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

九月二十九,在宣府战事爆发、怀安卫城沦陷十天后,京城仍旧不知京畿周边发生了这么一场巨变,大明军事情报体系,似乎在一瞬间瘫痪。

九月三十日凌晨,一份从居庸关传来的紧急战报,送到通政使司,再从通政使司衙门送到文渊阁。

皇帝病重,很多战报都由内阁先行审阅,查看哪些战报相对重要,哪些战报无足轻重,挑重点交给皇帝审阅。

皇帝通常只是问上几句话,剩下的事则交给内阁和司礼监办理。

这次也不例外,这是一份关于西北宣府战事的奏报,上奏人是沈溪,但这次是在沈溪遭遇火绫兵马围困的情况下,抄小道几经辗转才送到京城,陈述土木堡内遭遇的困窘,因为当时沈溪所部与鞑靼人间的战事尚未开打,沈溪只是上陈战局,并未就具体的战果。

沈溪对在土木堡遭遇鞑靼数千骑兵追击之事,向朝廷做出详细说明,奏本经通政使司送到内阁,呈递到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上,因为当天李东阳守夜,这份奏本他最先看到。

如果是谢迁票拟,多半不会怀疑,如果是出自沈溪的分析他还抱有谨慎态度,可现在是沈溪遭遇货真价实的鞑靼主力,沈溪甚至明确点出,鞑靼骑兵的领兵之将正是之前几次出使明朝京师,跟沈溪熟识的女将领火绫。

沈溪于行军时间、地点,撤兵时间点俱都阐述得很详细,甚至连鞑靼人进兵动向也说得一清二楚。

但可惜的是,这天守夜的内阁大学士是李东阳,李东阳对沈溪历来便持怀疑态度,以至于他根本不准备采信沈溪所奏。

当初沈溪跟谢迁所说,西北战事将会从延绥镇往宣府镇蔓延,甚至沈溪还提出鞑靼人出击的几个时间点,那时谢迁还用这个理由为沈溪进行开脱,却被李东阳毫不留情驳回,因为当时宣府镇以及周边军镇、要隘的奏报中并未提到遭遇大批鞑靼骑兵。

从那之后,就连谢迁对沈溪的信心也减少很多,而李东阳对沈溪的偏见也就愈深。

李东阳亲自问询兵部,沈溪若是畏怯不前,应该是何等罪名?

最后兵部告知的结果,此事应由皇帝定夺,毕竟已涉及到延绥巡抚这样正二品的高官,不是兵部或者刑部能随便处置,兵部侍郎熊绣的意思,若属实的话起码也是个革职查办,甚至有可能会被赐死。

李东阳从那之后,就觉得谢迁一定会为沈溪这个孙女婿支招,让沈溪渡过危难,结果才过了几天,沈溪的奏本中就提到遭遇鞑靼军队主力,这让李东阳从一开始就不信沈溪上奏之事。

换作别人,沈溪奏报的军国大事,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呈递天子,因为涉及到大明江山社稷安危,谁也不敢马虎大意。

但李东阳却不同,李东阳出了名的“李公谋”,他想问题很周到很全面,平日最恼恨的就是边关将领虚张进犯北寇兵马数量,夸大战功,李东阳一向认为,若是遇到边塞战事奏报,涉及兵马数量,真实情况大概是奏报的两成,至于斩杀北寇数量则有可能被夸大十倍以上。

朝廷为了边塞安定,对于虚报功劳的事情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太过夸张,朝廷还是希望边军将领和士兵能继续为朝廷效命杀敌,斤斤计较无疑是挖自家墙角,朝廷对于边军将士的赏赐从来不会吝啬。

但偏偏,边将就利用这点来骗取朝廷的赏赐,甚至上下克扣,去九边当将领,虽然清苦了一些,但油水颇丰。

李东阳对此等事,一向深恶痛绝。

包括秦纮、朱晖等人,经常做出虚报功劳的事情,刘大夏更务实些,不会明目张胆做这等事,在李东阳看来,沈溪就不一定了。

既然沈溪现如今境况堪忧,随时会被朝廷降罪,很可能为了减轻或者抵消罪责,便虚报北夷兵马数量或者杀敌功劳,以换取朝廷对他的宽恕。

李东阳详细看过奏报,沈溪呈奏鞑靼骑兵数量为四千骑左右,李东阳想象为大概遭遇一二百鞑靼游骑,至于沈溪说被困土木堡,李东阳认为沈溪只是躲避土木堡中,以六千兵马之数不敢与鞑靼散兵游勇正面一战。

至于沈溪提出让朝廷增派援军,在李东阳看来更是扯淡。

如今九边最紧张的地方,是宁夏镇周边,刘大夏如今正领兵光复延绥镇,这是在完成钦命延绥巡抚沈溪的差事,事件的另外一位主人公,这会儿却不思进取,居然留守后方,跟朝廷奏报说什么宣府镇遭遇鞑靼中军主力。

