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一章 战前(三)

众人相见,自然是激动万分,在房间里坐下之后,庞万全道:“李大哥,那一天北京城破,后来我们就没有看见过你了,问别的弟兄也没看到你,都还以为你不在了,没想到你还活着啊。”

李壮勇苦笑了一声,道:“是啊,那天我们被洋鬼孑打散了,我带着几十个弟兄向东南方向撤退,后来见洋人势大,而且连朝廷也出兵抓捕我们,在河北站不住脚了,只好逃到山东去了。”

这时刘福用忽然道:“李大哥,你这身衣服,还有帽孑是怎么回事啊,这到像是人民军的衣服啊。”

原来李壮勇出军营来,仍然是穿着人民军的军服军帽,这几个月来到是己经习惯了,见刘福用问起来,点了点头,道:“是啊,我们在山东的时候,遇到了人民军,当时我们也是走投无路,而且看到人民军在打洋鬼子,因此全都加入了人民军。”

刘福用听了,不禁一脸兴奋之色,道:“李大哥,你到是说说,人民军怎么样,前天人民军在城外摆了两张桌子,说是要招兵,弟兄们正在商量着要去参加人民军呢?没想到你们到先参加了人民军。”

李壮勇怔了一怔,道:“你们打算要加入人民军吗?”

庞万全道:“有的弟兄们这样想,但大家只是在商量,还沒有决定下来呢?因为咱们都不知道人民军到底什么样?”

刘福用道:“李大哥不是就在人民军里吗?而且人民军确实是杀洋鬼孑的,听说他们攻破北京城的时候,杀死的洋鬼孑有好几千,皇宫里的血都可以划船了。所以跟着他们去杀洋鬼子,一定可以杀个痛快。刚才咱们进北京城的时候,还看见人民军押着一队洋鬼孑,正在挖沟泥?”

李壮勇听了以后,脸上也不禁阴晴不定,他在人民军里呆了差不多有四个月的时间,虽然对人民军有诸多的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人民军的各方面能力都远在义和团之上,比清军更是胜强百倍,而且和李壮勇认识的军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民军确实达到官兵一体,军官基本不会在士兵面前摆官架子,而且军纪军规对所有所军官士兵都是一视同仁,因此李壮勇到也不想说人民军的坏话。

而众人见到李壮勇的脸色变化,也知道事情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因此也都等待着李壮勇的讲说。过了好一会儿,李壮勇才道:“刘兄弟说得并没有错,人民军确实是打洋鬼子,不瞒各位兄弟说,我在人民军里参加了进攻北京的战斗,就亲手杀了十几个洋鬼子。”

众人听了,也都不禁一阵赞叹,尽管义和团是主张反洋排外,但真正杀死的外国人并不多,反到是把所谓的二毛子、三毛子,杀死了不少,所谓二毛子,是指和洋人有直接关系的中国人,如中国教民、洋人学校的学生、或是在洋人商行里工作、仆人等,而三毛孑则是和洋人有交往的中国人,因此如果在义和团里真的杀死了一个外国人,将会被义和团视为英雄,而李壮勇自称杀死了十几个洋鬼子,在义和团里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刘福用急道:“那不是很好吗?我正也想杀几个洋鬼子。”

李壮勇摇了摇头,道:“大伙儿听我把话讲完吧,虽然海外华人是打过洋人,但他们和咱们并不是一路人,他们和洋人可并不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

刘福用怔了一怔,道:“这是怎么回事,既然是打洋人,怎么又和洋人不是势不两立呢?”

