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冢子监国

曹操亲征关中,使太子曹丕监国,是勋、贾诩等为辅。

其实当初群臣劝阻曹操亲征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来,要不然让太子代替陛下领兵吧,辞部侍郎常林当即表示反对:“卿乃不念昔里克之言乎?”

里克是春秋时代的晋国大臣,《左传》上记载,晋献公曾经想派太子申生领兵,去讨伐东山皋落氏,里克站出来劝阻说:“大子(即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

大意是说,按照古制,倘若国君出征,就留太子守国,号为“监国”,倘若留别人守国,太子就应当跟随国君,号为“抚军”。因为出征在外是要自己拿主意的,而太子并没有专断之权,要是遇事禀报,则失去统帅之威,要是不报,就是对父亲不孝。所以君主的继承人是不能够领兵的,一旦领兵,或者难保军事行动的顺利,或者难保君主对职↖官的掌控,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是勋当即瞟了常林一眼,心说当年把曹昂派出去镇定荆襄,怎么没见你跳出来引用里克之言反对呢?难道就因为曹昂当时还没有正位太子?还是其实你有别的什么想法……

但总之,留太子监国最合乎礼法、习惯,问题这礼法、习惯是周代的,汉代几无此制,所以找不到旧例可循。目前的曹魏政权已经结构相对严谨啦,再不是过去的草台班子。那就必须职权明析,等曹操走了以后,曹丕究竟拥有对朝政多大的发言权和掌控权,这还必须仔细规划一下。

掌控权太大了,等同于天子,曹操肯定不会放心啊;掌控权小了也不行。毫无意义,还不如留重臣守国,而让太子从征“抚军”呢。

所以重臣们又开了几场小会,确定了曹丕的职权。首先,原本的官僚机构即便没有君主,若非遭逢大事,也都可以顺畅运行,那么曹丕也就不必要插手啦——反正小事插手也无益,大事还得去禀报曹操;其次。由曹丕牵头,是勋、贾诩、诸葛亮、刘晔等人组成一个临时委员会,专门负责京师周边地区的防务和关中之战的军队调动、物资转运,以便使战争机器更为有效率地运转起来。

所以等曹操一离开洛阳,这个临时委员会就开始运作了,是勋首先向曹丕提出了几条建议,并且大多获得了许可,制诏施行。

是勋最近的心情非常郁闷。他觉得自己简直是乌鸦嘴,说刘备可能兵出子午谷。刘备还真就这么搞了……原本以为可以泰山压卵之势,迅速把蜀汉给讨平的——终究如今曹魏之对蜀汉,比起原本历史上之对蜀汉,态势都要好得多啊,一是江东已平,二是雄主仍在。而非权臣持国。谁想到刘备兵出险招,竟然隐隐有翻盘的趋势……

尤其是……长安城怎么就真能丢了呢?以常理而论,长安坚城,有数万大军镇守,即便不能出城却敌。起码固守没啥问题啊,等闲三五万人攻不下来——想当年是勋也是打过长安的,深知此城之广袤、高峻,不易取也。然而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正如原本历史上魏延的判断,夏侯楙就一彻底的废物点心,给他座坚城跟给个小砦子没区别,给他三万之众跟给三千人也没区别,反正就一个字——输!

那么刘备真能翻盘吗?历史已经面目全非,是勋还真是不敢再作什么乐观期盼了。在原本历史上,曹操也就差不多这几年去救的汉中,结果无功而返,光把各军扯出那个泥潭就搞得几乎心力交瘁。说不定如今的关中之战,就是历史上的汉中之战,曹操最终慨叹一声“鸡肋”,只好黯然撤退。

问题关中绝非“鸡肋”呀,若失关中,凉州也不可保,是勋是曾经一语以定人心:“即雍、凉皆失,国家之力亦较贼三倍为多,何惧耶?!”可其实他心里也在发颤呢……

还是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成。首先要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从各地继续调动兵马向西,争取对蜀军形成全面优势,保证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其次,战若不利,事若不协,也得巩固河南地的防守,不使刘备有趁胜东进的可能性。

所以是勋提出的几条,一是命令黄忠、陆议、步骘集结兵马,不但要策反雍闿等人,赶紧给刘备背后捅刀子,甚至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直接从交趾发兵以向南中。二是命郭淮、郝昭并是魏向西移动,随时准备增援关中和凉州。三是命曹仁提前向三巴进军。

