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知错就改

州十于袁晨皓在前面大冲大打的战术,裴承毅不是很满意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作为裴承毅亲手培养的最重要的部下之一,袁晨皓继承了裴承毅的指挥风格,非常清楚裴承毅的作战套路。会全力配合,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裴承毅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指挥官。袁晨皓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军人。不管两人的私人关系怎么样,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两人的想法肯定不会完全一样。

谁都知道,裴承毅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从来不会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更不会用作战计划去约束部下。也就是说,裴承毅往往会给手下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此一来,指挥作战的时候,裴承毅有的时候会掉转过来,即按照下级部队的行动调整作战计发打手 。虽然这么做经常受人诟病,在某些人看来,甚至有损裴承毅的指挥官形象,但是从来没有人怀疑这种指挥方式的作用,特别是在大规模战争中的作用。

各国将领中,能够用这种办法指挥部队作战的,恐怕也只有裴承毅。

严格说来,裴承毅也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这套指挥风格的。半岛战争中,身为上校参谋的裴承毅代替项铤辉指挥作战行动。面对一大帮趾高气扬的将军,就算得到项铤辉的全力支持,裴承毅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指挥作战行动。因为当时项铤辉刚刚当上总参谋长,在部队里的威望还不是很高。正是在这个时候,裴承毅掌握了如何利用部队的特点,以及下级指挥官的特点去影响战争。这种“因人制宜”的指挥方式,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指挥方式,也是最有可行性的指挥方式。在随后的几场战争中,裴承毅能让数十万大军像一个人那样去执行作战任务,与他的指挥方式不无关系。

既然是因人制宜,就要充分发挥将士的主观能动性。

袁晨皓定下强攻迪亚巴克尔的时候,裴承毅就猜到。他的目标肯定不是那座只有几个万人口的城市,而是要借助这次进攻作战行动,取得更大的胜利。

从一开始,袁晨皓这边采用的就是“围点打援”战术。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北方战线上的作战行动都是在为南方战线上的行动服务,就算打得再好,也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袁晨皓却不这么看,因为裴承毅的战前部署明白无误的告诉他,北方战线上的结果将决定整场战争的结果。与以往的战争相比,共和国面对的不是不堪一击的土耳其,也不是精小强悍的以色列,而是共和国最强大的对手。战争还未打响。共和国的中央领导与军队领导就达成了共识,即在有限目的的情况下。与美国打一场有限规模的战争。也就是说,共和国不会谋求在这场战争中彻底击败美国,只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迫使美国妥协让步。在战争性质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战争的手段、以及战争的最终目的自然会受到限制。共和国军队的任务不是打垮美国,而是“打败”美国。即让美国当局承认战败。达到这个目的的办法有很多。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要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终的胜利,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争中大量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让美国流尽鲜血,最终不得不到谈判桌上与共和国解决问题。

袁晨皓是个非常聪明的军人,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正是如此,他才积极主张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因为只有这个战术才能尽可能的与敌人打运动战,而只有在运动战中,才能大量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事实上。这也是裴承毅主张的战术。

从旧多天的战斗来看。袁晨皓把“围点打援”的战术思想执行得非常彻底。先是围住布吕歇尔的欧洲军团先头部队,然后围住欧洲军团,再围住前来解围的第7步兵师,最后围住数个美军师,每一次包围行动都能引来更多的美军。

打到这个时候。袁晨皓指挥的2个战斗单位与两伊军队已经在战场上歼灭了美军第打手 装甲师与第3步兵师、以及大约刃万土耳其国民军,还即将歼灭美军第7步兵师、第战略师与第四突击师、以及大约力万土耳其国民军。

不得不说,袁晨皓既有集耐,又有野心。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要求增援,只是不时提醒裴承毅,把属于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力量派过去。也就是说,袁晨皓只用了2个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加上配合作战的旧来万两伊军队,就取愕了如此辉煌的战绩。照此发展下去,战争结束的时候,袁晨皓还能干掉好几个美军师。

裴承毅不是不想让袁晨皓打得顺手,只是在某些时候,必须以大局

重。

在围攻迪亚巴克尔的问题上,裴承毅就持保守态度。

按照他的部署。打到迪亚巴克尔的时候,袁晨皓这边应该停下前进的脚步,尽量利用迪亚巴克尔牵制美军主力部队,也就是按照之前的战术,围住迫亚巴克尔,迫使杜断向前线增兵六既然县”围点打援,就得生甩住吨,刀对付援军,而不是一鼓作气的消灭包围圈中的敌人。

