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一章 进攻沈阳(五)

“轰!”

伊万洛夫只觉的头脑中“嗡”了一声,两眼一黑,而整个人都被爆炸引起的巨大冲击波冲得飞出了4、5米远,然后重重的摔倒在地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伊万洛夫才算是恢复了一点知觉,但耳朵里还“嗡嗡”作响,头脑中还昏昏沉沉,眼前则是模模糊糊。不过伊万洛夫知道,现在还是在战争当中,决不能躺在地上慢慢的等着恢复,因此咬着牙慢慢的从地上爬起来,揉着眼睛晃着头,让自己尽快的恢复过来。

这时有几个士兵围陇了过来,道:“团长,暗堡己经被炸毁了,我们怎么办?”

伊万洛夫也恢复了一点,努力的又揉了揉眼睛,免强分辩出方向看去,果然隐约可以看到,据点的堡垒被炸开了两个大缺口,每个缺口都可以进人,还有两其俄兵的尸体躺倒在缺口处。而伊万洛夫的心里一沉,堡垒被击毁,那么这个据点也就守不住了。

原来在外围阵地被人民军攻破之后,大部份守军都向人民军投降,而伊万洛夫带着少量士兵逃进沈阳城里,被重新编制在沈阳城墙上防守。而沈阳城墙被人民军攻破之后,伊万洛夫又退到城内的据点中战斗,而就在据点里,伊万洛夫所在的部队团部被人民军的炮火击毁,因此伊万洛夫由于是营长中资历军衔最高的,被火线任命为代理团长,带领本团继续抵抗人民军的进攻。

而又有一个士兵道:“团长,人民军己经攻上来了,我们怎么办。”

这时伊万洛夫的视力大部份都恢复了,亍是转头向据点外看了看,果然看见人民军己经向据点发动了进攻,而且距离据点己不足200米,现在自己身边也就剩几十名士兵,都是身上军服破烂,身上脸上尽是灰土血痕。其实伊万洛夫虽然是在火线被提升为代理团长,但实际管辖的士兵数量还没有以前自己指挥的一个营多,而经过连续战斗之后,现在就剩下这么些人了,伊万洛夫当然知道,失去了堡垒的火力支援以后,就靠这几十不到一百人,是不可能抵挡得住人民军的进攻,因此道:“撤,撤到指挥部去。”

在城内巷战开始之后,人民军的进攻就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为俄军修建的据点十分坚固,由其是据点的堡垒,都是用石块、水泥砌成,而人民军有重武器只有82迫击炮,对俄军工事的损毁力一般,因此进攻受阻,伤亡也在增加。

不过邱亚辉接到报告之后,并没有下令军队强攻,毕竟人民军手里还有足够的武器,于是立刻调采了几门105毫米火炮,挂在155毫米火炮的牵引车上,拖进沈阳城里,对俄军的据点展开炮击。

105毫米火炮的威力当然要比82迫击炮大得多了,而俄军的据点毕竞也不是真的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因此人民军集中2、3门火炮,轰击一个据点,进行逐个的击破。结果在人民军强大的火力面前,俄军的据点也坚守不住,被一个一个的打破。经过了一天的激战之后,俄军的据点只剩下三个,其中一个是俄军的指挥部,三个据点呈一个三角形布置,连同周边的军队,大约还剩1万人左右。

当然除了据点里的守军之后,还有大量的俄军依托据点外围的房屋建筑进行抵抗,不过随着人民军将大口径火炮拖进城中,轰击据点,外围的俄军自然也是无法抵抗,其实俄军的战斗意志也并不强,只是仗着沈阳的城墙,据点的坚固工事才能坚守一阵,而失去这些倚仗之后,俄军的抵抗就像阳光下的霜雪一样融化,纷纷向人民军投降。

而这时俄军的主将施塔格里堡正坐在指挥部的会议桌前,两眼发直,一言不发。而在会议桌两则,俄军的其他军官、参谋们也都面面相觑。外面的爆炸声、枪枪也不断的传来,震着地面发颤,灰砂也不断的从屋顶上散落下来。

有个参谋道:“司令官,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是躲到堡垒里去吧。”

施塔格里堡看了他一眼,道:“躲到堡垒里又能怎么样?能躲得过人民军的炮火吗?”

