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一锤定音

日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当裴承毅把话题转向太平洋哦洲防。没人感到惊讶。

虽然与之前高调向俄罗斯宣战相比,对美宣战低利愕多,即通过正规外交方式发表宣战声明、从美国撤走外交人员、将旅美国民转移到第三国等等,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太平洋战争的地位,美国才是共和国的头号敌人。

与部署地面战争工同,裴承毅没有给袁晨皓太多的发言机会。

从一开始,元首就牢牢控制着发言权,并且主导着会议进程。所谓孤掌难鸣,与元首一同表演的还有海军参谋长李向东上将与西太平洋战区司令刘哦轩上将。更重要的是,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裴承毅没有直接提到战术问题,而是在李向东提议之后,提出以西太平洋战区为基础,成立新的战区。

这下,再也没人认为裴承毅在闹着玩了。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确定战术最为重要,但是真正的军事家都知道。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指挥体系。只有一套完善的指挥体系,才能将战术的威力发挥出来,也才能让军队赢得最终的胜利。毫无疑问,共和国在太平洋方向上的指挥体系很不完备。

众所周知,日本战争之后,共和国的战略重点由太平洋转向印度洋。并且通过后来的印度战争与中东战争,将印度洋变成了共和国的“内海从整体战略局势来看。这一选择的根本出发点就是避免过早与美国发生冲突,毕竟美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却不是印度洋沿岸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共和国在击败日本之后,如果继续向东扩张,就的与美国争夺北马里亚纳群岛的控制权,即便转为南下,也会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与美国发生利益冲突。问题是,这种避让策略只能规避一时,而不可能解决中美利益冲突。或者说,共和国转为向印度洋挺进,不等于在太平洋上就没有利益需求了。从根本上讲,共和国对太平洋的利益需求远远超过了印度洋。

翻开地图看一眼就知道,共和国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来自东面的太平洋。

, 可

虽然在北方与俄罗斯接壤,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仅与俄罗斯隔了一条界河。但是共和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且在力占年之后,对东北地区进行环境改造,大量重工业内迁,小兴安岭、完达山与长白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得到恢复,等于建立起了一道深达数百千米的战略屏障。总的来说,俄罗斯对共和国构成的战略威胁不算太大,并且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得到证实。东北方向上。完成统一的朝鲜成为共和国的盟国。日本失去威胁,使得共和国当局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东南方向上,虽然完全倒向美国的菲律宾有些威胁,还一度对共和国的东南亚战略产生影响,甚至是美国舰队进出南海的主要通道,但是菲律宾终究是个小国,而且与共和国近在咫尺。根本成不了气候,也就难以对共和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更不可能的到重视。南面的东南亚地区,除了印度尼西亚有点棘手之外,其他国家均已先后投靠共和国,成为集约集团成员国与准成员国。西南方向上。以巴基斯坦为核心的南亚地区早已是共和国的后院,更是共和国的大后方。即便在西面的中亚地区。也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当哈萨克斯坦等战略屏障。

总而言之,从。旧年开始。经过的多年的努力,共和国在周边地区建立起了一道纵深在 奶千米到丑。千米之间的战略防御地带。即常说的“本尖防御圈”。在这道防御圈上。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东面的琉球群岛。

次年,日本战争结束后力年,网刚出任共和国元首的颜靖宇不顾多方反对,在全体代表大会部分代表的支持下,承认琉球群岛为独立国家,将占领的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奄美诸岛、吐噶喇列岛与大隅诸岛移交给了新成立的琉球群岛联邦政府,并且与琉球联邦签署了数份军事基地租借合同,租用了包括那霸军港、嘉手纳空军基地、种子岛航天基地、西表岛海军航空站、冲永良布岛炮兵实验场与德之岛陆战队驻记营地在内的旧多座军事基地与大型军事设施。

