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朝鲜半岛危机(下)

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同为长州藩士出身,但山县有朋一直都是走的军旅道路,早在倒幕时期,山县有朋就指挥奇兵队作战,并参加关系到讨幕维新运动成败的戊辰战争。↗,倒幕成功之后,山县有朋又长期致力于日本近代陆军的建设与改造,并强调勇敢、忠诚和服从天皇的旧有美德,反对民主和自由主义倾向,有“日本近代陆军之父”之称。

山县有朋在陆军当中,有着相当崇高的威望,只要他说一句话,陆军的那帮马鹿们可不敢不听。因此想要控制住陆军的那帮马鹿们,就必须得到山县有朋的支持才行。

于是伊藤博文亲自约见山县有朋,对他陈明大义,并晓以利害,再三解释现在不能与俄国全面开战的原因,同时还向山县有朋保证,明年的军费预算会增加陆军的份额,而且等朝鲜半岛的危机结束以后,自己将辞去首相的职位,并支持山县有朋的弟子桂太郎出任首相等等条件,希望山县有朋能支持自己的朝鲜政策,约束陆军的行为。

其实山县有朋也非常知道,现在的日本与俄国开战,确实是凶多吉少,但他之所以高调主张对俄作战,实际是有意向伊藤博文施压,一方面是为陆军争取军费,另一方面也是瞄着首相的位置,反正现在是伊藤博文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己只用大打嘴炮就行,喊得越响越好,而所有的压力自然都由伊藤博文来承担。

现在伊藤博文服软,山县有朋自然也乐得借梯下墙,因此日本政坛的两大巨头终于达成了一致协议。而伊藤博文也松了一口气,解决了陆军的那帮马鹿们,自己也才能全心投入到外交战场上。于是伊藤博文又连续招见英、法、美、徳等国的大使,请他们从中调停,缓和朝鲜半岛的局势,同时也威胁各国,一但朝鲜半岛发生战争,日本将单方面与海外华人谈判,并从中国战场撤军,让八国联军就此瓦解。

虽然英、法、美、徳等国各怀鬼胎,也都清楚经过了朝鲜半岛危机之后,以武力改变中国局势己是不可能了,只能和海外华人进行谈判。但这时各国仍然不希望八国联军彻底解件,因为如果八国联军以一个整体,那怕只是一个名议,那么在谈判桌上面对海外华人的时候,也就能多一些筹码,为自已多争取一些利益。

于是各国也立刻展开行动,各国政府都频频招见俄国大使,表达自己的态度,同时也向俄囯政府发函,要求俄国停止在朝鲜半岛的冒进行动,并且从朝鲜半岛撤军,恢复朝鲜半岛的平衡局面。各种电文电报如雪片一样,从世界各地飞传到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然后又从圣彼得堡飞传到世界各地。

而接到各种电文电报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这时也是头疼不巳,现在的俄国也颇有些骑虎难下之势。在俄国国内,也对这次朝鲜半岛危机的处理,存在着强烈的争议。

强硬派大叫俄罗斯绝不能从占领的土地上撤退,但理智派却认为,当初俄国轻率的改变朝鲜半岛的平衡,造成朝鲜半岛危机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现在俄国的首要目标是中国的东北地区,而不是朝鲜半岛,如果俄国完全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小小的朝鲜半岛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这时尼古拉二世也觉得当初的决定确实有些轻率了,当时发现朝鲜半岛有机可趁,而且尼古拉二世又一向轻视日本,认为只要是俄军动手干净利落,黄皮猴子也只能吃一个闷亏,忍下这口气。因此一时贪心,不顾中国东北尚未稳定,也没考虑其他各国会持什么态度,于是尼古拉二世也未经细仔的与大臣商议,就草率的做出决定,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局面。

但让尼古拉二世没想到的是,黄皮猴子并没有忍下这口气,相反态度强硬之极,寸步不让,大有宁可一战也决不退让一步之势。而真要和日本开战,尼古拉二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虽然俄罗斯号称战斗民族,但并不是只会蛮干的莽夫,真要开战的时候,也会认真分柝双方的实力对比、胜率高低,绝不打无把握之战。

论整体国力、军力,俄国自然是远强于曰本,但俄国的重心并不在远东,而是在欧州部份,但日本确可以在远东地区倾尽全国之力,因此这一战真打起来,只靠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是否能击败黄皮猴子,到是未可预料。如果从欧州抽调兵力增援远东,一个是需要时间,另一个是在欧州部份形成空档怎么办?

如果仅仅只是日本的强硬,尼古拉二世到也并不太在意,但其他各国的态度,甴其是俄国的盟友法国都反对俄国在朝鲜半岛的冒进,只有徳国支持俄国的行动,这就问题大了。

尼古拉二世也知道众怒难犯,但就这样从朝鲜撤退,恢复朝鲜半岛的平衡局面,又有些不甘心,且不说俄国确实有“绝不能从占领的土地上撤退”的传统,而且海军陆军拆腾了这么十几天,总不能一点收获都没有,更何况是向黄皮猴孑低头,这也太伤战斗民族的面子了。

于是尼古拉二世和大臣们商议了二天,终于做出决定,同意缓和朝鲜半岛的局面,双方的军队可以拉开距离,并成立缓冲地区,然后日俄双方进行谈判,解决这次朝鲜半岛危机。

俄国的态度,也让各国,由其是日本松了一口气,虽然俄国只是退让了一小步,而且朝鲜半岛危机并未解除,后面还有更艰难的谈判,但也总比继续对抗下去要好。

于是曰俄两国的驻朝公使小村寿太郎、韦贝尔展开磋商,达成协议,俄军撤出韩国皇宫,双方均在汉城只留驻500士兵,其余军队撤出汉城驻扎并划分界限,进驻平城的俄军退至鸭绿江边,而进驻平壤的曰军撤至汉城。曰方派西德二郎,俄国派仙罗为谈判代表,就日俄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划分进行谈判。

