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毁灭炮击

真正将美国赶上谈判桌的不是天军,而是海?????? 战后,很多人在评价共和国海军的时候,都会提到一点,即在对美作战中,包括华剑锋在内的共和国海军高层都有一种病态的观念,那就是只有将美国送回石器时代。才能彻底消除美国产生的威胁。

这中观念,对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行动,以及整场战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也很好理解。

大战期间,与美国交战的主力就是共和国海军,别说天军,就连陆军都没有机会插手太平洋战争。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将领非常清楚美国的战争潜力,也非常清楚美国对共和国构成的威胁,所以才会产生如此极端的想法。有一点足以证明这个观点,即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也有着类似的想法,即认为只有攻占美国本土,才算得上是彻底打败美国。所以积极主张登陆美国的是陆战队,而不是陆军。

当这种观念变得根深蒂固,自然会对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

可以说,大战期间,共和国海军作战的第一原则就是把美国海军赶尽杀绝,不留任何余地。在对美国本土进行战略打击的时候,也用上了这一原则。也就是说,当时积极主张对美国进行战略打击的是海军!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早在四年。共和国海军就向最高统帅部提交了一份绝密作战计共,其中明确提到。在夺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权之后。用已有的大口径电磁炮、以及正在开发的凹千克级电磁炮向美国本土的主要城市、工业中心与军事基地投掷核弹头,用一场全面的战略核打击来摧毁美国,迫使美国政府投降。为了证明该计划具有可行性,海军还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战斗统计报告,即在之前的战斗中,还没有任何一种防御系统对电磁炮投射的炮弹进行了有效拦截。更重要的是。因为电磁炮的投送能力是其他投送手段的几十、甚至几百倍,所以就算美国拥有能够拦截炮弹的防御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大弹药投送量的方式来提高突防率。

万幸的是,这一作战方案被最高统帅部否决了。????虽然当时共和国有足够的核弹库存。甚至可以说,只要共和国当局愿意,用核弹头将美国从地球上抹掉都不成问题,但是核战争违背了共和国的基本利益,而且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不会有赢家。因为欧洲已经参战,而且是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参战,加上还有大量国家保持中立。所以就算是一场规模有限的。以迫使美国当局投降的核战争。也会使共和国失去本应取得的胜利。

当然,共和国海军也没有因此放弃。

到算底之前,共和目海军向最高统帅部提交了好几份旨在将美国彻底打回石器时代的战争计划小甚至联合陆战队提交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地面战争计划。按照这份计划。海军夺取制海权之后,将用3个月孙个月的时间对美国本土沿海地区的重要城镇与军事基地进行全面打击,削弱美国的本土防御能力,然后让陆战队在美国东部、东北或者墨西哥湾地区登陆,以攻占华盛顿、纽约为最终目的。

为了说服最高统帅部,海军在这份计划中提到了两个要点。

一是在地面战争发动之后,并不急于向内陆推进,以此控制地面战争的烦模,并且降低作战伤亡与作战消耗。攻占华盛顿之后,如果美国当局不肯投降。而是按照战略计划将首都转移到丹佛,继续负隅顽抗的话,则在美国西海岸地区打一场规模有限的地面战争,占领洛衫矾,并且出兵五大湖区,控制芝加哥与底特率,彻底控制美国的工业区。让美国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基础力量。到这个时候,如果美国当局仍然不肯投降,就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摧毁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所有城镇。再出兵占领。

当然,这么宏大的战争计划,肯定得有理论依据。

海军的依据就是,只有这样,才能在尽量减少无辜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击败美国。当然,这只是放在台面上的理由,而真正的理由,应该是海军为此提出的鼻二个要点。

这就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战后肢解美国!

