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

众人议论了一阵之后,提问继续进行。

有议员道:“竞选元老议员权力和竞选元老基金董事的权力都只能由一名元老后裔继承,那么有多名元老的家庭怎么办?” 他看了秦铮一眼,道:“以秦议长为例,他的家庭有4名元老,但现在只有1名元老后裔,当然也以后还会有的,但现在只能算1名。”

王云鹏道:“出现这种情况,就算元老权益空缺。不过我们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元老权益是不会出现空缺的。”

又有议员道:“有多名元老的家庭就意味着有多个元老权益,像秦议长家里就有4个,还有高刘两家,一共有26个,这样对单个的元老是不是不公平呢?”

王云鹏道:“要想得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如果所有元老家庭都只限有一个元老权益,那么对那些有多名元老的家庭也不公平,因此我们的处理原则就是按人头算,有一个算一个,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

一时之间众人都没有再发言了,正如王云鹏所说,按人头算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也是最能让元老们接受的,其他任何一个方式都会有争议,何况又是得罪人的事,谁会那么不识趣。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道:“竞选元老议员和竞选元老基金董事的元老权益可以空缺,那么基金分红呢?如果一个家庭有多名元老,而后裔、配偶的人数比元老少,那么基金分红是否也可以空缺?”

王云鹏道:“不会,基金分红可以累计,也可以拆分,简单的说,就是每名元老占一个分红股,但后裔、配偶可以继承多个分红股;也可以将一个分红股拆分,由后裔、配偶分别继承,总之怎么分配,由每名元老自行分配。”

又有议员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的家庭,元老后裔的人数都会比元老多,那怕是有多名元老的家庭也是如此,这就意味着竞选元老议员和竞选元老基金董事的继承权很有可能会在家族内部进行一番角逐,这恐怕会引发家族内部的宫斗、自相残杀。”

王云鹏道:“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但竞选元老议员和竞选元老基金董事的继承权是由元老指定,如果担心会造成家族内斗、残杀,可以指定专人来继承。”

那名议员道:“这也不能完成解决家族内斗,其他子女大可以联手将指定的继承人干掉。”

又有一名议员道:“不仅又是元老后裔,连元老都不一定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其他子女可以联手干掉指定的继承人,难到就不能干掉元老吗?在历史上弑父杀亲的例子还少吗?”

王云鹏道:“说得没有错,但这也是没有办法能移彻底解决的事情,我们只能从法律层面上加强监管,确保家族内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超出这个限度,将会负出沉重的代价,以此在警示企图挺而走险的元老后裔,除此之外,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了。我想恐怕全世界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这时又有一名议员道:“我觉得这没什么,匹夫无罪,怀壁其过,想获得权力、地位、财富,又不想承担风险,那有那么容易的事,材不配位,必不长久,这也会逼着每名元老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拥有的权力、地位、财富,同时也能够守住自己的权力、地位、财富。至于继承人,我建议还是用竞争的方式,因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让精英脱颖而出,才能让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能够成功的继承我们的事业,像明朝那样圈养的藩王,结果都养成了废了猪、而清朝设定款杆庄稼,结果废掉了八旗孑弟,这样的后代能够守得住我们打下的江山吗?”

这名议员说完之后,又冷场了好一会儿,每个人都在仔细的回味他的发言,他说的这番道理,众人当然都是懂的,不过真正的施行起来,还是有不少人犹豫,毕竞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孑孙为了权力而互相斗争、残杀。

这时王云鹏道:“怎样分配自己的继承权,是每个元老的私事,我们不会干涉,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已认为最好的方式,**不会干涉,这个原则是不会变的,还有没有问题。”

这时又有一名议员道:“为什么出国留学的费用是无息贷款,而不是由**或基金负担呢?”

王云鹏道:“这一条只是为了保证那些有可能生活困难的元老后裔的基本的受教育权益,而出国留学则属于较高一层次的学习了,因此只能提供学习贷款,不能免费。而且我们需要的出国留学不是找个野鸡大学,镀一层金回来显示资历,而是切切实实的学到真材实学,成为有用之材,因此也有必要给选择留学的元老后裔一些压力,让他们知道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在国外会用心的学习,而且如果真的是学成了真材实料回来,那么偿还留学的贷款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当然如果是自费留学,也就无所谓了。”

又一名议员道:“我认为应该将元老后裔的学习做为一种强制,就好像服军役一样,因为元老后裔是要继承我们的事业,守住我们打下的江山,因此必须要勤奋刻苦的学习,这是他们必须尽到的义务。”

他还没有说完,就有人反问道:“难道也让元老后裔像旧时空一样,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吗?靠这种应试教育,靠题海战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材吗?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侧全在素质方面,其他不管,但提高元老后裔的综合素质,才是元老后裔教育的关建所在。”

先前那名发言的议员立刻回敬道:“既然是综合素质,也应该包括应试教育,我们在旧时空里取得成就,超大规模基建、5g、量子技术、北斗卫星、航天技术等等,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谁说应试教育就不能出人材。”

秦铮立刻制止了两人的争辩,因为在元老院里发言,原则上两名议员是不能直接对话的,两人的发言都应该是对王云鹏,另外也不允许在发言的议员未结束发言时插话,因此秦铮对未经允许插嘴发言的议员进行了警告,并让先发言的议员将话讲完。

