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

参谋长张海道:“师长,我看差不多了,该反击了,现在鬼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再这样打下去,可对我们不利了,机枪的子弹现在只剩下3成多了,如果把机枪子弹都打光了,后面再出别的意外,我们就不好办了,总要留一点。”

李立新摇了摇头,道:“再等一等吧,等这批日军的进攻结束,回去交换下一批日军来进攻,才是我们反击的时候,因为日军进入军队交换进攻时,才是他们最弱的时候,我们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才有足够的把握一举击败日军。”

副师长杨茂林道:“都到了这个时候,这批日军怎么还不撤回去换人呢?”

李立新搔了搔头,道:“谁知道呢?日本人的心里,是不能用正常人来衡量的。”

这时张海道:“快看,日军后面的军队出动了。”

李立新、杨茂林都是一怔,然后立刻拿起望远镜,向日军的阵地方向看去,只见大量的日军部队从阵地出来,向前挺进,李立新喃喃道:“小鬼孑这是打算干什么,要在中途进行军队的交换吗?”

其实大岛久直早就想将第18旅团撤换下来,让休整过的第6旅团再度进攻,因为18旅团的战斗时间太长,而且损失太大,不过第18旅团连续攻占了人民军的两个高地,现在又在全力进攻人民军的a3阵地,眼看着就要以一旅之力,将人民军的左翼阵地攻破,在这个时候将18旅团换下来,恐怕会有损18旅团的士气,因此大岛久直本打算等18旅团攻下了a3高地,建立了全功之后,再将他们撤下,那知18旅团的攻击在a3阵地前受阻,大岛久直也只好提前将18旅团撤下来,而改派6旅团继续进攻。

本来进行军队的交换,是应先将进攻中的军队撤回阵地,然后新的进攻部队再从阵地中出击,这样做当然是最稳妥的办法,以防敌军趁着攻防转换的时机发动反击。但日军的主阵地距离a3阵地约7公里,这一去一来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也就给了人民军喘息和调整的时间,而且大岛久直认为这时a3阵地的守军应该己是强弩之末了,曰军只需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将a3阵地拿下,因此在这个时候,决不能给人民军以任何的喘息之机,于是大岛久直才决定冒险在战场前进行的攻守兵力交替,这样可以确保日本的进攻中断时间控制在10分钟內,当然大岛久直也认为人民军现在根本无力反击,或者就算有反击,以日军的训练有素,也能够抵挡得住。

“命令82迫击炮准备,目标2500米。”

看着远方逐渐向人民军阵地逼近过来的日军,以及正在从进攻中撤退的日军,李立新也向左右两翼阵地的人民军下达了自己的命令。

82毫米迫击炮的最大射程是3200米,但实际的有效射程在2200-2600之间,李立新希望日军能够在这个距离上实现攻防的交替,娜将是人民军最好的打击机会。

日军确实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既使是在战场上进行军队的攻守转换交替,但也仍然是井然有秩,各司其责。撤退的士兵非常自觉的向两侧分开,将中间位置留给接替自己进攻的军队,这样军队可以交错而过,不会出现进退军队互相拥挤,阻拦的局面。

如果按这样的交替进行下去,日军最多只用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进退军队的交替转换,并且立刻再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但就在这时,人民军的反击终于开始,因为日军进行军队交替的地方正好就在人民军最希望的范围内,因此人民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战机,于是左翼阵地的2团立刻下令,对日军进行炮击。

此时在战场上沉寂了3个多小时的82迫击炮终于赢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拼命的向日军倾泄着炮弹,往往是前一发炮弹尚未落地,后面的炮弹业已出膛,一时间天空中尽是黑色的小点,不断的下落扩大,最终落到日军的队伍中,化成一朵朵炫丽怒放的死亡爆火炸花,无情的收割着日军士兵的生命。

由于这时日早进退的部队正在交替之间,虽然自主的分开,但在无形中也挤压了互相的空间,无论是进退的军队,队列都变得十分密集,因此炮弹落下之后,杀伤力也得到了充份的发挥,炮弹落点方圆10米以内的日兵,无不被炸得血肉横飞,骨断筋折的,一时间爆炸密集,人声惨叫。

82迫击炮的最大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6发,但在实际战场上,一般可以做到每分钟8-10发,这样32发炮弹,可以在3-4分钟之内全部打光,因此在短短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2团的82迫击炮部队共计发射出超过700发的82毫米炮弹,基本将交替的2个联队的日军覆盖在内。

本来日军的进退是各司其道,井然有序的,但遭到这样密集的炮火打击,自怨也无法再保持镇定,于是有人回跑,有人向左右躲避,无论是前进还是后撤的队伍,都不可避免的大乱起来。

而左翼的人民军在炮击开始的时候就冲出了防御阵地,向日军推进,而在炮击结束时,人民军已经逼近了日军不到300米的距离,并且立刻向日军发起了冲锋。

这时日军已经完全乱了,对人民军的进攻,尽管有个别的日兵,或是小股日军在进行着顽强的抵抗,但作为一支军队的整体,日军是完全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就连日军一向引以为豪的白刃战也不足人民军的对手,结果被杀得死伤无数,伏尸遍野。

