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四九四章 当庭翻供(第七更)

此时程敏政就好似抓到救命稻草的落水人,闵圭一拍惊堂木,可午门并非是封闭的衙门,这一声根本起不到震慑的作用。

程敏政呼喝喊的声音只大不小。

闵圭心里恼恨,一摆手,旁边马上出来几名衙役,用棍子挑着程敏政的手脚,将他给“撅”起来,提到半空,棍子突然撤去,就听“噗”一声,程敏政重重摔在地上,趴在那儿半天没动静,这下疼得连哼哼的力气都没了。

“再喧哗,重枷伺候!”闵圭怒道。

旁边的华昹算是非常识相的,他作为举报人,本就没有冤枉不冤枉的问题,他可不会当众去触犯这几位上官的威仪,就好似老狗一般趴在那儿,不扔肉包子和石头过去,打死他也不动。

闵圭先把叫嚣的程敏政制服,再一拍惊堂木:“请宗卷,置对。”

随着闵圭话音落,有人出列,将一份案宗拿过去放到华昹面前,正是华昹举报程敏政的奏本,同时有李东阳会同礼部第一次审查会试鬻题案相关的案卷,一并交给华昹。

这就如同原告和被告在衙门里的争锋对质,闵圭作为法官及引导者,在二人对质时并不会发表看法,只让二人当庭说明对方有罪、自己无罪,若哪一方被辩得哑口无言,这案子基本便有了定论。

程敏政没看过举报他的奏本,但他对奏本里的内容耳熟能详,每天镇抚司的人用里面的内容对他严刑拷打,就是让他承认里面所叙述之内容属实,可他坚持自己没做过,就算死也不会承认。

但程敏政不承认,有都穆这个人证在,徐经也屈打成招承认向他的门子贿赂,他家里的门子被拷打之后也承认了贿赂的事实,他死咬着已没有任何意义,想的是能早些到公堂审讯而避免再被拷打。

程敏政最后没承认受贿,但却承认对家仆管教不严,等于是变相承认受贿。

到此时,鬻题案的初审工作才告结束,于是呈报皇帝,开始过堂。

可到了午门置对时,程敏政上来就大声叫冤,显然是要推翻之前的口供,闵圭无可奈何,只能按照流程继续置对,毕竟他需要给弘治皇帝交差。

华昹拿到自己的奏本,脸色很不好看,若非自己听信别人嗦摆上奏,也不会落到今日这般遭受刑罚后连站都站不起来的下场。但为了能早些出狱回归正常生活,他怎么都要一口咬定自己所奏之事是事实。

可华昹的奏本中,多数属于“风闻言事”,其中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内容,他要找证据,就得引用李东阳第一次调查的结果,可李东阳最初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对于唐寅、徐经二人的卷子当即判了不录,另外一些可疑的卷宗,也以不是程敏政一人所定而为程敏政开脱。

李东阳在这案子上不是在帮程敏政,而是在维护大明朝科举取仕法统的权威。

华昹拿到案宗,便开始置对,因唐寅、徐经二人不在录取之列,其实他要从鬻题案本身去辩倒程敏政很困难,他只能拿那十三份可疑卷宗来说事。

程敏政悲呼:“礼部会试卷宗皆都糊名誊录,吾乃代天子取仕,既为主考,所阅之卷无非各房同考所呈,录取与否非我一人可定,若以此来论罪,吾有不服,吾有不服啊!”

一番话,就让华昹哑口无言。

要说程敏政只是在考试之前与唐寅、徐经二人走得近了些,在考完试后有人传扬说程敏政鬻题,这就是鬻题案的导火索,至于背后有什么人主使,其实华昹自己也不清楚,他属于被人拿来当枪使的。

现在只要程敏政抓住主考一人不能做主录取谁、唐寅和徐经两名嫌犯俱不在录取之列两件事实,那这置对就没有任何意义。

之后华昹再说什么,程敏政就一个观点:“吾要见各房同考,吾要见礼部掌号籍者,他们可为吾洗刷冤屈复我清白!”

