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如今不过三十有余年纪,在后宫之中或者已是年老色衰,再难让君王宠幸,然而若在民间,良妃却是侍奉翁姑、儿女绕膝之际,可谓是容华正好,人生之路还长远得很。但是良妃自幼便逢家变,在皇宫之中又历经仆婢、封妃等一系列事故后,她早已经将权势人心看得极透,因此她看见自己惟一的骨血胤祀挣扎在权势之中时,尤其是她的生命几乎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之际,却是终于忍不住要最后一次劝诫胤祀了。
“祀儿,听额娘一句话,早些儿放掉你手中的权势,只本本分分的做你自己该做的事,不然,最终你终究还是为它所伤……”良妃说到此处,忍不住咳嗽了一声。
胤祀见了,赶忙上前,欲扶住良妃,却在听到良妃的话后,手顿时定住,好一会儿方开口道:“可是额娘,孩儿太不甘心,皇阿玛的众多儿子之中,论才华论武功,我自问不逊色给任何人,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孩儿便要忍气吞声,不能做一番大事?”
良妃见胤祀这般,不觉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祀儿,这个皇宫,并不是自由的地方,不是你想怎么便怎么,即使你是皇上的儿子。但是皇上对待任何人都一样,尤其是你们这些皇子,他是先君后父。作为一个父亲,他或许会为你们的出色而感到骄傲,但是作为一个君王,他是绝对不容许有人结党营私,威胁到他的地位,即使是他的儿子,也是一样。”
胤祀听了良妃的话,顿时沉默不语。良妃的这些话,他自是深深的懂得,但是,他就是不甘心,因为自己出身的低贱,所以在宫中,便是那些宫女太监都不会多看他一眼,而皇阿玛即使是在朝堂之上,亦不曾正眼瞧过他一眼。所以,他就是想要向皇阿玛证明,他才是他最出色最优秀的儿子,他才最有资格继承他的位置。
良妃见胤祀不说话,又继续道:“你额娘我这一生经历过的事太多,几次荣华在身,又几次沦为下贱,这些让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权势太无常,你越是去追逐它,你就越抓不住它,反而会为它所伤。”
言罢,良妃便紧紧的抓住胤祀的手,道:“祀儿,答应额娘,好好的保重自己,好好的为自己活着。还有,安雅她是个好女子,虽然醋性大了些,但是她是深深爱着你的,不要让她伤心,到时候,你后悔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胤祀点了点头,然而良妃的话,他听进去多少,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至于良妃最后说的有关于郭络罗氏的话,直到后来胤祀被康熙圈禁,胤祀才真正的明白,可是,到那时,却已经迟了。他的后半生,终究是在悔恨、愧疚以及对郭络罗氏的思念中度过的……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胤祀离了景仁宫,回到府中时才从郭络罗氏那里得知了康熙的旨意,不由得寒从脚起。嫉贤妒能?心胸狭隘?自己礼贤下士,从不以身份看人,更有宰相容人之雅量,便是山野中的贤士亦多有附者,居然被皇阿玛指责嫉贤妒能、心胸狭隘?
想到此,胤祀只看了郭络罗氏一眼,冷冷一笑,道了一声:“爷回屋去歇息去了。”之后,便自回了房,却忽略了郭络罗氏脸上关切和担忧的神情。
郭络罗氏与胤祀夫妻多年,自然知道胤祀的想法,心中不觉悲叹一声,自己终究是没办法走进他的心里吗?因想起胤禛和黛玉,胤祥和妙玉他们这两对,虽说还没有成亲,然而心灵相通,生死相契,却是令人称羡不已。又想起与自己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那个男子,那个一直嚷着要娶自己,却被自己一再拒绝的男子,心中不觉生出一丝悔意,这就是所谓的报应吗?
