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换个角度看

玳火再起……虽然鲁拉贾帕尼猜对了。但是他,点也高兴小个六

中国军队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发起了进攻,而且都是大规模进攻。月7日上午收到印多尔失守的消息,鲁拉贾帕尼就加快了迁都工作,第一批转移部门的人员在当天下午离开新德里前往苏拉特。因为印度已经失去制空权,国内航班全面瘫痪,所以必须在中国军队切断南下的通道前完成迁都工作。鲁拉贾帕尼没有离开新德里,作为总理,他有理由留下来,坚持到最后一刻。

与迁都工作同时进行的还有新德里的防御部署。

虽然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早已进入战斗状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3个野战军很快就会向新德里发起进攻,但是鲁拉贾帕尼并不担心北面的防御,在他看来,一直盘踞在占西的刀军才是新德里的噩梦。

与鲁拉贾帕尼一样,印度陆军参谋长古吉拉德也一直盯着刀军。

刀军到底是支什么部队,也许鲁拉贾帕尼与古吉拉德最有发言权。几天前,对新德里构成严重威胁的突击部队突然转向南下,返回占西的时候,美国军事顾问就送来了一份非常可靠的情报,突击部队的主力是刀军的第驯装甲突击旅,另外还有部分第仍装甲突击旅的部队,指挥突击部队的正是刀军军长凌云霄少将。为了说明问题,美国顾问还顺带送来了凌云霄的个人档案。尖际上这有点多余。因为刀军在印度战场上的表现足以引起印度高层的重视,印度情报机构早就搞到了凌云霄的个人档案。虽然其中有一些不那么好听的形容词,比如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固步自封等等,但是能在将星云集的共和国陆军中异军突起,足以证明凌云霄的能力。

再说了,血淋淋的教就在眼前,有胆量率领不到凹人的突击部队到百万大军中杀几个来回,就有胆量率领打手 斤。军攻打新德里。

刀军会北上攻打新德里吗?

按照月7日的情况,裴承毅仍然把重点放在了南面。出军在纳尔莫达河与达布蒂河地区突击得非常猛烈,战斗力更强大的刀军一直跟在后面,按照古吉拉德的判断,裴承毅很有可能先让出军撕开印军在两条河流流域的防线,再让刀军向苏拉特发起突击,争取一举拿下苏拉特。不得不说,古吉拉德的判断非常准确。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裴承毅这套部署并没有投机取巧的成分,靠的就是实力,任何人都能从出军与刀军的进军行动判断出裴承毅的战役意图。

中国军队把重点放在南面,以攻占苏拉特为第一目的也完全可以理解。

关键问题就是,裴承毅会用多少力量攻打新德里?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入夜后不久,前线就发回战报,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同时发起进攻。

收到消息的时候,鲁拉贾帕尼吓了跳,古吉拉德却非常不解。

让鲁拉贾帕尼感到惊恐的是,裴承毅一次投入了3个野战军!

虽然已经有情报证实,之前对新德里构成威胁的突击部队并不是佯攻部队,其主要任务就是牵制住占西以北的印军,用最少的兵力守住巫军的后方防线,确保张军能够顺利打下博帕尔,而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进入战斗状态,也是为了牵制印军主力,使印军无法分兵南下救援博帕尔,但是此时鲁拉贾帕尼不得不从相反的方向考虑,即在西线发起进攻的3个野战军到底是攻打新德里的主力。还是起牵制作用的佯攻部队,如果是后者,盘踞在占西的刀军才是攻打新德里的主力。

让古吉拉德不解的原因也一样,裴承毅竟然一次性投入了3个野战军。

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走进攻打手 还是防御,为了保证作战行动的持续性,都应该留下一支预备队,而且由战役的最终目的确定预备队的规模。如果走进攻作战,就应该由进攻距离、计戈作战时间、防御强度、后勤补给速度等因素决定预备队的规模,进攻距离越远、持续时间越长、防御强度越大、后勤补给越困难,预备队的规模就越大。阶野战军中,距离新德里最近的也有数百千米,进攻持续时间不会少于旧天,西线战场上的印军防御阵地足够坚固,后勤保障线长达上千千米从卡拉奇算起,裴承毅没有任何理由不准备一支足够强大的预备队,让3个野战军同时发起进攻。

难道裴承毅手里还有其他部队?

古吉拉德立即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参战的中国军队要么在休整、要么在执行作战任务,裴承毅手里最多还有3个空降军的几个空突旅。用几个旅充当预备队显然不够,而要从中国国内调遣其他野战军参战,时间上来不及。

没有预备队,毒承毅到底想干什么?

