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功劳

第639章 功劳

章越与彭经义谈了一阵,便道:“你的海捕文书,便是我一封书信的事。你有何打算,打算谋个好差事,我便替你安排。”

彭经义道:“三郎如今的官作得不小吧?”

章越微微笑道:“还行。”

如今大宋朝不算上致仕,赋闲在家的官员,在任的官员中官位比自己高的也就四五十人吧。

彭经义道:“我可否留在三郎身边作事?”

章越道:“是么?我身边规矩可不少。”

彭经义道:“我晓得分寸,我没有出身去外面谋个差事,日后也没有指望。但在三郎身边倒可以搏一搏富贵!”

章越听了心道,好啊,伱小子看着有些混不吝,但心底着实算盘打得好啊。

章越道:“好,既然你有此心,那便委屈你在我身边作个傔从好了。”

宋朝上至宰执高官,下至录事,令史这样的小吏都有傔从,官员傔从的人数从最多一百人至最少一人不等。

这傔从说白了就是门客。

如战国四君子都养许多门客,其中孟尝君便养了三千门客。

第一等的门客食有鱼,出门有车,那待遇相当好,而成为门客最低的门槛就是‘士’。

有武力的称为武士,有谋略的称为谋士,会写文章的称为文士,当然也有学鸡叫的,装狗偷窃的。

知制诰后,章越月俸有百二十贯,绢三十匹,另有职钱每月五十贯,这俸禄本来养门客不在话下。

但朝廷实际上却将养门客的费用给包下来了。

这称作傔从衣粮。

朝臣可以有傔从七人至五人,而京官五人至三人不等。

不同等级的官员,傔从的待遇也不同,似判三馆,秘书监,两制,两省且官职修撰以上的官员都是一等待遇。

每个傔从可以月给五千的餐钱。

除了餐钱,还有还有茶,酒,厨料,柴薪,蒿,炭,盐补贴。

宋人每日百钱就可以生活得很滋润了,除了京师消费高外,在淮水这样地方,每天百钱可以娶得起老婆,养得了娃,偶尔吃些酒肉,甚至还有盈余。

作为章越的一名傔从维持一个八九口之家生计已是足够了,而且还生活的非常的体面!

这样的傔从,章越可以养七人,费用全由朝廷支出。

而且官员门客也是一等出身,身为官员的门客可以参加别头试,避开与寒门读书人挤在一起竞争的窘境。

似今年考中进士,被王安石推荐为崇文院校书的张安国,正是王安石的门客出身。

傔从跟随官员身边立功,还可以去作官。

总之成为章越这样两制官的傔从,不仅生活体面,而且还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只可惜已经身为傔从的唐九,张恭却丝毫没有个觉悟。

次日章越正式入值舍人院。

身为户房检正的曾布即寻上门来见章越,章衡。

曾布上门找章越后再度谦虚地恭贺章越,章衡二人荣升知制诰!

曾布一脸的谦逊,仿佛是一个很老实忠厚的人,但章越明白此子可非表面如此。

当初韩琦反对青苗法时,试问哪个官员敢拿着韩琦奏疏一条一条驳斥过去,还公布天下的?是谁给你的勇气?

曾巩是文学之士,喜好与人谈诗论文,同时还有些清高,给章越感觉就是一位温厚的兄长。

曾布看似不起眼,从他十几年的仕途来看,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办事而已。

可是一不留神,曾布便可办出大事来,绝对是个狠人。

当日章越,吕惠卿,曾布三人聊天,谈及象棋里的车马炮,曾布似极‘马’,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你踹上一脚。

如今吕惠卿判司农寺后,曾布每日都在宫里作为王安石属僚,同时还兼着崇政殿说书,隐然已是仅次于王安石,吕惠卿后变法派中的第三号人物。

曾布道:“两位舍人,这李定授御史之事,还望你能通融则个!”

章越看了一眼章衡,让他说话。

章衡问道:“这是王参政让你来传话吗?”

