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升迁

我在办公室内和赵云交谈了近一个时辰,多数时间都是赵云在讲,我在听。其间,赵云身边的副将越骑校尉张英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张英是抚戎将军关内候张嶷的长子。此人话虽不多,但却很是干练,赵云对其也甚为依重,通过交谈我得知,不久前这张英还特意去军校中学习了一段时间。

如今虽然新招们军士们还没有全部到齐,但是先到的人编队、分组已经开始了。到来的这十万人会分成十个军,每军一万人。军中军候以下之将官皆由军校学成之人担任。然这十万人所需之将官十分缺乏,因为蜀军军制为每五千人为一营,每二营为一军。营级军官就是校尉,现在就是用校尉来领一军,全部新招之人也要用十个校尉才行。

面对这种情况,我对赵云说道:“子龙叔父,朕欲迁以前之校尉为将军,再提一些有功之人为校尉,叔父之意如何?”赵云答道:“迁官自当以功而论,此事自有陛下与兵部做主,老臣无异议也。”我想这赵云倒是个不爱争权之人,这事还是去和李严商议较为合适,于是也就不再多问。

见天色不早,我又在赵云和张英等人的陪同下,在营房中转了一圈后,才离开军营回宫。第二天早朝过后,我想起昨天在军营中所思之事,便又把李严给召到了御书房内。李严施过礼坐下后,我开门见山的问道:“李卿,以前武举中前十之人多在军前效力,亦有战功在身,你军部当按军功予以升迁为宜。”

李严答道:“回陛下,此事臣回去后命下属立刻去办。”我又说道:“朕昨日己去过军营赵大将军处,十万新军既将尽入,然军中领军之人尚缺,此事你兵部责无旁贷要予以安排才是。”李严答道:“回陛下,此事臣亦有所准备,臣欲从御林军中选出一些军官调入新军之中,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我听得李严巳有准备,便不打算多问了,说道:“你兵部既以有所准备,那就照此行事吧。不可再招五万水军时,其军官亦要早做准备为宜。”李严答道:“臣回去后就命人准备此事。”话谈到此,我目的已达,李严也就此告退了出去。

过了几日,李严在御书房外求见,我宣其进见后,李严呈上一表,我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升迁之人的名单。排在第一的就是讨寇将军黄安迁护军将军;然后分别是:统军中郎将赵广迁都护将军;步军校尉沙摩云迁厉锋将军;长水校尉胡博迁武卫将军;射声校尉麋威迁折冲将军;屯骑校尉孟越迁骁骑将军;越骑校尉张英迁扬威将军。

还有就是武举中四至十名被封牙门将的七人也全部迁成了校尉。分别足:李能迁长水校尉;周德迁屯骑校尉;吴洋迁越掎校尉;武周迁步军校尉;王利迁射声校尉;诸升迁虎贲校尉;丁同迁中垒校尉。

看完了名单,我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便对李严说道:“就依李卿所奏,安公公拟旨,兵部下文按此办理吧。”李严应下后,告退了出去。我心里又有了举行第二次武举的念头,可又一想,这武举怎么也得过一阵子才行,还是再等等吧。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想要举行一次武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时间一晃过去了几个月,几个月里蜀国境内一片平静,各项政务有条不紊,文武百官各安其职。十万新军在赵云大将军和其副手扬威将军张英的管理下,训练得十分严格,看样子不出一年蜀国就可再增十万精兵。司马师也奉旨回到了成都府,训练五万水军的任务落在了他的头上。

前线各处也相对平静。马超忙着对付不断前来骚扰的羌人,孔明坐镇许昌府,手中二十万精兵再加上数十员大将,给了魏国巨大的压力,魏国的老将郭淮只能严守黄河北岸,日夜不敢松懈。刘巴手握十万精兵,驻守襄阳城,手下姜维等将军也做好了随时对汝阳城攻击的准备。

水军在诸葛乔的统领下,如今也在长江江陵城一段上巡航,而吴国水军自大败后,就收敛了许多,只是在吴国境内的江面上活动,再也不敢轻易的进入蜀国江面。而在长沙郡的司马懿和黄安二人则在日夜操练军士,时刻对吴国的柴桑郡虎视眈眈。让吴国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蜀国的突袭。

而蜀国的南面是和我称兄道弟的南蛮王孟获一家独大,随着和我蜀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孟获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不断的对南面扩大地盘。其手下的蛮人也被蜀国同化了不少,不再是过去刀耕火种多以打猎为生的野蛮人了,他们也开始学习起了蜀国的文化,照此下去,若干年后,南蛮将会成为我蜀国的一部分。

