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同盟体系

共和国来说,首集要争取的就是印度尼西亚。门※

前面已经提到,为世界大战做准备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都将战略安全放在首位,以确保本土安全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共和国的战略安全处境仍然不如美国。即便不考虑北面的俄罗斯,共和国的东面也有死灰复燃的日本,东南有蠢蠢欲动的菲律宾,南面还有不太安分的印度尼西亚,西南的印度洋上有迪戈加西亚。也就是说,共和国要想确保国家的基本战略安全,就得在周边地区下更大的功夫。在整个安全环节中,印度尼西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地图上就看得出来,印度尼西亚是包围菲律宾与威胁澳大利亚的天然跳板。

虽然在力旧年的南海战毒之后。受诸多因素影响,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就不温不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共和国当局甚至不鼓励国内企业去印度尼西亚投资,至少不鼓励在印度尼西亚开设加工工厂。

但是对共和国的领导人来说。印度尼西亚是一颗绝对不能丢弃的棋子。所以早在四只之前,共和国的情报部门就为控制印度尼西亚展开了秘密行动。

年3月,耳度尼西亚爆发政治丑闻,埃斯皮拉诺总统被指责涉嫌通过操控国防采购获取非法利益,牵涉其中的还有财政部长、贸易部长、矿产部长、国防部长、海关总署署长、陆军司令、海军参谋长与空军参谋长,涉嫌金额高达7鳃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四亿印尼盾。除此之外,共和国的3家军火企业与2家军火贸易代办公司受到牵连,被指控向印尼国防部高级官员与总参谋部高级将领行贿。

如同所有与政治斗争有关的丑闻案,最先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共和国的企业涉嫌在军火贸易中向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行贿,所以在新闻媒体披露了消息之后,共和国当局立即表示将彻底清查,随后就由全体代表大会的军事委员会、司法委员会与贸易委员会牵头,加上国务院的国防部、商贸部与司法部,以及最高检察院组成了联合调查小组。到3月底,不但让调查小组向涉嫌企业派遣了调查员。还又全体代表大会司法委员会出面。要求三家企业的董事长到全体代表大会进行事实陈述,以协助调查。

显然,这下卓情搞大了。

虽然在金体代表大会做陈述的时候。3家企业的董事长都表示不知情。并且会积极配合调查作,绝对不会包容违法的员工,但是在新闻媒体看来,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与军火贸易公司向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行贿,绝对不是偶然事件。

用半岛电视台在报道中提到的。过去数十年间,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打入更多的国家,向军火采购国的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行贿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在田年之前披露的,而且被当事国定罪的与共和国军火企业、以及军火贸易有关的行贿案件就多达。口起。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霞光内队偏远的国家。比如早在碰2年,共和国向苏丹出口第一批小凹型战斗机的时候,成都飞机公司的公关人员就以各种方式,向苏丹国防部官员与空军军官提供了相当于,如万人民币的好处费,并且以邀请参观的名义,为苏丹国防部官员与空军军官在共和国的考察活动提供了大约劲万人民币的活动经费,后来接受贿略的官员与军人都受到审判,并且被定罪,成都飞机公司的公关人员也被解职,公司则支付了相应的罚款。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军火贸易贿赔案的影响更大一些而已。

共和国的调查工作在月底结束,涉嫌的中重集团、中航集团与江南船舶与航海设备集团实际上就是江南造船厂合并了长三角地区的刀多家相关企业之后,成立的一个大型船舶建造企业总共有引人受到隔离审讯,其中呕人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另外,人则因行为没有构成犯罪而不接受司法审判。

与之同时公布的,还有调查的详细结果。

到这个时候,外界才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次突发事件。

按照联合调查小组公布的调查结果。早在躬年,中重集团在向印度尼西亚推销包括。正垂直起降运输机与。峦低空攻击机受技术出口管制,无法向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出售配备了先进推进系统的垂直起降运输机与低空攻击机,所以中重集团只能在倾斜旋转翼飞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发出专门针对出口市场的机种在内的总价值。曲亿元人民币的军火时,就向上百名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提供了相当于合同价值鳃的贿款。在随后几年间。中重集团连续拿下了印度尼西亚的多份军火订单,每次都按照相同比例提供贿款。因为中重集团东南亚分公川”小场部将行贿操作交给了家叫远景贸易的军火贸易公邯“州是涉嫌公司,而该公司在东窗事发之后,销毁了所有保存的档案,所以无法确认到底有哪些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接受了恢复,以及接受了多少贿赔。可以肯定的是。到东窗事发的时候,仅中重集团交给远景贸易的贿款就超过了,力亿元。而远景贸易会从中抽取大约猕的劳务费,所以落到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手中的贿款应该在的亿到,四亿之间。