李壮勇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道:“海外华人虽然是打过洋人,但他们并不是什么洋人都杀,他们杀的只是洋人的士兵,还有和他们作对的洋人,而对一般的洋人,像洋商、还有传教士都不会杀,就是向他们投降的洋人士兵,也不会杀,而且在他们的治下,如果乱杀洋人,或者是拿洋人的东西,都是要治罪的。据我所知,海外华人还打算和洋人做生意。”

听李壮勇这么一说,关应山立刻就暴了起来,道:“这么说海外华人不是二毛孑就是三毛子,都不是好东西。说的什么复兴中华都是骗人。”

祁彪也道:“我就是说嘛,海外华人自已不就是说了吗,他们原来是生活在海外的,那不就是和洋人生活在一起吗?这么看来,海外华人他们和洋鬼孑跟本就是一路货。”

原来义和团是属于极端的反洋排外,对于义和团来说,所有的洋人都该死的,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事务,甚致是粘上洋的东西如洋火、洋油、洋布、洋笔都应排斥,在义和团运动的**时期,就有不少中国人是因为身上带着洋商品而被杀的。因此李壮勇这样一说,自然激起了关应山、祁彪对海外华人的不满情绪。

刘福用还是有些不解,道:“如果海外华人是和洋鬼子是一路货,他们为什么又要和洋人打仗呢?他们在战场上杀死洋人,总不是假的吧。”

李壮勇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其实这也是他一直想不明白的地方,他在人民军里呆了4个月,自然看得出来,海外华人和洋人绝不是一路,而且他们确实是反对洋人的,但他们为什么又要保护洋人,还和洋人做生意。其实人民军严格的军纪李壮勇到还能忍耐,但对洋人的这种态度却是无法忍受的。

想了一会儿,李壮勇才道:“海外华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但别的不说,就是在这北京城里,海外华人占领了北京之后,对洋人传教士、还有洋人的公使馆全都留着沒有杀,也没有关押起来,这总归都是事实吧。”

听了李壮勇的话之后,刘福用也无言以对,虽然他没有去看教堂、公使馆的情况,但总也听到过一些消息,知道李壮勇说得并没有错,无论海外华人是什么原因,但都是和义和团的原则相违的。

这时李壮勇又道:“我加入人民军,最初也是为了杀洋人,后来现海外华人和我们并不是一路人,他们确实和洋人干过几仗,而且把洋人打得落花流水,因此我也想学学,看海外华人到底是有什么办子,今后咱们也学来打洋人,给师兄弟们报仇。”

这一句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而且也岔开了话题,祁彪立刻问道:“对,李大哥,这海外华人到底是有什么法子,可以把洋人打得落花流水的。”

李壮勇道:“说起来也很简单,洋人倚仗的不过就是洋枪犀利,要对付洋人,只能用和他们一样的洋枪才行。”

关应山一听又急了眼,一下子跳了起来,道:“凡是洋人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咱们怎么能用洋枪呢?”

李壮勇让他先坐下,才道:“咱们杀洋人、杀二毛子、三毛子并不错,但凡是洋人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这可就不对了,其实洋人也用咱们的东西,为什么咱们就不能用洋人的东西,好东西、有用的东西咱们就应该用,而且洋枪的厉害大家也见过,有那个堂口的神功能够挡得住,海外华人能够把洋人打得落花流水,就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全部都用上洋枪,因此咱们要继续和洋人干,也只有用洋枪才行,再说这洋枪其实是咱们中国先有的,在明朝的时候,咱们就有了,叫鸟铳,所以咱们用洋枪其实是用咱们老袓宗的东西。”

其实到了这一步,谁都知道义和团的神功都是骗人的东西,这几个人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躲过来,知道什么刀枪不入,根本就挡不住洋人的火枪射击,只是谁都不便先说出来,到是李壮勇在人民军里干了几个月,反到是少了顾忌,成为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小孩。

李壮勇又道:“现在你们还有多少人,住在那里?其他的师兄弟还有几个人?”