还有第四条,即召司马懿为河南尹,加强对洛阳周边地区的控制。

司马懿曾为雍州刺史,去岁才由梁习继任——是勋一直在想,倘若驻守长安的还是仲达,估计哪怕夏侯楙再无能,这城也丢不了——他去职的原因是因为老爹司马防病重,而老哥司马朗正当竞争度部尚书的紧要关头,所以代哥哥回家装孝子去了。如今可由朝廷颁下急诏,要司马懿尽快进京——反正你老爹不还没有死呢嘛,国事要紧。

曹丕问是勋:“吾知仲达为太尉高足也,河内世家、天下俊才,然其人知兵否?”是勋心说司马懿要是不知兵那还谁知兵啊……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初出祁山,其实仗打得并不怎么好,还用错了人,要后来才逐渐锻炼成“天下奇才”的,而司马懿初次指挥大军团作战,就一举摧垮了孟达的图谋,军谋天赋可能比孔明还要强上一筹哪。

便即禀报说:“为勋之徒,故知其人秉赋,军民事宜,皆可托付也。”

然而曹丕沉吟良久,最终还是否决了是勋这一建议:“仲达年轻,恐不如辛佐治也。”

司马懿本年三十五岁,其实不算年轻了——以这年月人的普遍短寿来论,男子十七八岁可以算作成年,三十来岁步入中年,四十六七就开始垂垂老矣——但在同等级的官僚当中,仍然风华正茂,资历也属中下游。所以曹丕提出以辛毗出任河南尹,辛佐治好歹四十多啦,肯定比司马懿要更老成一些。

辛毗那也是曹魏名臣——虽然没什么军事经验——曹丕执意用他,是勋还真找不出什么好的反驳理由出来。况且司马懿终究是自己的弟子,所谓“内举不避亲”,这得是一心为国,毫不考虑自家名声的大贤才能做得出来的事情,他是宏辅终究还并没有如此高尚的节操……

等到会议结束,返回自家府邸,即召长子是复来到书斋,跟他讲述了今日朝中的诸般决议。顺便就问是复:“辛佐治与太子,曾有旧否?”

为什么曹丕一定要让辛毗当这个河南尹呢?话说曹操一走,曹丕就直接下令,搞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但因为多不上二千石,又有亲信、吏部尚书陈群给他兜着底,所以不至于遭群臣的反对,或者引发曹操的不满。这些人事变动,多有根由可循,所用若非世家大族,就是曹丕为王时代的亲近之人,多置于河洛各县为令、长。理由倒是也很充分:如今我总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后勤事宜,当然要用些知根知底的官员,才能如臂使指,政令畅行啊。

无疑,曹丕这是开始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腹之人啦。虽说太子引用私人,很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但若太子丝毫不用私人,同样会被认为有违人情之常,恐怕别有居心——关键在于不要搞得太过头,而曹丕就正好完美地踩在了这条红线上,轻易不肯逾矩。

说起来,只有这河南尹之任命,略略有些过分。那么他是真的一心为国吗?还是辛毗其实跟他也有什么关系呢?儿子你已经开始负责情报工作了,对此可有什么解释吗?

是复听问,不禁淡淡一笑,回答道:“辛佐治与太子无涉,然阿爹忘矣,其婿乃羊耽也。”

啊呦,是勋心说原来如此。羊耽字探之,是泰山郡名门之后,东汉朝著名的“悬鱼太守”羊续之幼子,曾为曹丕门客,今任太子仓令。这家伙娶了辛毗之女为妻,就是曹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名女人之一辛宪英,辛毗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才已经或者有可能被曹丕引为同党啊。

是勋心说我一直在关注着羊耽的兄长羊衜,等着瞧他小儿子羊祜啥时候出生呢,怎么就把羊耽给忘记了?要说羊衜跟我也是有一定曲折的关系的——羊衜原配为孔融之女,继妻为蔡琰之妹——而羊耽跟我素无往来,就把这碴给拋诸脑后啦。幸亏有儿子提醒……不,幸亏我编织了一张情报网络出来。

正在沉吟,就见是复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来,双手呈给是勋:“此儿近日按查宇内大族,有以芹献也。”我把豪门世家全都调查清楚,罗列成表,阿爹你肯定用得着啊。(未完待续。)