按照这个思路,古吉拉德得出的结论与鲁拉贾帕尼一样,即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只是佯攻部队,真正的主力是占西的刀军。

当然,古吉拉德的观点要比鲁拉贾帕尼客观得多,毕竟他是军人。

以新德里的防御强度”个军的兵力肯定打不下新德里。按照古吉拉

旧。刁断。裴承毅很可能根据战局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丰止一小只也就是说,先由西线的3个野战军吸引印军注意力,为刀军创造突击条件,等到刀军牵制住了印军主力后,再让西线的纠,野战军打主攻。只要操作得好,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足以拖垮新德里防御部队,到时候攻入新德里的就不是打手 个军,而是4个军了。以4个军的兵力,肯定能够打下新德里,而且能够在数日之内打下新德里。

果真如此的话,新德里将在打手 个月之内沦陷。

做出这一判断之后,古吉拉德立即向西线防御部队下达了死守的命令。

应付变幻莫测的进攻,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只要能够拖住西线的3个野战军,不管裴承毅耍什么花招,刀军都不可能像上次那样突破新德里南面的防线,更不可能牵着几个万印军的鼻子走。换句话说,只要印军死守防御阵地,即便无法挡住中国军队的前进步伐,也能有效拖延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拖得越久,进攻部队越疲劳,后勤保障越困难,中国军队的进攻力量就越弱。只要到了一个临界点,进攻部队就得停下来,放弃攻打新德里的想法。

古吉拉德的这一部署得到了鲁拉贾帕尼的支持,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作为政治家,鲁拉贾帕尼早就认定,守卫新德里在乎的不是结果,而走过程。守不守得住新德里不是关键,而是以什么方式守卫新德里。如果能够将中国军队挡在新德里的大门之外,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就算挡不住中国军队,也不见得是坏事。

当然,任何政治家都得考虑现实问题。

对鲁拉贾帕尼来说,现实就是迁都工作需要更多时间。迁都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也不是总理带几个人前往陪都那么简单,迁都涉及到中央政府几个全部门的几个万员工,以及这些员工的上百万家属。除了人员,还有大量物资设备需要搬迁。别的不说,光是中央政府的档案就塞满了几个节车皮。因为时间过于紧迫,没有办法详细区分所有档案,也就没有办法确定哪些档案需要带走,哪些档案可以就地销毁,所以只能把所有档案全部带走,绝不能留给中国军队。

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迁都工作需要旧天。

也就是说,最快只能在口月口日夜间完成。

为了确保迁都工作顺利完成,必须在此期间将中国军队挡在新德里的大门之外。

只有死守每一处防御阵地,才能争取到这么多时间。

接下来打手 天多,鲁拉贾帕尼与古吉拉德似乎看到了希望。

从西线发起进攻的3个野战军没能迅速突破印军的外围防线。挺进速度远比古吉拉德预料的慢得多。驻扎在占西的77军也没有出发的迹象,似乎并不急于参加攻打新德里的行动。

月日上午,美国军事顾问提供的一份情报让古吉拉德更加迷惑了。

驻扎在占西的只有刀军的第刀打手 与第们装甲突击旅,在“结合部战役”中损伤惨重的第巩装甲突击旅还在马尼格布尔练补充的新兵。也就是说,刀军不但不会攻打新德里,甚至连战斗准备工作都没到位,不具备进攻能力。

裴承毅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不出动刀军,让3个野战军在西线战场上妾干,不是裴承毅的指挥特色。

要知道,战争打到这个时候,裴承毅还没有犯过错误,更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如果裴承毅没有犯错,只能说明他有更加重要的目的。

没等冉吉拉德想明白,美国军事顾问又送来了一份情报。

驻扎在马尼格布尔的甲突击旅已经在口月口日上午离开驻地,预计将前往占西与主力部队会师。

也就是说,刀军正在为战斗做准备。

虽然按照美国军事顾问提供的情报,第7乃装甲突击旅补充了很多新兵,练工作远没到个,不具备完整的战斗力,但是第切与甲突击旅补充的新兵并不多,基本上保持了完整的战斗力。以刀军的实力,即便只有2个战斗旅,也能对新德里南面的印军构成巨大威胁。要知道,就在几天前,刀军仅用打手 个半旅的兵力,就搞得数十万印军鸡飞狗跳,还找机会干掉了2个装甲师。

这下,古吉拉德不再疑惑了。

裴承毅肯定认为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已经引开了印军的注意力,准备让刀军发起突击,一举拿下新德里。

针对这一情况,古吉拉德立即下令南面守军加强警备,并且将几个充当机动预备队的主力装甲师放到了南面。按照他的想法,只要刀军北上,像尖次那样发起突击,就投入预备队,在新德里南面打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如果能够一举歼灭刀军,就算裴承毅立即投入其他野战军,北面的3个野战军都会放慢前进速度。如果裴承毅拿不出第二个野战军,中国军队攻打新德里的行动就将宣告失败。

越想,古吉拉德越兴奋。

在他看来,守住的不仅仅是新德里,而是最终胜利!

