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欧洲危机(三)

夏博海道:“我认为应该是对我们有利的,至少让英法将注意力都在欧洲,在远东地区投入的精力有限,因此我们的对手就只有日俄两国,而俄国也必须将一部份精力投入在欧洲的事务中,而我们在参战的时候,首先就要歼灭日本联合舰队,控制海权,这样就可以将日本隔绝在辽东的战场以外,这样的局面当然是对我们有利的。”

秦铮也点了点头,又道:“而且摩洛哥危机之后,在欧洲发生的危机就一场接着一场,差不多每隔一、二年就会发生一次危机,因此可以说欧洲各国将自顾无瑕,包括俄国在内,能够在远东投入的力量也越来越少了,而这一战我们能够给日本重创,那么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在远东地区,就基本没有可以威胁到我们的势力,而我们也可以在时机成熟之后,正式出兵推翻清廷,统一全国。”

王云鹏道:“就算是所有欧洲国家都没有精力来关注亚洲的事务了,但还有美国吗?虽然这个时代的美国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超级大国,但也是这个时代的第一经济强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本土几乎不会遭到任何威胁,因此既使是我们最终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之后,美国仍然是我们巨大的威胁。我们也仍然不容乐观。”

徐济超也道:“我们击败了日本,而欧洲国家没有精力来管亚洲的事情,日本是肯定会倒向美国,将美国的势力引入亚洲来,估计会签一个翻版的【美日同盟条约】,美国在亚洲己经有了一块殖民地,就是菲律宾,再加上日本,使美国在亚洲有了足够的立足点,也足可以威胁到我们。”

秦铮点了点头道:“如果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美国肯定会是我们最主要的对手,但并不是最大的敌人,这个时候的美国大而不强,国力虽然强大,但国际的影响力却不足,而且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相当严重,这些都影响了美国对外扩张,美国的地理条件虽然优越,但优势有时也是劣势,美国的本土不会受到外来的威胁,但也使美国本土离世界中心太远,想要走出美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本土难以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在旧时空里,美国是超级大国,有众多的盟友和海外基地,才能够维持美国的全球战略,而在这个时代,美国显然还远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比如我们和美国开战,可以依托大陆,进攻菲律宾,而美国则需要从本土万里驰援,谁优谁劣,是一目了然的。”

夏博海道:“现在谈这些事情,还早了一些,先集中力量把这一场战争打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有一点我不同意老秦的说法,虽然发生了摩洛哥危机,让英法两国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入到国内,但要说他们没有精力管远东的事情,也未免太绝对了。首先是摩洛哥危机只是欧洲危机的开始,现在各国的关系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其次是德国在摩洛哥并没有利益,而摩洛哥的利益定位也基本确定下来,德国只是借机向英法两国施威,而并不大可能为摩洛哥发动战争,因此当日俄两国在远东遭受重大打击时,英法两国也未必会袖手傍观,至少我们要做好英法出兵干涉的准备。这也是做最坏的打算。”

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夏博海时建议。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在4月3日进驻金兰湾,4月15日和第三太平洋舰队汇合,司令官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中将本打算在舰队汇合之后,在金兰湾再修整一段时间,在5月初再启航赶赴海参崴,但在16日收到了沙皇的命令,要求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尽快启航,并且尽快赶到海参崴。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中将当然不敢违抗沙皇的命令,只好下令舰队准备出发,而舰队汇合之后,共计有38艘舰艇、其中包括有8艘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14000名水兵,仅从纸面上看,这支舰队的实力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从金兰湾到海参崴全程接近6000公里,而俄国舰队中的大部份军舰都跑不了这么远的距离,由于俄国舰队中的运输船不多,因此所有舰只都加载了远远超过装载标准的煤炭,连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的舰长室、甚至是炮塔内都堆满了煤炭。虽然这样是带上了足够的煤炭,但后果是导致军舰行驶不稳,而且航速降低。因此舰队只能以8-10节的航速行驶。

щшш● тTk ān● C〇

4月2 0日,俄国舰队从金兰湾出发,按照舰队射航速,大约需要25-30天的时间到达海参崴,而到达黄海海域的时间,估计是2 0天左右。

当然,沙皇要求俄国舰队尽快赶到海参崴,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原来经过了这几个月的准备,俄国己在远东地区又集结了近6 0万军队,而更为重要的是华东政府己将第2军全部布置在辽西地区,共计有4个师3个团,总兵力达到6.2万人,其中包括了两个155毫米重炮团,共计36门1 5 5毫米火炮,还有两门200毫米自行火炮。而且己在辽河西岸布置了3个师,日军也不敢大意,在辽河东岸布置了7万余军队,以防人民军跨过辽河,向辽东进攻。现在双方隔着辽河对持,气氛也十分紧张。

虽然6万多的兵力并不多,但由于日俄双方的主力在沈阳至四平一线对持,布置在辽河西岸的人民军仍然令日军十分被动。尽管华东政府和俄国并没有达成协议或签定条约,但双方的布置在客观上形成了对日军的前后夹击的形式。俄军当然也希望充份利用这有利的局面,向日军发动反击。

另外摩洛哥危机也在逐渐发酵,造成了欧洲的局势高度紧张起来,继德皇威廉二世在摩洛哥城市丹吉尔发表了德国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讲话之后,德国首相毕洛向参加1880年《马德里条约》的所有国家建议,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原来按照《马德里条约》规定,所有外国及其公民在摩洛哥所享有的通商权利和其他权利均应该一律平等,德国就死死扣住了这一条,向法国发难。