事实上,在这次军火贿略案中。中重集团绝对不是主角。

真正的行贿大户是中航集团。毕竟印度尼西亚当局花在航空兵上的军费最多,而中航集团又是印度尼西亚空军、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供货商。

大概,是问题过于严重,在公布的调查结果中,与中航集团有关的部分非常少。只简单提到,在猛年之前的近刃年内,中航集团向印度尼西亚出售了总价值近元人民币的军火,即便仍然按照3%的比例。以及中间商收取2豌的手续费计算。也有近劲亿元的贿款落入了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的手里。

因为公布的是调查结果,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联合调查小组以时间仓促,掌握的证据不够充足为由。没有给出一个足够明确的调查结果。按照外界估计。因为航空装备的利润率要比地面装备高得多,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的选择也多得多,所以中航集团的贿款肯定要比中重集团高得多,大概在到旦。乙之间。绝对不是如亿。

当然,真正引人瞩目还是江南集团。

虽然在船舶与航海设备制造领域。江南集团的名声非常响亮,不但在共和国规模最大与实力最雄厚,即便放在全世界,也数一数二,能与之相比的,只有美国的通用电气船舶公司与欧州的公司由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数家造船厂与航海设备制造企业合并而来的超大型航海装备制造企业。但是在军品市场,特别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江南集团的名声却不够响亮。原因非常简单,江南集团在军品方面,主要承担共和国海军的大型舰艇设计与建造工作,比如共和国海军的几种航母都与江南集团有关,而且其中3种是由江南集团设计与系统建造的,所有巡洋舰都是在这里设计,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在这里建造,还有所有的战略弹道导弹潜艇也是在这里建造的。显然,这些大型舰艇都不在共和国的军火出口目录内,也没有几个国家有能力从共和国采购大型舰艇。

相对而言,反而是几家建造中小型舰艇的造船厂在国际上很有名气。比如武汉造船厂就以生产电动潜艇为闻名,广州造船厂则以建造大型护卫舰与多用途驱逐舰闻名,还有大连造船厂专门为出口设计的防空驱逐舰。总而言之,在国际舰艇市场上,江南集团的名声还比不上几家规模小得多的造船厂。

此次江南集团牵涉其中,与军火贸易赌赔案基本没有关系,而且是陈芝麻的老事。

按照联合调查小组公布的调查结果,在也年的时候,当时的江南造船厂就以行贿的方式买通了印度尼西亚国防部官员与海军将领,派了一批高级技术人员,对印度尼西亚海军从美国引进的几艘舰艇、以及从法国采购的几艘潜艇做了详细考察,甚至做了精确测量,掌握了大量一手信息。当时,江南造船厂的公关人员甚至花钱从印度尼西亚海军买到了几条由意大利白头公司生产的潜用重型鱼雷。

总而言之,这是为了获得技术搞的贿赔。

相对而言,江南集团贿赔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与军队将领的钱并不多。即便把购买鱼雷的钱算上,也就大约乙元人民币而已,由此产生的影响却非常大。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刃年,任何先进技术都过时了。但是删在报道相关新闻的时候就提到,正是由于从印度尼西亚获的了美国与欧洲的先进军事技术。共和国的军火企业在能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在众多军事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在重型鱼雷的制导技术上,共和国从那几条意大利生产的鱼雷上肯定获益匪浅。

按照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相关协议,涉案的共和国公民只需在共和国受到审判,不会移交给印度尼西亚,而共和国也没有资格审讯印度尼西亚的涉案人员。当然,共和国有义务将调查报告提供给印度尼西亚,协助印度尼西亚完成调查。

问题就在这里,在印度尼西亚的调查会有好的结果吗?