正在说着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从室外传来,只震得桌椅乱颤,有几只玻璃杯震落到地下,摔得粉碎。而不一会儿,一名参谋进来报告,指挥部据点的2号堡垒被人民军的炮火击毁了。

屋里的众人听了,顿时都面如死灰,指挥部的据点是最大的一个,一共修建了3个堡垒,现在己有2个堡垒被人民军的炮火击毁,眼看着这个据点也守不住了。

这时又有一个参谋道;“沈阳己经守不住了,我们...我们还是投降吧。”

其他人听了,目光也都看向施塔格里堡,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有投降的打算,只是谁都不好意思先开这个口,而且施塔格里堡毕竟是俄军的主将,最终还是由他来决定。

施塔格里堡看了看众人,道:“你们的意见呢?”

刚才说出投降的那名参谋跨出了这一步之后,也就没有心里障碍了,立刻道:“沈阳根本就守不住了,我们现在只有投降,否则就都会死在这里,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就不再沉默,纷纷出言表示现在只能投降了,于是施塔格里堡也点了点头,道:“好吧,那就投降吧。”

主将发话之后,几名参谋立刻行动起来,将几面桌布当作白旗,用木棒给挑了出去,又下令据点里的俄军停止抵抗,因为不快也不行,人民军的炮弹还在不断的落下,万一有一发炮弹正好落到指挥部里可就全都完了。

收到了命令之后,在据点里准备誓死抵抗的伊万洛夫也放下了手里的步枪,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是从城外的阵地一直退到城内,连据点都换了两个,在此期间,伊万洛夫至少有3-4次机会向人民军投降,但伊万洛夫虽然没有阻止其他的士兵投降,但他自己却甘冒风险,换了一个阵地又一个阵地,却始终坚持战斗,没有放弃,尽管伊万洛夫自己也清楚,这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斗,但仍然是顽固的坚持着,一直到自己的主将下令放弃抵抗,像人民军投降,伊万洛夫才停止了抵抗,接受了投降的现实。

果然,俄军的白旗挑出去之后时间不长,人民军也停止了炮击,施塔格里堡立刻派了两名参谋带着一名翻译,打着一面白旗,走出了据点,去和人民军交涉投降的事宜。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交涉的,毕竟时代发展到这一步,投降也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模式,无非就是双方说好,以免误会,俄军交出所有的武器,并服从人民军的管理,而人民军也承诺保证俄军士兵的人身安全等等。

随后两名俄军参谋返回,不多时只见俄军的士兵陆续从据点中出来,在人民军指定的地点放下步枪武器,然后在另外的地点集结,伊万洛夫也夹杂在俄军当中,平静的接受了成为俘虏的结局。而施塔格里堡将自己的佩刀交给负责指挥进攻的人民军第7师师长付常,表示投降。然后人民军进入据点内进行淸理搜查。

而最大据点投降之后,其他还有抵抗的俄军也都陆续投降,到了下午5点钟的时间,沈阳城中有组织的俄军基本己全部投降,只剩下极少数零星抵抗的俄兵,而人民军也在沈阳城里展开了全面的清理。

整个进攻沈阳的战役,共计历时5天时间,人民军共计击毙俄军53825人,而俘虏则高达258148人,包括大量的将军、校级军官,并且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物资、马匹牲畜等等,而人民军自身,阵亡4126人,另有6735人受伤。仅从伤亡比来说,可以说这是一场完美的胜利。

而和缴获的物资相比,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之后的战略价值更为巨大,首先是东北地区内的最后一支外国军队也终于被彻底消灭,从此以后华东政府不仅彻底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而且也完全控制了东北地区,可以从容的排兵布阵,应对后面的战争。另外占领沈阳之后,中东铁路也得以全线贯通,对于人民军在东北地区的兵力、物资调配,也有极大的提升。

