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

华东**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行事作风,**的风貌气像毕竟和清廷不同,只要是有一些见识眼光的人都应该看得出大清药丸的迹像,改朝换代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些想投靠华东**的清廷官员,由其是基层的官员、吏员也确实不在少数,都想着做个从龙功勋。

虽然华东**并不信任清廷的官员,而且清廷的官员在思路理念上和华东**也是大相径亭,但也不是一刀切的全部弃用,而是采用有选择,有保留的使用,一方面向他们惯输华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管理规;一方面对这些人也重点监督。也淘汰了相当一部份人,现在留用的原来清廷官吏大约有1600余人。

这一批人的特点是优点都很明显突出,优点是年龄较大、社会经验丰富,文化知识也不错,而且对基层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并熟悉业务,上手很快,办事的能力也很强;缺点是旧式的官僚习俗作风比较重,而且欠缺自然科学知识,对华东**的行事方式很不习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就会在不自觉间就会回旧式的处理方式。

第三类则是外来的投靠人员,基本是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其中有相当部份有过在海外留学的经历,也有少部份是开明的商人、士绅、学者等等。人数大约在1500人左右,而且超过千人都是在1906年内投靠华东**的,这主要是因为华东**加入远东战争之后,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战果,并且又是以保卫国土的名议参战,因此自然声威大振,和清廷采取中立,并划定交战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吸引了许多有志爱国之士的加入,当然也有少部份人是看出大清药丸,改朝换代,抢先选边站队,将来也好得个拥立之功。

虽然这批人都是外来人员,可靠性并不高,并且极有可能混入奸细,但华东**还是对其采用兼并吸收接纳,因为这批人大多都接受过新式教育,在知识水平上和华东**自己培养的学生相差不远,而且有相当部份人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开扩了见识,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在理念上也和华东**较为接近,同时都对清廷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并有救国、强国的热枕。

但这些人最大的缺点是热情有余,而实干不足,口号喊得惊天动地,但到了具体行动时,要么是脱离实际,纸上谈兵,要么是无所是从,不知该从那里做起。而且由于这些人大多受过新式教育,并且出国留学,因此都自诩喝过洋墨水,自视甚高,不仅看不起接受传统教育的人,而且自认高人一等,来到华东**虽然都是有一腔热枕,想干一番大事,实现救国存亡的理想,但却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从小事做起;还有人由于长年再国外留学,对国内情况所知不多,结果只会盲目照搬国外的模式,而且还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丝毫不理中国的国情。

另外还有少部份人由其在国外看到近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因此在心里己经形成了外国优越的想法,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制度盲目的推崇倍致,满口就是国外如何如何发达,中国如何如何落后,主张中国应该完全放弃传统一切模式,全盘西化。在华东**内部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

总计,现在华东**的基层归化民管理人员,大约在9000-10000人之间。当然如果是在远东战争之前,华东**只有山东一省,加上天津、上海新区也足够了,但现在华东**不仅占领了东北三省,还将河南省也全部都被纳入到掌控中,还有周边的山西、河北、江苏、安徽、湖北等部份地区,那么现在的管理人员就远远不够了,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差人,而且河南也同样是缺少基层管理人员,而且这还是没有计算从荷兰、英国手里获得的婆罗洲。

当然,从长远来看,基层管理人员不足的困境也不是不能解决,因为在第一个5年计划里,华东**共计成立了4所大学,加上希望学校,每年至少可以获得4000-5000名毕业生,同时在战争结束之后,也会有一批退伍军人,而且随着华东**的声望提高,投奔华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未来华东**的可用之人也会越来越多了。

不过当前的用人紧张,也要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毕竟目前的局面是不能等到新人慢慢补上来。因此行政院在协商之后,做了布置,从山东向河南、东北三省大规模派遣地方官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而且这一次采用行政调令的方式,不容拒绝。当然,为了提高穿越者的积极性,采取正职晋升,副职转正的模式,确保派遣到山东以外地方的官员都能够晋升一级,毕竟在河南、东北地区,有大量的空余职位。

同时也减少各级地方**的管理人数,县级官员保持在2-3人,市级官员4-6名,省会级城市,及省级官员在10-12名左右,而基层管理人员也照止模式进行分配,地方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人数,然后在地方上留用一批原清廷的中下层官吏,这样免强也就足够了。因为经过了几年的历练,在地方上任职的穿越者们、以归化民也都积累了不少地方的管理经验,可以减少地方**的管理人员。

而在山东的地方上留下来的空缺,则可以考虑从归化民军选拔一批人来填补,可以让他们担任县一级正职官员,或是进入市级的管理层,但市一级的正职官员仍然由穿越者担任,毕竞到了这一步,穿越者已不可能垄断所有管理位置的正职,因此提拨归化民到地方正职的管理岗位上,已是势在必行的。

另外就是对在青岛的**机构任职的穿越者,也鼓励他们到地方上去工作,因此青岛的**机构中任职的穿越者中,有不少是中底层的官员,而且留在青岛的晋升空间有限,因此到地方去工作,反到是发展空间更大一些,而且在地方上积累足够的资历和经验,再回到青岛来,可以担任更高一层的职务。从长久来看,**的高层官员也都应该是从地方基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的积累经验,晋级升职。

王云鹏的发言结束之后,众人到是没有太大的异议,张玉明道:“这一次采用行政调令的方式,不容拒绝。是不是有些不妥啊,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自愿,不要搞强制。”

