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安排

第505章 安排

江宁王宅。

长子王雱,及长媳庞氏正在与王安石说话。

王安石鉴于长女嫁给吴安持后与强势婆婆不睦,故而自己还是找了个同乡同郡普通人家之女为儿媳妇。

高门人家的婆媳不容易相处,但低门娶进来的媳妇好是好,但哪知道自己儿子却不好。王雱性高自负,对庞氏多有责骂。

王安石没有责骂王雱,但不免却心疼媳妇。

不过他想来王雱学问才华具佳,今年江宁府的解试可谓不在话下,至于明日进京会试也在反掌之中。

至于次子王旁则是才具平平,唯独长子才华出色,最像自己。

如今几个子女都已是有了婚配,唯独幼女尚未许人。

王安石最疼此女,自小抱在膝头教她读书识字,故而四处寻寻觅觅为此女找一个良配。在他眼底家世什么的都是次要,最要紧的是有才华学识,人品端正。

今日的少年郎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而王安石对王雱道:“蔡二郎何在?”

王雱问道:“应该在府外写文章,爹爹今日布置的洪范他正在写。”

王安石道:“今日在蔡二郎身旁那人,你可知他的来路?”

王雱道:“就是今日答爹爹狂恒雨若的男子?”

王安石点了点头。

王雱道:“我也不清楚,他只说浦城人士。”

王安石道:“我差点忘了,他自称出自浦城章氏,难怪……难怪……”

王安石不由想起章衡,章越,以及今年锁厅试省元章楶。

王雱不由妒嫉道:“浦城章氏又如何?不过多是沽名钓誉罢了,今科省试且看孩儿给爹爹拿了状元回来。”

王安石见儿子如此有信心,笑道:“当年即便爹爹我也不过得了第四而已。”

王安石为何得第四众所周知,是因在卷子上一句不恰当的话触怒了仁宗皇帝。

这些事王安石如今早就释怀了,但仍对王雱道:“你要以爹爹我戒啊,我已决意不出仕,终老于江宁,以后官场上的路你要自己走。”

官家数度找王安石回京知制诰,但都被王安石拒绝。

王安石是一副铁了心要在江宁讲学的样子,不过王安石拒绝一次,反而因此名声更高大有安石不出,如天下苍生何之势。

说来谢安字安石,王安石名安石,在王雱眼底自己父亲日后肯定可以安定天下的宰相,除他之外不作第二人之想。

王雱心道,爹爹如今就当在江宁养望,此事我以后再徐徐劝他便是。

这时候蔡卞抵此,王安石向对方询问章丘的身份,蔡卞道:“他呀,便是章太常的侄儿,今科本也考上了进士,但是因同族的章楶同登科,故而他便要弃了名次,因章太常不肯,他不惜逃出家中至川蜀游学,如今又到了江宁。”

王安石听说对方果真是章氏子弟,但听说是章越的亲侄儿时还有些意外,才想得似他的故人。

章氏子弟同族一科一人登榜这不成文的规矩,他是知道的。而听说章丘明明考中了进士,却主动放弃进士身份,甚至不惜离家出走游学至川蜀及江宁时,他不由对此子评价很高。

对方不仅是一个潜在进士,人品还这么好。

章越出自章氏寒门,以往也曾过过苦日子,而他侄儿也是如此,也肯定便没有吴安持那等官家人家子弟的习气。

王安石听此后淡淡地点了点头。

回到屋内时,其妻吴氏与王安石道:“听说你今日在府学教授时,对一年轻子弟甚是赞赏。”

王安石奇道:“你怎晓得?”

吴氏笑道:“你女儿今日去府学旁听了,说你少有的对一位少年是赞不绝口。”

王安石闻言笑了。

吴氏追问道:“这少年到底是什么身份?”

王安石当即将章丘的身份与吴氏道明了,吴氏笑道:“官人莫非动了招婿的心思?”

王安石没有否认道:“这些年我物色过不少青年才俊,但却没有一个似他这般优秀的。”

吴氏笑道:“那便是缘分了,你还记得你当初见章太常时曾说得话么?”

“什么话?”王安石倒是忘了。

吴氏知道自家夫君除了读书学问政事,其他没有一件放在心上的。她道:“你当时还羡慕吴家有这样一个好女婿的?还言日后找女婿找个似章太常这般的也不错。”

王安石恍然,他当时确实有说过这话。

但那时候他对妻子说,章越言闺房之乐甚于画眉者多也,身为一名状元将闺房之事重于国家大事呢,如此日后怎么能担当国家重任?

