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关键因素

设喜多少口舌。芒示庆弄清楚了项铤辉在前线指挥机构止步的原因。

调裴承毅回来之前,王元庆还犹豫过。不是王元庆害怕裴承毅搞什么花样,而是担心裴承毅回来后会激化军内矛盾。

虽然换届选举是3年前的事情。但是几个主要问题至今都未得到妥善解决。

是下一任国家元首,二是下一任总参谋长。

接班人方面,王元庆早就做出了选择,只是碍于某些特殊原因,王元庆未能当机立断的做出决定。把颜靖宇调回中央,让叶致胜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完全不是王元庆的风格。也让很多人看不懂。以王元庆的一贯做事原则,如果让颜靖宇接班,就应该在第二界任期内让颜靖宇出任国家副元首;如果让叶致胜接班,就应该让叶致胜出任副元首、至少出任国务院总理。让两个主要栽培对象分别出任国务院总理与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不但没有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制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这也正是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王元庆有魄力推行政治改革,难道就没有魄力指定接班人?因为王元庆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些事情,所以没人知道王元庆到底在想什么。

与接班人的斗争想比,围绕着总参谋长位置展开的斗争更加激烈。

虽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规定总参谋长只能连任两界,但是按照不成文的规矩,总参谋长一般只任两界。当初纪估国为了保持军队稳定,顺利完成政权交接,让彰茂邦留在了总参谋长位置上,算是一个特例。以维护国家稳定为前提,项铤辉应该在王元庆的第二界任期时离开总参谋部,完成军队最高指挥权的交接,为5年后的政权交接打下基础。让项铤辉留下来,也是王元庆在迫不的已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

做出这个决定前,王元庆也犹豫了很久。

让项铤辉留任5年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两个,一是即将爆发的中印战争,二是2年后的政权交接。相对而言,前者还是次要问题,共和国不缺乏优秀的将军,更不缺乏能够打胜仗的将军。力年多年间、大大小小数场战争,为共和国培养出了一大群既有经验、又有能力的优秀将领,陆军的凌云霄、海军的华剑锋、空军的贾宝国,都是新一代将领的代表人物。共和国更不缺乏指挥军队作战的统帅级人物,裴承毅、幕青云都算得上是领军征战的军事统帅。

王元庆最关心的还是第二个问题。

如果让项铤辉离开总参谋部,以力丑年时的情况,王元庆只有两斤。选择,一是海军司令林啸雷、二是空军司令章忠宪。虽然两人的军事素质都非常突出,但是政治素养都哼哼所欠缺。一个表过于低能,一个过于突出。

在总参谋长这个位置上,政治素质肯定很关键。

虽然王元庆不是军人,但是他知道打手 屋说,小最优秀的总参谋长必须有政治素养,却又不能表现得过于突出,那种大智若愚型的将领才是最佳人选。在这个问题上,项铤辉就表现的非常突出,至少从未让王元庆感到失望。

如果让林啸雷出任总参谋长,很有可能使军队与政府脱节。暂且不说林啸雷会不会支持元首的军事决策,会不会在军事建设上按照元首的意思前进,仅其过于网烈的性格,就能让任何一个元首感到头痛。更何况,林啸雷是个不折不扣的海军将领,把海军看得比什么都重,而国家军事力量不止有海军,还有陆军、空军、陆战队等等军兵种,如果总参谋长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海军建设上,其他军兵种何去何从?从国防建设与国防安全考虑,海军也不可能独挑大梁。

如果让章忠宪出任总参谋长。很有可能出现军人干政的结果。不是说章忠竞有多大的政治野心,而是章忠宪的政治倾向过于明显,还是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以章忠宪在军队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管是与林啸雷产生矛盾,还是与未来的陆军司令产生矛盾,为了达到目的。很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导致军内矛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王元庆执政期间还不是大问题。毕竟王元庆通过日本战争赢得了军人的信赖与支持,可是对下一任元首来说,这就是大问题。

王元庆不是没有考虑过幕承毅。只是有点不放心。

是裴承毅太年轻,二是裴承毅是陆军将领。前者的问题还不是很大,项铤辉出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只有冯岁,是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年轻的总参谋长。年轻也不意味着没有经验与能力,裴承毅指挥战争、处理军事机构内部矛盾的经验很韦富。还在半岛战争期间通过在前线指挥部工作,获得了管理军事指挥机构的能力。