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既然是具闻,挖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东西。

更重要的是,在共和国当局已经公布了调查结果,哪怕只是公布了部分调查结果的情况下,即便与印度尼西亚总统有关,印度尼西亚的司法机构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双儿亚司法部门展开行动的时候,就是政局动荡开始的时憾※

到6月份,包括国防部长、贸易部长、财政部长在内的功部长级官员。以及陆军司令、海军参谋长与空军参谋长在内的丑名军队将领先后宣布辞职或者退役,只有一直受到关注的埃斯皮拉诺总统迟迟不肯宣布辞职。发展到?月初,在埃斯皮拉诺坚持自己是清白无辜的,绝对不会因此辞职之后,印度尼西亚的在野党与反对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针对总统的游行示威活动。

对一个由上万个岛屿与引乙多人组成的国家来说,动荡的后果难以想像。

7月。日,共和国的3支航母战斗群南下进入了爪哇海、苏拉威西海与班达海,随后宣布印度尼西亚为旅游限制国,即共和国公民在前往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安全问题。

虽然在任何人看来,印度尼西亚不大可能发生大规模排华与反华事件。更不可能爆发针对华人的暴动,毕竟共和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几支航母战斗群就停在印度尼西亚的国门外,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评论来说,如果战争爆发,共和国的航母战斗群能在出小时之内摧毁印度尼西亚的所有战略设施,并且在接下来的周之内打垮印度尼西亚,迫使印度尼西亚当局承认战败。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谁都知道,共和国通过此举向印度尼西亚总统施加压力,如果印度尼西亚的国内动乱演变成针对华左的暴动,共和国军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倒霉的就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印度尼西亚了。

对埃斯皮拉诺来说,已经别无选择。

7月日,埃斯皮拉诺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随后宣布辞职。由副总统基切拉西亚暂时行使国家大权。

到这一步,共和国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白了。

更重要的是,这其由军火贸易贿赔案引发的事件,肯定不是表现得那么简单。

要知道,埃斯皮拉诺在田年上台之后就以“独立发展。与,“民族振兴。为口号,让几乎所有印度尼西亚人相信,凭借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印度尼西亚不但能够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还有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毫无疑问,埃斯皮拉诺这样的总统绝对不合共和国的胃口。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在与共和国的经济合作中获益,所以埃斯皮拉诺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亲华的基切拉西亚组成了竞选搭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既是埃斯皮拉诺为自己买的保险,也是葬送他的祸根。

从这个。角度看,搞掉埃斯皮拉诺就是共和国的目的。

在报道印度尼西亚政局变动的时候。提到,在共和国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分别替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服务的2家军火贸易公司的身份非常值得怀疑。首先是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都有军火进出口资质,没有理由让贸易公司插一脚。其次是从安全考虑,没有理由让第三方加入。最后就是这2家公司的注册资金非常少,根本没有资格承担价值数百亿元的贿赔行为。唯一的解释就是,这2家公司与中重集团、中航集团的关系非同一般,或者得到了其他强大力量的支持,比如共和国的情报机构。按照删的说法,军情局从来就不缺乏如同军火贸易公司这样的“对外机构”而且军情局与共和国两家最大的军火企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这场闹剧的幕后策划很有可能就是军情局,而其根本目的不是搞臭两家军火企业,而是让印度尼西亚总统下台。

事实上,这起贿赔案也没有对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造成多大影响。

要知道,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只有行贿才能拿到订单就是潜规则。而且两家公司拥有能让美国都垂涎欲滴的先进武器,其他国家又有什么理由将其拒之门外呢?

