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字经

第8章 三字经

听到徐都头的话,章越和于氏的耳朵都竖起来了。

一旁章实将信将疑地道:“哦?望徐大哥详细说来则个。”

于氏也道:“实郎,问徐都头吃过饭没?我再置办些酒菜,请徐都头进门来边吃边说?”

但听徐都头在门外笑道:“还有公事在身,不敢叨扰,说几句话就走。”

章实道:“敢问都头,铺子被焚之案,不是衙门早有了定论?如何有翻案之说。”

徐都头道:“案子是定了,县里早已迭成文案,不过正值务月,照例是不能结解往州听断,故而文案没往州里送。”

“哪又是何人翻的案呢?”

徐都头道:“当初你章家铺子被焚后,县里就有人言此中必有蹊跷,衙门里明察暗访,终于查得那吴丝商勾结你家伙计乔三为之。要的就是从你们章家讹一笔钱财来。”

“乔三?”章实一脸不可思议,“他竟吃里扒外。”

徐都头道:“而今案子已破,吴丝商在逃不知去向,令君已令责限比捕,而乔三正羁押在县衙大牢里,等候令君发落。”

章实道:“乔三也是一时糊涂,怕……”

wWW ●т tκa n ●℃o

一旁耳听的于氏忍不住走上前道:“我早言这乔三好赌靠不住,实郎就是听不进,说乔三人虽糊涂,但知恩义,而今你还要为他替令君求情不成?”

章实道:“乔三对我一向忠心,那吴丝商逃了,不是钱财也被卷走了?”

徐都头笑道:“钱财确实没追回,不过却查到了吴丝商本该被焚的六担真丝。”

章越心想,这吴丝商怎会在真丝没交割清楚前逃了?此事有些蹊跷。但他听说衙门里办案总是要留些首尾,一次不能与你清楚了。

听到真丝被追回章实心底一定,转而骂道:“这贾奴实在……”

徐都头道:“我听得消息特来报信。明日令君会传你们过堂问话。”

章实想了想还是高兴多过一切道:“不敢置信,案子这么翻了……全仰赖都头仗义为之!实在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章实向徐都头行礼。

徐都头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道:“诶,你我多年交情,哪有不放在心上的道理。”

章越闻言连连冷笑。

但片刻后徐都头又道:“话说回来,此案能水落石出,最后彭县尉使力的。”

“哦,彭县尉为何帮我们?这实令我不明白了?”

“具体我也知个朦胧,但不好分说,他日大郎自会明白,”徐都头道,“之前大郎你恶了赵押司,没帮得上什么,这几日来我心底着实过意不去,改日再登门向大郎和嫂子赔罪。”

章实闻言道:“这……这是哪里话,等此事一了,我做东再请徐都头喝酒。”

“好说,好说,衙门还有些事务,先行一步。”

“都头慢走!”

章实回到屋里一脸喜色。

于氏立即道:“先别高兴太早,为何县尉会帮我们?再说咱们被骗走的是钱,衙门肯不肯用六担生丝抵数?令君虽说高高在上,但衙门官官相护,又岂能冒着得罪赵押司的风险,来替我们主持公道?”

章实闻此点了点头道:“夫人说得极是。”

于氏闻此消气了不少。

章丘见父母有了笑脸,也是活泼起来。

章实道:“明日我去衙门看看,怎么说都要试一试……这人啊,你有时候不能把他想得太好,但也不能把他想得太坏。”

章越在旁听了,不知说得是徐都头,还是别人。

次日天一亮,章越依旧在家睡到三竿方才起床。

章越看来是要将昼寝进行到底了。

早些年时,父兄对章越也是抱有期望的,希望章家能再出一个读书人。

二哥章旭曾受父兄之命,来辅导章越功课,结果被气不行,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来喻之,拒绝再教章越。

从此章越放弃治疗。

好事的人拿了个段子议论他们兄弟二人。

说章旭读书极为了得,先生讲课时,他一般是闭目养神,但睁开眼睛时,先生就知道自己哪里讲错了。至于章越他也是平分秋色的存在,每当自己一睁眼,先生就知道是时候该下课了。

章越听了一会,听出章丘在读的都是蒙学读物,是《开蒙要训》和《百家姓》。

《百家姓》起于宋初,如第一句赵钱孙李,意指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

而《千字文》成书还要更早于《百家姓》,是梁武帝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所作。周兴嗣为了这篇一千字不重复的千字文而一夜白头。

也是造化钟神秀,这篇千字文‘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而且写得如此文辞藻采,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古代小学(蒙学)读什么?