最大的问题就是裴承毅的身份。

第二次军事改革开始前,为了各军兵种的支持,赵润东曾经向海军与空军许诺,建立起联合指挥体系之后,由陆海空三军轮流坐庄,由三大独立兵种的将领轮流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改革还没走到这一步。赵润东就离任了。王元庆上台之后,日本战争爆发,共和国军队在战争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热工元庆早就承诺按照赵润东的计土,宗成改革。但是在总必,战汪职的问题上,王元庆一直没有做出决定。

不是不能让陆海空三军轮流坐庄。而是时机还不成熟。

在军内矛盾没有完全解决,新的军事管理与指挥体系建成之前,让陆海空三军轮流坐庄必然会扰乱共和国的军事建设步伐,降低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导致共和国的国防安全受到影响。

套新的军事制度,绝不仅仅只是轮流坐庄这么简单。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陆海空三军轮流坐庄,下一任总参谋长就不能是陆军将领。如果王元庆不打算兑现赵润东许下的诺言,很有可能导致海军与空军将领心怀不满。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产生负面影响。

这也是王元庆在调回裴承毅之前犹豫的主要原因。

裴承毅回到总参谋部,谁都知道他将成为前线总指挥,项铤辉还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裴承毅成为下一任总参谋长。

林啸雷会怎么想?王元庆不是很担心,只要保证海军的利益,林啸雷不会做蠢事。

章忠宪会怎么想?王元庆不是很肯定,因为章忠宪要的不仅仅是空军的利益。

事实证明,王元庆的担心没有错。

会议上,项铤辉做出了让步。也激化了矛盾。为了提高裴承毅的地位与形象,项铤辉不顾会议情况。把裴承毅提出来也就算了,还明确提出由前线总指挥全权负责作战行动。这不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裴承毅将成为下一任总参谋长吗?

别看项铤辉没有多少政治神经,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有点政治头脑。

项铤辉提出这件事的时候,王元庆就知道项铤辉的意图。从根本上讲,王元庆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明确支持哪个人,为了鼓励各军兵种全力参战,王元庆甚至会故意把下一任总参谋长人选的事情押到战争结束之后。项铤辉这么一说,反而给了王元庆下台的机会。不管怎么说,总得任命一位前线总指挥,不管任命谁,都将得罪另外两方。既然总参谋长亲自提了出来,元首就顺坡下驴,到时候就算有什么问题,矛头也会指向项铤辉,王元庆则可以从中调解。

正是如此,王元庆才在会议上同意了项铤辉的安排。

让裴承毅出任前线总指挥,正是王元庆把他召回来的主要目的。只有一点让王元庆有点不放心,那就是项铤辉那番话有没有受到裴承毅的影响。

不可否认,裴承毅很有政治头脑。

从很大的程度上讲,王元庆不爱喜欢那些太有政治头脑的军人。旧多年来,王元庆一直没有重用裴承毅,就与裴承毅的政治头脑有关。

元首的喜好还是次要问题,关键就是裴承毅有没有政治野心。

共和国的军政制度还不健全。军人的影响力非常大,如果出现一斤,具有政治野心的军人,而且是大权在握的军人,很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灾难。纪估国重用彭茂邦、赵润东与王元庆重用项铤辉,都与两人没有政治野心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情况与共和国的国情有很大笑系。纪估国时期,全力推进改革。必须保持国内稳定,就得依靠军队。让军队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赵润东时期,全面向外扩张,军队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样得依靠军队,让军队挑起重担。王元庆时期,推行政治改革,军队是最主要的支持者。也是最重要的捍卫者。谁都知道,完成政治改革之后,共和国必然会对军政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削减军人手里的权力,最终让军队成为国家的军队,而不是某个领导人的军队。走出这一步之前,维护军队稳定、避免军人干政至关重要。正是如此,离任国家元首都没有重用具有明显政治野心的军人。

如果裴承毅有政治野心,就算他的能力再突出,也得不到王元庆的重用。

与项铤辉聊了几个小时,绕了几道弯,王元庆才基本肯定,项铤辉是临时发挥,没有与裴承毅商量前线总指挥的事情。只是这仍然让王元庆无法完全放心,因为裴承毅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肯定能够想到召他回来的目的,自然不会主动向项铤辉暗示什么,更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让所有人都认为他有野心。

这个疑虑让王元庆显得非常慎重。甚至连项铤辉都感觉到了。

“元首,”

“这件事不用说了,谁能出任总参谋长,谁有资格出任总参谋长,不是我说了算,得由大家讨论决定。”王元庆灭掉烟头,说道,“现在也不是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关键任务是打赢战争