与古吉拉德相比,裴承毅就要冷静得多了。川诚术指挥中心的时候。参谋送来了第7乃装甲突击旅开赴”引消息。裴承毅没有多说什么,让参谋把消息直接送到办公室去后,他叫上袁晨皓离开了战术指挥中心,没有打扰忙得不可开交的参谋人员。

“第巩装甲突击旅的练工作结束了?”

“没有。还早得很,在马尼格布尔是练,到了占西也是练。”裴承毅坐了下来,拿出香烟,先抛了根给坐到对面沙发上的袁晨皓,说道。“我想了好几天,最初的时候一直没有想到好的解决办、法,直到今天清晨,我才发现印军的防御部署很有问题,从而想到了我们之前忽略了的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们怎么打,还得看印军怎么守打手 是不是?”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点上了香烟。

“换个角度看,印军肯定在猜测我们的进攻战术。战斗打了三十多个小时,西线战场上的印军并没大举出动,全都摆出了死守的架势,而印军准备的那几支机动预备队一直留在新德里附近,压根没有北上的意图。”裴承桑点上烟,抽了两口,说道,“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毫无疑问,印军认为我们会从两个方向上攻打新德里。再看一下我们的部署,留在占西的刀军已经在无意之中帮了大忙。”

“你是说,印军担心刀军北上?”

“看上去根本不可能,但是不要忘记前几天的那次突击作战,刀军的表现足够让印军提心吊胆。如果我是印军统帅,也会盯着这支突击能力无与伦比的军队。换句话说,新德里的防御仍然非常空虚,远没有到位,不然印军不会害怕一支兵力不到三万的部队,反而把三支兵力更多的部队放在一边。当然,这也与印军的战略防御部署有关。数十年来,新德里构的威胁都来自西面与北面,没有哪支部队能够从东面与南面对新德里构成威胁,所以新德里的防御全都针对北面与西面。凌云霄能够用一个旅的兵力对抗几个万印军,甚至找机会干掉了两个印军装甲师,足以证明新德里南面与东面的防御非常空虚。虽然印军已经在加强新德里东面与南面的防御阵地,但是作为战略级别的防区,防线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建成,保守估计,至少也得花上几个月吧。因为防御阵地足够牢固,印军才没有把西线战场上的三个野战军放在眼里,认为有足够的能力挡住三个野战军。重点盯防刀军,则是印军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果有别的选择,印军肯定乐意歼灭刀军。”

“有这个可能吗?”

裴承毅笑了笑,说道:“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显然没有这个可能。如果站在印军指挥官的立场上,你认为有没有这个可能呢?也就是说,如果印军指挥官的判断是正确的,刀军从占西出发攻打新德里。那么需要面对的就不是几条防线上的印军步兵,还有一直留在新德里附近的那几个装甲师。只要印军吸取了上一次防御作战的经验,就能在新德里南面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干掉刀军。”

袁晨皓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继续用印军指挥官的目光来看,如果能够一举歼灭刀军,就算另外三个野战军还在向新德里进军,守住新德里也没有多大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得充分利用印军指挥官的这一错误想法。”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让第仍装甲突击旅去了占西,摆出出动刀军攻打新德里的架势。如果不出所料,几个小时之内,驻扎在新德里的机动预备队就会南下。只要印军盯着刀军,我们就可以在北面做手脚了。”

“做什么手脚?”袁晨皓很直接的问了出来。

“我已经给肚子歧下达了命令,今天傍晚,军将离开珀丁达,转向南下,以野外新军的方式从印度大沙漠绕过印军防线。如果一切顺利,军将在明天天亮的时候到达拉杰格尔。”

袁晨皓愣了一下,说道:“真要打下了拉杰格尔,距离新德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示正是这个意思。

“可是袁晨皓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这么打的话,军的后勤保障线就全断了,只能通过空投的方式为军提供作战物资。”

“这就是你要安排的事情。”

袁晨皓点了点头,说道:“我立即调整空运安排,全力支持臼军。”

“不要全力,只要确保军在拉杰格尔站稳脚跟就行了,空运力量还有别的用处。”

