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镇南浦登陆(四)

进攻平壤的战斗是在两天以后进行,毕竞人民军虽然成功占领了镇南浦港,但军队、物资、装配上岸都需要时间,而且上岸之后还要布置阵地,守住镇南浦,以防进攻鸭绿江的日军回援,确保人民军的退路,能够在两天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己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不过进攻平壤的战斗却进行得十分顺利,人民军出动了海军陆战队1师、2师的两个团,进攻平壤,而实际的战斗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人民军就击溃了日韩守军,攻占了平壤。

虽然守卫平壤的日韩军队有2天时间的准备,但兵力有限,而且大部份的士兵连枪都没有,训练素质更是相差甚远,因此就算是有准备也没有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平壤高厚的城墙,只有用重炮才能轰塌。但人民军携带了大量的机枪、迫击炮,城墙上的守军被人民军强大的火力彻底压制住,于是人民军趁势攻上城墙,击溃守军,占领了平壤城。守军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这时崔浩直己从人民军在镇南浦俘虏的韩军中选出了200余人,帮助人民军维持平壤城中的秩序,而且崔浩直还带领人民军,查封平壤城中的仓库,并将城中的日本后勤人员全部抓捕起来,对这批人可不能放。松由于有自己人出面,而是人民军的纪律严明,对民众秋毫无犯,因此平壤城的秩序也很快恢复。

罗岳在当天下午就入主平壤城,立刻下令在城外布置阵地,以防日韩军回头进攻,同时也检查了平壤城中的仓库。日军为反攻辽东也是花了一番心血,屯集了大量的物资,仅粮食就达到1万余吨,还有其他的食盐、草料、药物、布匹、木材、驴马牲畜等等,只是没有武器弹药。不过这些物资就足够人民军使用了。

而根据崔浩直介绍,这些物资基本都是从民间征集搜刮而来,害得不少民间百姓家破人亡。罗岳听了之后心里也想如果现在华东政府有足够的实力,完全可以一举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将日本的势力彻底赶出去,可惜华东政府的实力有限,只能放弃这个想法,当然现在也可以做一些准备的工作。

等人民军安定下来之后,罗岳就要崔浩直去招集平壤城里的头面人物、世家大族,说明人民军登陆朝鲜半岛,只是为了打击日本,并不会伤害韩国人,也不会在平壤久留,请他们尽管放心,而人民军驻扎平壤期间,请众人不得违抗人民军的命令。而罗岳说完之后,留心观察各人的表情,有人面露喜色,不置可否,有人颇为失望,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欲言又止,各自不径相同,不过没人说话,只是唯唯喏喏。

当然现在也不是说话的时候,罗岳也并不在意,只是将众人的反应都记在心里,并告诉众人,崔浩直是人民军的翻译兼联络官,有事情可以先找崔浩直,由他向自己转达。

崔浩直听了,也十分高兴,因为自己又升了一级。他这时己经完全想清楚了,现在自己只能死心塌地的跟着人民军,因此等到人民军撤离的时候,决定举家都跟着人民军一起走,到青岛去定居。

――――――――分割线―――――――――分割线――――――――

人民军在镇南浦登陆,攻占平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鸭绿江东岸,日军的指挥官儿玉源太郎的耳中。而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儿玉源太郎的两眼一黑,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由于鸭绿江战江这边的战斗进展得并不顺利,日军仅仅只在鸭绿江西岸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而且弹药己不足三成,儿玉源太郎己经是心力交卒了,现在听到人民军在镇南浦登陆,平壤失守的消息,这可是日军的后勤基地,日军的粮食物资全部都屯积在平壤,而且现在日军陷入人民军两线夹击的困境中,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儿玉源太郎心里怎么能不急,于是一时急火攻心,吐出一口鲜血。

参谋们见了也都吓了一大跳,七手八脚的有人扶住儿玉源太郎,有人去叫医生。不过吐了一口血之后,儿玉源太郎的头脑也清醒了一些,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决不能乱,因此摆了摆了,先阻止了参谋们的慌乱,然后定了定神,叫人拿过来朝鲜半岛地图,认真的观看着。

儿玉源太郎十分清楚,反攻辽东的作战计划己经彻底失败了,弄不好连朝鲜半岛都守不住。现在要做的是尽力保全朝鲜半岛,而军队则是能保住多少就保住多少。

而回头进攻平壤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民军肯定在平壤布置好了防线,日军的弹药储备不足,而且鸭绿江对岸的人民军也不会让日军轻易回撤进攻平壤,肯定会向日军发动反击,因此这时回师去复夺平壤是绝对的下策。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汉城绝不能再有失了,因为汉城不仅是韩国的首都,也是韩国皇室的所在地,如果人民军再攻占汉城,劫持了韩国皇室,那么日本就相当被动了。不过正是由于汉城有韩国皇室,因此日本在汉城布置了一个师驻守,兵力要比平壤雄厚得多,再加上有所防范,到也未必会被人民军轻易攻下。于是儿玉源太郎首先下令,发电汉城,要求汉城的日军必须死守,如果真到守不住了,也要挟持韩国皇室南撤到光州去。

于是儿玉源太郎决定将全军的弹药都集中起来,装备给五个师团使用,这五个师团都是日军的精锐,由撤到朝鲜半岛的老兵组成,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是现在日军的精华所有,也是儿玉源太郎要全力保住的军队,因此也要保证这五个师团有满额的弹药基数,确保战斗力。

随后儿玉源太郎下令,命令其中三个师团立刻回撤,退守阳德、元山一线。阳德、元山在朝鲜半岛的东侧沿海,平壤位于朝鲜半岛的西侧,中间有大峰山脉、阿虎飞岭山脉相隔,日军占领这一线,是保住日军能够绕过平壤,撤到朝鲜半岛的南部,回援汉城,不至于被人民军彻底截断。