就在人民军占领沈阳的第3天,战场的淸点工作都还没有结束,华东政府军委的命令也传到了东北战区,首先是将东北战区的指挥部移至哈尓滨,命第3军立刻移师哈尓滨驻守,因为现在俄军己在赤塔、满洲里一线集结兵力,而哈尔滨的防守现在由第1军负责,但第1军还要负责海参崴的守备,整个距离达800余公里,因此防守的压力相当大,而攻下沈阳,人民军也腾出了大量的兵力,自然首先要增加哈尔滨一线的守备兵力。

第2军暂时驻守在沈阳,负责战后的清理,以及維持地方治安,而第4军则负责押送俄军俘虏,转回山东驻守。这次沈阳战役,一共抓获了25万余俄军俘虏,数量出参战的人民军还多,当然不能把他们留在沈阳,甚致也不能留在东北地区,只有全部押送到山东,集中监管才行。

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六三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二)第四三零章 进攻北京(九)第二二五章 青岛战役(九)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第三五七章 大战之前(四)第三七零章 谈判团第六五八章 远东远征军(五)第二百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六)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丝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五四零章 美国调停(下)第四五八章 山海关(四)第四十二章 造舰计划(六)第三十二章 年度总结(二)第五五八章 地主联盟(二)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一一章 奇袭威海卫(五)第一六八章 决议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乱(九)第一五八章 天津见闻(三)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访问(四)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三十九章 谈判(下)第九十四章 安置营(十)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三六五章 余波未平(二)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五十章 占领大沽口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四三二章 进攻北京(十一)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十八章 接管济南(十一)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五七四章 交收东三省条约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赛(六)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九十章 天津战役(三)第三九二章 全面开战(一)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战第三四五章 欧洲危机(二)第二二六章 后续影响(一)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第四二三章 进攻北京(二)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六五五章 远东远征军(二)第三六三章 媒体(一)第五六九章 预备会议(四)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三九二章 新闻发布会(六)第二三七章 遇袭(上)第五六二章 美国(五)第四零七章 旅顺攻略(四)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第二零四章 正面进攻(中)第五三九章 联合军演(四)第二三四章 作战计划(二)第四零三章 谈判破裂(四)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五二六章 谈判(四)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区(一)第八十章 水灾(五)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三十五章 换装(中)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三七六章 对马海战(三)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十三章 接管济南(六)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
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六三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二)第四三零章 进攻北京(九)第二二五章 青岛战役(九)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第三五七章 大战之前(四)第三七零章 谈判团第六五八章 远东远征军(五)第二百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六)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丝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五四零章 美国调停(下)第四五八章 山海关(四)第四十二章 造舰计划(六)第三十二章 年度总结(二)第五五八章 地主联盟(二)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一一章 奇袭威海卫(五)第一六八章 决议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乱(九)第一五八章 天津见闻(三)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访问(四)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三十九章 谈判(下)第九十四章 安置营(十)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三六五章 余波未平(二)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五十章 占领大沽口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四三二章 进攻北京(十一)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十八章 接管济南(十一)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五七四章 交收东三省条约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赛(六)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九十章 天津战役(三)第三九二章 全面开战(一)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战第三四五章 欧洲危机(二)第二二六章 后续影响(一)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第四二三章 进攻北京(二)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六五五章 远东远征军(二)第三六三章 媒体(一)第五六九章 预备会议(四)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三九二章 新闻发布会(六)第二三七章 遇袭(上)第五六二章 美国(五)第四零七章 旅顺攻略(四)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第二零四章 正面进攻(中)第五三九章 联合军演(四)第二三四章 作战计划(二)第四零三章 谈判破裂(四)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五二六章 谈判(四)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区(一)第八十章 水灾(五)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三十五章 换装(中)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三七六章 对马海战(三)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十三章 接管济南(六)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