但怎么到了妻子口里却成了羡慕的话呢?

王安石次日便让蔡卞请章丘至府上……

仲夏。

汴京的天气格外炎热。

皇子赵顼一脸忧心忡忡,因为他的父亲当今天子赵曙又病了。他知道濮议之事耗尽了父皇的心血,如今只是在强撑。

赵顼见到官家正在前殿理政,便劝多休息。

天子却安慰他道:“朕一直都有在服药。”

这时候有人奏王珪宣至,赵顼要退下,但天子却道:“你留下旁听。”

但见翰林学士王珪抵至殿内。

王珪行礼后,官家赵曙道:“今日叫王卿来,是赐一盘龙金盆给卿。”

王珪谨慎地道:“陛下,臣无功无劳不敢受赐。”

官家笑着道:“之前不让王卿掌翰墨之事,是因朕误听人言,说爱卿当年不愿为朕草制,如今事实已是清楚,王卿在朝以来一直忠贞勤勉,朕还打算授卿端明殿学士之职。”

赵顼在旁听了一愣,当初仁宗皇帝传下口谕,要翰林承旨王珪草拟确立皇子的诏书给自己的父亲。但王珪说这么大的事必须面见天子后,方能确定。

事后王珪亲自询问了仁宗皇帝后草拟了圣旨,此事因合乎于制度,欧阳修还称王珪为真学士呢。

结果呢自己父亲对因此对王珪有了成见。

赵曙亲政后,便不让王珪参与草拟圣旨,只是作为一名翰林闲置。

自己父亲因这点事情,将仁宗皇帝眼前第一红人王珪疏远,坐了三年冷板凳。

三年内,王珪在濮议之事反对皇考之说,不过之前曹太后垂帘时,却曾站出来劝太后还政给父亲。

今日官家却对王珪说之前是朕误听人言,还升他为端明殿学士,等于向王珪承认了自己错误。

而王珪这三年从炙手可热的官员一下子被迫边缘化,这滋味可是一点也不好受,如今得官家这一句话几乎当场泪下。

王珪道:“非陛下圣明,臣恐怕活不了几天了。”

王珪话中的辛酸,外人不足体会。

官家手指着王珪对一旁的赵顼道:“王卿忠贞,可为执政,你记住了。”

王珪闻言是又惊又喜。

赵顼忙道:“儿臣记住了”

王珪走后,赵曙对赵顼道:“濮议之事,很多大臣都不赞成,但不可一概而论,似王珪这样的臣子还是可以用的。”

赵顼道:“儿臣受教了。”

赵顼心想父亲不是很讨厌王珪么?怎么这时候又用他了。

他有些不安地向天子问道:“父皇你如此急切召王先生回朝,是不是有了急事?”

原先的颍王府翊善王陶,本来知制诰,后来因弹劾韩琦,欧阳修,被迫出知永兴军,而如欧阳修举荐的章惇本已考过了馆试,却遭到王陶的反对而未授馆职,最后去武进县作了知县。

而王陶出京后在当地为官没有几个月,突然被赵曙召回京师出任太子詹事。

还不仅如此,原先颍王府翊善、同修起居注邵亢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还有赵顼的另一位老师韩维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天子如此频繁地将他王府里的老师安排至要职,令赵顼似预感到什么。

赵曙笑道:“不过一般的调动,你别担心便是。”

说完侍者正好来进药。

赵顼只得惴惴不安地离殿而去,却见宰相韩琦正进殿。

赵顼与韩琦行礼,韩琦对赵顼道:“陛下不豫,大王知道了吗?”

赵顼点点头向韩琦问道:“如之奈何?”

但见韩琦认真地看着自己,然后语重心长地道了一句:“还望大王寸步不离陛下左右。”

赵顼听了一脸愕然对韩琦道:“这不是人子应尽的本分吗?”