当然,裴承毅这么安排的目的,还走向在突着行动上做点文章。

根据东方闻回忆,当时裴承毅正在安排一次非常重要的突击行动,即利用即将参战的第六战斗单位,在迪亚巴克尔与伊斯肯德伦之间发动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突击行动,夺取某座至关重要的城市,从而将北方战线上的两个战区连接起来,并且把阿塔图尔克水库方向上的战线拉平,迫使美土联军向北撤退。

因为东方闻不是军事参谋,所以不清楚裴承毅的具体想法。但是从他的回忆中看得出来,裴承毅很有可能盯上了马拉蒂亚或者埃拉泽,其中前者的可能性更大。设想一下,如果能够打下马拉蒂亚,就算不能立即打下迪亚巴克尔。也能通过切断通往迪亚巴克尔的地面交通线,迫使美土联军迅速向北收缩防线,甚至放弃在托罗斯山区设置战略防线的想法。虽然从战争的总体局势来看,裴承毅不大可能继续挥师北上,而且投入第六战斗单位之后,他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进军安卡拉,但是只要打下了马拉蒂亚,把战线推到托罗斯山脉以北,就能在战后的谈判中获得更大的筹码。甚至能够迫使十耳其当局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与共和国签署停战条约。

要想打下马拉蒂亚,就得让美军源源不断的增援迪亚巴克尔。

也就是说,在包围迪亚巴克尔之后,只能施压,不能强攻。

当然,作为这场战争的总指挥,裴承毅应该知道他这个计划存在一个几乎无法克服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把第六战斗单位送到马拉蒂亚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的面突击肯定不行。不管是从迪亚巴克尔出发、还是从加济安泰普出发。第六战斗单个都要突击数百千米,如果在战争初期问题还不大,而在这个时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空降的可能性也不大,不是第六战斗单位没有空降作战能力,而是没有足够的运载工具,战略运输机群的任务安排得非常满,别说抽调上百架运输机,抽调几架运输机都很困难。

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机降,即利用陆航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把第六战斗单个送往马拉蒂亚。并且由陆航的低空攻击机群为机降行动提供空中支援。正是如此,裴承毅才会将陆军仅有的一套野战机场预制组件送往马尔丁,在那边建立前进基地。马尔丁到马拉蒂亚仅有劲千米,而摩苏尔到马拉蒂亚的航程接近劝千米、阿勒颇到马拉蒂亚的距离也在凹千米以上。按照联合司令部做的统计,在仅动用第十战斗单位3个支援营即装备。2茫的战术航空运输营的情况下,能在出小时之内,将第六战斗单位的战斗旅与支援旅全部送到马拉蒂亚。

问题是,有这么容易吗?

策划这次作战行动的时候,裴承毅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守卫马拉蒂亚的土耳其军队,而是美军第心突击师。

这支足以与第十战斗单位抗衡的空中突击部队到达土耳其后,裴承毅就猜到,杜奇威没有让第刚突击师立即参战,不是不信任该师的作战能力,而是不想浪费掉唯一的低空突击力量,想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事实证明,裴承毅的判断非常准确。本站新地址已更改为:四姗凹加8四敬请登陆阅读

正是这个担心,让裴承毅没有插手袁晨皓的前线指挥工作,也没有阻止袁晨皓强攻迪亚巴克尔。

原因非常简单,只有袁晨皓强攻迪亚巴克尔,才能让杜奇威把第心突击师派出来。

当然,结果没有好到哪里去。第心突击师的主力就在马拉蒂亚,在打手 。因为打击营的损失过半,在遇到空中威胁的情况下,无法为地面作战行动提供全力支持,所以以机降的方式攻打马拉蒂亚的作战行动不得不暂时束之高阁。

冷静下来后,裴承毅不再觉得袁晨皓把他的计划打手 搞砸了。而是在暗自感谢袁晨皓。

作为总指挥,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袁晨皓强攻迪亚巴克尔,让第刚突击师提肃杀入战场,那么在他把第六战斗单位派出去的时候,很有可能在马拉蒂亚遭受开战之后最惨重的失败。客观的讲,杜奇威不可能不知道马拉蒂亚的重要性,也就不应该把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交给土耳其国防军。杜奇威没有在马拉蒂亚部署重兵,就是希望裴承毅来攻打这座城市。从第四突击师参战的速度来看,该师在到达土耳其后不久就做好了准备,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不然不可能如此迅速的投入战斗。也就是说,马拉蒂亚是杜奇威为裴承毅准备的一个陷阱,一个用来扭转战局的陷阱。从总体战局上来看,虽然杜奇威不一定知道裴承毅会以攻打马拉蒂亚来结束北口晓浅七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但是他肖担心裴承毅会派盅廓败入涂奔袭安卡拉。而马拉蒂亚又走进军安卡拉的必经之地。由此可见,杜奇威很有可能歪打正着,把马拉蒂亚当成了决战的主战场。

