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

李松晨忙举起手来,道:“各位,各位,都请稍安勿燥,请听我一句话。”

众人听了,这才都停止了听喊,看着李松晨。

李松晨这才道:“各位,我们这里是新闻发布会,并不是武斗会,没有必要在这里喊打喊杀的,再说罪行是日军犯下的,他们只是记者,也没有必要把全撤在他们的头上,如果你们气不过,可以选择支持我们的人民军,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马上有人问道:“我们怎么支持,要说打仗我们确实是不行的。”

又有一人道:“打仗不行可以出钱啊,打仗不就是要花钱吗?因此出钱也是支持人民军,我愿意出5千白两,支助人民军,收复辽东,教训教训洋鬼子,略表心意。”

立刻又有人道:“好说,好说,我出1万白两,只要是能把洋鬼子打服,倾家荡产我也愿意。”

有了两个带头的人,后面马上也有人跟上,于是5千、1万的报价之声不绝于耳,被李松晨邀请来的人,大部分都是在上海有头有脸的人,身家少说也有几万两白银,一来确实是出于义愤,二来又是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不出点银子实在是下不来台。

不过在场的外国人则神色不一,有的惊讶,有的意外,有的欢喜,也有的警觉。

李松晨也没有想到新闻发布会居然开成了募捐会,不过他也是反应很快的人,而且这个效果对华东政府当然是有利的,因此道:“好,既然各位对我们如此厚爱,那么这些钱我们也就都收下,而且一定不负大家的厚望,收复国土。不过这些钱我们也不会白收,过几天我们会在上海发行债券,这些钱就算是各位购买的债券预付款。

上海的风气开化,对股票、债券这些近现代的金融概念到也并不陌生,知道债券最终不仅会将本金如数退还,而且每年还会支付一定的利息,当然前提是华东政府要打嬴这一战才行。不过众人愿以为自己捐出去的钱也就捐了,却没有想到不仅钱还是自己的,而且还有一定的收益的,因此对华东政府也又多了几分敬佩之意。其实大多数人到不太在意这几百两银子的利钱,但华东政府的这种不贪小利的态度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而上海新区成立以来,华东政府就是以重诚信,守规据的形像公诸于众,现在果然也是一脉传承。

于是李松晨立刻命人将各人捐赠的白银数量,姓名、地址等资料一一记录下来,当然各人也不会随身带着这么多钱,不少人都保证,回去以后立刻安排家人把银子送来,而上海新区也没有催缴,只说不急,等债券发行以后再缴付也不迟。

而最终统计下来,登记的白银总计达147.2万两,这可是一笔巨款。而且就在当天下午,上海新区就收到了62.7万两的现银。

新闻发布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李松晨也十分高兴,当然新闻发布会只是第一步,华东政府需要将这一事件的热度长时间的维持下去,以激起全体中国人对曰本的同仇敌忾之气,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华东政府在这种时候的作用,并进一步突出了清廷的无能,而绝不能让这股轰动效应只维持几天就结束了。

李松晨也为此准备了两个后续的计划,一是在上海的各大报纸上发表遣责日本、支持华东政府的文章,将这一事件进一步的炒热,二是还计划组织上海各学校的学生,搞一次游行活动,进一步的推进这一事件的影响力。毕竞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养成读报的习惯,因此报纸的传播其实有限,一般限于中上层社会,而游行则是向中下层社会宣传推广这一事件的最好方式。

现在上海新区已通过拉陇、收买、资助等手段,吸引了一批上海地区的新闻撰稿人,可以通过他们在各大报纸上发表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社评等等;另外上海新区在上海的学校中已有极高的威信力,因为学生大多年轻、热血、激情,而华东政府的作为显然更符合学生的胃口,因此组织一次游行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现在上海新区在上海的地位己是举足轻重,官私两面、黑白两道、中外两方都要给几分面子,也不怕有人敢从中破坏,造成流血事件。于是李松晨也吩咐下去,立刻开始实施。

而就在这时,对杨育新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并送到了李松晨这里。

李松晨到上海新区任职,除了尽快恢复上海新区的稳定和经济活力之外,处理好杨育新的问题也是主要的任务之一。而且就在李松晨到任以后,青岛行政院就立刻组成了一个由安全、司法、财务、行政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赴上海调查杨育新的问题。

虽然李松晨并不是调查小组的成员,但他是上海新区的最高负责人,而且这次调查小组要调察的也不仅仅是杨育新个人的事情,而是对整个上海新区的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清察,因此李松晨也被青岛行政院赋予首先审核调查结果、并参与编制调查报告的权力。

李松晨到上海上任以后,有不少人向他举报杨育新,如在外国银行里有数百万美元的个人存款;在行政机关中大量安插亲信人员;并且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将上海新区公务人员的制服订单以高价包给他老婆蒋怡所开办服装公司,少火中赚取了高额利润;还有杨育新除了明面上的4个老婆之外,在暗地里还养着十几个情人;甚致还有人称杨育新早就知道白流苏的身份,但故意帮助白流苏隐瞒,并连勾结外国、出买了大量华东政府机密情报,连外国护照都办好了,随时都可以出逃等等,总之是各种千奇百快的罪名都有,而且说得都是有鼻子有哏。

而对这些举报李松晨并没有轻信,都转到调查小组进行查证。不过根据调查结果来看,这些检举绝大部份都是空穴来风,调查小组中的财务人员对上海新区的帐目和杨育新的个人财帐作了详细的清查,基本没有发现有大的财务问题。要说有点问题的,就是杨育新确实将上海新区公务人员的制服包给蒋怡的服装公司。