至此,持续了十几天的朝鲜半岛危机终于全面缓和了下来,而各国也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于是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霍必澜又再次招集各国驻上海领事开会,讨论如何解决中国的局势。

在会议一开始,霍必澜到也没有故作虚张声势,而是直接了当的提出,与海外华人进行谈判,解决中国的局势。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赞同,法、美本来就主张谈判,而以前态度较为强硬的德国也没有反对,俄日两国这时也无心恋战,其他各国更是打酱油随大流,于是这个提议很快就得以通过。

霍必澜马上又提出,这一次谈判,各国仍然应以八国联军的名议,以一个整体和海外华人谈判,同进同退,所有谈判条件都必须得到各国一致同意,任何国家都不得私下与海外华人接触会谈、甚至达成协议,而会谈的基础,就是以目前的实际占领。

这一点各国到也没有异议,谁都知道整体力量大于某一国,由其实是目前在中国的局面,各国并不占优势,想到在谈判桌上多争取利益,自然是组成一个整体要强。而至于不得私下与海外华人接触、会谈,谁都没有当一回事,实际上美、法、德三国都与穿越者有沟通渠道,只要别被其他国家发现就行了。同时各国也推举由霍必澜以主,法国总领事白藻泰、美国领事古纳为副手,全面负责与海外华人的谈判事宜。

而以实际占领为谈判基础,也是谈判的惯例,战场上丢掉到的东西,也别想从谈判桌上再拿回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伙海外华人显然不是清廷,因此英国、德国也只能认了这个闷亏。

这一次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于是在会议结束以后,霍必澜立刻又去拜会了李鸿章,请李鸿章向海外华人转达各国的谈判意向。虽然美、法、德三国都与穿越者有沟通渠道,但为了表示本国不会与海外华人进行接触、会谈,因此只能请李鸿章做为双方的联络人。

而李鸿章也趁机提出要求,希望能让清廷也参与其中,将这支谈判搞成一个三方会谈,一并解决中国的问题,毕竟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还是清廷。

听了李鸿章的要求之后,霍必澜这才发现,各国居然把这个正主给忽视了。于是赶忙请示国内,又招集各国领事协商,最终决定,只要海外华人不拒绝,各国在原则上同意组成三方会谈。

其实各国都清楚,李鸿章提出这个要求,无非是想借助海外华人的强势,为清廷多争取一些利益,而各国也都还想从清廷身上宰一刀,以弥补自己的损失,因此要解决中国问题,清廷也确实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另外现在的局面是海外华人处于强势地位,而各国处于劣势,但清廷无疑是最弱势的一方,如果把清廷也拉进会谈中来,海外华人多少要帮助一下清廷,这样就可以分化一些海外华人的强势,实际是对各国有利的。

得到了各国的同意之后,李鸿章一面发电给逃到西安的清廷,谈判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一面又打发张佩纶去天津打前站,这一次李鸿章打算亲赴天津,和海外华人见面。

第四三一章 进攻北京(十)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三四七章 财政工作报告(四)第二十六章 夜话(上)第五四二章 镇南浦登陆(二)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二二零章 青岛战役(四)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八十七章 造舰竞标(四)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二零六章 舰队出发第一三三章 外调(七)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第七十一章 海军顾问(下)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四八五章 登陆作战(七)第四七七章 山海关之战(六)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战(七)第六七一章 大获全胜(二)第六六三章 台湾海峡之战(四)第五七六章 情报分柝第二三五章 作战计划(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一三二章 海军假期(三)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四十章 造舰计划(四)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六五零章 撤侨(二)第三九八章 谈判(六)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二三五章 进驻胶州湾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第八十八章 安置营(四)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应(四)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八五章 登陆作战(七)第四四二章 进京(九)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七十一章 工作开展(下)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四七三章 山海关之战(二)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三一一章 备战(五)第四六二章 围歼日军(六)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会议(三)第二二一章 青岛战役(五)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五一八章 突击行动(上)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区(一)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选择(一)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应(一)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一)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四零三章 谈判破裂(四)第三五四章 大战之前(一)第五七七章 袁世凯来访(一)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一四零章 震动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一九八 超强硬对强硬第六五七章 远东远征军(四)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一七六章 德国之行(八)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二一九章 谈判(一)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
第四三一章 进攻北京(十)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三四七章 财政工作报告(四)第二十六章 夜话(上)第五四二章 镇南浦登陆(二)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二二零章 青岛战役(四)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八十七章 造舰竞标(四)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二零六章 舰队出发第一三三章 外调(七)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第七十一章 海军顾问(下)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四八五章 登陆作战(七)第四七七章 山海关之战(六)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战(七)第六七一章 大获全胜(二)第六六三章 台湾海峡之战(四)第五七六章 情报分柝第二三五章 作战计划(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一三二章 海军假期(三)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四十章 造舰计划(四)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六五零章 撤侨(二)第三九八章 谈判(六)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二三五章 进驻胶州湾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第八十八章 安置营(四)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应(四)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八五章 登陆作战(七)第四四二章 进京(九)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七十一章 工作开展(下)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四七三章 山海关之战(二)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三一一章 备战(五)第四六二章 围歼日军(六)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会议(三)第二二一章 青岛战役(五)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五一八章 突击行动(上)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区(一)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选择(一)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应(一)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一)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四零三章 谈判破裂(四)第三五四章 大战之前(一)第五七七章 袁世凯来访(一)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六一五章 皇帝与太后(上)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一四零章 震动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一九八 超强硬对强硬第六五七章 远东远征军(四)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一七六章 德国之行(八)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二一九章 谈判(一)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