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齐心协力

衣承毅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评论员。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厂二,得国荐舆论沸沸扬扬的时候,他更加关注由此带来的实际好处。

旧日上午,东方闻从加德满都发来好消息,尼泊尔正式向共和国军队开放国境。

这条消息,足以让裴承毅下定开打的决心。

“中国一南亚自由贸易区”后来升级为“中国一南亚经济共同体”成立之后,共和国与尼泊尔联合出资,修建了两条国际铁路线。一条是由共和国与尼泊尔各出资眈,由拉萨通往加德满都,在见年竣工通车的拉加铁路;这也是共和国与尼泊尔的主要地面‘交’通干线,设计年运输能力达旦功万吨,田年复线通车后,年运输能力突破打手 亿吨。另外一条就是由共和国出资蹦、尼泊尔出资糊,由西藏帕羊到尼泊尔最西端的马哈卡利区首府登代尔图拉,在溺年竣工通车的帕登铁路;该铁路名义上为了促进尼泊尔西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军事战略铁路干线;因为尼泊尔与印度的领土争端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共和国为了围剿印度,必须巩固西线,所以该铁路的军事战略意义非常重大;虽然其设计年运输能力只有力万吨,但是在战争时期能够达到强刀万吨,足以支持旧个军长期驻扎,或者支持3个军持续作战。

除了2条铁路线之外,共和国与尼泊尔之间还有4条公路干线。其中打手 条为穿越喜马拉雅山的高速公路”条为高等级公路,2条为区域公路,4条公路的年运输能力超过刃万吨。

在裴承毅看来,起到关键作用的还不止丰尼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

藏南冲突前,印度是“中国一南亚经济共同体”的观察国,一度获得准成员国身份,在鲁拉贾帕尼的开放政策推动下,印度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为了保护印度的战略利益,鲁拉贾帕尼非常重视用经济手段控制周边国家,其中就包括尼泊尔。在尼泊尔与共和国越走越近的情况下,鲁拉贾帕尼充分利用了印度的优势,即尼泊尔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平原地区。印度与尼泊尔之间没有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到藏南冲突爆发前,印度与尼泊尔有略国际铁路”‘舔’高速与高等级公路、以及上百条普通公路。更重要的是,印度与尼泊尔都是英制国家,采用的都是窄轨铁路,两国间的运输往来没有任何障碍。

换句话说,尼泊尔的列车可以直接驶入印度境内,不需要在边境重新装卸。

如此一来,只要把物资运入尼泊尔境内,控制尼印边境地区的‘交’通枢纽,就能利用尼泊尔的铁路网,将物资与作战部队送入印度。

收到消息后,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亲手敲定相关的战术计划。

因为是东线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所以裴承毅只需要集虑夺取战场附近的铁路枢纽。

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吉申根杰西面大约打手 钎米处的焦格伯尼镇,该镇就在边境线南面,北面就是尼泊尔戈希区最大城市比拉德纳格尔,而拉加铁路的延长线直接通到了比拉德纳格尔,比拉德纳格尔的铁路又通到焦格伯尼镇,而从焦格伯尼镇出发,铁路线在布尔尼亚联入印度铁路网;二是更西面的达尔彭加,虽然该城没有靠近边境线。但却是比哈尔邦北部地区的铁路枢纽中心,向东北方向上延伸的铁路线经过默图伯尼之后进入尼泊尔境内,联入尼泊尔铁路网,向西北方向延伸的铁路线经过锡达默里之后进入尼泊尔境内,联入尼泊尔铁路网,向南延伸的铁路线在到达瑟马斯蒂布尔之后,通往印度各地。

从军事角度看,只要攻占了这两处地点,在北部地区行动的作战部队就不用为后勤保障担忧了。

在亲自负责战术计划的制订工作时,裴承毅对袁晨皓的初始计划做了调整。

按照袁晨皓的计划,由战略反应部队从吉申根杰出发攻打焦格伯尼镇,只动用打手 个空降旅攻占达尔彭加,从而降低空降兵的作战压力。这次,袁晨皓的考虑不那么全面。虽然吉申根杰距离焦格伯尼镇只有时就能到达,但是没有公路从吉申根杰直同焦格伯尼镇,期间还有4条河流阻挡。在之前刀军歼灭印军西部军团的战斗中,河流对作战行动产生的影响已经显现了出来。虽然可以向前线部队提供更大的架桥设备,但是在快速突击中,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如果突击部队无法准时到达焦格伯尼镇,该地区的作战行动就将受到影响。从战术层面出发,吉申根杰方向上的作战压力已经非常大,不管是刀军、还是凹军,都承担了过多的作战任务,无法‘抽’调部队奔袭焦格伯尼镇。如果再向吉申根杰增派地面部队,除了得考虑吉申根杰的容纳能力之外,还得考虑几个军的地面部队集中在一起产生的指挥问题。