华东政府的公务人员都是有统一样式、用料、规格的工作制服,按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两套计算,每二年更换一次。而工作制服一般是由青岛的服装厂进行统一的制做。

现在上海新区的公务人员已经超过了千人,所需要制服总数可达8000套以上,既使按一套制服穿两年计算,每年至少有4000套的订单,而且公务人员的数量还在逐步增加中,因此这确实是一笔数额不小的订单。

不过公共业务优先照顾本地企业,这本是扶持本地企业发展的正常行为,无可厚非,另外这家服装公司并不是蒋怡个人控股,而是由5名穿越者合股经营,尽管蒋怡是最大的股东,但占股也只有30%,而且也符合华东政府的规定,华东政府并不阻止公务人员的亲属经营企业,并且要主力扶植穿越者开办的公司企业,因此这项业务也是得到青岛方面认可的。而每套制服的价格也仅比青岛高出1成左右,但上海新区的人工,地租都要高过青岛,因此这个价格也是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就是在用人方面,经过调查小组的详细调查,上海新区的中下层公务人员任命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相当一部份人不称职,或根本不具备任职的能力,不过这也并不能全算是杨育新的责任,因此上海新区的中下层公务人员任命,基本是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说了算,再由人事部门进行审核,最后再报到杨育新这里来审批。而一般来说杨育新都会根据人事部门的审核意见进行审批,一来是杨育新不可能对每个基层人员进行详细调查,二来也是要照顾各部门负责人的面子,毕竟杨育新虽然是总负责人,但也需要部门负责人的大力支持,才好开展工作,没必要因几个基层人员的任命去得罪人。不过杨育新毕竟是上海新区的最高负责人,因此失察的责任是免不了的。

而在调查小组的工作过程中,却发现有一部份官员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如招商处主任朱敏;海关司长曹建辉,工商局长齐元义,行政办公室主任刘昌民等人,举报给杨育新的罪名,像什么侵吞公款、收受贿赂,任人唯亲,生活腐化等等;这些人几乎都有。而且进一步调查之后,调查小组发现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和本地的大族或富户有联姻,其中有人不还止是一桩联姻,因此在用人、政策、业务等方面,也都偏向自己的姻亲。而在日常的工作中,自然也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现像,不过由于时间尚短,没有形成风气,而且上海新区从整体来看还是处于向上发展的过程,故此还没有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而杨育新最重大的问题自然是关于白流苏的,不过经过调查小组的详细调查,基本可以确定杨育新确实不知道白流苏的真实身份,因此也排除杨育新勾结外国、出买情报的罪行。不过尽管杨育新在主观上没有出买情报的行为,不过由于他的身份特别,而且又缺乏保密意识,白流苏确实还是通过杨育新,弄到了不少的情报。好在是杨育新毕竟是在上海任职,远离华东政府的中心,这才避免了重大的损失,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八十五章 战前准备(二)第九章 村民第五六二章 美国(五)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三零章 进攻北京(九)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赛(二)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十四章 舰炮发威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一)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三二六章 海参崴(九)第二三七章 访日舰队(八)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四四三章 辽阳之战(五)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区(六)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战(二)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一六四章 庆贺大会(二)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应(四)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五六七章 阴谋(五)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三四四章 欧洲危机(上)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战(一)第六十章 大沽口会议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动(一)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一二九章 德国舰队第五八三章 张作霖归附(下)第六十五章 德国使团(五)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二一零章 奇袭威海卫(四)第二七五章 战争开始(四)第三五四章 徳国特使(二)第四章 制度(三)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区(五)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四八七章 登陆作战(八)第五八一章 进攻沈阳(五)第二四六章 天诛(三)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四五零章 辽阳之战(十二)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一二六章 反击(下)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二五九章 根据地(一)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战(十三)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战(四)第一五三章 徳国之行(十)第五八一章 进攻沈阳(五)第一六八章 决议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一一零章 造舰(五)第二一零章 奇袭库伦(四)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五九五章 济南众态(五)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三二三章 海参崴(六)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三零一章 侦察敌情第九十八章 新根据地(一)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五五八章 美国(一)第二四四章 天诛(一)第二十六章 锦州告急(五)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四十章 造舰计划(四)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六六二章 台湾海峡之战(三)
第八十五章 战前准备(二)第九章 村民第五六二章 美国(五)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三零章 进攻北京(九)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赛(二)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十四章 舰炮发威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一)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三二六章 海参崴(九)第二三七章 访日舰队(八)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四四三章 辽阳之战(五)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区(六)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战(二)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一六四章 庆贺大会(二)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应(四)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五六七章 阴谋(五)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三四四章 欧洲危机(上)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战(一)第六十章 大沽口会议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动(一)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一二九章 德国舰队第五八三章 张作霖归附(下)第六十五章 德国使团(五)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二一零章 奇袭威海卫(四)第二七五章 战争开始(四)第三五四章 徳国特使(二)第四章 制度(三)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区(五)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四八七章 登陆作战(八)第五八一章 进攻沈阳(五)第二四六章 天诛(三)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四五零章 辽阳之战(十二)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一二六章 反击(下)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二五九章 根据地(一)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战(十三)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战(四)第一五三章 徳国之行(十)第五八一章 进攻沈阳(五)第一六八章 决议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一一零章 造舰(五)第二一零章 奇袭库伦(四)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五九五章 济南众态(五)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三二三章 海参崴(六)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三零一章 侦察敌情第九十八章 新根据地(一)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五五八章 美国(一)第二四四章 天诛(一)第二十六章 锦州告急(五)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四十章 造舰计划(四)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六六二章 台湾海峡之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