王云鹏道:“这也只是一个说辞,而且也只强调行政院对这一次命令的认真和重视,如果有人坚持拒绝到外地去任职,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绑去,当然拒绝的人,也基本断绝了自已的进途。”

秦铮道:“我同意王主任的说法,我们现在占了几个省?如果就己经开始流行不思进取,安图享乐,失去了开拓精神,那么我们还谈什么推翻清廷,重建中国,还谈什么星辰大海?坦白的说,我觉得在我们内部,确实是有些问题,小富则安,从上次向东北地区派年轻人,就有这种苗头,因此这次的干部调动,可以看作对我们这个团体的一次测试,看看我们还有没有进取精神。”

徐济超道:“秦政委,我觉得您到不必要担心,上次的事情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派去的都是年轻人,家长然舍不得,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有亲人都是很难得的,才会有抗拒情况。不过这一次,我对结果还是很乐观的,根据我的了解,不思进取,贪图安乐的人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由其是地方上的人,还有在青岛任职的中底层官员,还是有开拓的雄心壮志,只是没有可供他们一展身手的舞台,现在台子已经搭好了,就等着他们上台亮像。”

夏博海道:“这一点我同意徐主任的意见,还是要对我们这个团体有信心才对。”

秦铮道:“我这段时间在东北,对山东这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如果真的是像徐主任所说的,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我也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啊,不过王主任坚持的行政调令,不容拒绝,最好是不要改。”

夏博海道:“这个我也没有异议,应该保留下来,显示我们的重视。”

汪军道:“我认为行政调令,不容拒绝,当然不要改了,但最好还是让调任的人自愿,那不是更好吗?我们也不能都指望他们自己的雄心还没有被磨灭,行政院应该加强引导宣传工作,把到河南、东北工作的道理、前景讲清楚,还是可以让不少人改变想法的。”

夏博海道:“这个思路很对,宣传工作确实不能少,这件事情就由汪委员负责,把宣传方案拿出来,交给王主任审阅。”

汪军道:“好,会议结束以后我就开始制定宣传方案。”

夏博海道:“好了,这个议题就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讨论最后一个议题。”

第二十七章 锦州告急(六)第一五九章 天津见闻(四)第六三一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三)第一四五章 访问(五)第三七零章 余波未平(七)第一六零章 农业部的运作(一)第四五九章 山海关(五)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第五二七章 谈判(五)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二)第六一六章 满洲里战役(九)第四二七章 停战期(八)第四零九章 旅顺攻略(六)第一零四章 布局海外(上)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六五四章 远东远征军(一)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九三章 巴达维亚(一)第六五零章 撤侨(二)第二十六章 接管济南(十九)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会议(二)第五三二章 新机构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三八三章 对马海战(九)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抚(六)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第一八三章 德国海军战略(一)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五二八章 谈判(六)第一六三章 庆贺大会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一八四章 护侨行动(六)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区(二)第六十九章 工业(六)第九十七章 巡视(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四四七章 辽阳之战(九)第五十二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三)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二二四章 舞会(上)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五十七章 歼灭(二)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一六五章 新舰下水(一)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三十四章 换装(上)第七一四章 上海谈判(一)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九章 村民第二六五章 进城(一)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乱(八)第三六零章 徳国特使(八)第一五零章 徳国之行(七)第四零六章 旅顺攻略(三)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二六九章 进城(五)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二二六章 后续影响(一)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三三一章 海归(二)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第二二九章 技术讨论第五六八章 进驻县城(一)第四二七章 停战期(八)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一八九章 德国海军战略(七)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四七五章 外交争斗(四)第四六三章 围歼日军(七)第五一九章 突击行动(下)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乱(八)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九十章 安置营(六)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
第二十七章 锦州告急(六)第一五九章 天津见闻(四)第六三一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三)第一四五章 访问(五)第三七零章 余波未平(七)第一六零章 农业部的运作(一)第四五九章 山海关(五)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第五二七章 谈判(五)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二)第六一六章 满洲里战役(九)第四二七章 停战期(八)第四零九章 旅顺攻略(六)第一零四章 布局海外(上)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六五四章 远东远征军(一)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九三章 巴达维亚(一)第六五零章 撤侨(二)第二十六章 接管济南(十九)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会议(二)第五三二章 新机构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三八三章 对马海战(九)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抚(六)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第一八三章 德国海军战略(一)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五二八章 谈判(六)第一六三章 庆贺大会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一八四章 护侨行动(六)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区(二)第六十九章 工业(六)第九十七章 巡视(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四四七章 辽阳之战(九)第五十二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三)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二二四章 舞会(上)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五十七章 歼灭(二)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一六五章 新舰下水(一)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三十四章 换装(上)第七一四章 上海谈判(一)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九章 村民第二六五章 进城(一)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乱(八)第三六零章 徳国特使(八)第一五零章 徳国之行(七)第四零六章 旅顺攻略(三)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二六九章 进城(五)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二二六章 后续影响(一)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三三一章 海归(二)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第二二九章 技术讨论第五六八章 进驻县城(一)第四二七章 停战期(八)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一八九章 德国海军战略(七)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四七五章 外交争斗(四)第四六三章 围歼日军(七)第五一九章 突击行动(下)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乱(八)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九十章 安置营(六)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