西面和西域各国的商路正式打通,意味着丝绸之路提前开始了它的使命,这条丝绸之路不仅是使凉、雍二州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让我能够支撑起蜀国的军事。百姓也因它而得到了太多的好处。就拿不断扩大的各种作坊来说,所需的工匠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几年蜀国的成功和平静,也使得人口出现了一个爆炸式的增涨。如今的成都府连城外都不再是农田,而成为一个个新建成的城镇。就这样各处的百姓还在不断的向成都府涌来,这都是因为成都府的百姓的确在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成都府“天府之国”的名声早就传到了各地。

成都府原来的百姓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如今的生活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而我这个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蜀国皇帝,早已被百姓们把长生牌位给供在了家里。我在百姓中的威望也是别的君主所不能及的。现在官府的事也好办得多,一项政令只要公布出来,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眼下蜀国的一切都让我满足和自豪,这早己不再是《三国演义》里弱小的蜀国,如今的蜀国在三国中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第一强国,这些都让我对统一三国充满了自信。

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三十一章 军校第一百六十五章 来犯第十五章 准备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计第十六章 赞许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四十八章 夜谈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十章 见官[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一百一十五章 取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山越[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陵园第一百零六章 水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影响第三十六章 后勤第一百三十三章 丽儿第一百三十九章 谯郡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六十一章 债券第九十七章 李胜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五十六章 乐园第四十三章 赵广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九十章 船厂第一百一十五章 取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吴第二十五章 游街[一]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八十八章 结果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战第四十八章 夜谈第五十一章 朋友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二十五章 游园第六章 酿酒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五十七章 准备第一百五十一章 结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权第七十九章 练兵(上)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犬第八章 出宫<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八十九章 刘巴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主第三十四章 械斗第十八章 教师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计第一百五十八章 进献第十七章 同学第一百一十八章 教育[上]第十七章 同学第四十一章 婚约第十五章 准备第七十八章 武举第十八章 教师第三十章 南征第六章 酿酒第一百一十章 捷报第十章 见官[下]第三十三章 典礼第一百五十章 鸣冤六十二章 大捷第三十四章 械斗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五章 改变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惩第四十一章 婚约第六十五章 长安第一百零八章 决战[下]第四十二章 丰收第四十章 琪儿第五十三章 过年[一]第九十章 船厂第一百章 平静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战第八十八章 结果第一百六十五章 来犯第三十七章 炼钢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九十八章 吴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鲁王第十一章 条例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计第一百五十章 鸣冤第九十一章 羌王第一百零八章 决战[下]第三十五章 调解第一百三十章 升迁第二十九章 朝会第四十章 琪儿第五章 改变
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三十一章 军校第一百六十五章 来犯第十五章 准备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计第十六章 赞许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四十八章 夜谈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十章 见官[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一百一十五章 取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山越[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陵园第一百零六章 水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影响第三十六章 后勤第一百三十三章 丽儿第一百三十九章 谯郡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六十一章 债券第九十七章 李胜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五十六章 乐园第四十三章 赵广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九十章 船厂第一百一十五章 取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吴第二十五章 游街[一]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八十八章 结果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战第四十八章 夜谈第五十一章 朋友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二十五章 游园第六章 酿酒第八十章 练兵[下]第五十七章 准备第一百五十一章 结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权第七十九章 练兵(上)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犬第八章 出宫<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八十九章 刘巴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主第三十四章 械斗第十八章 教师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计第一百五十八章 进献第十七章 同学第一百一十八章 教育[上]第十七章 同学第四十一章 婚约第十五章 准备第七十八章 武举第十八章 教师第三十章 南征第六章 酿酒第一百一十章 捷报第十章 见官[下]第三十三章 典礼第一百五十章 鸣冤六十二章 大捷第三十四章 械斗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五章 改变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惩第四十一章 婚约第六十五章 长安第一百零八章 决战[下]第四十二章 丰收第四十章 琪儿第五十三章 过年[一]第九十章 船厂第一百章 平静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战第八十八章 结果第一百六十五章 来犯第三十七章 炼钢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九十八章 吴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鲁王第十一章 条例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计第一百五十章 鸣冤第九十一章 羌王第一百零八章 决战[下]第三十五章 调解第一百三十章 升迁第二十九章 朝会第四十章 琪儿第五章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