看出元首的着度,项铤辉不再纠缠下一耸总参谋长人选。

“总参谋部的准备工作非常不错,只是现在还缺乏一个关键因素。”

“什么关键因素?”项铤辉拿起香烟,迟疑了一下,说道,“印度肯定不会在锡金问题上做出让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向印度开战。”

“不走向印度开战,而是帮助锡金建国。”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即便我们向印度开战,军事行动也要受到影响,因为开战的理由是印度不肯从锡评倾平六只要我军歼灭了盘踞在锡金境内的印军,就没有理七大战卓规模。”

“那可说不准。”

“你是说,印度会攻击我国本土?”王元庆笑了笑,说道,“果真如此的话,鲁拉贾帕尼就是真正的蠢货。当然,我不否认存在这样的可能。关键是,鲁拉贾帕尼绝不会迈出这一步,至少不会亲自下达命令。如此一来,我们就得找别的理由,不然要不了几年,我们又得想方设法的解决印度威胁。”

“如果鲁拉贾帕尼无所作为。别说印度国会的贵族不会放过他,美国都不会放过他。”

“你认为,鲁拉贾帕尼没有准备吗?”

项铤辉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没有明白元首这句话的意思。

“三年前,鲁拉贾帕尼能够在惨败之后保住总理的个置,除了美国的帮助与印度传统贵族的支持之外,与他的能力有很大笑系。说实话。在那种情况下,鲁拉贾帕尼的最佳选择不是留在总理府,而是体面的退居二线。可他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表明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把印度的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更加重要。”

“元首,你这话的意思是,”

“以当时的情况,鲁拉贾帕尼想不到现在的局势吗?在明知印度将与我们全面对抗且没有任何胜算的情况下,不管谁住在印度总理府,都将遭受印度独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鲁拉贾帕尼在藏南冲突期间做出全面让步,表明他知道印度不是我们的对手。在此情况下,他没有离开印度总理府,而是选择留下来,就是不想印度在几年之后再次惨败,甚至不希望在几年之后与我们爆发战争。”

项铤辉迟疑??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云,首这番话的意思。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易,鲁拉贾帕尼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再次向我们妥协,二是全力迎战。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鲁拉贾帕尼不可能靠一条腿走路,会在两个方向上做出努力。”王元庆灭掉烟头,叹了口气,说道,“向我们妥协,鲁拉贾帕尼首先就要解决来自国内的威胁,还要顶住美国的压力,为此他肯定会早做准备。这几年,印度变化最大的不是政局与军队,而是情报机构。毫无疑问,鲁拉贾帕尼已经为最糟糕的情况做好了准备。全力迎战,鲁拉贾帕尼首先得加强国防建设,提升军队战斗力。数年来,印度的所有大动作都与此有关。鲁拉贾帕尼已经让印度做好了战争准备。关键不是后者,而是前者。只要我军在锡金的作战行动中取得胜利,为了印度,鲁拉贾帕尼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对我们来说。再次在冲突中获胜,带来的只是几年的和平。鲁拉贾帕尼能够压住一时,却压不了一世。以印度的国情。只要基本情况没有发生改变。我们与印度的矛盾就无法得到彻底解决。鲁拉贾帕尼之后的印度,还会在冲突中做出妥协吗?”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一不作、二不休,一气干到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王元庆苦笑了一下,说道。“你想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在盯着我们。日本战争打了西方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等西方国家反应过来时,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了,没有让西方国家抓住对付我们的机会。这次可不一样,哪怕我们只犯了最低级的错误,都有可能使西方国家介入战争。到时候,这就不是一场地区战争,而是一场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确实不大,可问题是,我们能否打赢一场由西方国家全面介入的战争呢?即便能够打赢,我们需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当然,西方国家肯定会介入,关键是介入程度。如果只是提供武器装备,问题还不是很大。如果美国出兵印度,我们能否打赢,以及打赢的代价有多大?这些问题都得考虑,而且都要考虑清楚。”

“元首说的关键因素,”

“一个理由,一个更充分的理由。”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谨道。“而且还得是一个能够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望而止步的理由。”

项铤辉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耐心一点。”

“这就是我留下来跟你谈这么多的原因。”王元庆看了项铤辉一眼。笑着说道,“政府那边我压的住。军队这边能不能看得住,就得看项总的本事了。”

“元首,你绕了这么大个圈子。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王元庆点了点头。

“有什么好说的,有我看着,肯定不会出问题。

“那你就得耸自看着。”