裴承毅没有扩大空降兵的投入,只是用空中突击旅调换了空降旅。

焦格伯尼镇与达尔彭加距离前线都不远,均在空中突击旅的攻打范围之内。与空降旅相比,空中突击旅的战略机动能力偏弱,而战术与战役机动能力更强。也就是说,空中突击旅可以在战役范围内快速机动,不像空降旅那样,着陆后就失去了机动能力。如此一来,只要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个空中突击旅就能守住两斤,地点。随着地面‘交’通线,特别是运输能力强大的铁路线打通,提供火力支援就不是问题。大不了为空中突击旅提供独立炮兵,或者在北面的尼泊尔境内部署独立炮兵。

更重要的是,借此解放打手 个空降旅的意义非常重大。

整个战役规发中,能够执行战略包抄任务的只有空降旅。让裴承毅略感压力的是,3个空降军总共只有3个空降旅。虽然把战斗力最强的空降打手 旅从西线战场调了回来,但是在需要合围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的情况下,3个空降旅仍然偏少。如果按照袁晨皓的部署,用2个空降旅执行战略包抄任务,更是捉襟见肘。

得到第阶空降旅,等于盘活了整个战局。

按照袁晨皓的部署:空降仍旅攻打北方邦东部的‘交’通枢纽中心瓦拉纳西,切断印军东部集团军群向西撤退的通道,空降打手 绍旅攻打恰尔肯德邦首府兰契,切断印军东部集团军群向南撤退的通道。因为整个包围圈不够严密。所以在空降旅参战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瓦拉纳西与兰契各部署个空中突击旅,用空中突击旅攻占附近的‘交’通枢纽。达到全面包围印军东部集团军的目的。因为战线太长,空降旅与空中突击旅都缺乏重火力,所以在完成包围行动之后,得立即向瓦拉纳西与兰契各投送个炮兵旅按照袁晨皓的安排,从巫军与凹军‘抽’调炮兵旅。虽然袁晨皓的部署很严密,没有给印军留下多少机会,但是这套作战方案肯定会加大空运压力,特别是在最关键的战役初期,必须集中所有空运力量,从而使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得不到空运支持。

把空降闷旅‘抽’出来之后,裴承毅修改了袁晨皓的作战计划打手 绍旅的作战任务不变,从努军与凹军‘抽’调炮兵旅的战役安排也不变。只是让空降闷旅充当战役预备队,顶替2个空中突击旅夺取附近的‘交’通枢纽,从而解放出空中突击旅,降低空运压力。

由此可见,在调整作战计利的时候,裴承毅非常说,小并不完善,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椎。

经过裴承毅调整,不但剩下了打手 支空中突击旅。

当然,已经安排了作战任务的弹空降旅与打手 个空中突击旅的任务难度大大增加。

在这口个战斗旅中,任务南度最大的肯定是空降打手 毖旅是3个空降旅中战斗力最强大的一个。作为恰尔肯德邦首府,兰契不但是焦达纳格布尔高原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印度东部地区的战略防御中心,是支撑整个东部战区的基石。在印军把主力全部派到前线的情况下,却在兰契留下了2个师,其中个还是主力步兵师。更重要的是,兰契是印度战争动员在东部地区的兵力集结点,没有编入作战部队的战斗人员肯定有好几万。

不是王牌部队,肯定枰不下兰契。

如果不是兵力过于紧张,而且没有办法出动地面部队,不然裴承毅会安挂陀到3个旅攻打兰契,而不是让空降打手 强旅去啃硬骨头。

裴承毅调整好战术部署后,袁晨皓带着好消息回到了沃济拉巴德。

与尼泊尔一样,孟加拉国也正式向共和国军队开放国境。按照袁晨皓从孟加拉国总参谋长那里得到的承诺,孟军将在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到达吉大港之前控制国内‘交’通干线,做好向陆战队移‘交’‘交’通基础设施管辖权的准备工作,全力配合战争物资运送工作,为共和国军队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让裴承毅有点意外的是,孟军总参谋长还明确表示,只要能够确保孟加拉国的基本国家安全,不但答应让部署到个的纠军入印作战,还可以派遣地面部队参加发生在西孟加拉邦的作战行动,或者为共和国地面部队提供向导。