曾布道:“不,是曾某的意思。”

生为一个好的下属,必须事事想在领导前面。曾布果真是王安石得力干将。

曾布开始了解释。

曾布说话很有意思,喜欢长篇大论,摆事实讲道理,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甚至事无巨细地与你讲。

听了曾布讲了一堆道理,章越,章衡都是暗自打了个呵欠。章越提取了他话中的中心思想,当初宋敏求三位知制诰反对李定出任御史的原因,是因为李定资历的不够,但王安石已是给了权字,便已是考虑到这一点。

加之近来朝廷不次用人频繁,若是再追着资历不够的事上作文章,则有些不合规矩了。

曾布虽是啰嗦,但话术没问题,章越和章衡你们出任知制诰就完全合乎规矩吗?也不见得吧。

章越对李定出任不出任御史其实没有意见。

不次用人?

自己升官就按次序了?没有外任经历,如今不也成了小凤。

身为既得利益者,不可以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就砸饭碗啊。咱们对朝廷这样不按次序用人,那可是举双手双脚地赞成。

不过这样推举李定为知制诰,章越,章衡就变成软骨头了。

咱们二人的三位前任不惜丢官,也要封还词头,到了咱们一上任便同意了,知制诰的脸都给你们俩丢尽了。

章越与章衡对视一眼,叔侄二人都是心意相通。

章衡道:“李定不授御史,不仅是资历不足,而且他有不孝之名,最要紧的是他因赞同青苗法而超擢授官!”

章衡点明了之所以封还李定的词头,不是因为其他的问题,而是你赞成青苗法授官。

这样给天下官员一个很不好的表率,只要支持青苗法的都能升官,反对青苗法的就丢官,这是破坏了朝廷用官的制度。

曾布又絮絮叨叨地道:“小章舍人,布记得你当初到京后,也是因上疏赞成学校改革,故而得到官家赏识的吧,如今……怎又……”

曾布说了一堆话,反正你章衡也是投机新法升的官,怎么李定不行?

章越道:“升降官员有格,之前李承之因举免役法有功以选人之身不经举削,直改为京官,可见过制诰封还过词头?”

选人改京官要从五名京官手里拿到五份举削,方才可以改京官。

但李承之没有这个流程直接授予京官,此事非常不符合规矩,官家也亲口说,这样的事朕很少为之,但为了你破一次例。

此事发生在李定授予谏官之前,当时宋敏求三位舍人对此没有异议。

可没想到下不为例,往往都变成了下次请继续!

李定也是选人,也是没有经过官员举削,但居然就直授为御史。这换了谁也顶不住啊,不是一个权字可以解释一切的。

曾布一愣,章越说得确实有道理正要说话……

章越道:“我这么说非五十步笑百步,而是一个格字。我们读书人讲经权二字,经是制度,权是权力。李定可以因赞同青苗法不经举削改京官,这是权,但直授为御史则不合于经,此事还请子宣禀告给王参政!”

听章越这一番解释,曾布还要絮叨几句,但章越道:“子宣啊!你是子固的弟弟,我们有旧谊,故而我一直给你留有余地,再说下去就把话就讲透了。”

章越的意思,你李定升官必须讲一个格字,升京官可以,但御史免谈。

把话讲透的意思,若你再下让李定为御史的词头,我照样封还你的词头!

章衡听了章越的话点点头道:“不错,我也是这个意思。”

曾布听了章越的话,也唯有无奈地听从了,然后起身告辞。

曾布回去禀告王安石后,王安石倒是没有意外道:“子宣尽力了便是。”

顿了顿王安石道:“这青苗法我法自计相李清臣(李参),当初我在三司时虽久与他不合,但如今青苗法却行之无疑!”

曾布道:“天下皆不知相公的苦心,青苗法已是推行至天下,据布所知,青苗法在民间极便,之前王广渊陕西实行青苗法至今一年,其中一州散青苗钱五千余贯,每年两限,家至户到,仅计得息钱两千余贯。”

青苗钱说是两分利,但限期是半年,故而年利率其实是百分之四十。

曾布举例陕西一州放青苗钱,用五千贯本钱一年贷给民间两次,得息钱两千余。

曾布道:“若是朝廷真正推广至各州县,每年可得钱数百万贯。而且得到青苗法一半存留,一半再散息,每年皆可加增。”

曾布说了一番青苗法的前景,王安石问道:“地方可有抑配?”