主要还是为了启蒙识字,秦代有《三苍》,小篆三千三百个常用字已备。

但是《三苍》太难了,初学者不易,早已失传。

汉后流传的是急就篇,急就的意思,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说白了就是识字速成的意思。

但急就篇也不易,因为是七言。

蒙童识字两千,方可读经。也就是说蒙童识字量最少要两千。仅读了百家姓,千字文识字还不够,蒙学还要辅以一本杂字书,与之并行。

如《开蒙要训》就是一本杂字书。

杂字书是教学生些日用常识,普遍应用于村塾冬学之中。所谓冬学就是十月时农家遣子弟入学,趁着农闲读两三月书。

冬学连开蒙都不算,主要让子弟识几个字。读几本杂字书,《百家姓》识字就好了,如此教材也被称之为村书。

真正有志于制举的蒙童是不会去冬学读书的。

作为长孙家中对章丘栽培还是很用心的,小小年纪已读了《百家姓》与《开蒙要训》,《千字文》未读,蒙学的课程只是进行一半。

而自己虽被开除学籍,但好歹蒙学已是读得差不多,但下一步若要制举,是时候找个明师攻读经史,开笔作文章了。

但以往章家宽裕时,尚供得起三兄弟读书。但现在窘迫到连房子都要卖了,章越如何再提?但不提不是又辜负了自己读书的天赋吗?

此刻章丘搬着小板凳在窗前,膝头放着书。待章越起床时,章丘早已读了一个多时辰书,这样勤勉实在是令章越汗颜。

自己这么大的人了,连个小孩子都不如。

“三叔,溪儿的读书可吵到你了吗?”章丘眨巴着眼睛问道。

此话说得章越有些面上挂不住:“还好,三叔我一贯睡得实。”

“好的,爹娘都曾说昼寝不好。”

“溪儿不昼寝就好了。”

“是,娘告诉溪儿千万不要学三叔。”

好吧,童言无忌。

章越转移话题道:“溪儿,你爹爹回来了么?”

章越心想,自己兄长应该一大早去衙门打听消息,也不知官司有了眉目了没有。

“爹爹一早就出门了,是了,三叔你以后可以教我读千字文吗?”章丘抬起头。

“好啊!”

“三叔快教我!”

虽说千字文他早已经掌握,但章越心底却想得是另一篇与《千字文》齐名的蒙学经典。

见章丘一脸好学的样子,章越道:“溪儿我教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章丘想了想道:“三叔,这不是千字文,这是三言呀。”

“对啊,三叔教得是一首三言诗,”章越笑了笑道,“溪儿,真聪明。”

“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生而为人,天性都是良善的。人与人之间秉性相近,可习性却是不同。”

章丘念了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溪儿明白了,可有下句?”

章越点点头道:“有的,听好了,下句是‘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教导,本性就变坏,而教导之道,贵在专一。”

“溪儿明白了,这是要我们从小好好读书,听从师长教导的道理。”

章越笑了笑道:“是这个意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说得是一段典故,大贤孟子的母,为了让孟子读书,曾搬了三次家。孟子贪玩不肯学,她就剪断机杼来教育孟子……”

章越草草说了几句,章丘已是背下。

见章丘如此聪颖,章越十分高兴,还欲再教,却听楼下的于氏声打断道:“叔叔该用早饭了。”

章丘道:“三叔再教嘛!”

章越笑道:“教你六句已是足用了,明日再教吧!”

“那三叔不许赖账哦。”

章越笑道:“你如此好学,三叔高兴还来不及呢。”

“溪儿你看是不是爹爹回来了?”

于氏走到了扶梯一旁催促。

章越明白于氏这是故意频繁来‘打断’自己与章丘的谈话。真是没有意思,整天怕自己‘误人子弟’,在于氏眼底自己是有那么不争气吗?

好吧,是有那么一点。

想到这里,章越低声对章丘道:“溪儿,我教你三言诗的事不要与你娘说哦。”

章丘懂事点点头道:“溪儿明白。娘不喜欢三叔你教我读书。”

多么实诚的孩子啊!

章越勉强地笑着道:“去吧!”

章丘从楼上飞奔至楼下开门一望喜道:“果真是爹爹回来了。”

章越一听随之下楼,于氏也挤到门前:“夫君……”

众人看到站在门前的章实双手负后,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于氏放下抹布,上前问道:“官人,衙门……回来就好。”

章实不吭声。

章丘躲在章越身后不出声,章越有些疑惑,章越看见章实背着手后露出了一瓶酒来,及一闪而过的眼神,顿时会意。

章越配合地道:“兄长,令君如何说得?若是不行,咱们再找别的路子。”

章实叹道:“什么路子,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章越分明看得章实眼底的喜意,那是压也压不住。

于氏丢下抹布,闷闷不乐地道:“若不得钱,这屋子就一定要抵卖,浦城以后就没有我们容身之所了。”

“娘莫要难过,你还有溪儿。”章丘懂事地扯着母亲的衣裙言道。

于氏强笑道:“娘没有难过,只是空欢喜一场,也是,这徐都头又怎么信得过?”

但见章实突‘诡异’一笑,背在身后的手各拿出一瓶酒,一包荷叶鸡:“娘子,你看着这是什么?”

“怎地还买了酒菜?”于氏惊讶之后,“难道?”