从根本上讲,一心想要肢解美国的不仅是海军,还有陆战队。

如果以在对美作战中的伤亡与损失计算,共和国陆战队肯定超过了海军,因此陆战队官兵对美国态度更加极端。可以说,在共和国最高统帅部已经放出风来,不打算在美国本土打一场地面战争的情况下,估战队仍然三番五次的提出地面战争计划,摆明了就是不想放弃打地面战争的想法。

陆战队的这种想法得到了海军的全力支持。

在第二个要点中,海军就提到。从保证共和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只有在占领美国的情况下,才能阻止美国东止 再起,也才能确保共和国的战后利益。为”和国当局非常有必要老虑在战后将美国肢解成数个小卧据,办就的做好打一场地面战争的准备。

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陆军也持支持态度。

暂且不说陆军在地面战争中的重要性,当时在大西洋对岸虎视眈晓的欧洲就足以让陆军高层支持用代价换时间的战略决策。用袁晨皓的话来说,如果久拖不决,到最后不得不打一场地面战争的情况下,欧洲肯定会找借口参战,而且共和国也没有理由与办小法阻止欧洲军团登上北美大陆。与其如此,还不如积极主动一些,赶在欧洲做好战争准备之前,趁欧洲没有能力把部队送到大西洋对岸的有利时机,用一场持续半年到一年的地面战争获取胜利。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仍然有可能趁火打劫,比如以支持为由,出兵参与地面战争,但是只要共和国军队在地面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而且共和国当局合理利用外交手段,就能让欧洲军团呆在大西洋对岸。

如此一来,不支持打地面战争的只有天军。

必须承认,裴承毅绝对是一个很有魄力的领导人。在四分之三的军人都人为应该打一场地面战争的情况下,作为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以及共和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裴承毅竟然无动于衷,硬是没有批准相关的战争计划。

打不成地面战争,就只能在战略打击上下狠功夫。

显然,这也是裘承毅让华剑锋留下来继续负责海军作战的原因。如果换了别的人,不见得会把元首的战略决策放在心里。

当然,在战略打击上,海军肯定不会手软。

钥份之前,海军的主要想法就是赶在天军的战略轰炸机部署到个之前。把美国东部地区与墨西哥湾地区的主要城镇与军事基地变成废墟,然后让天军去收拾残局。为此,海军不但非常积极的夺取了制海权,还在兵力分配上更加注重打击效率更高的主力舰队。没有急着向大西洋增派航空舰队与海上基地。甚至可以说。为了提高海军在战略打击中的地位,海军高层一再延迟了进军古巴的时间。直到胡初,陆战队早已准备就绪,再也不需要向波多黎各增派作战部队之后,华剑锋才不得不批准进军古巴的军事行动,用一场非常漂亮的快速突击控制了古巴,也保住了古巴。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海军高层也不得不考虑调整作战计划了。

在最高统帅部插手战略打击行动之后,海军必须接受领导,即按照最高统帅部的部署行动。

2月5日,海军的2支主力舰队群进入墨西哥湾,并且在当天下午炮击了洛朽矾。

这场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的炮击。创造了很多个第一。首先,这是海军首次在大西洋上炮击太平洋沿岸城市。其次。这是海军首次针对没有军事目标的超大城市的炮击行动。最后,这还是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首次打击凹千米外的目标。当然,这次炮击也证实了外界的猜测,即共和国海军耗费巨资开发的口凶千克级电磁炮的最大射程超过狂。千米。在使用次口径弹药、或者增程弹药的情况下,最大射程甚至有可能超过互功千米。当然,要不了多久,这一猜测就会得到证实。

如果说天军的轰炸还算“文明”的话,那么海军的炮击就可以用“野蛮”来影容。

虽然为炮弹增添制导系统、或者是弹道修正系统,提高炮弹的精度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成本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但是在大战期间,除了对海弹药之外,共和国海军的所有大口径电碰炮炮弹都是非制导弹药,即精度会随着射程增加而急剧降低。就拿啪千克级电磁炮来说,在对付 助千米外的目标时,弹药撒布范围为,凹米,将射程提高到凹千米,散布范围不是劲米,而是劲米。如此一来,即便哟千克级炮弹的爆炸杀伤范围高达,坠米,在射程超过旧田千米的情况下,也很难对付点状目标。换句话说,如果需要打击点状目标的话,就得进行覆盖式炮击。事实上,在对付城市这类面目标的时候,海军肯定会采用覆盖式炮击战术。

更要命的是,主力舰的弹药投送的力非常惊人!????参与炮击行动的8支主力舰队里的凹艘主力舰都是“汉”级或者更新的型号,平均每艘主力舰都能携带大约口办电炮弹。因为早就接到了作战命令,而且海面上早就没有需要使用的0千克级炮弹才能摧毁的目标。所以6鞭主力舰在进入毒西哥湾的时候,均按照对地打击任务配制弹药,取主要用来对付海上目标的穿甲弹只够一次炮战消耗,即占弹药总量的一成左右,其他的全是用来对付地面目标的各类弹药。也就是说。涂艘主力舰各有大约丑。0屯弹药,总共就有 的万吨弹药!