韩琦摇了摇头:“臣说的并非在此。”

说完韩琦行礼进殿去了,赵顼这才明白了韩琦话的意思。

他毕竟是皇子还不是皇太子啊!一旦父亲有什么不测,那么自己没有名分大义,宗室中随意一人都可为皇帝。

故而只能时时伴随在天子的身边。

一旦天子有什么不测,有他在皇宫之中,随时便可被册立为皇帝。

他的父亲被视为过继之君,连承认自己父亲是皇考的资格都没有,就更不配有早早立自己儿子为皇太子的资格,一旦踏出这一步,必遭天下之非。

所以他们父子只能委屈求全,不到最后一刻,便不能见分晓。

这一刻赵顼才真正明白自己父亲之前为何与自己说要争濮议,他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这个家而已。

想到这里,赵顼不由泪盈于睫。

赵顼心想,这么简单的事,自己居然半响才明白,自己实在是太愚钝了。方才一定给韩琦留下一个不佳的印象。

可如今他身边的先生都被排了出去担任重职,左右也没有个商量的人。

(本章完)

第97章 翻山越岭第460章 弹劾任守忠(第二更)第255章 筌与鱼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12章 一以贯之第514章 荒政(两更合一更)第200章 此时此景第1058章 利民是为了利国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707章 面授机宜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81章 初会第906章 古渡题诗第336章 见王安石明日更新第115章 馒头不错第793章 打吧(两更合一更)第504章 似曾相识第182章 章越的决定第12章 一以贯之第474章 怼一怼皇帝第399章 伯乐欧阳修第551章 分歧第624章 寒门出身第485章 章越的发明第524章 省元第185章 五年之约第25章 君子厚德载物第158章 我的地盘第123章 章府第339章 信第266章 灯火阑珊处第761章 谈判第414章 入股第181章 杨氏第892章 送你吃剑第421章 故交第913章 如何斗争第345章 韩绛第364章 吕氏兄弟第722章 稳内安外第925章 问政第59章 泼天富贵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148章 刻章第362章 太常因革礼第651章 兴亡百姓苦第1051章 王半山第312章 良人第197章 锦衣玉食第514章 荒政(两更合一更)第627章 三舍人第987章 盗书第430章 政坛常青树第259章 朋友圈第1051章 王半山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659章 图穷匕见第513章 重新启用第430章 政坛常青树第256章 审卷第629章 商议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乐第279章 水几是道第629章 商议第224章 表白第239章 相聚第895章 斗争第178章 韩相公第817章 市易所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912章 返程第771章 改变第92章 章家子弟第1057章 今之国是乃伐夏(第二更)第657章 西北行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936章 蔡确的书房第246章 残信第134章 辞赋与万言书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286章 东华门第634章 见一见也无妨第1035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384章 我不愿作官家第636章 知制诰第131章 佩服第169章 同进士出身第606章 皇帝一句话顶你一车话明日更新第269章 媒人第674章 渡河第8章 三字经第942章 赠词予卿第1023章 惟精惟一(两更合一更)第842章 还是女婿好啊第468章 同年宴第548章 老师得重用
第97章 翻山越岭第460章 弹劾任守忠(第二更)第255章 筌与鱼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12章 一以贯之第514章 荒政(两更合一更)第200章 此时此景第1058章 利民是为了利国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707章 面授机宜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81章 初会第906章 古渡题诗第336章 见王安石明日更新第115章 馒头不错第793章 打吧(两更合一更)第504章 似曾相识第182章 章越的决定第12章 一以贯之第474章 怼一怼皇帝第399章 伯乐欧阳修第551章 分歧第624章 寒门出身第485章 章越的发明第524章 省元第185章 五年之约第25章 君子厚德载物第158章 我的地盘第123章 章府第339章 信第266章 灯火阑珊处第761章 谈判第414章 入股第181章 杨氏第892章 送你吃剑第421章 故交第913章 如何斗争第345章 韩绛第364章 吕氏兄弟第722章 稳内安外第925章 问政第59章 泼天富贵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148章 刻章第362章 太常因革礼第651章 兴亡百姓苦第1051章 王半山第312章 良人第197章 锦衣玉食第514章 荒政(两更合一更)第627章 三舍人第987章 盗书第430章 政坛常青树第259章 朋友圈第1051章 王半山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659章 图穷匕见第513章 重新启用第430章 政坛常青树第256章 审卷第629章 商议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乐第279章 水几是道第629章 商议第224章 表白第239章 相聚第895章 斗争第178章 韩相公第817章 市易所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912章 返程第771章 改变第92章 章家子弟第1057章 今之国是乃伐夏(第二更)第657章 西北行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936章 蔡确的书房第246章 残信第134章 辞赋与万言书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286章 东华门第634章 见一见也无妨第1035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384章 我不愿作官家第636章 知制诰第131章 佩服第169章 同进士出身第606章 皇帝一句话顶你一车话明日更新第269章 媒人第674章 渡河第8章 三字经第942章 赠词予卿第1023章 惟精惟一(两更合一更)第842章 还是女婿好啊第468章 同年宴第548章 老师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