如果不是袁晨皓打乱了进攻节奏,后果将很难设想。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裴承毅不得不承认,还是前线指挥官清楚战场上的情况。

不是说裴承毅的能力不如袁晨皓,而是他身在后方,只能通过前线指挥部与各作战部队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战场局势,无法直观的了解战况,也就无法像前线指挥官那样对战局做出准确判断。

袁晨皓不缺乏指挥大规模战争的经验,也就有能力看出战场上的问题。

由此可以断定,决定强攻迪亚巴克尔之前,袁晨皓不但猜出了裴承毅的意图。还摸透了杜奇威的心思。虽然以他的身份,可以直接向裴承毅提出建议。让总指挥修改战术,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利用了裴承毅的指挥风格改变了战局走向。显然,袁晨皓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也是一个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如果他戳破了裴承毅的战术企图,总指挥的颜面往哪里放呢?

万幸的是。裴承毅已经知道袁晨皓是个很有心机的人。

客观的讲。放弃突击马拉蒂亚不见得是坏事。

随着强攻迪亚巴克尔的行动取得进展,即美军开始向西突围,“由东向西”的进攻行动已经全面展开。虽然在这个时候把第六战斗单位投入战场的意义并不明显,毕竟在托罗斯山脉南面的高原上,根本容纳不了3个战斗单位,但是通过持续不断,而且强大有力的地面进攻,仍然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这是非常稳妥的战术。

按照杨少勇提交的评估报告,只要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的状态保持下去。咬住美军的突围部队,就能在出小时之内把战线推进到锡韦雷克附近。虽然这会导致战线过于漫长,将宽大的侧翼暴露在了敌人面前,但是美军的主力全在正面方向上,所以可以用两伊军队守住北面防线打手 或者在托罗斯山区内发动有限的战术进攻来牵制土军,让第一战斗单位或者第十战斗单个向南转移,扫荡阿塔图尔克水库南面的地区,到达幼发拉底河西岸之后再转向北上。也就是说,2个战斗单个足以承担起该方向上的全部作战任务,可以把第六战斗单位派往别的

场。

母着置疑。这给了裴承毅更多的选择。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需要增援的肯定不是袁晨皓那边。

事实上。西部战场上,以及南方战线上都需要增援。因为第七战斗单位最快也要到占日才能赶到,所以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第六战斗单位,关系到了整场战争的成败。说得更直接一点,不管把第六战斗单位派往哪个方向,那个方向上就能确保不败。

在袁晨皓能够打开局面的情况下,确保另外一个方向上不败,就能确保整场战争不败。

裴承毅没有犹豫,看完杨少勇的评估报告后就联系了袁晨皓,让他在迪亚巴克尔的西面留出一道缺口,让美军向西突围,然后安排第一战斗单位的突击部队咬住美军,绝不能让美军顺利撤到锡韦雷克。

虽然裴承毅没有说得太直接,但是袁晨皓一下就听出了他的意思,即利用撤退的美军冲垮锡韦雷克的防线,让网刚抵达该地的第刚突击师的突击旅来不及构筑防线,从而一举拿下这座非常重要的城市,把战线再向西推进上百千米。当然,袁晨皓也清楚。在快速推进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侧翼防线,绝不能让敌人从侧翼取得突破,因此得让两伊军队在侧翼投入战斗。

袁晨皓开始调整部署的时候,裴承毅跟苏劲辉通了电话。

目的只有一个,了解南方战线上的情况,以及有没有必要立即提供增援。

由此可见。裴承毅仍然不打算在南方战线上有所作为。苏劲辉也不是笨蛋,一下就搞清楚了裴承毅的意思。因为第七战斗单位在占日就能到达,所以苏劲辉没有提出让第六战斗单位增援南方战线的要求,只是希望能够尽快为第二战斗单位与第九战斗单位提供补充兵力。在谈到南方战线上的作战行动时,苏劲辉还提到了一点。即在战争结束之前,应该让战局尽量处于某种可以控制的状态,而不是为了北方战线上的胜利,完全放弃南方战线,甚至不应该承受不必要的失败。

