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割裂

按照共和国新闻媒体的报道,美国发生的以军人为主的暴动来得非常突然,没有任何征兆。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早在9月底,即美国当局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共和国最高统帅部就命令天军立即发射一批军事侦察卫星,并且出动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监视美国全境。虽然共和国此举的目的是要掌握美国本土的军事部署情况,以及美军的动向,为接下来占领美国本土做准备,但是当成千上万的美军脱下军服,带着武器装备离开军营,开始大肆破坏民用设施的时候,这一部署肯定返回了应有的作用。

很显然,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没有办法采取任何干预行动。

最先出现动荡的就是美国东部沿海地区、费城以南的几座主要城市,即巴尔的摩、华盛顿、弗吉尼亚比奇、诺福克等地。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一地区是美国军事力量部署最集中,且与欧洲最近的地区。

根据战后公布的调查结果,当时部署在该地区的美军接到了一个代号为“黑色末日”的行动命令,要求所有军人在10月5日带着武器走出军营,破坏所有基础设施,防止共和国军队利用这些设施来对付美国人。虽然这道命令没有出处,很多军人甚至不知道有没有下达过这样的命令,但是在10月5日当天,驻扎在该地区的近400万美军中,仍然有半数以上离开军营,进入市区与城镇,开始肆无忌惮的破坏公共基础设施。当然,这其中免不了一些恶性事件,也有不少兵痞趁此机会抢劫平民财物,甚至有不少美军官兵在暴动之后没有返回军营,而是当了逃兵。

暴动首先出现在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绝对不是偶然。

前面提到过,早在共和国陆战队登上美国本土之前,甚至在大规模战略打击全面展开之前,为了打垮美国海军、以及美国的抵抗意志,共和国海军就对切萨皮克湾的美国海军基地与附近的大小城镇进行了一次战略打击,并且用掉了数十万吨的弹药。而这此打击,不但摧毁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军事目标,也破坏了民用基础设施,迫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与弗吉尼亚比奇的大部分市民背井离乡。到2063年10月,除了已经被共和国陆战队占领的费城之外,其他几座大城市已经是十室九空,留下来的平民仅有战前的十分之一,即大约只有300万到350万人,而当时部署在该地区的美军多达400万。也就是说,在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美军人数超过了平民人数。从某种意义上讲,该地区已经完全军事化,是彻底的军事区域。也就是说,在进行破坏的时候,美军几乎不用顾虑对平民产生的影响。留下来的那十分之一的平民,也早就习惯了废墟中的生活,没有了自来水、没有了电力、没有天然气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必须提到,这里是除了东南部地区之外,距离美国临时首都最远的地区,即美国当局对该地区的美军控制力量最弱。因为通信受到干扰,所以早在美国当局迁都丹佛之前,美国总统就任命了一位元帅级别的战区指挥官,而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七位元帅,美国当局在这场战争中册封的第五名元帅。如此一来,在要不要投降,以及什么时候投降的问题上,是由战区司令决定,受总统的影响并不大。

更重要的是,该地区是美国白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美国与欧洲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之一。除了新英格兰地区的英格兰后裔之外,还有很多爱尔兰后裔、荷兰后裔与德国后裔,甚至有不少犹太人。毋庸置疑,这些人对美国当局做出的无条件投降非常不满,至少在白人上层社会中,几乎没人愿意投降,甚至有不少白人认为,与其在战后遭到奴役,还不如在战场上拼死战斗。当然,这些叫嚣着要死战到底的白人中,没有几个真正的死战到底,他们只是希望那些因为家景贫寒而不得不参军服役的美国大兵战斗到底,而且是为他们的利益战斗到底。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共和国陆战队已经占领了费城,到巴尔的摩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即便是进军弗吉尼亚比奇也花不了一天时间。也就是说,如果美军再不采取行动,随着共和国陆战队的百万大军从费城南下,再也没有机会采取行动了,到时候美国最繁荣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就会成为奴役美国人的工具。

问题是,这种没有组织的行动很快就变成了暴动。

对于早已对战争失去希望的美国大兵来说,如果在战争结束之前捞上一票,免得在战后过上悲惨日子远比尽到军人职责,为一个即将成为历史的政府服务更加重要。事实上,当时参与行动的美国军人中,几乎所有人都怀有这样的想法,即在战争结束之前捞点好处,好度过战后的艰难时光。

根据战后调查,仅在10月5日一天,就有数千名平民死于暴动,大部分与劫掠有关。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10月7日,以底特率为核心的五大湖地区的美军发生暴动。冲出军营的近300万美军不但破坏了没有在战争中被炸毁的公共基础设施,还炸毁了在战略打击期间分散安置的各种工业设施,甚至该地区的绝大部分桥梁。

可以说,美军的破坏行动非常彻底!