曾布沉默了一会道:“确是难止抑配。”

王安石看了曾布一眼道:“看来真如当初苏轼所谏,朝廷不许抑配,只是一纸空文了。”

青苗法这暴利之下,可想而知地方州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朝廷不许抑配的话,就是一纸空文。

曾布道:“相公,但朝廷如今已改青苗法,令一等户不得过十五贯,如此不过三贯,五等户不过三百文,纵有抑配又有什么妨碍?”

王安石道:“你说的是,但这是章度之想的办法,他虽反对青苗法,但对青苗法确有功劳!”

说到这里,王安石对曾布道:“如章越之意,改李定为他职。”

(本章完)

第271章 科举与寒士请假第414章 入股第663章 底气第823章 得加钱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123章 章府第175章 谈话和心迹第681章 设为熙州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766章 齐家第66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感谢楠木的咖喱番书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798章 纪念第1026章 名将气度第630章 天子之恩(两更合一更)第231章 鹿鸣宴第47章 论文第780章 下岷州第115章 馒头不错第139章第192章 赔罪第766章 齐家第547章 比喻第439章 蔡襄的难处第246章 残信第928章 尴尬的沈括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236章 如何办第492章 除裳第20章 桂花茶和鸡蛋第267章 念头第968章 何为百年运第804章 朕等不及请假第927章 想骂就骂第767章 国事相托第631章 不易第973章 不争一城一地得失第939章 失落的吕惠卿第119章 欧阳修府上第310章 青松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乐第1035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第544章 变法的目的第886章 事情闹大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1051章 王半山第969章 驻真定府第878章 钱重物轻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531章 我有人推荐给官家啊第276章 殿试第91章 释怀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乐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756章 数其罪第851章 抵京第19章 进士科与诸科(感谢书友熿裘盟主)第830章 平洮州之战第906章 古渡题诗第120章 欧阳家的公子第836章 信任危机第388章 观天之道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267章 念头第993章 商谈(两更合一更)第559章 天章阁待制第837章 仁宗留给陛下的宰相第905章 事因第960章 辽国来使第663章 底气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330章 文运昌盛第956章 韩琦身后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1041章 司马光来访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1000章 灭夏之志(两更合一更)第767章 国事相托第682章 封赏第273章 论名第453章 撕破脸第1042章 论孟第455章 人才单章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诀窍第118章 真先生第956章 韩琦身后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337章 强干之法第217章 拜访第851章 抵京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197章 锦衣玉食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24章 章氏族学
第271章 科举与寒士请假第414章 入股第663章 底气第823章 得加钱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123章 章府第175章 谈话和心迹第681章 设为熙州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766章 齐家第66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感谢楠木的咖喱番书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798章 纪念第1026章 名将气度第630章 天子之恩(两更合一更)第231章 鹿鸣宴第47章 论文第780章 下岷州第115章 馒头不错第139章第192章 赔罪第766章 齐家第547章 比喻第439章 蔡襄的难处第246章 残信第928章 尴尬的沈括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236章 如何办第492章 除裳第20章 桂花茶和鸡蛋第267章 念头第968章 何为百年运第804章 朕等不及请假第927章 想骂就骂第767章 国事相托第631章 不易第973章 不争一城一地得失第939章 失落的吕惠卿第119章 欧阳修府上第310章 青松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乐第1035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第544章 变法的目的第886章 事情闹大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1051章 王半山第969章 驻真定府第878章 钱重物轻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531章 我有人推荐给官家啊第276章 殿试第91章 释怀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乐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756章 数其罪第851章 抵京第19章 进士科与诸科(感谢书友熿裘盟主)第830章 平洮州之战第906章 古渡题诗第120章 欧阳家的公子第836章 信任危机第388章 观天之道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267章 念头第993章 商谈(两更合一更)第559章 天章阁待制第837章 仁宗留给陛下的宰相第905章 事因第960章 辽国来使第663章 底气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330章 文运昌盛第956章 韩琦身后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1041章 司马光来访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1000章 灭夏之志(两更合一更)第767章 国事相托第682章 封赏第273章 论名第453章 撕破脸第1042章 论孟第455章 人才单章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诀窍第118章 真先生第956章 韩琦身后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337章 强干之法第217章 拜访第851章 抵京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197章 锦衣玉食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24章 章氏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