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造舰计划(二)

现在黄哲也算是见了不少大场面,军衔也上升到了少校,刚穿越时的宅男神情也消散的差不多了,到是多了几分军人的气质,因此他站起身来,十分从容道:“我在计算造舰计划的资金时,主要是参考旧时空里近几年的军火交易中军舰的价格,当然军舰的价格波动很大,而且受世界局势和卖买双方因素的影响,如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购买的吉野号,就是由于英方用清廷也要购买抬价,结果卖出了50英磅的高价,而在当时像吉野号这样的军舰,实际价格应是在30-35万英磅左右。”

“实际上当时清廷想购买的其实并不是吉野号,而是另一艘布兰科?恩卡拉达号,该舰除航速稍慢一点以外,火力和装甲都在吉野号之上,不过最终被智利海军买去,改名白朗古?恩卡拉达号。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曾与智利接洽,要购买此舰,智利最初开价35万英磅,后来见北洋水师大东沟一战失利,清廷求舰心切,涨到了50万英磅。这也说明军舰的价格受时局的影响很大。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向英国购的海天号、海哲号两艘防护巡洋舰,算是吉野号的改进加强型,每艘的价格是32.8万英磅,这应该才是这一类型军舰的正常价格。”

“首先竞战列舰的价格,我参考的是1896年日本从英国购买的富士号和八岛号,当时购买的价格是每艘100万英磅左右,而这两艘战列舰的排水量是12500吨,和我们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基本相当,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在旧时空的1903年,英国曾以187万英磅的价格,购买了快速号、凯旋号两艘11800吨的二等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原来是英国船厂为智利建造,但后来智利无钱购买,于是取消了这笔交易,而俄国希望购这两艘战列舰増强自身的实力,因此为了不让这两艘战列舰落到俄国手里,英国海军抢先购买,不过考虑到这是英国向自己国內的船厂购买,而且又是二等战列舰,价格要比富士号和八岛号低一些,也在合理范围之内,于是我将战列舰的价格定为100万英磅一艘,也就是600万两白银。”

夏博海等人听了,也都点了点头,黄哲的参考确实很合理。

黄哲又道:“关于1万吨级的大型装甲巡洋舰的国际交易价格我没有查到,不过查到了旧时空里日本在1904年像意大利购买的7500吨的装甲巡洋舰,春日号、日进号的价格,是76万英磅一艘,这一型军艘基本等同于我们计划的70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不过考虑到当时的背景是日本急需购买新舰,同时还有俄国的竟争,因此我认为这个价格有些偏高,70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正常价格应该不会超过70万英磅,也就是约合400万两白银左右,而依此类推1万吨级大型装甲巡洋舰的正常价格应该在80万英磅左右,也就是约合500万两白银。”

“6000吨级的大型防护巡洋舰,我参考的价格是1898年,俄国向美国购买的瓦良格号防护巡洋舰,这是一艘排水量6500吨的防护巡洋舰,当时俄国的购买价格是220万美元,大约合260万两白银;3000吨级的小型防护巡洋舰,我参考的价格是吉野号,不过吉野号是4000吨级的军舰,因此小型防护巡洋舰的价格肯定不会超过30万英磅,我的估价是160万白银;而驱逐舰的价格应该在10万英磅左右,也就是60万两白银。”

“以上这些就是我预估的造舰价格依据,不过这个价格是按国际购买价格计算,而按照我们的造舰计划,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军舰是在我们自己的船厂建造,虽然需要部份外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大部份的备件、材料需要进口,但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价格,另外如果在这个计划的后期,我们的独立造舰能力増强,而且自产材料的比重加大,还可以进一步的降低造价。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准确的计算能具体降低多少,但估计最多可以降到1500万白银左右。”

夏博海、秦铮、肖建军听完了黄哲的讲说之后,也都沉思不语,虽然黄哲最后估计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节省1500万两白银,应该说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了,但和造舰计划、五年计划的巨额投入相比,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变,因此三人也都陷入沉思,权衡这个造舰计划的利弊。

这时尚晋峰道:“我们海军都知道,这个造舰计划的费用,对于我们政府目前来说是十分巨大的,有可能会超过我们的财政承受能力,但是造舰对我们政府来说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我们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完全是建立在强大的武力基础上,,因此对武力的建设維持,绝不是穷兵黩武;其次是我们虽然在山东站稳了脚跟,但毕竟时间不长,根基还不稳,而且山东是一个半岛地,尽管我们可以借助海运便利、海上贸易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但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海上威胁,而海军是我们武力基础的基础,这并不是我有意贬底陆军的作用,而是主要因为目前我们的敌对势力都是来自海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穿越战舰退役之前,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够有效的保护我们的政府。因此我希望政府能够甚重的考虑我们提出的造舰计划。”

他说完之后,王海龙马上发言道:“司令员、政委、你们都是海军的老领导,应该知道海军的重要性,和海军的建造周期,怎么样也应该支持海军的建设,能不能暂停一些五年计划的项目,挤一挤资金,投入到海军的建设中来,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政府用的钱都是靠军队抢来的,因此优先考虑军队的需求也不过份啊,再说只有军队强大了,才能有效的保卫我们的政府,为我们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其实王海龙对这份造舰计划非常不满,认为太保守了,在最初制定造舰计划时,王海龙主张要建造4艘15000吨级的战列舰和4艘100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只有这样,人民军海军才能在没有穿越军舰的情况下,和完成了六六舰队的日本海军相抗衡。