在此期间,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抢劫。因为共和国陆军的先头部队还在布法罗与加拿大的多伦多,距离底特率、芝加哥与密尔沃基好几百千米,所以美国当局出动了宪兵与军事警察进行镇压,只是镇压行动很快就变成了巷战。

这场由美军对美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11日,直到暴动的美军耗光弹药与食物才宣告结束。虽然美国当局没有承认在战争期间处置过暴动军人,但是根据战后调查,在集约集团占领军到达之前,美军至少处决了2万名参与暴动的官兵,其中主要是基层军官。只不过与参与暴动的军人总量比起来,这点人就算不了什么了。更重要的是,2万名被处决的官兵中大都在镇压的过程中,而不是在镇压之后。

事实上,包括之前发生在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的暴动,以及之后发生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佛罗里达半岛、得克萨斯州等地的暴动中,真正遭到惩罚的美军官兵并不多,更别说因为参与暴动而被处决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参与暴动的美军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全部镇压,更不可能全部处决。可以说,到底有多少么美军参与了暴动,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战后,共和国当局公布了一份不太准确的调查报告,到10月25日,也就是共和国陆军与陆战队按照计划,开始大规模进驻美国本土的军事基地,成建制的整编美军之前,在大约3500万美国军人中,至少有3000万参与或者间接参与了暴动,其中半数以上在暴动中获得了好处。非常可惜的是,共和国当局无权处理这些参与了暴动的美国军人,因为拿不出确凿证据,战后成立的美国联邦政府也无权处理这些暴徒。事实上,因为在战争期间丧失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壮年劳动力,

美国的战后重建工作急需退役军人,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惩罚这些参与过暴动的军人。

不管怎么说,在战争结束之前,发生在美国的这些暴动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从美国自身的角度出发,这种全国性的暴动没有任何意义。首先得承认,在已经战败的情况下,被胜利者占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要知道,100多年前,美国也以同样的方式占领了日本。既然必然会被占领,那么破坏自己领土上的基础设施对占领者造成的麻烦就远远比不上自身的损失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战结束之后,因为国内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所有在战火中保存下来的工业设施都被摧毁,还有作为国家基础的公共设施遭到全面破坏,就算美国仍然有数亿人口,而且附着在国民之上的文化与知识并没被战火摧毁,美国的复兴也变得困难重重,甚至遥不可及。要知道,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因为极度的贫困、以及粮食减产带来的饥荒,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一次国内动荡。2066年,大战结束后的第三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霍乱,至少有一百多万人因为得不到干净的饮用水与及时的医疗救助而被疾病夺去生命。虽然对于拥有6亿人(2065年的统计数据)的美国来说,这点人不算什么,可是对于美国社会来说,这却是无法愈合的伤口。事实上,正是这些动荡,以及因为战争期间肆无忌惮的破坏行动的后遗症,让美国社会割裂。2083年底,大战结束后的20年,在美国的全民公决中,占美国人口总量70%的非裔、拉裔与亚裔都做出了独立选择,即按照民族聚居划分,将美国分割成七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再在这七个国家的基础之上成立一个类似于俄罗斯邦联的松散联合体。

毫无疑问,作为幕后策划者,欧洲也没有能够获得多少好处。

不可否认,最初的时候,暴动给共和国当局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别的不说,原本计划在10月10日开始的占领行动,被迫一再推迟,最终在 25日才全面开始,因此到10月31日的时候,即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候,美国仍然没有完全被共和国军队占领。直到11月15日,共和国军队才完成占领行动,因此11月15日成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式全面结束的纪念日。这一影响,最显著的地方就是让共和国多支出了大约2000亿元的战争开支,并且因为仓促的占领行动,而导致数百名官兵伤亡。当然,这也让执行占领任务的共和国军人不得不在地球另外一边多呆上半个月到一个月。