刘大夏说鞑靼主力在宁夏镇周边,而沈溪则说鞑靼中军出现在宣府,二者相隔太远。

若让李东阳选择,自然会相信刘大夏所言,在他看来,沈溪明显是因为畏战才留在宣府,如今提出宣府有鞑子主力,那是在推卸责任,反倒是刘大夏正领兵在延绥镇跟鞑靼主力血拼,李东阳觉得更为靠谱。

“李大学士,您忙碌一夜,该休息一下了……需要用早餐吗?”一名太监过来问道。

李东阳稍稍抬手摆了摆:“手中有重要票拟,且先退下!”

那太监本想嘘寒问暖,趁机巴结李东阳一番,毕竟皇帝身体大不如前,指不定几时就会驾崩,太子登基,必然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许就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太监做到最高,也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想坐上这位子就必须跟内阁大学士打好关系,甚至当上司礼监太监前,要在任何一名翰林官身边装孙子。

李东阳将沈溪奏本,从头到尾看了几遍,越看越觉得不可采信,他听沈溪的意思,是想以手头人马跟鞑靼人决一死战,更让李东阳觉得荒唐可笑。

若沈溪奏报属实,沈溪麾下兵马数量也就比鞑靼骑兵数量高出两千,就敢主动出击跟鞑靼人拼命,这是想找死?

“沈溪必是找寻不到宣府镇周边有鞑靼主力出没,便以小股流寇为鞑子中军,虚报北寇兵马人数,虚张声势,此例一开国将不国,不可取也!”

李东阳看着奏本,虽然他对沈溪的才学很佩服,就算写一份奏本也能写得条理分明,文采斐然,李东阳不自觉起了爱才之心,但想到自己长子的死,跟沈溪夫妻献药有一定关系,顿时又恶向胆边生。

李东阳准备将沈溪上呈的奏本认为是虚张声势的行为,上呈弘治皇帝,让皇帝给沈溪降罪。

时间还早,李东阳不急着回去,事实上一旬他只是在文渊阁停留两天,剩下八天全都是谢迁当值,至于年老体弱的刘健则不用轮班当值。

李东阳精神一向不错,只是他因丧子之痛而变得不务政事,想早些归隐,但又担心皇帝突然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一走了之的话会显得对皇家和朝廷不负责任,所以他跟刘健的想法一样,在朝中混吃等死几年,等太子登基后国祚稳定,他就退下去,让别人来接替,他非常欣赏王华、梁储等人,认为这些人足以胜任内阁大学士的差事。

写好票拟,李东阳将昨夜整理好的几分奏本,亲自送去司礼监那边,而不想假手于人。

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为人谦和,使得萧敬在代天子批阅奏本时,多数会采纳内阁大学士的意见,长久以来李东阳形成一种习惯,就是遇到一些犹豫不决的奏本,他会拿去司礼监商议……当然,与其说是商议,还不如说是一种指点。

在指点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基本会根据李东阳的想法来撰写朱批,这使得内阁大学士直接拥有了宰相的权限,甚至可以向六部发号施令。

这次也不例外,李东阳去见萧敬,就是想提醒萧敬关于一些奏本朱批撰写的细节,包括对沈溪那份虚报贼军数量奏本的处理。

李东阳来到司礼监,因为不是第一次,连守卫宫门的侍卫都没有出面阻拦,李东阳进到殿内,并未见到萧敬本人,几名秉笔太监也一个不见,只有两名太监轮值。

李东阳脸色不善:“萧公公呢?”

“回阁老的话,萧公公昨晚在乾清宫内照顾陛下起居半宿,四更天后才睡下,其他几位公公也有要务……请问,您有事?”其中一名太监谨慎问道。

听到萧敬正在休息,李东阳脸色多少有些不悦,他熬了通宵都没睡下,反倒是萧敬只是伺候圣驾半晚就回去歇着,他自己还想早点儿把票拟后的奏本拟好朱批,免得下午萧敬起来后朱批时,他不在场,或许会形成一些看法上的冲突,那时他再找萧敬就是徒劳。

李东阳道:“去通传一声,就说是有重要军报上呈,我在这里等他!”

说完,李东阳直接在司礼监正堂坐下,喝了杯热茶,倦意袭来,便靠在椅背上闭目假寐,不多时便睡了过去。

过了不知多久,李东阳被人摇醒,睁开眼一看,萧敬已然站到他身边,二人对视时发现对方的眼睛布满血丝,显然都没休息好。

萧敬问道:“李大学士前来,可是有紧急战报?”