那名议员接着道:“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是教育部的事情,我们是不应该插嘴的,但无论是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我认为元老后裔最好是从小学开始,就进行住宿式学习,脱离父母的照顾和溺爱,过集体生活,这样可以培养元老后裔的人际交流能力、独立意识和集体意识,如果要继承我们的事业,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这名议员的发言结束后,立刻又有人道:“不仅仅是上学,我认为所有元老后裔都应该强制服兵役,部队才是最好的溶炉,在部队里接受的煅炼,要比在学校里有用得多。还有重要的一点,枪杆子里出政权,要确保我们打下的江山不变色,牢牢抓住枪杆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让所有元老后裔强制服兵役是保护元老后裔对军队的影响力的最好方式。”

这个建议又引起一番议论,秦铮也不得不再次强调议会的纪律。

等会议恢复了安静,有人道:“让元老后裔都强制服兵役,那么发生战争怎么办?岂不是都要上战场吗?”

先前那名议员道:“上战场又怎么样,我觉得上战场更好,我们这一代人,可有4成以上的人都上过战场,是经过了浴血奋战才打下这片江山,因为我们的后代就应该有这种勇气,这是我们打下来的江山,我们不来守卫,谁会替我们买命,自己躲在安全的地方,享受权力和财富,让别人上战场去拼命,但你们想过没有,等到军权傍落的时候,我们子孙后代还守得往江山吗?”

元老议院里的军人代表不少,刚才哪几个和军事有关的提议,都是军人代表提出来的。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本来众人对这两个议题的态度都很积极,毕竟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等说开之后,众人也就没有什么顾忌,纷纷涌跃发言,开始的时候还是以提问为主,但不久之后,就成了建议为主导,几乎所有人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建议,虽然有一些建议颇为荒诞无稽,但也有不少是中肯有益。其实有些建议行政院也考虑过,但由于过于激进,没敢在议题中提出来,但在会议却有人提出来了。王云鹏一边回答众人的提问,一边又指示现场的记录员,将众人的建议都一一记录下来。

咨询环节持续了3天的时间,行政院根据众人的意见,将这两个议题进行了修改,而再次来到元老议院时,就是逐条逐条的投票通过,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所有条款都进行了表决,原来制定的条款基本都得到了通过,而新提的建议,如元老后裔进行住宿式学习;强制服兵役都得到了通过。

秦铮也觉得十分欣慰,住宿式学习;强制服兵役的通过,说明元老还保持着较强的进取心,还没有被眼前的安逸消磨斗志,对华东**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财产。

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二三五章 访日舰队(六)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动(三)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二零七章 奇袭威海卫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一零九章 造舰(四)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二三八章 遇袭(下)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六五五章 远东远征军(二)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动(三)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第六十四章 工业(一)第三一五章 锦州(三)第五二九章 谈判(七)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第一一八章 农村调查(四)第五三八章 联合军演(三)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一五二章 徳国之行(九)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五六二章 夜袭(三)第五六四章 阴谋(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四零五章 旅顺攻略(二)第一六九章 新舰下水(五)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乱(七)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一章 收关行动(一)第四七五章 外交争斗(四)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四章 收关行动(四)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第五四三章 镇南浦登陆(三)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一六四章 庆贺大会(二)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三章 收关行动(三)第四五一章 辽阳之战(十三)第五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四)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六二六章 登陆日本(八)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三九八章 全面开战(七)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五七四章 交收东三省条约第五三零章 调查报告(上)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二)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第五六二章 夜袭(三)第三六三章 媒体(一)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一二七章 外调(一)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动(十)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五五二章 接受谈判(四)第七十二章 【协议】与【宣言】第六十六章 舰上见闻(下)第三九四章 谈判(二)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议(下)第四一二章 旅顺攻略(九)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二八一章 五人会议(五)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四九五章 袭取海参崴(四)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
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二三五章 访日舰队(六)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动(三)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二零七章 奇袭威海卫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一零九章 造舰(四)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二三八章 遇袭(下)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六五五章 远东远征军(二)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动(三)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第六十四章 工业(一)第三一五章 锦州(三)第五二九章 谈判(七)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第一一八章 农村调查(四)第五三八章 联合军演(三)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一五二章 徳国之行(九)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五六二章 夜袭(三)第五六四章 阴谋(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四零五章 旅顺攻略(二)第一六九章 新舰下水(五)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乱(七)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一章 收关行动(一)第四七五章 外交争斗(四)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四章 收关行动(四)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第五四三章 镇南浦登陆(三)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一六四章 庆贺大会(二)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三章 收关行动(三)第四五一章 辽阳之战(十三)第五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四)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六二六章 登陆日本(八)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三九八章 全面开战(七)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五七四章 交收东三省条约第五三零章 调查报告(上)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二)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第五六二章 夜袭(三)第三六三章 媒体(一)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一二七章 外调(一)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动(十)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五五二章 接受谈判(四)第七十二章 【协议】与【宣言】第六十六章 舰上见闻(下)第三九四章 谈判(二)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议(下)第四一二章 旅顺攻略(九)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二八一章 五人会议(五)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四九五章 袭取海参崴(四)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