要知道,西孟加拉邦是孟加拉族聚居区,孟加拉国的军事向导非常重要。

在裴承毅看来,要不要纠军参战都不重要。

虽然凹军的战斗力足够强悍,但是凹军的物资消耗能力更加彪悍。根据半乌战争的情况,凹军的物资需求量几乎等于纠,战略反应军。除非遇到特别难以对付的敌人,不然凹军的军事价值肯定比上3个战略反应军。即便后勤保障得到了保证,在前线囤积的作战物资不够充足,后勤压力仍然比较大的情况下,让凹军老老实实的呆在孟加拉国,享受异愧代…不其得是坏事。

当然,孟加拉国明确表态后,东面的战术部署也可以确定下来了。

在孟加拉国与印度之间,至少需要夺取4处战略要地,从北向南,依次是赖根杰、英吉利巴扎尔、巴哈兰布尔与纳伯德维普。

按照袁晨皓制订的战术计刮,攻打赖根杰的作战行动由部署在吉申根杰的地面部队承担,只需要从刀军或者碧军‘抽’调打手 个战斗旅,并且在突击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就能打下赖根杰。攻打巴哈兰布尔与纳伯德维普的作战行动由第旧空中突击旅与第引空中突击旅承担,因为两地均驻扎了相当规模的印军,所以必须在战役开始时对两地进行重点轰炸,支援空中突击旅。只有攻打英吉利巴扎尔的计发个战斗旅去赖根杰;如果攻打赖根杰的战斗不顺利,或者吉申根杰方向上的压力太大,就出动充当战役预备队的第回空中突击师攻打英吉利巴扎尔;如果战役总体进展并不顺利,各方向都很吃紧,就不用在战役初期攻打英吉利巴扎尔,而是让凹军守住东面的孟加拉国国境线,依靠由孟加拉国通往赖根杰的铁路线为前线部队提供作战物资,等到战局好转,兵力有所缓和之后,再攻打英吉利巴扎尔。

因为袁晨皓已经回到前线指挥部,所以裴承毅没有自作主张。

与袁景皓商讨之后,裴承毅基本上来纳了这套战术计戈”只是增加了第打手 个旅增加到2个旅。

由此可见,裴承毅仍然希望在战役初期打下英吉利巴扎尔。

主要就是,通往赖根杰的铁路线只能为吉申根杰方向上的作战部队提供保障,而要为南下的空中突击旅提供保障,并且尽快向南发起进攻,就得冉领英吉利巴扎尔,打通前往巴哈兰布尔与纳伯德维普的地面通道,让地面部队尽快南下。

也就是说,在攻打英吉利巴扎尔的问题上,裴承毅首要考虑的不是后勤保障,而是整个战役行动。虽然获得孟加拉国的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后勤保障压力,但是从整个战局看,攻打加尔各答,占领西孟加拉邦是围歼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的关键,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尽快让要集在吉申根杰的部队南下。即便从后勤保障的角度考虑。打下加尔各答才能打下坎宁港,而获得坎宁港,后勤保障运输线就能缩短上千千米,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也就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效率。

确定了西面与东面的战术计划后,裴承毅与袁晨皓讨论了最重要的主攻方向上的战术计划。

虽然裴承毅把所有空降旅与空中突击旅都排了上去,但是印军东部集团军群有数十万兵力,而且会在战役开始后不久获得动员的数十万兵力,仅靠空中机动部队,根本无法歼灭如此多的印军,主力还是地面部队。

按照袁晨皓的战术安排,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像使用空中突击旅那样使用战略反应军的装甲突击旅。因为陆军主力野战军已经实现了轻型化,装甲突击旅的主战装备不比空降旅与空中突击旅的主战装备重多少,在降低防护标准之后,可以用战术运输机空运,即便不降低防护标准,也能用战略运输机空运。只要释放出空运力量,就能保证3到斤,装甲突击旅在敌后作战。

裴承毅没有反对这一战术安排,如果让他来制订战术计戈”他也会这么做。

当然,这也解决不了问题。

真正释放部队战斗力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在吉申根杰方向上发起全面进攻,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拉开进攻正面宽度,让聚集在吉申根杰、以及通过尼泊尔到印度的铁路线到达战场的地面部队能够迅速展开。

基本战术上,裴承毅与袁晨皓的意见一致,即采取多路突击的方式扩大进攻正面。

只是在具体任务安排上,两人产生了分歧。

裴承毅倾向于让刀军打主力,毕竟刀军是标准的战略反应军,快速突击能力无与伦比,战役初期的突击行动必须快,刀军最适合。更重要的是,凌云霄在裴承毅面前没有一点脾气,指挥起来非常顺手。

袁晨皓则偏向出动坠军,主要是弘军是标准重装甲军,而战役初期必须突破印军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的多道防线,重装甲军的突击速度慢一些,突击强度却远远超过战略反应军,即便遇到印军顽强抵抗,也能有所斩获。