但法国为了争取到摩洛哥的利益,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为了让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接受法国在摩洛哥的利益,法国允许意大利在利比亚有自由行动的权力;又承诺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还让出了一部份摩洛哥的利益给西班牙,当然不会因为一纸条约而放弃在摩洛哥的权力。

而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也都支持法国不接受德国的立场,毕竟通过交换摩洛哥的利益,他们都获得了不少的好处,一但法国在德国的压力下,放弃在摩洛哥的权力,那么自己获得的好处自然也都要打折扣,甚致是没有,自然都怂恿法国采取强硬立场。

法国本来就和德国有仇,在这个时候自然是更不能在德国的压力下屈服,就在威廉二世发表讲话的第二天,巴黎的法国民众就组织了抗议德国的游行,而在德国首相毕洛要求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再次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阶层都反对将摩洛哥问题国际化,要求政府采取对德强硬态度。

法国外长泰奥菲尔?德尔卡塞就主张对德国的发难给以强硬的回击,而在沸腾的民意支持下,法国派出一艘军舰到丹吉尔,对摩洛哥进行恫吓,也表明法国的强硬立场,同时又积极和英国进行联络,要求一但法国和德国开战,英国应给法国以军事支持;而在英国内部,也有一部强硬派主张法德开战,英国应派遣舰队打击德国港口,消灭德国海军。

不过面对法国的强硬态度,德国的反应也同样强硬,立刻向法德边境增派了军队,而且威廉二世甚致在宫中狂妄的宣称:我向法国抛出了手套,但法国人肯定不敢把它拾起来。而在一时间德法两国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而面对德国发出的战争威胁,法国政府尽管表面强硬,但内心里是十分紧张的,毕竟法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战争,而在这种时候,法国自然是需要盟友的支持,虽然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实力大损,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国仍然还有足够的力量,而且多一个国家支持总比没有好,那怕是给法国壮壮声威也好,因此法国才放弃了调停日俄战争,并且开放金兰湾,让俄国舰队进驻,还给俄国舰队提供燃煤,以换取俄国在摩洛哥危机对法国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国内也认为向日军发动反击的时机快到了,于是才命令俄国舰队尽快赶到海参崴,好参加俄军的大反击。

第二七三章 阴岛(四)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三三八章 李鸿章来访(十五)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五六零章 美国(三)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十六章 接管济南(十九)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十章 五年规划(一)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二一四章 奇袭库伦(八)第一二八章 电报(下)第六六八章 台湾海峡之战(九)第三六一章 大战之前(八)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一二三章 学校(二)第一六六章 回访日本(上)第二十章 接管济南(十三)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三十七章 造舰计划(一)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战(二)第四九一章 归附(上)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一九四章 访问英法(五)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二一二章 青岛攻略第五五一章 接受谈判(三)第九十二章 天津战役(五)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动(七)第一五一章 新农村建设(二)第四四五章 辽阳之战(七)第二十五章 接管济南(十八)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盘第二一一章 奇袭库伦(五)第九章 接管济南(二)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十三章 怪异的军舰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二七二章 战争开始(一)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二)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会议(二)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动(四)第五六四章 美国(七)第二八四章 会谈(下第五五二章 接受谈判(四)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三八二章 对马海战(八)第二五零章 美国舰队来访(上)第五四八章 镇南浦登陆(八)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二九四章 渔人行动(六)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三章 制度(二)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八十一章 战前(下)第一一六章 农村调查(二)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战(上)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一六七章 新舰下水(三)第六零一章 应对计划(上)第四十章 叙旧(上)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队第一七零章 德国之行(二)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第一八七章 护侨行动(九)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六十五章 工业(二)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开(一)第三二八章 李鸿章来访(五)第六零一章 应对计划(上)第五五六章 接受谈判(八)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七章 德国策划结盟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五章 收关行动(五)第二七九章 五人会议(三)
第二七三章 阴岛(四)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三三八章 李鸿章来访(十五)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五六零章 美国(三)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十六章 接管济南(十九)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十章 五年规划(一)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二一四章 奇袭库伦(八)第一二八章 电报(下)第六六八章 台湾海峡之战(九)第三六一章 大战之前(八)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一二三章 学校(二)第一六六章 回访日本(上)第二十章 接管济南(十三)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三十七章 造舰计划(一)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战(十一)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战(二)第四九一章 归附(上)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一九四章 访问英法(五)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二一二章 青岛攻略第五五一章 接受谈判(三)第九十二章 天津战役(五)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动(七)第一五一章 新农村建设(二)第四四五章 辽阳之战(七)第二十五章 接管济南(十八)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盘第二一一章 奇袭库伦(五)第九章 接管济南(二)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十三章 怪异的军舰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二七二章 战争开始(一)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二)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会议(二)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动(四)第五六四章 美国(七)第二八四章 会谈(下第五五二章 接受谈判(四)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三八二章 对马海战(八)第二五零章 美国舰队来访(上)第五四八章 镇南浦登陆(八)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二九四章 渔人行动(六)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三章 制度(二)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八十一章 战前(下)第一一六章 农村调查(二)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战(上)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一六七章 新舰下水(三)第六零一章 应对计划(上)第四十章 叙旧(上)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队第一七零章 德国之行(二)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第一八七章 护侨行动(九)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六十五章 工业(二)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开(一)第三二八章 李鸿章来访(五)第六零一章 应对计划(上)第五五六章 接受谈判(八)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七章 德国策划结盟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五章 收关行动(五)第二七九章 五人会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