这一举动,立即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客观的讲,颜靖宇的这一做法确实有点过分。

日本战争后,虽然共和国强迫日本当局签署了包括出租军事基地、允许共和国向琉球群岛派遣驻军在内的停战条约,但是共和国当局不但没有吞并日本,也没有要肢解日本的企图。拿琉球群岛来说,当时共和国默认了以历史传统为基础的定义,即琉球群岛仅包括吐噶喇海峡以南的岛屿,而海峡北面的大隅诸岛在历史上就属于日本。问题是。战争期间,为了用远程炮兵打击九州岛与四国岛,共和国出兵占领了大隅诸岛中的屋久岛与种子岛,随后又以安全名物了口永良部乌、竹岛、翼岛、硫黄岛、草烦群岛、申、鹿岛与甑岛列岛上的居民,并且将这些岛屿的控制权全部交给了占领军司令部。战后又移交给了军事管制与区域安全委员会,最终移交给了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也就是说,经过出年变迁,原本属于日本的岛屿也都归在了琉球联邦名下。更重要的是,琉殊群岛联邦政府的前身就是军事管制与区域安全委员会。如此一来,在颜靖宇宣布承认琉球群岛为独立国家的时候,等于把法理上属于日本的数十座岛屿全都送给了琉球联郝。

可以说,这就是问题的结症所在。

从法理上讲,因为在停战条约中。共和国当局并没承认不支持琉球群岛独立,只是保证不在力年内承认琉球群岛独立。在停战条约生效之后,共和国与日本进行过多次接触与谈料,商讨琉球群岛的去留问题。当时,日本当局为了让共和国同意向外岛移民,并且不阻挠日本的战后重建工作,同意在战争结束力年后。以全民表决的方式来决定琉球群岛的归属,只是明确要求表决必须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进行。以此为基础,共和国与日本在2叨之前就签署了一份停战补充协议,其中只规定需要通过全民表决来决定归属,而没有明确全民表决是否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全面监督。正是如此,在好年的时候,颜靖宇才在没有与日本协商的情况下,让琉球群岛成为了琉球群岛联邦。当然,在此之前,肯定进行了全民表决,而且表决结果是支持独立的占多数。

由此可见,琉球群岛独幕的问题不大。关键就是把一些属于日本的备屿利了过去。

可以说,如果不是当时中美关系相当紧张,而且两个。超级大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恐怕这件事情会演变成一场局部战争。

事实上,颜靖宇在力据耸鼓动琉球群岛独立,也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比。,万

虽然在日本战争中,共和国就占领了琉球群岛包括北方的大隅诸岛,并且强迫日本签署了出租军事基地的停战协议,但是从法理上讲。只要琉球群岛没有独立就仍然是日本的领土,共和国在琉球群岛的驻军、以及军事基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就没有保障。事实上,正是受此影响。在2馏年之前,共和国在琉球群岛军事基基础建设投资就非常有限,从而严重影响了军事基地的存在价值。别的不说,共和国海军将最先进的航母部署在印度洋,除了战略需求之外,也与琉球群岛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重庆”级在进消停靠之后,就将关闭主反应堆,除了由电池为应急系统供电之外,其他系统都需要由港口的电力设施供电,而那霸港的供电能力根本满足不了需要。也就很难为“重庆”级航母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保障。

让琉球群岛独立建国,等于让共和国在琉球群岛上的军事存在合法化。

问题是,即便琉球群岛独立建国,也未能使共和国获得一个更加安全的战略环境,就算把日本本土的旧多处军事基地算上战争前几日,共和国在日本本土的军事基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和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战略防线仍然非常脆弱。

从距离上看,共和国的本土防御圈的东部战略防御空间在 四0千米

右。

如果面对的是二流军事强国”功千米的战略防御纵深已经非常充足了。问题是,共和国在西太平洋上面对的是超级大国,即便算上向外延伸的劲到劝千米防御空间,西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纵深也非常有限。早在凶年,制定第一份战争计刮的时候,身为陆军上将的袁晨皓就明确提到,从保证本土安全集发,应该在战争初期设法夺取包括关岛与菲律宾在内的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的。将本土防御圈向东扩张 曲到丑口千米,从而确保本土不会受到威胁。

从战略上看,如果能够夺取关岛与菲律宾,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问题是,有那么容易夺取关岛与菲律宾吗?