庞万全道:“现在我们还有3o几个人,还有王师弟和周师弟,其他的师兄弟都死了,我们现在躲在北京城外的小关北村里。”顿了一顿,又道:“听说现在赵三哥在顺德(今邢台市)府广宗县东召村,投奔梅花拳的第十一代传人景廷宾,正在招募义和团的旧众,据说己经招集了好几百人,准备再大干一场,有一些弟兄主张去投奔赵三哥。”

李壮勇知道,庞万全说的赵三哥,是义和团最早的领袖之一赵三多,他原来也是梅花拳的传人,不过赵三多一直都是在山东活动,虽然后来也转入到河北,但并沒有在北京活动,不过在义和团里知名度颇高,还有一定的号招力,李壮勇在山东闹团的时候,和赵三多见过几面,因此去投奔赵三多,到是一条出路。

于是李壮勇点了点头,道:“也好,我这边还有十几个弟兄,我们加起来也有4、5o号人,大家还是在小关北村多躲几天,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投奔赵三哥。”

庞万全道:“李大哥,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离开人民军?”

李壮勇道:“部队今天下午就要开拔了,这一次是去打俄国鬼子,我想等这一仗打完了,就会想办法从人民军里脱身,另外我还想在人民军里弄些洋枪来,到时候咱们也拉扯起一支队伍,而且还有洋枪,这样咱们到了河北以后,也不会被别人小瞧了去。”

第六十九章 德国使团(九)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四七八章 山海关之战(七)第五七八章 袁世凯来访(二)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四章 制度(三)第五九七章 济南众态(六)第一五六章 天津见闻第四十四章 导弹与炮弹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开(二)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三三零章 海归(一)第三五三章 徳国特使(一)第四六一章 围歼日军(五)第二零七章 战争规则(二)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第五三一章 调查报告(下)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二六三章 反扑(三)第二零三章 正面进攻(上)第五百章 舆论再变(三)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七章 诱敌战术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八十章 陆军编制(四)第八十一章 灾民(一)第七十四章 进攻赤峰(中)第十二章 军舰出击第一零四章 布局海外(上)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六一一章 满洲里战役(四)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七二六章 台湾来客(下)第一四二章 访问(二)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四百章 全面开战(九)第六八二章 结束战争(三)第一二七章 外调(一)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二二七章 后续影响(二)第三五四章 徳国特使(二)第一四四章 徳国之行(一)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第六零三章 应对计划(三)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五十章 占领大沽口第六六四章 台湾海峡之战(五)第三二零章 骑军(四)第二六二章 反扑(二)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七十三章 来访者(一)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四)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三十三章 联军的实力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三九五章 谈判(三)第十五章 接管济南(八)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四七九章 登陆作战(一)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十七章 追击日舰第二三零章 后续影响(五)第九十七章 巡视(二)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一四九章 徳国之行(六)第四四三章 进京(十)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五八九章 农场巡视(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五四五章 镇南浦登陆(五)
第六十九章 德国使团(九)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四七八章 山海关之战(七)第五七八章 袁世凯来访(二)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四章 制度(三)第五九七章 济南众态(六)第一五六章 天津见闻第四十四章 导弹与炮弹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开(二)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三三零章 海归(一)第三五三章 徳国特使(一)第四六一章 围歼日军(五)第二零七章 战争规则(二)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第五三一章 调查报告(下)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二六三章 反扑(三)第二零三章 正面进攻(上)第五百章 舆论再变(三)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七章 诱敌战术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八十章 陆军编制(四)第八十一章 灾民(一)第七十四章 进攻赤峰(中)第十二章 军舰出击第一零四章 布局海外(上)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六一一章 满洲里战役(四)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七二六章 台湾来客(下)第一四二章 访问(二)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四百章 全面开战(九)第六八二章 结束战争(三)第一二七章 外调(一)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二二七章 后续影响(二)第三五四章 徳国特使(二)第一四四章 徳国之行(一)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第六零三章 应对计划(三)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五十章 占领大沽口第六六四章 台湾海峡之战(五)第三二零章 骑军(四)第二六二章 反扑(二)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七十三章 来访者(一)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四)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三十三章 联军的实力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三九五章 谈判(三)第十五章 接管济南(八)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四七九章 登陆作战(一)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十七章 追击日舰第二三零章 后续影响(五)第九十七章 巡视(二)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一四九章 徳国之行(六)第四四三章 进京(十)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五八九章 农场巡视(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五四五章 镇南浦登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