但这个计划被尚晋峰一口就否定了,因为这个方案太冒进了,不仅是造价远远超过了目前华东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仅从穿越者目前掌握的制造能力来说,也是不现实的,结果最终拿出来的是现在的方案。但在王海龙看来,这个方案就像是一个鸡肋,既使是完成也难敌日本的六六舰队。而就是对这样一个方案,夏博海、秦铮还犹豫不决,王海龙也忍不住发言。

夏博海和秦铮、肖建军交换了一个眼色,才道:“从我和秦政委个人来说,当然都是希望这份造舰计划是能够得以实施的,我们都是海军的老人,当然希望我们的海军强大起来,不过我们目前的财政状况,要实现这个计划,确实是有相当大的困难。但至于牺牲部份五年计划来换取造舰计划实施,我是持反对意见的。确实如果牺牲部份五年计划的项自,可以保证施行这个造舰计划,但这样就能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吗?要知道强大的海军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力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没有国力支撑,就算我们完成了这个造舰计划又能怎么样?”他的语气渐渐的严厉了起来“沒有国力支撑,没有工业技术,军舰的保养、维修、升级怎么保证,沒这些保障,我们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吗?而我们的五年计划,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建立工业,只有把这些都建立起来,我们才有能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所以这个五年计划必须不打一点折扣的施行。”

这时秦铮道:“我看这样吧,这个造舰计划的时限是五年,但没有必要一次报出来,而是分阶的实施,第一阶段就是1902-1903年度,建造4艘6000吨级的大型防护巡洋舰,2艘7000吨级的中型装甲巡洋舰,2艘3000吨级的小型防护巡洋舰,4艘1000吨级的驱逐舰,这个造舰计划是可以实现的,而后续的造舰计划,则可以视我们的经济情况而定,如果1903年后,我们的经济发展效果好,财政收入增涨快,则可以陆续的施行,而如果经济不好,也可以将造舰计划放缓一二年。”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我认为老秦的这个建议可行,你们认为呢?”

尚晋峰、王海龙也知道夏博海、秦铮能够做到这一步,己经很不容易了,毕竟现在华东政府的财政状况就是这样,没钱什么事都干不了。如果一味的发展军事而忽视经济、工业的发展,后果同样严重,这一点在旧时空里己经得到了无数实例的证明。于是两人也都表示了赞同。

而夏博海又问秦铮道:“老秦,你认为海军指挥部应该在什么时候提交造舰计划给议院审议。”

在1902年的财政预算中,可是没有造舰的费用,因此要追加这笔费用,只能从当初设立的预备资金中支应,但这需要得到元老议院的审批才行。

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一二二章 学校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四六五章 迎击俄军(二)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十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一)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区(二)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四一零章 旅顺攻略(七)第三一九章 海参崴(二)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一七二章 德国之行(四)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一九零章 登陆爪哇(二)第一八二章 护侨行动(四)第六二三章 登陆日本(五)第三六零章 大战之前(七)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一七五章 南洋巨富(下)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一零八章 造舰(三)第二九四章 渔人行动(六)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二九四章 开荒(二)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五四章 访徳使团(上)第三十七章 造舰计划(一)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三三四章 李鸿章来访(十一)第十三章 接管济南(六)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区(十一)第四零四章 旅顺攻略(一)第四九二章 袭取海参崴(一)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四二五章 停战期(六)第八十六章 造舰竞标(三)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五八九章 农场巡视(四)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四五五章 处罚(上)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二五三章 工作组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开(一)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动(四)第四九四章 联盟终结(下)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二七四章 朝鲜半岛危机(上)第三四五章 财政工作报告(二)第八十三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下)第七三二章 决策(六)第五九二章 济南众态(二)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四十三章 导弹命中第五七六章 情报分柝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二三一章 总结(上)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三七五章 对马海战(二)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十一章 五年规划(二)第六十六章 德国使团(六)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动(五)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九二章 情报机构(下)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十一章 接管济南(四)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零二章 新根据地(五)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
第三六五章 媒体(三)第一二二章 学校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四六五章 迎击俄军(二)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十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一)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区(二)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四一零章 旅顺攻略(七)第三一九章 海参崴(二)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一七二章 德国之行(四)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一九零章 登陆爪哇(二)第一八二章 护侨行动(四)第六二三章 登陆日本(五)第三六零章 大战之前(七)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一七五章 南洋巨富(下)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一零八章 造舰(三)第二九四章 渔人行动(六)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二九四章 开荒(二)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五四章 访徳使团(上)第三十七章 造舰计划(一)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三三四章 李鸿章来访(十一)第十三章 接管济南(六)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区(十一)第四零四章 旅顺攻略(一)第四九二章 袭取海参崴(一)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四二五章 停战期(六)第八十六章 造舰竞标(三)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五八九章 农场巡视(四)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四五五章 处罚(上)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二五三章 工作组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开(一)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动(四)第四九四章 联盟终结(下)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二七四章 朝鲜半岛危机(上)第三四五章 财政工作报告(二)第八十三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下)第七三二章 决策(六)第五九二章 济南众态(二)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四十三章 导弹命中第五七六章 情报分柝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二三一章 总结(上)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三七五章 对马海战(二)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十一章 五年规划(二)第六十六章 德国使团(六)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动(五)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九二章 情报机构(下)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十一章 接管济南(四)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零二章 新根据地(五)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