“是,有两份。”

李东阳单独将西北战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份拿出来,一份是刘大夏正率兵克服延绥镇的消息,另一份则是沈溪说在宣府镇遇到大批鞑靼主力。

萧敬拿在手上,稍作对比,发现两边都在拿鞑靼主力的事做文章。

萧敬没有太多主意,看过后,他抬起头看向李东阳,问道:“李大学士,这……鞑靼为何会有两处主力,还是相隔千里之外?如此冲突的急奏,上呈给陛下,那不是让陛下心中担忧吗?”

李东阳道:“看过票拟便知晓,多半是沈溪虚张声势。既然西北战事将定,不妨先将沈溪奏本截留,将兵部刘尚书的奏本上呈陛下,让陛下暂且宽心!”

*************

ps:第三更到!

等下天子继续码字,争取凌晨时再上一章,请大家多多订阅和月票支持!感激不尽!

第七三四章 权谋是一门学问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三五五章 不劳亲自动手(求月票)第一四七四章 两条路径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义(第七更)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无奈第一八七七章 另请高明第五九〇章 谢铎刊书(第三更)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八五二章 姜是老的辣第五二六章 寓教于乐(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机第三九六章 文举人VS武举人(第六更)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〇四二章 赐宴第一〇八〇章 来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九六〇章 扬帆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礼第九三一章 铁证如山第一七八八章 铲除异己?第二六〇一章 跟谁一条心第一三七〇章 相见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一六四三章 愁绪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绸缪(第二更)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仪式第二一九三章 胜负颠倒第一八四四章 戏本不对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一六六五章 犹豫第七九八章 朝议(第八更)第一五八六章 殿试考题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二九七章 和谐的观礼第八十八章 红袖添香第一〇〇一章 风尘之殇第二五七章 回乡探亲第三十九章 失而复得第三一六章 洞房总有听墙角的(第三更)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一二八二章 擅权第一七六九章 为功劳发愁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来(第四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一二四七章 先胜一场第一八五六章 意见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点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二〇九五章 来回折腾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办理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四四二章 说不得(第四更,为所有书友)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五〇五章 再访谢府(第五更)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谋划(求月票)第八六三章 以茶换盐(第三更)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试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动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一七三章 潜移默化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一八七四章 伤害第三二五章 厚礼相赠(第五更)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谊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简出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儿和孙姨第一二六〇章 最后的战斗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亲第一〇〇三章 终须一别第一二一九章 回师居庸关第二五一二章 拆台第一五五九章 当皇帝没劲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斗蛐蛐(第七更)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恶客第六四五章 飞来横祸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乌猪山第一五三章 金钱帝国(求订阅和月票)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夺第一五〇三章 帮忙和拆台第二二三一章 有罪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转转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宫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六六七章 论功行赏第一九四九章 没了踪迹第二四六〇章 赶鸭子上架第四七五章 李公断,墙头草(第三更)第一五八章 他们是要私奔
第七三四章 权谋是一门学问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三五五章 不劳亲自动手(求月票)第一四七四章 两条路径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义(第七更)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无奈第一八七七章 另请高明第五九〇章 谢铎刊书(第三更)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八五二章 姜是老的辣第五二六章 寓教于乐(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机第三九六章 文举人VS武举人(第六更)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〇四二章 赐宴第一〇八〇章 来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九六〇章 扬帆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礼第九三一章 铁证如山第一七八八章 铲除异己?第二六〇一章 跟谁一条心第一三七〇章 相见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一六四三章 愁绪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绸缪(第二更)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仪式第二一九三章 胜负颠倒第一八四四章 戏本不对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一六六五章 犹豫第七九八章 朝议(第八更)第一五八六章 殿试考题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二九七章 和谐的观礼第八十八章 红袖添香第一〇〇一章 风尘之殇第二五七章 回乡探亲第三十九章 失而复得第三一六章 洞房总有听墙角的(第三更)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一二八二章 擅权第一七六九章 为功劳发愁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来(第四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一二四七章 先胜一场第一八五六章 意见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点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二〇九五章 来回折腾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办理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四四二章 说不得(第四更,为所有书友)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五〇五章 再访谢府(第五更)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谋划(求月票)第八六三章 以茶换盐(第三更)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试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动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一七三章 潜移默化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一八七四章 伤害第三二五章 厚礼相赠(第五更)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谊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简出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儿和孙姨第一二六〇章 最后的战斗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亲第一〇〇三章 终须一别第一二一九章 回师居庸关第二五一二章 拆台第一五五九章 当皇帝没劲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斗蛐蛐(第七更)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恶客第六四五章 飞来横祸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乌猪山第一五三章 金钱帝国(求订阅和月票)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夺第一五〇三章 帮忙和拆台第二二三一章 有罪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转转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宫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六六七章 论功行赏第一九四九章 没了踪迹第二四六〇章 赶鸭子上架第四七五章 李公断,墙头草(第三更)第一五八章 他们是要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