关键问题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微乎其微。要知道,因为动荡而导致美国社会割裂,最终使美国分裂成七个国家,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美国人,至少不是全部美国人,而是大西洋对岸的欧洲。原因很简单,在美国基础上诞生的七个国家中,只有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的“白美”与欧洲保持着密切关系,以及在切萨皮克湾以南地区的“泛美”、在五大湖地区的“内美”与欧洲还算友好,其他四个国家,即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黑美”、从得克萨斯州往西的“墨美”、以俄勒冈州与华盛顿州为基础的“西美”、以及以阿拉斯加为主的“北美”都与欧洲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没有任何往来。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欧洲也没有获得进入“白美”的机会,以共和国为主的集约集团仍然是北美洲大陆的主宰者,是新的世界秩序的主宰者。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与欧洲当局最初策划暴动,用美国人的手来破坏美国的基础设施,给共和国制造麻烦所要达到的目的截然相反。

问题就在与,共和国当局为什么没有阻止美国军队的暴动?

按照共和国当局给出的理由,不是不想阻止,而是没有能力阻止。

显然,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或者说只是台面之词。

要知道,共和国当局计划在10月10日出兵占领美国本土。不管怎么说,美国军队暴动不会对共和国的军事准备产生影响。即便有影响,共和国当局也可以命令部署在大西洋上的海军,以及天军采取行动,帮助美国当局镇压暴动的美军。也就是说,共和国当局实际上没有理由把出兵占领美国的时间延迟半个月。

由此可见,共和国当局不是不能阻止,而是不想阻止。

从前面的分析就看得出来,美国军队暴动,从长远来看,对共和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共和国当局没有理由加以阻止。关键就在后事的发展上,即共和国当局利用美国军队暴动造成的影响,最终达到了用美国人的选票来肢解美国的目的。要知道,共和国早已承诺不已军事手段占领与肢解美国,却没有承诺不让美国人做出选择。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美国人自行决定国家的未来,即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阻止美国公民对国家未来进行的公决。

当然,美军暴动的后继影响也有共和国的因素。

拿发生在2064年春季的饥荒来说,这完全可以避免。要知道,早在2060年,共和国当局就意识到,战争造成的严重破坏,会使美国在战后爆发饥荒,所以早就向世界上最大的产粮国印度订购了足以让8亿美国人消耗半年的粮食。如此一来,随着夏粮与秋粮收获,美国将在2064年冬季之前解决粮荒问题。更重要的是,在2063年底,共和国就已经把上亿吨粮食送到了古巴,就等装船运往美国了。结果是,在粮食危机爆发的时候,共和国当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延迟运送粮食,或者没有按计划运送全部粮食。结果就是,这场严重的粮荒导致数亿万计的美国人饿死街头,并且使美国的社会秩序全面崩溃,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为了填饱肚皮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暂且不说美国国内的犯罪率到底有多高,这场粮荒至少让数十万美国人飘洋过海,远走他乡,到大西洋与太平洋对岸的欧洲与共和国谋生,其中不少是年轻妇女!

与之类似的,还是2066年的瘟疫。当时共和国也绝对有能力帮助美国人度过难关,只是在美国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共和国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准确的说,是没有向所有美国人伸出援助之手,只是帮助部分美国人度过了难关,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欧洲无法援助新英格兰地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白人。

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产生的影响就是美国社会永久性的以种群割裂开了。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最终达到了目的。

当然,共和国的这些举措,也在战后饱受非议。

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想方设法的肢解俄罗斯还比较容易理解,毕竟俄罗斯是共和国最大的邻国,也是对共和国本土威胁最大的国家。从保护共和国自身利益出发,只有肢解才能消除俄罗斯带来的全部威胁。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执意要将俄罗斯又联邦变成邦联的情况下,欧洲也束手无策。

问题就是,共和国有必要肢解美国吗?