“你是 …”

“就算打下了拉杰格尔,军也到不了新德里,毕竟军只是战略反应军,而在拉杰格尔到新德里的路上还有好几道防线呢。”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军的任务就是去吓唬吓唬印军,让印军不得不转移重点。

能否打下新德里,还得看能否取得正面突破,也就是的军与引军的表现。”

袁晨皓立即明白了过来。

毫无疑问,军承担的只是佯攻任务。

第15章 未来之眼第2章 情报安全事件第3章 血泪史第121章 贼鸥出击第161章 换个角度看第4章 停战谈判第46章 突防第74章 情报网络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39章 主权宣言第10章 自由与面包第60章 军备竞赛第58章 大国心态第100章 雷厉风行第58章 声东击西第3章 余热第65章 军备竞赛第133章 假投降第98章 粮草先行第45章 战争需要理由第24章 风暴来临第151章 最后一线希望第16章 金钱操作第37章 变策第78章 主力舰序五潜龙入海第13章 深入探讨序二插翅飞虎第59章 左右开弓第39章 潜藏的目的第36章 栽赃嫁祸第62章 沟通第5章 战争制造者第87章 最后的反制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139章 致命打击第125章 毁灭炮击第26章 愈演愈烈第72章 代理人第31章 岛内风波第38章 大祸临头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78章 当面保证第110章 决战部署第39章 杀鸡儆猴第78章 以假乱真第138章 战略布局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83章 围歼第20章 围歼第178章 包袱第39章 善后工作第112章 神出鬼没第16章 政治家第29章 稳定因素第43章 蓝天之主第110章 战略牌第133章 高地第5章 军情局长第19章 安全基石第57章 挑战与机遇第32章 箭在弦上第79章 纯步兵第35章 交易第129章 喉舌之战第7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15章 面对诱惑第83章 最后席位序十四鹰击长空第39章 正中下怀第104章 三航母战斗群第37章 专多能第5章 权衡利弊第135章 最大一块飞地第148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第49章 太空军事力量第161章 换个角度看第57章 偷袭第15章 新兴时代第64章 战略反击的疑虑第133章 文明时代的战争第41章 针锋相对第35章 主动迎战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54章 交换立场第22章 移民潮第131章 不同命运第86章 海军在行动第37章 变策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21章 抢占制高点第44章 死对头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钟第28章 战略围剿第100章 雷厉风行第138章 极速狂飚第32章 信号第29章 心态第17章 多事之秋第3章 余热
第15章 未来之眼第2章 情报安全事件第3章 血泪史第121章 贼鸥出击第161章 换个角度看第4章 停战谈判第46章 突防第74章 情报网络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39章 主权宣言第10章 自由与面包第60章 军备竞赛第58章 大国心态第100章 雷厉风行第58章 声东击西第3章 余热第65章 军备竞赛第133章 假投降第98章 粮草先行第45章 战争需要理由第24章 风暴来临第151章 最后一线希望第16章 金钱操作第37章 变策第78章 主力舰序五潜龙入海第13章 深入探讨序二插翅飞虎第59章 左右开弓第39章 潜藏的目的第36章 栽赃嫁祸第62章 沟通第5章 战争制造者第87章 最后的反制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139章 致命打击第125章 毁灭炮击第26章 愈演愈烈第72章 代理人第31章 岛内风波第38章 大祸临头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78章 当面保证第110章 决战部署第39章 杀鸡儆猴第78章 以假乱真第138章 战略布局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83章 围歼第20章 围歼第178章 包袱第39章 善后工作第112章 神出鬼没第16章 政治家第29章 稳定因素第43章 蓝天之主第110章 战略牌第133章 高地第5章 军情局长第19章 安全基石第57章 挑战与机遇第32章 箭在弦上第79章 纯步兵第35章 交易第129章 喉舌之战第7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15章 面对诱惑第83章 最后席位序十四鹰击长空第39章 正中下怀第104章 三航母战斗群第37章 专多能第5章 权衡利弊第135章 最大一块飞地第148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第49章 太空军事力量第161章 换个角度看第57章 偷袭第15章 新兴时代第64章 战略反击的疑虑第133章 文明时代的战争第41章 针锋相对第35章 主动迎战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54章 交换立场第22章 移民潮第131章 不同命运第86章 海军在行动第37章 变策第32章 病急乱投医第21章 抢占制高点第44章 死对头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钟第28章 战略围剿第100章 雷厉风行第138章 极速狂飚第32章 信号第29章 心态第17章 多事之秋第3章 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