裴承毅非常清楚苏劲辉的意思,也保证会在战争结束前在南方战线上来取行动。

安排好这些事情,裴承毅才联系了第六战斗单位的指挥官赛插彪中将。舟他下达了最新的作战任务。

这是裴承毅在决战前做出的最后一项部署,也是最关键的一项部署。

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37章 矛与盾第34章 别有用意第106章 选择第109章 留任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锁第28章 贸易大战第39章 地面战斗第48章 中东攻略第108章 斗争第89章 雅浦海战第8章 唯一的办法第177章 争分夺秒第86章 奔赴战场第26章 最高精神领袖第111章 进攻的空降兵第103章 强烈反差第59章 星战计划第36章 舍身第51章 刀尖第63章 想当将军第38章 大祸临头第26章 关键情报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63章 一锤定音第154章 大时代第55章 后知后觉第38章 头号威胁第1章 关键事件第64章 别无选择第18章 失控的战舰第67章 紧急调整第64章 一锤子买卖第49章 精小强悍第147章 老树新芽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39章 空中航母第41章 一锅端第122章 特种炸弹第26章 航母出击第108章 争夺焦点第6章 性格决定成败第117章 蓄意挑衅第59章 积极应对第154章 另外一个角度第33章 剧变第25章 变脸第93章 政治进程第67章 快速船队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67章 同盟体系第7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65章 军备竞赛序二插翅飞虎第174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14章 真实身份第139章 团结的力量第59章 没有硝烟的战斗第36章 黄金搭档第70章 窝里斗第55章 以战促和第66章 来龙去脉第41章 毁天灭地第81章 微妙关系第48章 圆满结果第78章 主力舰第119章 黎明前的杀机第8章 紧急归队第180章 下基层第51章 摒弃前嫌第98章 齐心协力第40章 布局第72章 代理人第40章 空军出动第123章 游戏规则制定者第33章 战争令第60章 军事变革第30章 取舍第100章 僵局第52章 重大收获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46章 家门不幸第36章 舍身第148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第49章 场闹剧第19章 干将出马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18章 失控的战舰第120章 胶着战局第21章 抢占制高点第68章 文化第57章 真正开始序七死亡游戏第115章 附带影响第19章 迁都问题第31章 时过境迁第12章 新人新气象第29节 虎口夺食第60章 关键点第156章 介入程度
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37章 矛与盾第34章 别有用意第106章 选择第109章 留任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锁第28章 贸易大战第39章 地面战斗第48章 中东攻略第108章 斗争第89章 雅浦海战第8章 唯一的办法第177章 争分夺秒第86章 奔赴战场第26章 最高精神领袖第111章 进攻的空降兵第103章 强烈反差第59章 星战计划第36章 舍身第51章 刀尖第63章 想当将军第38章 大祸临头第26章 关键情报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63章 一锤定音第154章 大时代第55章 后知后觉第38章 头号威胁第1章 关键事件第64章 别无选择第18章 失控的战舰第67章 紧急调整第64章 一锤子买卖第49章 精小强悍第147章 老树新芽第117章 全线吃紧第39章 空中航母第41章 一锅端第122章 特种炸弹第26章 航母出击第108章 争夺焦点第6章 性格决定成败第117章 蓄意挑衅第59章 积极应对第154章 另外一个角度第33章 剧变第25章 变脸第93章 政治进程第67章 快速船队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67章 同盟体系第7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65章 军备竞赛序二插翅飞虎第174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14章 真实身份第139章 团结的力量第59章 没有硝烟的战斗第36章 黄金搭档第70章 窝里斗第55章 以战促和第66章 来龙去脉第41章 毁天灭地第81章 微妙关系第48章 圆满结果第78章 主力舰第119章 黎明前的杀机第8章 紧急归队第180章 下基层第51章 摒弃前嫌第98章 齐心协力第40章 布局第72章 代理人第40章 空军出动第123章 游戏规则制定者第33章 战争令第60章 军事变革第30章 取舍第100章 僵局第52章 重大收获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46章 家门不幸第36章 舍身第148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第49章 场闹剧第19章 干将出马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18章 失控的战舰第120章 胶着战局第21章 抢占制高点第68章 文化第57章 真正开始序七死亡游戏第115章 附带影响第19章 迁都问题第31章 时过境迁第12章 新人新气象第29节 虎口夺食第60章 关键点第156章 介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