而另两个师团则退守位于平壤东北约120公里的德川,一方面可以和阳德、元山一线的日军一起,对平壤形成夹击之势,同时牵制平壤的人民军北进;另一方面如果鸭绿江西岸的人民军杀过鸭绿江,向朝鲜半岛的腹地发展,也能在德川布置防线抵挡一阵。

鸭绿江防线当然是不能再守,虽然除去五个精锐日军师团之外,日韩军还有十几万,但所有的弹药都给了五个精锐日军师团,其他的军队几乎己经没有弹药了,一但人民军发动进攻,日韩军根本无法抵抗,因此都要陆续从鸭绿江一线撤离,在朝鲜半岛东侧沿海的咸兴地区集结。而撤离的顺序是日军先撤、韩军断后,也就是让韩军当炮灰,而所有的伤军也全部放弃。

其实儿玉源太郎也十分清楚,十几万军队的撤离,不是容易事情,而对岸的人民军决不会让日韩军轻松的从战场撤离,但现在是能撤出多少是多少,只要保住了五个精锐日军师团,自己也算是尽力了。

应该说在这个时候,儿玉源太郎的布置安排是非常明智而正确的,没有头脑发热的回军去救援平壤,而是选择避人民军锋芒,保存实力,因此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还是保住了日军的精锐。

作出了决定之后,日军也立刻行动,首先将全军所有的弹药都收集起来,分配给五个精锐师团,其实就是这样,这五个精锐师团的弹药也没有达到标准基数的9成。首先是三个师团开拔,赶奔阳德、元山一线,随后二个师团也启程,退守到德川,而儿玉源太郎也随这支日军出发,因为德川离鸭绿江防线约有160公里,并有铁路相通,儿玉源太郎可以在德川指挥日军撤退。

而日军中其他师团级以上的高级将领有的去了阳德、元山一线,有的随儿玉源太郎到了德川,在鸭绿江一线,只剩下师团级指挥官。因为儿玉源太郎很清楚,日军的高级将领不能再有损失了,这些人和精锐军队一样,都要尽力的保全。

不过就在儿玉源太郎刚刚登上火车时,忽然防线方向的枪炮声大作,平静了几天的战场又恢复了激烈,而儿玉源太郎的心里也苦笑了一声,人民军的进攻果然开始了。

这时有个士兵匆匆赶到站台,向儿玉源太郎报告,人民军在强渡鸭绿江,向日军的防线发动了进攻,而守卫鸭绿江防线的日军没有弹药,无法阻击人民军,因此向儿玉源太郎报告,并请示如何行动。

儿玉源太郎叹了一口气,道:“命令各路日军,按计划撤退,将防线交给韩军驻守,并且命令韩军,等人民军上岸之后,和他们进行刺刀战,必须死守阵地,敢撤退的一率格杀勿论。” 随后儿玉源太郎下令开车。

第五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四)第六一四章 朝见风波(六)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战(五)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一百章 巡视(五)第二八四章 协商(上)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六八二章 结束战争(三)第四章 制度(三)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二三二章 总结(下)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区(五)第一七九章 护侨行动(一)第四二二章 停战期(三)第三八五章 对马海战(十一)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七二五章 台湾来客(上)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四)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八零章 袁世凯来访(四)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四三三章 战争再启(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一)第六十六章 工业(三)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四三八章 进京(五)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三二五章 海参崴(八)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四十三章 导弹命中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岛(五)第三三七章 李鸿章来访(十四)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六二六章 登陆日本(八)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战(二)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六十五章 舰上见闻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五八四章 张作霖归附(三)第三十八章 造舰计划(二)第六四九章 撤侨(一)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三五九章 徳国特使(七)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赛(四)第四五七章 山海关(三)第五四五章 镇南浦登陆(五)第五零三章 调查(下)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一八二章 军事交流(四)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第四三七章 进京(四)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第一二九章 外调(三)第一七六章 德国之行(八)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八十章 陆军编制(四)第四三八章 进京(五)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争(下)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一)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五六二章 美国(五)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议(下)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二六二章 反扑(二)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赛(三)第五四二章 镇南浦登陆(二)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四章 会议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盘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三六八章 军队整编(上)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二)第二五零章 美国舰队来访(上)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三九九章 谈判(七)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
第五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四)第六一四章 朝见风波(六)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战(五)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一百章 巡视(五)第二八四章 协商(上)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六八二章 结束战争(三)第四章 制度(三)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二三二章 总结(下)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区(五)第一七九章 护侨行动(一)第四二二章 停战期(三)第三八五章 对马海战(十一)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七二五章 台湾来客(上)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四)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八零章 袁世凯来访(四)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四三三章 战争再启(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一)第六十六章 工业(三)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四三八章 进京(五)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三二五章 海参崴(八)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四十三章 导弹命中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岛(五)第三三七章 李鸿章来访(十四)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六二六章 登陆日本(八)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战(二)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六十五章 舰上见闻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五八四章 张作霖归附(三)第三十八章 造舰计划(二)第六四九章 撤侨(一)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三五九章 徳国特使(七)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赛(四)第四五七章 山海关(三)第五四五章 镇南浦登陆(五)第五零三章 调查(下)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一八二章 军事交流(四)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第四三七章 进京(四)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第一二九章 外调(三)第一七六章 德国之行(八)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八十章 陆军编制(四)第四三八章 进京(五)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争(下)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一)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五六二章 美国(五)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议(下)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二六二章 反扑(二)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赛(三)第五四二章 镇南浦登陆(二)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四章 会议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盘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三六八章 军队整编(上)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二)第二五零章 美国舰队来访(上)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三九九章 谈判(七)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