第3章 岐东渭北第16章 **好淫第5章 鲜花牛粪第17章 初试金手第14章 败得甚好第13章 会温氏园第22章 吾亦虑及第3章 祸不旋踵第30章 师恩如海第18章 为国牺牲第20章 欲效定远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2章 江上肃清第28章 超愿弃父第4章 五经注我第27章 柱节立门第29章 镇抚关中第17章 火烧长安第30章 用武之地第5章 今古不同第23章 岂可无马第26章 君权相权第32章 暗流涌动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8章 谋刺之谜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9章 白兔遇犬第9章 请救无辜第22章 禅何礼也第15章 君不宜择第28章 无礼冒犯第21章 诸葛连弩第36章 铁券丹书第33章 乃可不归第17章 立长立贤第5章 王中国死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1章 曹氏麟儿第22章 故人重逢第6章 督邮行县第27章 思虑操劳第9章 舜舞干戚第1章 洛阳僧人第8章 选士之策第14章 客已满矣第18章 工人运动第11章 社会进步第8章 名马金槊第17章 莒县奇案第1章 辽东轶闻第9章 西域贡使第9章 汉家法宝第4章 使徐三事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2章 赵达弹状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0章 明修栈道第6章 皆不可用第29章 裸身而来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7章 一朝出门第4章 彼采葛兮第30章 凌云雕龙第4章 不利曹氏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3章 大势已去第27章 尽屠公孙第7章 谋身谋国第16章 后史先见第4章 低调才杰第15章 生而异象第24章 天险阁道第24章 妇人衣冠第21章 虑胜虑败第23章 是兵是贼第17章 愿为孙程第1章 劫后新生第28章 不征而征第21章 吾等何往第5章 霹雳高车第7章 比干直谏第18章 说文切韵第27章 得韩征倭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5章 谁堪伯仲第21章 衣锦荣归第20章 叔孙制礼第18章 谋刺之谜第8章 头风复发第30章 乱世黄昏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4章 人治社会第19章 请征句丽第20章 前程无限第1章 夹袋中人第2章 被翻红浪第20章 亥猪巳蛇第13章 初为人父第10章 明修栈道
第3章 岐东渭北第16章 **好淫第5章 鲜花牛粪第17章 初试金手第14章 败得甚好第13章 会温氏园第22章 吾亦虑及第3章 祸不旋踵第30章 师恩如海第18章 为国牺牲第20章 欲效定远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2章 江上肃清第28章 超愿弃父第4章 五经注我第27章 柱节立门第29章 镇抚关中第17章 火烧长安第30章 用武之地第5章 今古不同第23章 岂可无马第26章 君权相权第32章 暗流涌动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8章 谋刺之谜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9章 白兔遇犬第9章 请救无辜第22章 禅何礼也第15章 君不宜择第28章 无礼冒犯第21章 诸葛连弩第36章 铁券丹书第33章 乃可不归第17章 立长立贤第5章 王中国死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1章 曹氏麟儿第22章 故人重逢第6章 督邮行县第27章 思虑操劳第9章 舜舞干戚第1章 洛阳僧人第8章 选士之策第14章 客已满矣第18章 工人运动第11章 社会进步第8章 名马金槊第17章 莒县奇案第1章 辽东轶闻第9章 西域贡使第9章 汉家法宝第4章 使徐三事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2章 赵达弹状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0章 明修栈道第6章 皆不可用第29章 裸身而来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7章 一朝出门第4章 彼采葛兮第30章 凌云雕龙第4章 不利曹氏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3章 大势已去第27章 尽屠公孙第7章 谋身谋国第16章 后史先见第4章 低调才杰第15章 生而异象第24章 天险阁道第24章 妇人衣冠第21章 虑胜虑败第23章 是兵是贼第17章 愿为孙程第1章 劫后新生第28章 不征而征第21章 吾等何往第5章 霹雳高车第7章 比干直谏第18章 说文切韵第27章 得韩征倭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5章 谁堪伯仲第21章 衣锦荣归第20章 叔孙制礼第18章 谋刺之谜第8章 头风复发第30章 乱世黄昏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4章 人治社会第19章 请征句丽第20章 前程无限第1章 夹袋中人第2章 被翻红浪第20章 亥猪巳蛇第13章 初为人父第10章 明修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