项铤辉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元首这番话的另外一层意思。

又聊了几句无关卑要的话,王元庆才告辞离开总参谋部。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战争也不是在一夜之间点燃的。

如同以往的风格,在迈出最后一步之前,王元庆会把所有事情安排好,绝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策动战争!(未完待续

第15章 战略威胁第23章 非正式会晤第87章 杀心第48章 说服工作第103章 历史性时刻第93章 时机成熟第17章 高潮迭起序二插翅飞虎第9章 国家的面孔第40章 战果最大化第123章 覆灭第26章 定性分析第4章 冰冻三尺第26章 战争威胁第9章 头号盟友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戏第22章 局外人第142章 合纵连横第111章 处处被动第20章 修宪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5章 众望所归第14章 与时间赛跑第41章 光复第3章 恶邻第180章 下基层第50章 防御部队第65章 一举两得第68章 文化第70章 明争暗斗第84章 战火重燃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16章 实地考察第2章 白宫新主人第44章 改写命运的情报第84章 排兵布阵第92章 被动局面第45章 弱国强兵第10章 自由与面包第4章 团圆第50章 笼中的恶魔第3章 暗流第59章 左右开弓第65章 X艇第74章 开盘第56章 连唬带吓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01章 烂摊子第92章 只缺运气第71章 吝啬鬼第58章 全面爆发第65章 军备竞赛第65章 军备竞赛第91章 斡旋第115章 附带影响第11章 为战争做准备第38章 理想惹的祸第49章 因循守旧第36章 雷霆一击第52章 趁火打劫第56章 前方第56章 积极主动第46章 突防第31章 换装序幕第50章 疯狂反扑第78章 以假乱真第72章 代理人第92章 被动局面第101章 决定性战役第93章 铁腕首相第37章 登陆第14章 根本职责第95章 陡增变数第80章 扯皮第92章 装甲比拼第96章 现实利益第88章 地面战斗第27章 不烂之舌第89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10章 理想海军怨第2章 白宫新主人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证第25章 权力交接第147章 老树新芽第23章 找准目标第67章 秘密武器第7章 借势第42章 帮倒忙第53章 强强对话第135章 最大一块飞地第3章 群英会集第2章 大国颓势第105章 再赴战场第141章 佯攻第26章 关键情报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17章 战略决策第122章 全面销毁核武器第15章 群策群力第138章 高兴得太早
第15章 战略威胁第23章 非正式会晤第87章 杀心第48章 说服工作第103章 历史性时刻第93章 时机成熟第17章 高潮迭起序二插翅飞虎第9章 国家的面孔第40章 战果最大化第123章 覆灭第26章 定性分析第4章 冰冻三尺第26章 战争威胁第9章 头号盟友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戏第22章 局外人第142章 合纵连横第111章 处处被动第20章 修宪第149章 左冲右突第5章 众望所归第14章 与时间赛跑第41章 光复第3章 恶邻第180章 下基层第50章 防御部队第65章 一举两得第68章 文化第70章 明争暗斗第84章 战火重燃第110章 摆明立场第16章 实地考察第2章 白宫新主人第44章 改写命运的情报第84章 排兵布阵第92章 被动局面第45章 弱国强兵第10章 自由与面包第4章 团圆第50章 笼中的恶魔第3章 暗流第59章 左右开弓第65章 X艇第74章 开盘第56章 连唬带吓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01章 烂摊子第92章 只缺运气第71章 吝啬鬼第58章 全面爆发第65章 军备竞赛第65章 军备竞赛第91章 斡旋第115章 附带影响第11章 为战争做准备第38章 理想惹的祸第49章 因循守旧第36章 雷霆一击第52章 趁火打劫第56章 前方第56章 积极主动第46章 突防第31章 换装序幕第50章 疯狂反扑第78章 以假乱真第72章 代理人第92章 被动局面第101章 决定性战役第93章 铁腕首相第37章 登陆第14章 根本职责第95章 陡增变数第80章 扯皮第92章 装甲比拼第96章 现实利益第88章 地面战斗第27章 不烂之舌第89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10章 理想海军怨第2章 白宫新主人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证第25章 权力交接第147章 老树新芽第23章 找准目标第67章 秘密武器第7章 借势第42章 帮倒忙第53章 强强对话第135章 最大一块飞地第3章 群英会集第2章 大国颓势第105章 再赴战场第141章 佯攻第26章 关键情报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17章 战略决策第122章 全面销毁核武器第15章 群策群力第138章 高兴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