而就在郭络罗氏这般自怜自伤自悔的时候,京城的清风茶楼内,也正有一个男子驻立在窗前,透过眼前的车水马龙,似乎在观望什么……
再说另一方面,康熙自从黛玉解了妙玉送来的暗信之后,便一直坐卧不宁,思来想去,决定召胤禛以及胤祥至畅春园,又把黛玉也给叫上了。胤禛胤祥听到康熙的传召,自是不敢耽误,便急急忙忙换了衣裳就来到了畅春园。
“儿臣参见皇阿玛。”康熙见了两个精神抖擞的儿子,心中甚是宽慰,因而忙命两人起来。又道:“今儿个朕叫你们来,是想跟你们商量一下祭天之事。”
胤祥自是从胤禛那里听说了妙玉送来的暗信,听了康熙这话,不由得道:“皇阿玛,那皇觉寺这般危险,您怎么能亲去冒险,若有个万一……”说到此处,便见胤禛瞪了胤祥一眼,胤祥这才惊觉,忙掩住口。
康熙自是看见了,因笑着对胤禛道:“老四也太小心了一些,十三是担心朕,朕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去怪他?”言罢,又道:“正是因为那里危险,朕才更加要去那里,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说了,只有去了那里,朕才能有机会将那里的反贼一网打尽,如果朕不去,那只会任由他们坐大,到时候,朕想除掉他们,也来不及了。”
胤禛听了,登时明了,因问道:“皇阿玛是想引蛇出洞?”见康熙点头,胤禛终究还是有些担心,因道:“皇阿玛万乘之尊,怎么可冒险,不如由儿臣代皇阿玛去罢。”
康熙摇了摇头,道:“这次祭天不是你可以替代的,再说了,如果你替代朕去,那么蛇就引不出来了,而且玉泉山那里,虽说灾民稳定了下来,但还是不能缺人主持,别人我都不放心,只有老四你可以。”
言罢,康熙又笑道:“你也不必担心,此次祭天,朕会带十三一起去,十三是你们众兄弟中武功最高强的,再加上莫离、林文芾、少庭他们,朕的安全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言及此处,康熙又看了一眼黛玉,道:“为了掩人耳目,却是要黛丫头陪朕一块儿去了。”
黛玉自是明白康熙的用意,因笑道:“放心罢,皇上伯伯,黛玉自是省得的。”言罢,又道:“皇上伯伯,不如将大师兄也一块儿带上?”康熙听了,因想起自己也有好一阵子没有看见胤祚了,便道:“也好。”就这样,康熙敲定了祭天之事,便吩咐礼部安排下去。
康熙和黛玉同出紫禁城至皇觉寺去祭天,是从未有过之事,虽然众臣皆不明白为何康熙要带着黛玉这么一个外姓公主去祭天,但是也深知此次祭天必不会是什么无足轻重之事,因此礼部奏议用最隆重的“大驾”卤簿。
原来大清皇帝出巡的仪仗分四等:祭祀用“大驾”、朝会用“法驾”、平时出入用“銮驾”,行牵则用“骑驾”。这次是康熙和黛玉一起去祭天,当然要用“大驾”。
圣旨一下,举朝忙碌。礼部衙门前,白天车水马龙,夜里灯烛辉煌。满汉尚书、侍郎、各司主事、笔帖式通宵达旦地起草诰制,安排百官班次,皇帝驻跸关防,迎送礼节仪仗……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连着忙了七天才算忙出头绪来。而京城的大小官员、黎民百姓听说“大驾”是因雪灾而出,是去尊天敬祖,祈福佑民,都十分敬服,眼巴巴地等着瞧瞧热闹。
接到送驾出城的消息,百官虽说累了一些,但都是极高兴的,毕竟有机会得睹“天颜”,并伴驾出城,是多么无上的荣耀啊!只是有一人除外,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林如海。
林如海身为八旗总旗主,虽没几个人知道,但是这种祭天之事,他却是必须要出席的。以前他人在江南,这种事情他自是可以避得远远的,可是如今他身在京城,又是那太极殿大学士,手掌六部机要,已经是忙得不可开交。现下居然康熙还给他发来密信,要他一定要参加此次祭天这种极其烦琐之事,这不是成心不让他好过吗?想到此,林如海不由得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其实林如海也知道,此次祭天,事关重大,即使康熙不给密信,他也是一定要去的。毕竟他是八旗总旗主,如果康熙有个万一,他就是遗诏的最佳见证人。
想到此,林如海不觉叹了口气,暗想自己还是等扶胤禛顺利登上皇位后便自回江南去罢,这个京城,不是适合他待的地方。
而此时的皇觉寺内,何少东以及空闻大师自然也接到了康熙要来皇觉寺祭天之事,不觉心中暗自得意,看来康熙这次定是要掉落自己的陷阱无疑了,而自己离荣登大宝之际也只是一步之遥了。
想到此处,何少东再也忍不住,登时仰天长笑起来,道:“康熙,这次我定然让你有来无回,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