到了正午,案子陷入僵局。

这下连闵圭也看出来了,想用华昹来令程敏政心服口服是不可能的,而此时程敏政所提的见同考官和礼部会试的相关官员,按照法理上来说是可行的,毕竟被告也是有资格提出找人证来给他作证辩驳。

到中午吃饭时,闵圭将白昂、王轼二人叫到一起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上奏皇帝,让皇帝来决定是否将礼部会试的同考官和礼部相关官员一同召来。

案子延后到下午再审。

转眼到了中午放饭时间,沈溪、伦文叙和孙绪在旁看了整个审讯过程,这案子暂时没有往三人身上牵连的意思,要说与三人关系最大的,还是那十三份可疑的考卷,以沈溪料想,他三人既然都作出“四子造诣”策问题,那三人卷子都在疑卷中。

就算将同考官都叫出来置对,只要无法证明三人是从程敏政或者别的渠道得到鬻题,那三人就与这案子无关。

午饭很简单,米粥和干饼,连菜都没有,不过米粥里加了点儿盐,如此总算能下饭。

华昹和程敏政的伙食一样,华昹倒是在那儿吃,可程敏政一肚子冤屈,再加上身体被严刑摧残,刚才又被架起来那一摔,身体跟散架一样,哪里还有胃口吃饭?

孙绪吃着干饼,低声问道:“你们说陛下是否会准允让各房同考出来会官?”

伦文叙想了想道:“是否会官,似无太大干系。”说着他看向沈溪,想听听沈溪这个状元的意见。

沈溪对伦文叙的话很赞同,其实程敏政提出的事,李东阳也提出来过,华昹是觉得程敏政鬻题在先,阅卷时想私相授受在后,可真正了解礼部会试流程的人都知道,他程敏政就算是主考,对于阅卷也没有独断专行的特权,取谁不取谁先由同考官从各房遴选出来,最后再一同商议,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就算他想做主,也无法得知每份卷子到底属于谁。

既如此,那参奏程敏政在阅卷时有私相授受就不成立,把各房同考官和礼部官员叫出来会官也无济于事,反倒不如从徐经、唐寅通过贿赂得到考题入手。

不过有心人会想,这徐经和唐寅提前获悉第三场策问题的“四子造诣”考题,到会试时居然还答不出来,这是说明此二人到底是酒囊饭袋,还是说鬻题本身便是子虚乌有?

要说徐经和唐寅都是江南一地有名的大才子,唐寅还是弘治十一年应天府乡试解元。两位大才子,提前拿到考题,居然还答不出来,这简直是要挑战天下读书人的智商啊。

所以弘治皇帝从李东阳调查结果出来后就觉得这案子纯属扯淡,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上下的压力也挺大,弘治皇帝将奏本留中十多天才准许将程敏政下狱,也是弘治皇帝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个冤案。

也许背后的人看到这案子不能从正常渠道去审,干脆用上刑讯逼供的一套,不讲理,就是要让你屈打成招。

沈溪叹道:“无论是否会官,只希望这案子到今日为止。”

吃过午饭没多久,皇宫那边就派人出来传旨,如同沈溪所猜测的那样,弘治皇帝并没同意将会试同考官和礼部相关官员叫出来对质。

如此一来,案件当庭置对暂时告一段落,至少在上午这一堂,程敏政没脱罪,但至少也没落下风。而下午那场相对就有些麻烦了,因为另外两名当事人,徐经和唐寅会被提堂审问置对。

随着闵圭一声“提案犯”,北镇抚司的人去了不多久,便从老早就等候在外面的囚车里将徐经和唐寅二人押送到午门口。

相比于华昹和程敏政,这两位江南大才子的状况更加不堪,尤其是唐寅,就算换上了干净的白衫身上还在渗血。

沈溪回想唐伯虎当日与自己斗画时的英姿勃发,与眼下蓬头垢面浑身伤痕奄奄一息的状态相比,简直很难想象是一个人。

沈溪突然明白了为何唐寅自此之后对官场看淡,这次经历可以说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人,我冤枉啊,求大人给我做主!”

徐经因为交待得早,身上受的伤不及唐寅多,到了午门口第一件事就是跟程敏政一样喊冤。

闵圭一拍惊堂木,怒道:“如此竖子,既已招供,何以喊冤?”

徐经一把鼻涕一把泪道:“求大人明鉴,我是被人拷打,严刑之后不得已才招供,我可从来没贿赂过程家之人,在会试之前,也从不知考试之内容!”

一句话,就让午门口一片哗然。

花了好大力气,终于把徐经给打服认罪,现在刚到公堂他就矢口否认,若是连徐经都不承认,那这案子就只剩下都穆的证言和华昹那根本就言不符实的奏本,案子也就成了天大的玩笑。

闵圭感觉自己脸面有些挂不住,钦命让他侦办的案件,审不好可是要被降罪的。

你不承认是吧,那就打到你承认。

闵圭拿起竹筒里的红头签,往地上一执,喝道:“打!”