真正倒霉的只有埃斯皮拉诺,以及幕他关系密切的官员、将领。

当然,埃斯皮拉诺领导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复兴党也深受其害。

在当年旧月举行的大选中,代表民族复兴党参选的基切拉西亚败给了共同发展党的苏西亚,随后基切拉西亚就宣布退出民族复兴党,单独组建民族奋斗党。就此,印度尼西亚最有影响力的、坚持独立发展的政党土崩瓦解。不管是上台的共同发展党、还是新成立的民族奋斗党,实际上都是亲华政党。

当年口月初,苏西亚在宣誓就职后不到周就正式访问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颜靖宇的时候,苏西亚提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集约集团观察国升级为正式成员国。

到此,印度尼西亚终于朝与共和国结盟的方向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29章 开打第137章 矛与盾第3章 通往战争的大门序十二全体动员第81章 化危为机第16章 迎难而上第31章 出国作战第83章 无法指望第27章 机会第5章 权衡利弊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52章 大敌将至第32章 大杀器第85章 全面部署第54章 外交斗争第56章 积极主动第114章 最后叮嘱第161章 换个角度看第28章 战术调整第161章 狼烟四起第3章 血泪史第15章 智者千虑第74章 最后的预备队第2章 赤子之心第180章 下基层第57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72章 图兰风暴第24章 金融风波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19章 声东击西第82章 靠山与替罪羊第33章 两面三刀第113章 放开手脚第25章 输掉的战争第40章 窗户纸第28章 新思维第28章 刺客的较量第27章 不烂之舌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130章 抢先攻击第83章 战争动员第100章 老谋深算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17章 积极主动第63章 大胃口第26章 领袖第32章 差距第60章 造势第75章 地面战斗第25章 权力交接第157章 东家出面第118章 中坚力量第37章 时过境迁第51章 坚守第128章 知错就改第59章 初次交手第49章 因循守旧第111章 一击即溃第136章 是好是坏第28章 硝烟升起第59章 低空坦克第7章 最强团队第57章 偷袭第34章 超级航母第53章 不宣而战第20章 围歼第71章 冬天的气息第45章 惊天阴谋第74章 军控协议第134章 无条件投降第59章 特别行动第73章 大兵团会战第69章 转移重点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36章 无声的决战第14章 拨云见日第87章 强力佯攻第26章 愈演愈烈第81章 壁垒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82章 坚持路线第31章 爱国者第52章 利益共享第66章 内在动力第7章 恶魔第60章 造势第65章 X艇第30章 半小时第40章 空军出动第76章 有限反击第15章 统一阴霾第50章 笼中的恶魔第95章 死局第89章 解密第132章 联合反潜第53章 碧空逞雄第33章 挥洒自如第10章 转折点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149章 左冲右突
第29章 开打第137章 矛与盾第3章 通往战争的大门序十二全体动员第81章 化危为机第16章 迎难而上第31章 出国作战第83章 无法指望第27章 机会第5章 权衡利弊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52章 大敌将至第32章 大杀器第85章 全面部署第54章 外交斗争第56章 积极主动第114章 最后叮嘱第161章 换个角度看第28章 战术调整第161章 狼烟四起第3章 血泪史第15章 智者千虑第74章 最后的预备队第2章 赤子之心第180章 下基层第57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72章 图兰风暴第24章 金融风波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19章 声东击西第82章 靠山与替罪羊第33章 两面三刀第113章 放开手脚第25章 输掉的战争第40章 窗户纸第28章 新思维第28章 刺客的较量第27章 不烂之舌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130章 抢先攻击第83章 战争动员第100章 老谋深算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17章 积极主动第63章 大胃口第26章 领袖第32章 差距第60章 造势第75章 地面战斗第25章 权力交接第157章 东家出面第118章 中坚力量第37章 时过境迁第51章 坚守第128章 知错就改第59章 初次交手第49章 因循守旧第111章 一击即溃第136章 是好是坏第28章 硝烟升起第59章 低空坦克第7章 最强团队第57章 偷袭第34章 超级航母第53章 不宣而战第20章 围歼第71章 冬天的气息第45章 惊天阴谋第74章 军控协议第134章 无条件投降第59章 特别行动第73章 大兵团会战第69章 转移重点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36章 无声的决战第14章 拨云见日第87章 强力佯攻第26章 愈演愈烈第81章 壁垒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82章 坚持路线第31章 爱国者第52章 利益共享第66章 内在动力第7章 恶魔第60章 造势第65章 X艇第30章 半小时第40章 空军出动第76章 有限反击第15章 统一阴霾第50章 笼中的恶魔第95章 死局第89章 解密第132章 联合反潜第53章 碧空逞雄第33章 挥洒自如第10章 转折点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149章 左冲右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