“刚才我故意这般,其实令君替我们翻案了!”章实一脸吐气扬眉地言道。

于氏闻言喜不自胜,红着眼睛一拳砸在了章实的肩膀道:“你这冤家,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来戏我!”

章实闻言哈哈大笑:“娘子这一拳够重的,身子骨吃不住啊。”

“最好锤死你,永远别进这家门来,让三哥看了笑话。”于氏抹去眼泪,终于破涕为笑。

“瞧你一阵哭,一阵笑的,才是让溪儿看了笑话。”

章越与章丘二人在旁笑而不语。

章实将酒菜递给于氏:“快将酒烫,再烧几个好菜,咱们一家人坐下来边吃边说。”

章丘在旁雀跃道:“太好了,有肉吃了!”

一家人闻此都是笑了。

(本章完)

第407章 与民无利与国有利第262章 官家第597章 正反之论第231章 鹿鸣宴第669章 渡河后再议封赏第659章 图穷匕见第563章 蹀躞带第855章 端明殿学士第216章 靠自己第739章 赐宴第935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917章 入京召对第186章 三苏父子第553章 棋逢对手第822章 时代与变革第11章 孺子可教第791章 浅攻的抉择第189章 相人第311章 进卷排名第632章 吕公弼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30章 用六第439章 蔡襄的难处第203章 那人是谁?第842章 还是女婿好啊第801章 保举第83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64章 寿宴(感谢驯猴低手书友盟主)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801章 保举第332章 雪泥鸿爪第237章 团圆第951章 自诚明第1017章 书局第20章 桂花茶和鸡蛋第178章 韩相公第70章 赵押司之死第549章 曾巩和章俞第433章 酒量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12章 一以贯之第137章 府元第306章 读汉书第271章 科举与寒士第1017章 书局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899章 吕惠卿的变通?第836章 信任危机第94章 书楼第756章 数其罪第266章 灯火阑珊处第464章 一夜失势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18章 真先生第618章 鹓鶵 鸱和腐鼠第713章 抓人第210章 畅谈第849章 潼关道请假第114章 太学包子第615章 赏个执政作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517章 临轩策问请假第709章 节镇熙州第844章 入朝相争第105章 离别第630章 天子之恩(两更合一更)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1031章 放手去干便是(第二更)第514章 荒政(两更合一更)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408章 改变第76章 饭堂第671章 直扑要害第1023章 惟精惟一(两更合一更)第816章 铭记第105章 离别第106章 瀑布第506章 事功难第749章 九辞学士第771章 改变第706章 经略安抚使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141章 家风门风第119章 欧阳修府上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992章 亲事与政事(两更合一更)第37章 二哥下落第80章 莫欺少年穷第697章 步步为营第281章 等次第308章 心流第961章 宋军操演第136章 邀请第639章 功劳第734章 该争还是要争第122章第590章 争与不争
第407章 与民无利与国有利第262章 官家第597章 正反之论第231章 鹿鸣宴第669章 渡河后再议封赏第659章 图穷匕见第563章 蹀躞带第855章 端明殿学士第216章 靠自己第739章 赐宴第935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917章 入京召对第186章 三苏父子第553章 棋逢对手第822章 时代与变革第11章 孺子可教第791章 浅攻的抉择第189章 相人第311章 进卷排名第632章 吕公弼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30章 用六第439章 蔡襄的难处第203章 那人是谁?第842章 还是女婿好啊第801章 保举第83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64章 寿宴(感谢驯猴低手书友盟主)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801章 保举第332章 雪泥鸿爪第237章 团圆第951章 自诚明第1017章 书局第20章 桂花茶和鸡蛋第178章 韩相公第70章 赵押司之死第549章 曾巩和章俞第433章 酒量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12章 一以贯之第137章 府元第306章 读汉书第271章 科举与寒士第1017章 书局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899章 吕惠卿的变通?第836章 信任危机第94章 书楼第756章 数其罪第266章 灯火阑珊处第464章 一夜失势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18章 真先生第618章 鹓鶵 鸱和腐鼠第713章 抓人第210章 畅谈第849章 潼关道请假第114章 太学包子第615章 赏个执政作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517章 临轩策问请假第709章 节镇熙州第844章 入朝相争第105章 离别第630章 天子之恩(两更合一更)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1031章 放手去干便是(第二更)第514章 荒政(两更合一更)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408章 改变第76章 饭堂第671章 直扑要害第1023章 惟精惟一(两更合一更)第816章 铭记第105章 离别第106章 瀑布第506章 事功难第749章 九辞学士第771章 改变第706章 经略安抚使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141章 家风门风第119章 欧阳修府上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992章 亲事与政事(两更合一更)第37章 二哥下落第80章 莫欺少年穷第697章 步步为营第281章 等次第308章 心流第961章 宋军操演第136章 邀请第639章 功劳第734章 该争还是要争第122章第590章 争与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