因为两人的意见僵持不下,所以只能把一个问题分成几斤,问题。

很显然,裴承毅非常欣赏这个合作不久的副手,不但给了袁晨皓足够的表演机会,还非常重视培养袁晨皓的独立判断与决策能力。

第102章 全面升级的担忧第37章 兵棋推演第19章 请求援助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钟第123章 全面考虑第46章 首相眼里的战争第86章 增援部队第65章 X艇第2章 大国颓势第28章 最后一层面纱第5章 众望所归第105章 果断调整第6章 第一颗火星第37章 变策第45章 高节奏航空作战第14章 婆罗门贵族第18章 渔翁之利第169章 新德里的灾难第86章 最后的孤岛第19章 导弹突击第47章 漫长的发展道路第20章 血性第89章 狗急跳墙第68章 量才为用第71章 一大步第41章 不变应万变第179章 外长会晤第30章 两手都硬第111章 新风向第53章 碧空逞雄第94章 喘口气第31章 爱国者第14章 根本职责第66章 十年磨一剑第46章 好印象第49章 风云再起第35章 交易第34章 事发突然第104章 三航母战斗群第35章 发展方向第64章 龙出升天第29章 海军在行动第130章 登陆美国第29章 别无选择第59章 新兴名人第77章 退守固本第27章 生死一线第4章 热点第43章 合理使用第89章 祸不单行第82章 金融保卫战第141章 理想战术第35章 多手准备第111章 和平信号第96章 争分夺秒第50章 醍醐灌顶第75章 内外并重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61章 硬仗第108章 斗争第35章 意外收获第42章 正面交火第60章 战争的导火索第85章 全面部署第57章 关键一步第122章 一发不可收拾第68章 文化第50章 防御部队第83章 造势第15章 新兴时代第118章 进军古巴第90章 自掘坟墓第72章 代理人第7章 倒行逆施第36章 牵制力量第55章 点悟第27章 权宜之计第182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第36章 先进理念第63章 一锤定音第14章 婆罗门贵族第11章 落网第133章 假投降第57章 真正开始第64章 龙出升天第3章 换届选举第7章 珠联璧合第105章 再赴战场第26章 海军参谋长第83章 最后席位第22章 动荡时代第76章 变味第18章 女豪杰第18章 点火第64章 战略反击的疑虑第96章 风暴高潮第132章 联合反潜第13章 政治风暴第16章 谋略
第102章 全面升级的担忧第37章 兵棋推演第19章 请求援助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钟第123章 全面考虑第46章 首相眼里的战争第86章 增援部队第65章 X艇第2章 大国颓势第28章 最后一层面纱第5章 众望所归第105章 果断调整第6章 第一颗火星第37章 变策第45章 高节奏航空作战第14章 婆罗门贵族第18章 渔翁之利第169章 新德里的灾难第86章 最后的孤岛第19章 导弹突击第47章 漫长的发展道路第20章 血性第89章 狗急跳墙第68章 量才为用第71章 一大步第41章 不变应万变第179章 外长会晤第30章 两手都硬第111章 新风向第53章 碧空逞雄第94章 喘口气第31章 爱国者第14章 根本职责第66章 十年磨一剑第46章 好印象第49章 风云再起第35章 交易第34章 事发突然第104章 三航母战斗群第35章 发展方向第64章 龙出升天第29章 海军在行动第130章 登陆美国第29章 别无选择第59章 新兴名人第77章 退守固本第27章 生死一线第4章 热点第43章 合理使用第89章 祸不单行第82章 金融保卫战第141章 理想战术第35章 多手准备第111章 和平信号第96章 争分夺秒第50章 醍醐灌顶第75章 内外并重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61章 硬仗第108章 斗争第35章 意外收获第42章 正面交火第60章 战争的导火索第85章 全面部署第57章 关键一步第122章 一发不可收拾第68章 文化第50章 防御部队第83章 造势第15章 新兴时代第118章 进军古巴第90章 自掘坟墓第72章 代理人第7章 倒行逆施第36章 牵制力量第55章 点悟第27章 权宜之计第182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第36章 先进理念第63章 一锤定音第14章 婆罗门贵族第11章 落网第133章 假投降第57章 真正开始第64章 龙出升天第3章 换届选举第7章 珠联璧合第105章 再赴战场第26章 海军参谋长第83章 最后席位第22章 动荡时代第76章 变味第18章 女豪杰第18章 点火第64章 战略反击的疑虑第96章 风暴高潮第132章 联合反潜第13章 政治风暴第16章 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