如果说没有必要,肯定没人相信。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肢解美国,共和国才算真正打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48章 国家宣言第37章 静观其变第59章 特别行动第88章 虎将虎军第2章 野心家第38章 自主决策第25章 战略天才第67章 意外收获第70章 替代方案第66章 最后的努力第58章 声东击西第121章 贼鸥出击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79章 独角戏第33章 亮底牌第30章 战略要地第39章 善后工作第69章 转折第39章 主权宣言第91章 斡旋第25章 迈向战争第21章 一剑封喉第3章 情报第45章 雷霆一击第141章 最高级别警告第22章 移民潮第62章 权力归位第63章 外交斗争第103章 众口难调第183章 分蛋糕第54章 被动选择第54章 反省第24章 死灰复燃第7章 动员机制第133章 高地第106章 严冬来临第36章 牵制力量第14章 真实身份第112章 战略大迂回第21章 屋漏偏逢连雨天第60章 造势第61章 未来陆军第61章 功败垂成第71章 吝啬鬼第122章 全面销毁核武器第19章 高层会晤第60章 协同作战第60章 军备竞赛第3章 暗流第34章 民族资本家第142章 直接汇报第30章 英雄第81章 早死晚死第24章 金融风波第98章 粮草先行第89章 狗急跳墙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31章 不平静的一天第180章 下基层第35章 军售交易第25章 战略天才第42章 冷战阴影第29章 目的第58章 空中化第45章 惊天阴谋第53章 巅峰之作第68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65章 军备竞赛第24章 总理的意志第103章 有惊无险第82章 新境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77章 战略预备队第95章 大规模歼敌第53章 新式战争第103章 强烈反差第27章 实战考验第17章 养虎为患第2章 军情局长的面子第11章 喜忧参半第160章 半岛战争分水岭第1章 联合国风云第53章 风云消散第50章 醍醐灌顶第12章 顺从第132章 停战接触第18章 风起浪涌第94章 变色龙的国家第58章 大国心态第118章 中坚力量第47章 信息网络战第10章 冲突升级第39章 正中下怀第1章 激活第33章 挥洒自如第17章 积极主动第69章 前因后果第34章 超级航母第90章 大方向第38章 初露头角
第48章 国家宣言第37章 静观其变第59章 特别行动第88章 虎将虎军第2章 野心家第38章 自主决策第25章 战略天才第67章 意外收获第70章 替代方案第66章 最后的努力第58章 声东击西第121章 贼鸥出击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79章 独角戏第33章 亮底牌第30章 战略要地第39章 善后工作第69章 转折第39章 主权宣言第91章 斡旋第25章 迈向战争第21章 一剑封喉第3章 情报第45章 雷霆一击第141章 最高级别警告第22章 移民潮第62章 权力归位第63章 外交斗争第103章 众口难调第183章 分蛋糕第54章 被动选择第54章 反省第24章 死灰复燃第7章 动员机制第133章 高地第106章 严冬来临第36章 牵制力量第14章 真实身份第112章 战略大迂回第21章 屋漏偏逢连雨天第60章 造势第61章 未来陆军第61章 功败垂成第71章 吝啬鬼第122章 全面销毁核武器第19章 高层会晤第60章 协同作战第60章 军备竞赛第3章 暗流第34章 民族资本家第142章 直接汇报第30章 英雄第81章 早死晚死第24章 金融风波第98章 粮草先行第89章 狗急跳墙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31章 不平静的一天第180章 下基层第35章 军售交易第25章 战略天才第42章 冷战阴影第29章 目的第58章 空中化第45章 惊天阴谋第53章 巅峰之作第68章 最重要的战果第65章 军备竞赛第24章 总理的意志第103章 有惊无险第82章 新境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77章 战略预备队第95章 大规模歼敌第53章 新式战争第103章 强烈反差第27章 实战考验第17章 养虎为患第2章 军情局长的面子第11章 喜忧参半第160章 半岛战争分水岭第1章 联合国风云第53章 风云消散第50章 醍醐灌顶第12章 顺从第132章 停战接触第18章 风起浪涌第94章 变色龙的国家第58章 大国心态第118章 中坚力量第47章 信息网络战第10章 冲突升级第39章 正中下怀第1章 激活第33章 挥洒自如第17章 积极主动第69章 前因后果第34章 超级航母第90章 大方向第38章 初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