显然,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口美国利用托管国的身份控制了北马里亚纳群岛之后,关岛就成了美国最重要的海外领地地位高于托管地区、低于联邦州,具有相同身份的还有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从法理上讲,攻击关岛就是攻击美国本土。即便是菲律宾,也不是想打就能打下的。不管怎么说,菲律宾是一个拥有近亿人口的国家,而且是一个长期亲美的国家,即便不考虑美国直接出兵,能够轻易占领菲律宾。也会为此付出重大代价。总而言之,向东进军的难度非常大。

正是如此,共和国才退而求其次。盯上了日本的火山列岛。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派兵进驻硫黄岛,并且在岛上修建军事设施。已经在侵犯日本的主权了入重要的是,即便宗仓站在军事右场卜,也有理由相信”心微酬黄岛正是共和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主攻的实质性表现。也就是说,早在田年之前。共和国当局就对太平洋战争的性质有了明确界定。

既然是主攻,就得理出轻重厉害关系。

母庸置疑,作为世界上最广袤的海洋。一个战区司令部肯定忙活不过来。因此在谈到太平洋战卓的时候,裴承毅首先提出了成立新的战区司令部,即在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基础之上,以战略方向刮分作战区域。对于元首的决定,没人表示反对,就连西太平洋战区司令刘眠轩上将也认为,有必要成立新战区。只不过。在成立几个战区、以及各个战区所辖范围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就不完全一致了。

裴承毅的意思很明确,即在战争初期,一切从简,不要搞得太复杂。只成立两个新战区,如果今后有必要的话,再成立新战区。袁晨皓与李向东却不这么认为,两人都觉得应该一步到位,成立3到4个新战区。并且明确规定各个战区的管辖范围。避免在职权划分上出现问题。

双方的态度很好理解,裴承毅希望亲自统管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因此要将职权集中起来,而不走过度分散。袁晨皓与李向东则不希望元首插手军事行动,因此想把战区细分,让元首无从着手。

如果在平时,也许还没有什么大问题。

因为在战争时期,元首拥有直接统辖军队的大权,所以争论下来。因向东与袁晨皓不得不先后做出让步。

在裴承毅的坚持下,最终以划分的方式,在西太平洋战区的基础上成立新的西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裁洋战区,两大战区的统辖范围以加罗林群岛为界,即加罗林群岛以北地区属于西太平洋战区、加罗林群岛及其以南地区属于西南太平洋战区。因为这条界线大致在北伟旧度上,所以又被称为“北旧度线”当然,也不是北纬旧度以北的地区都属于西太平洋战区。因为是南下西南太平洋地区的跳板,所以菲律宾群岛被分给了西南太平洋战区。更重要的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司令部设在那霸,即原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而新成立的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则设在日本的横滨部分设施在横须贺。也就是说,新的西太平洋战区只保留了名称,其余的全都移交给了西南太平洋战区。

由此可见,裴承毅把重点、放在了西南太平洋战场上。

对此,几乎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有资格参加高层军事会议的,都是共和国军队的旨级将领,都知道共和国的基本战略,也就清楚南下的重大意义。

问题是,在讨论战术话题的时候。裴承毅却没有提到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战题动。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在南下之前,共和国海军都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确保印度出的制海权,而且得确保在北印度洋海域的绝对制海权。正是如此。裴承毅首先提出了印度洋上的作战行动。

虽然作为前陆军上将,裴承毅的专业在地面战场上,但是作为共和国战争经验最为丰富的统帅,他对海战的理解不在任何一位海军将领之下。当然,必须承认。裴承毅的海战战术知识并不丰富,作为统帅也没有必要搞清楚战术问题。谈到印度洋战争的时候,裴承毅只提出了两点,一是歼灭进入印度洋的所有敌国舰队、并且阻止敌国舰队进入印度洋,二是控制前往南大西洋与地中海的通道、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军事行动。针对这两个要求,裴承毅显得很大方,即海军可以自由调动除西太平洋战区之外的所有军事资源,包括在东南亚地区活动的南海舰队。

可以说,从这一简洁明了的军事部署就看得出来,裴承毅确实是最合适的战时统帅。

换个角度看,如果出任元首的不是裴承毅,而是某个文职官员。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军事决策之前,肯定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从而使决策变的更加漫长。对裴承毅来说,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即便没有袁晨皓这样的高级将领,裴承毅也能以元首的身份兼任最高军事统帅。