当然,实战中,很少一口气打光全部炮弹。

吧,和国海军的作战守则,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战舰才舰联咒十部弹药,而对地打击任务肯定不是极端情况。正常情况下,任何一艘大型战舰都至少需要保留3成弹药,以备不时之需。

照此计算,在这4个小时的炮击中,8支主力舰队总共投掷了内万吨炮弹!

因为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的再入速度非常高,所以这呐万吨炮弹的实际威力相当于同质量药的2倍。

也就是说,在4个小时内,共和国海军用相耸于 出万吨州,的弹药洗劫了洛衫矾。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场浩劫。

要知道,美苏冷战期间,前苏联也只计划用6枚力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付洛朽矾,而且从理论上讲,只需要4枚刃万吨级的核弹头就能将洛朽矾从地面上抹掉。虽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作为美国第二大城市的洛朽观的市区范围扩大了一倍以上,但是常规弹药的能量分布更加均匀,而且不会把能量消耗在辐射等方面。所以在对付面状目标的时候,打击效率超过了核武器。

说得简单一点,0万吨炮弹,足以让洛朽矾成为历史。

事实也确实如此!

因为是概略性的炮击,所以弹雨覆盖了整个洛衫矾。更要命的是。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原本可以在刃分钟内打光全部炮弹,而实际炮击时间却长虹个小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让部署在太平洋上的侦察机监控炮击情况,让远在大陆另外一边的舰队调整炮击方式。以求最大限度的扩大打击范围。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那就只能说,这场炮击来得太晚了一点。

因为在此之前,西雅图已经在共和国天军战略轰炸机投下的弹雨中变成废墟,所以早在2月之前,洛衫矾就开始战略大疏散,聚集在市区内的锁口万人小以及分散在周边小城镇的大约 劝万居民正在陆续前往山区,或者内陆城镇。更重要的是。就在炮击开始前的一天,共和国天军轰炸了圣海伦斯火山,制造了巨大的恐慌,让那些不肯疏散的、或者还在犹豫的洛衫矾人加快了步伐。

受此影响,到2月5日下午,也就是炮击开始的时候,留在洛衫矾市区与遭到炮击的周边城镇的美国人不到劲万。

当然,这仍然是一斤)非常巨大的数字。

可惜的是,海军不是天军,大口径电磁炮的主要弹药中,没有那种专门用来对付人员的传感器炮弹。

虽然将劝克重的传感器炸弹装到炮弹里不是什么难事,一发物千克级电璃炮炮弹至少能够装 如枚这种传感器炸弹,但是电磁炮炮弹发射时的加速度高达数十万,而炸弹投掷时的加速度不过几十个而已。当然,以共和国的技术实力,将传感器炸弹做得更加牢固一点,使其可以承受炮弹发射时的加速度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这么一来,传感器炸弹的制造成本将直线上升,高到让海军无法承受,无法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的程度。因为电磁炮本身就是廉价的弹药投送工具,所以海军不会考虑采购过于昂贵的弹药。说得更加简单一些,与其使用那些精密的传感器炸弹,还不如使用更多的炮弹,让毁灭来得更加直接一点。

对留下来的劲万美国人来说。这无疑是幸运的。

炮弹要毁灭的是人造建筑物。而不是人!

虽然在这场炮击中丧生的美国人不会少到哪里去(因为疏散工作早已展开,而洛朽矾地区又是美国本土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人口总量仅次于纽约地区、切萨皮克湾地区与五大湖地区,所以没有办法准确统计出到底有多少人死于炮击,只能大致估计,在这场炮击中丧生的美国人不会低于刀万),但是如万留下来的美国人中,绝大部分都依靠地下室、地铁等等人防工事活了下来。

母庸置疑,炮击之后,洛朽观就此不存在了。

数日之后,圣迭戈遭到了同等强度的炮击。到2月底,也就是美国当局向共和国第二次提出停战谈判请求的时候,包括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弗雷斯诺等等人口超过力0万的大城市与数十座人口在刀万到劲万之间的大中城市均遭到炮击。而且被炮击彻底摧毁,仅是死于炮击的美国人就超过了 四万。

说得更贴切一点,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共和国海军将美国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州变成了废墟!