而在右翼,虽然日军也是在战场上进行进退攻守的交替,但由于右翼并不是日军的进攻重点,也并不急于保持攻势,因此在进行交替的地点较远,距离右翼阵地约3.2公里,这个距离正好是82迫击炮的射程极限,人民军也没有急于开炮射击,而是等日军完成了交替,进攻的部队进入到2500米左右时,才开炮攻击,而且也没有将炮弹全部打光,只用了一半。随后人民军也从阵地杀出,向日军发动进攻。

尽管只打出了一半的炮弹,但还是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队形也发生了混乱,但还能够保持一部份组织,不过右翼的人民军并没有直接冲上去和日军进行近战,还是保持着步枪的射程距离,这样人民军的掷弹筒、60迫击炮也都有发挥的空间。

虽然掷弹筒、60迫击炮的威力较小,但却胜在火力更密集,而且现在双方完全是野战,没有半点掩蔽,因此掷弹筒、60迫击炮的杀伤力也能够得到充份的发挥,何况人民军的火力也不弱,这个时候通用机枪的优势也体现出来,可以随同步兵一起行动,日军也被打得伤亡惨重。本来在双方接战之前,日军挨的一顿炮击之后,就已经有些混乱了,而现在又遭到人民军猛烈的火力打击,混乱的趋势也不可收拾起来。人民军见日军彻底乱了,这才向日军发动了最后的冲锋。

这时日军的主将大岛久直中将己经完全懵住了,左右两个阵的战斗他都看得十分清楚,人民军炮兵的火力之猛烈,大大超出了他的想像,每个阵地上的火炮恐怕都不会少于50门,甚致达到70门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人民军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火炮呢?如果3、40门火炮还可以免强隐藏得住,但100门火炮,是怎么也不可能隐藏得了的,侦察兵到底是在怎么侦察的,想到这里,大岛久直也恨不能将侦察兵全部给枪毙了。

但现在大岛久直没空去追究侦察兵的责任,因为左右两翼的日军都己经抵挡不住人民军的反应,现在只是由于日军的人数众多,挡住了人民军的突进道路,才没能向日军的阵地进攻,但也挡不了多久了,毕竟两翼的日军己经都溃败了。

而现在日军的阵地里,只有刚刚从右翼战场撤回来的一个联队,人数只有2000余人,一但人民军突出了两翼日军的牵制,向日军的阵地发动进攻,日军是否能够抵挡得住,大岛久直的心里己经没有一点底数了。当然到了这一步,日军想要突破人民军防线的目标己经是不可能了,现在只能看怎样体面的结束这一场战斗。

这时已有人向大岛久直建议,赶紧撤退吧。但大岛久直也知道,如果现在撤退,不仅仅是彻底输掉了这一战,而且左右的败军必然伤亡惨重,如果自己坚守住阵地,到是还有一线希望,因为现在已有败退的士兵回到阵地里,如果自己能够尽量收容组织败退回来的士兵,拼力守住阵地,只要是能够扛过人民军的这一轮进攻,日军也许还能够以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结束战斗。

但就在这时,只见从人民军的阵地中又冲出来一支军队,从左右两翼的战场中间,径直向日军的阵地直插了过来。

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四九五章 舆论风向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一八七 封存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八十六章 造舰竞标(三)第五六八章 进驻县城(一)第二九二章 渔人行动(四)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第二六五章 进城(一)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七)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三三七章 工业成就(三)第四四二章 进京(九)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一二九章 德国舰队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第六五三章 撤侨(五)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四四三章 进京(十)第三一六章 锦州(四)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第九十九章 新根据地(二)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第四六七章 迎击俄军(四)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二九六章 胁迫(一)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三七九章 对马海战(六)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六一八章 满洲里战役(十二)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四五三章 新闻发布(二)第五九五章 济南众态(五)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区(八)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四百章 全面开战(九)第三九八章 谈判(六)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九十九章 新根据地(二)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九零章 登陆爪哇(二)第三五八章 大战之前(五)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五五六章 接受谈判(八)第十七章 接管济南(十)第二三六章 作战计划(四)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一五七章 对日谈判(二)第五九二章 济南众态(二)第四七六章 外交争斗(五)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三八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第三二六章 海参崴(九)第六十七章 德国使团(七)第三十六章 海军编制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四五六章 处罚(下)第四三六章 进京(三)第一九五 访问天津(七)第六十六章 舰上见闻(下)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
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四九五章 舆论风向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一八七 封存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八十六章 造舰竞标(三)第五六八章 进驻县城(一)第二九二章 渔人行动(四)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第二六五章 进城(一)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七)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三三七章 工业成就(三)第四四二章 进京(九)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一二九章 德国舰队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第六五三章 撤侨(五)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四四三章 进京(十)第三一六章 锦州(四)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第九十九章 新根据地(二)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第四六七章 迎击俄军(四)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二九六章 胁迫(一)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三七九章 对马海战(六)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六一八章 满洲里战役(十二)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四五三章 新闻发布(二)第五九五章 济南众态(五)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区(八)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四百章 全面开战(九)第三九八章 谈判(六)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九十九章 新根据地(二)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九零章 登陆爪哇(二)第三五八章 大战之前(五)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五五六章 接受谈判(八)第十七章 接管济南(十)第二三六章 作战计划(四)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一五七章 对日谈判(二)第五九二章 济南众态(二)第四七六章 外交争斗(五)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三八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第三二六章 海参崴(九)第六十七章 德国使团(七)第三十六章 海军编制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四五六章 处罚(下)第四三六章 进京(三)第一九五 访问天津(七)第六十六章 舰上见闻(下)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