更重要的是,几乎没人怀疑裴承毅的军事决策。更不会有人直接反对。

虽然裴承毅不是万能的,而且谁也无法保证他的决策一定正确,但是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时间万分紧迫的战争初期,哪怕有所偏差,及时的决策也比什么都不做好得多,甚至将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败。母庸置疑,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管是军队、还是国家,都需要一个能够拿定主意。而且对胜利坚信不移的统帅。

有这种能力。而且有足够强大号召力,能够成为军队与国家统帅的。也只有裴承毅。

, 可

第95章 前程第51章 第一张战略牌第22章 用心险恶第40章 难题第29章 目的第26章 歼灭战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13章 西面开打第155章 无法衡量的价值第103章 被动应战第148章 创造历史第121章 长远谋划第33章 超级潜艇第106章 海上平台第68章 奇迹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戏第59章 左右开弓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23章 中国问题专家第15章 统一阴霾第55章 点悟第46章 由守转攻第151章 最后一线希望第45章 斗气第18章 夺权第15章 智者千虑第32章 推心置腹第76章 有限反击第60章 皇家空军第47章 明哲保身第82章 坚持路线第96章 争分夺秒第34章 乱局第73章 大兵团会战第150章 利害关系第92章 私下媾和第131章 不平静的一天第38章 快节奏第112章 风水轮流转第53章 当务之急第55章 以战促和第6章 喧宾夺主第23章 问题累积第100章 左钩拳第5章 军火贸易第65章 国家意志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44章 迈向战争第18章 渔翁之利第49章 精小强悍第23章 一反常态第48章 圆满结果第58章 利益交换第40章 空军出动第18章 失控的战舰第10章 生存法则第99章 安慰性决议第24章 别无选择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65章 随机应变第102章 第二战线第3章 余热第61章 功败垂成第32章 地面主战平台第103章 有惊无险第88章 虎将虎军第99章 缴械投降第15章 战略威胁第60章 军事变革第115章 攻坚战第4章 有与没有第185章 战火再起第41章 大闹龙宫第96章 断臂自救第83章 双管齐下第5章 实力与信心第60章 关键点第35章 有备而来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3章 集团化第23章 何去何从第46章 由守转攻序四深海之狼第97章 争取主动权第65章 军备竞赛第69章 转移重点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21章 雄狮之心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46章 好印象第95章 抢先攻击第63章 一锤定音第145章 技术换产品第37章 变策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89章 最后的斗争第153章 民族希望
第95章 前程第51章 第一张战略牌第22章 用心险恶第40章 难题第29章 目的第26章 歼灭战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13章 西面开打第155章 无法衡量的价值第103章 被动应战第148章 创造历史第121章 长远谋划第33章 超级潜艇第106章 海上平台第68章 奇迹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戏第59章 左右开弓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23章 中国问题专家第15章 统一阴霾第55章 点悟第46章 由守转攻第151章 最后一线希望第45章 斗气第18章 夺权第15章 智者千虑第32章 推心置腹第76章 有限反击第60章 皇家空军第47章 明哲保身第82章 坚持路线第96章 争分夺秒第34章 乱局第73章 大兵团会战第150章 利害关系第92章 私下媾和第131章 不平静的一天第38章 快节奏第112章 风水轮流转第53章 当务之急第55章 以战促和第6章 喧宾夺主第23章 问题累积第100章 左钩拳第5章 军火贸易第65章 国家意志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44章 迈向战争第18章 渔翁之利第49章 精小强悍第23章 一反常态第48章 圆满结果第58章 利益交换第40章 空军出动第18章 失控的战舰第10章 生存法则第99章 安慰性决议第24章 别无选择第112章 热点话题第65章 随机应变第102章 第二战线第3章 余热第61章 功败垂成第32章 地面主战平台第103章 有惊无险第88章 虎将虎军第99章 缴械投降第15章 战略威胁第60章 军事变革第115章 攻坚战第4章 有与没有第185章 战火再起第41章 大闹龙宫第96章 断臂自救第83章 双管齐下第5章 实力与信心第60章 关键点第35章 有备而来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3章 集团化第23章 何去何从第46章 由守转攻序四深海之狼第97章 争取主动权第65章 军备竞赛第69章 转移重点第129章 决战在即第21章 雄狮之心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第46章 好印象第95章 抢先攻击第63章 一锤定音第145章 技术换产品第37章 变策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89章 最后的斗争第153章 民族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