这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超过了美国的承受能办,也超过了美国当局的抵抗能力!

除了停战谈判,美国当局别无选择!

替《乱世英雄》预求口月月票。口月与兄弟们一起战斗,请兄弟们多多支持!(未完待续

第15章 未来之眼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19章 处处被动第45章 外强中干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15章 表态第55章 多用途第13章 情报安全第14章 收复失地第50章 明争暗斗第141章 佯攻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7章 战略决策第59章 同与不同第127章 讨价还价第17章 大战在即第52章 重大收获第67章 秘密武器第53章 战前动员第17章 高潮迭起第83章 中东攻略第74章 情报网络第132章 决战态势第37章 风起云涌第11章 识时务第37章 打草惊蛇第74章 开盘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112章 由守转攻第33章 战争令第42章 联合国大戏台第10章 巨大成果第6章 颠倒是非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85章 打就打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23章 危机四伏第135章 超远程奔袭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44章 改写命运的情报第131章 战争加速第95章 前程第44章 机械战士第33章 各怀鬼胎第80章 扯皮第87章 最后的反制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43章 万事俱备第40章 掉包第57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33章 各怀鬼胎第71章 全面爆发第53章 战前动员第24章 总理的意志第36章 牵制力量第98章 东冲西突第3章 换届选举第14章 与时间赛跑第30章 超大规模序十一秘密转运序十七偃旗息鼓第7章 倒行逆施第23章 何去何从第48章 冒险第99章 缴械投降第56章 迟到的命令第103章 历史性时刻第125章 艰难的开端第10章 转折点第41章 必然选择第19章 针锋相对第45章 风雨飘摇第2章 分水岭第146章 垫脚石第30章 影子战士第88章 公开较量第26章 航母出击第77章 为了消耗第121章 防守反击第177章 争分夺秒第42章 人尽其能第22章 动荡时代第36章 军事储备体制第116章 大国舞台第75章 全面化第145章 较劲第24章 别无选择第61章 硬仗第81章 微妙关系第121章 见风使舵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4章 团圆第11章 大国的面子工程第55章 新焦点第61章 功败垂成第58章 风雨来袭第42章 帮倒忙第66章 十年磨一剑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63章 得意忘形
第15章 未来之眼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19章 处处被动第45章 外强中干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15章 表态第55章 多用途第13章 情报安全第14章 收复失地第50章 明争暗斗第141章 佯攻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7章 战略决策第59章 同与不同第127章 讨价还价第17章 大战在即第52章 重大收获第67章 秘密武器第53章 战前动员第17章 高潮迭起第83章 中东攻略第74章 情报网络第132章 决战态势第37章 风起云涌第11章 识时务第37章 打草惊蛇第74章 开盘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112章 由守转攻第33章 战争令第42章 联合国大戏台第10章 巨大成果第6章 颠倒是非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85章 打就打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23章 危机四伏第135章 超远程奔袭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44章 改写命运的情报第131章 战争加速第95章 前程第44章 机械战士第33章 各怀鬼胎第80章 扯皮第87章 最后的反制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43章 万事俱备第40章 掉包第57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33章 各怀鬼胎第71章 全面爆发第53章 战前动员第24章 总理的意志第36章 牵制力量第98章 东冲西突第3章 换届选举第14章 与时间赛跑第30章 超大规模序十一秘密转运序十七偃旗息鼓第7章 倒行逆施第23章 何去何从第48章 冒险第99章 缴械投降第56章 迟到的命令第103章 历史性时刻第125章 艰难的开端第10章 转折点第41章 必然选择第19章 针锋相对第45章 风雨飘摇第2章 分水岭第146章 垫脚石第30章 影子战士第88章 公开较量第26章 航母出击第77章 为了消耗第121章 防守反击第177章 争分夺秒第42章 人尽其能第22章 动荡时代第36章 军事储备体制第116章 大国舞台第75章 全面化第145章 较劲第24章 别无选择第61章 硬仗第81章 微妙关系第121章 见风使舵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4章 团圆第11章 大国的面子工程第55章 新焦点第61章 功败垂成第58章 风雨来袭第42章 帮倒忙第66章 十年磨一剑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63章 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