最大化,向巴基斯坦提供战略援助还不够,中国必须参战。只要中国参加南亚战争,其国际形象必然受到影响,外交政策也要发生重大转变。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中国必须集中力量树立新形象,难以对美国构成威胁。

想到这,贾培尔长长的出了口气,拿起了签字笔。

乔纳森赶紧站了起来,把文件翻到了需要总统签名的那一页。

看到空白的签名处,贾培尔明显迟疑了一下。签一个名字很容易,要为此承担责任却不容易。

笔尖即将接触到纸面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秘书匆匆走了进来。

“什么事情?”贾培尔朝秘书看了过去。

“刚发生的事情。”说着,秘书打开了电视,调到了CNN电视台的国际新闻频道。

弥漫的硝烟,破败的建筑物,慌乱的人群,燃烧的日本国旗与印度国旗。

“这是怎么回事?”

“新闻发布会场发生爆炸。”秘书调大了声音,CNN的记者正在做现场报道。“炸弹威力很大,伤亡情况还不清楚。日本首相小泽比预定时间晚半个小时到达,爆炸发生的时候,他还没有进入会场,应该没有受到伤害。”

贾培尔立即站了起来。“印度总理呢?”

“爆炸发生的时候,印度总理已经进入会场,而且距离爆炸点不远。从爆炸的威力来看,十五米内的人员都难幸免。”

贾培尔没有多想,立即朝目瞪口呆的乔纳森看了过去。“你……”

“这……我……”

控制住情绪后,贾培尔让秘书出去了,然后说道:“难道,这就是备用计划?”

“不,不是,这不是我们策划的行动,我们……”

“现在解释还有用吗?”贾培尔拿起那份没有签名的文件,砸到了乔纳森的面前。“从一开始,你就策划了这次袭击,却一直对我隐瞒实情。乔纳森,你完蛋了。明天一早,我在吃早点之前就要见到你的辞职报告。”

起身离开的时候,乔纳森六神无主、手慌脚乱,更是万分震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也不知道,因为那起爆炸并不在备用计划之中。

****

新书期间,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1章 时过境迁第47章 重生第73章 新纪录第158章 军长的担忧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12章 新人新气象第60章 致命威胁第67章 意外收获第56章 双面间谍第72章 铁腕总理第62章 权力归位第23章 手到擒来第135章 绝不能失败第39章 善后工作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77章 为了消耗第11章 不良感觉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130章 两手准备第48章 国家宣言第11章 相互试探第111章 进攻的空降兵第102章 战争规模扩大第162章 连环套第3章 群英会集第12章 门槛第63章 想当将军第39章 地面战斗第45章 斗气第95章 前程第110章 叛逃风波第128章 无价的经验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66章 多种可能第3章 集团化第11章 大国的面子工程第16章 新闻战第28章 孰轻孰重第80章 全面军备竞赛第21章 理想化第29章 因果关系第23章 手到擒来第26章 领袖第37章 铤而走险第128章 知错就改第57章 真正开始第58章 空中走廊第47章 信息网络战第19章 分家大会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99章 缴械投降第5章 权衡利弊第132章 停战接触第95章 陡增变数第65章 X艇第53章 快速调整第25章 迈向战争第57章 坦克大战第75章 全面化第30章 直接动因第128章 黯然离去第89章 战争影响第47章 信息网络战第90章 天罗地网第30章 战略要地第23章 中国问题专家第105章 敌后立足第35章 交易第57章 关键一步第49章 风云再起第65章 正式宣战第15章 论争第174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79章 战场外的战斗第37章 打草惊蛇第41章 战争动机第22章 传奇人物第26章 秘密交易第23章 何去何从第24章 四法案第13章 情报安全第145章 智勇双全第111章 处处被动第68章 抢先攻击第31章 爱国者第59章 积极应对第16章 政治家第125章 毁灭炮击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102章 重获自由第15章 突变第18章 双门事件第11章 定策第8章 利益之争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25章 分寸与轻重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29章 别无选择第143章 太极拳
第1章 时过境迁第47章 重生第73章 新纪录第158章 军长的担忧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12章 新人新气象第60章 致命威胁第67章 意外收获第56章 双面间谍第72章 铁腕总理第62章 权力归位第23章 手到擒来第135章 绝不能失败第39章 善后工作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77章 为了消耗第11章 不良感觉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130章 两手准备第48章 国家宣言第11章 相互试探第111章 进攻的空降兵第102章 战争规模扩大第162章 连环套第3章 群英会集第12章 门槛第63章 想当将军第39章 地面战斗第45章 斗气第95章 前程第110章 叛逃风波第128章 无价的经验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66章 多种可能第3章 集团化第11章 大国的面子工程第16章 新闻战第28章 孰轻孰重第80章 全面军备竞赛第21章 理想化第29章 因果关系第23章 手到擒来第26章 领袖第37章 铤而走险第128章 知错就改第57章 真正开始第58章 空中走廊第47章 信息网络战第19章 分家大会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99章 缴械投降第5章 权衡利弊第132章 停战接触第95章 陡增变数第65章 X艇第53章 快速调整第25章 迈向战争第57章 坦克大战第75章 全面化第30章 直接动因第128章 黯然离去第89章 战争影响第47章 信息网络战第90章 天罗地网第30章 战略要地第23章 中国问题专家第105章 敌后立足第35章 交易第57章 关键一步第49章 风云再起第65章 正式宣战第15章 论争第174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79章 战场外的战斗第37章 打草惊蛇第41章 战争动机第22章 传奇人物第26章 秘密交易第23章 何去何从第24章 四法案第13章 情报安全第145章 智勇双全第111章 处处被动第68章 抢先攻击第31章 爱国者第59章 积极应对第16章 政治家第125章 毁灭炮击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102章 重获自由第15章 突变第18章 双门事件第11章 定策第8章 利益之争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25章 分寸与轻重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29章 别无选择第143章 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