因为闵圭是代天子审案,又是在午门口这地方,可称之为“廷杖”,廷杖之下,连朝廷的二三品大员都可能会被打死打残,更何况徐经这样一个小小的举人?

“大人……冤……冤枉……”

徐经属于没骨气的那种,几下拷问就容易招供的那种。果不其然,没几棍子下去,徐经已经在高喊,“大人饶命,我招,我全都招!”

换来的却是唐寅鄙夷的目光,唐寅心中满是愤恨……当初瞎了眼跟你一起上京赴考。

**********

ps:第七更!

本章为庆贺创世盟主“哥哥是我”大大而加更!同时谢谢起点、创世和手机qq、qq阅读等端口的读者大大的订阅、和支持!

天子努力爆发,大家踊跃支持,如何?加油!

第二一二八章 一场空第一七四二章 势成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沦落人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较劲儿第二〇五九章 倾向决定立场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七十九章 请人第一八四七章 提亲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过堂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二一二五章 制约第五七五章 找麻烦(十一更,再谢书友!)第一〇二二章 止战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点第一五七三章 肆无忌惮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一五五七章 治丧第一五七五章 忠心的体现方式第三〇七章 门不当户不对(第七更)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九五五章 远行计划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里第五四八章 并不般配(第五更,送书友)第二四八章 夫妻礼数第七三五章 当个乡试主考不容易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杀人第二一九四章 联名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赖脸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问题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语(第三更)第八五六章 当面好说话第二六一三章 宁得罪阎王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第二六一章 告状第八八三章 行船难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炼第二一二八章 一场空第二四三七章 评理第二一九七章 战场之外的精彩第二六三三章 来了别走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难当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一七九二章 年轻人有魄力第六四九章 夜路难行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战(下)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一五九章 料敌机先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四一章请个女大夫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难杂卷(第一更)第一六三六章 换个总制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四四九章 心病(第二更)第一三九二章 无君无父第二一四五章 待遇差别第八二四章 官场的人脉资源(第三更)第六二五章 探亲风波(第五更,谢书友)第一八二九章 迟迟不到的捷报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寻第一〇二六章 偷听(第二更)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实则高升(第四更)第二一五章 还有一个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农夫(第三更,求订阅)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会(中)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礼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锋第四九六章 预留乎?(第九更)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二五八章 城门失火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八七九章 所谓孝道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二三二一章 联盟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五九一章 初体验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〇八五章 战争财(第一更,求月票)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赢第二三七章 买田买屋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六九二章 大明国史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头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三五一章 大老爷还是七少爷(第八更)第四九七章 猫哭耗子(第十更)第二〇四三章 请封国主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
第二一二八章 一场空第一七四二章 势成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沦落人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较劲儿第二〇五九章 倾向决定立场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七十九章 请人第一八四七章 提亲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过堂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二一二五章 制约第五七五章 找麻烦(十一更,再谢书友!)第一〇二二章 止战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点第一五七三章 肆无忌惮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一五五七章 治丧第一五七五章 忠心的体现方式第三〇七章 门不当户不对(第七更)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九五五章 远行计划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里第五四八章 并不般配(第五更,送书友)第二四八章 夫妻礼数第七三五章 当个乡试主考不容易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杀人第二一九四章 联名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赖脸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问题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语(第三更)第八五六章 当面好说话第二六一三章 宁得罪阎王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第二六一章 告状第八八三章 行船难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炼第二一二八章 一场空第二四三七章 评理第二一九七章 战场之外的精彩第二六三三章 来了别走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难当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一七九二章 年轻人有魄力第六四九章 夜路难行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战(下)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一五九章 料敌机先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四一章请个女大夫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难杂卷(第一更)第一六三六章 换个总制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四四九章 心病(第二更)第一三九二章 无君无父第二一四五章 待遇差别第八二四章 官场的人脉资源(第三更)第六二五章 探亲风波(第五更,谢书友)第一八二九章 迟迟不到的捷报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寻第一〇二六章 偷听(第二更)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实则高升(第四更)第二一五章 还有一个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农夫(第三更,求订阅)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会(中)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礼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锋第四九六章 预留乎?(第九更)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二五八章 城门失火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八七九章 所谓孝道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二三二一章 联盟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五九一章 初体验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〇八五章 战争财(第一更,求月票)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赢第二三七章 买田买屋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六九二章 大明国史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头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三五一章 大老爷还是七少爷(第八更)第四九七章 猫哭耗子(第十更)第二〇四三章 请封国主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