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众志成城

他们一行人由陆路出发,经过苏州府内的长洲县、昆山县,最终抵达苏州府太仓州附近的镇海卫。

在江南四府也就是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中,明军的驻军分布是不均匀的,镇江府和常州府基本没什么卫所,明军的卫所主要分布在苏州府和松江府的沿海,也就是长江入海口区域。

而太仓州城和嘉定县城到长江之间的区域,全都是镇海卫的土地,这些土地属于军户耕种,基本上没有正常的百姓会生活在这里。

苏州府最肥沃的耕地,是以长洲县为圆心,以太湖和阳澄湖为边缘的这一圈,基本都是上等水田,到了镇海卫这边虽然不是盐碱地,但水网明显没有那么密集,土壤也不算肥沃了。

而镇海卫再往东,就是刘河堡中所、吴淞江所、宝山所,以及位于长江中的崇明沙所这四个镇海卫下辖的所,而这四个所和镇海卫卫城里的军户,也是这次堤坝建设的主力军,因为按照朱雄英的预言,一旦真有洪灾他们这些人的土地是首当其冲的。

雨势虽然稍减,但道路仍然泥泞难行,然而朱雄英心急如焚,他迫切想要了解堤坝的状况,以及曹国公李文忠那边的情况,所以这一路冒雨前行也只用了三天时间。

雨中的镇海卫城显得更加威严,作为明军在长江入海口最大的军事据点,这里的城墙非常高大,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走得近了,方才看到城墙上的砖石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透出一种湿润的光泽。

因为还有大量人员物资往来运输,所以城门在大雨中并没有关闭,十几名身披蓑衣的守城士兵手持刀枪站在吊桥外,他们的斗笠上不断滴下水珠,眼神却非常警惕。

当朱雄英一行人走到城门前时,士兵们立刻迎了上来,既然能来到这里,那就说明前面的哨兵已经确认过身份了,但是职责所在,他们还得再确认一遍。

“来者何人?”一名士兵大声问道。

朱雄英身边的蒋𤩽掏出了自己的牙牌递了过去。

为了使皇城守卫谨严周密,让守卫官军互相监督牵制,防止有人擅自出入禁门或接近御驾,大明现行规定下,腰牌的种类也不同,不同级别、身份的官吏规定佩戴不同质地、形制的腰牌,不得僭越。

而所谓牙牌,在大明就是一种证明身份及出入宫廷的高级通行证,以象牙制成,只配发给高级武官,需随身悬挂,只有在失官或是丢失性命的时候才可能离身,锦衣卫等武官如果出京,在经过本卫主官审批后,为了方便办差可以不归还给尚宝司,而以此作为“关防”凭证。

“锦衣卫指挥佥事蒋𤩽”几个字赫然在目,镇海卫的士兵不敢怠慢,连忙叫来值守的百户陪同,放一行人进去。

很快,朱雄英就在指挥使的衙署里见到了正在忙碌中的曹国公李文忠,而锦衣卫们则被安排去休息。

李文忠一身戎装,身上也都是泥水的痕迹,显然也刚从外面回来不久,他看到朱雄英的到来显得有些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

“大侄子,你怎么来了?可是陛下派你来的?”李文忠问道。

“非是如此,太湖那边发现了一个新的阴阳炁海,我过去看看,发现下暴雨了,所以决定来镇海卫看看堤坝的情况。”

李文忠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这场暴雨确实非同寻常,但我们已经尽力加固了堤坝,目前看来还能抵挡得住。不过镇江府已经传来消息了,那边的暴雨比这边还要惊人,如果如果雨势持续不减或者加大形成了洪峰,情况就很难说了。”

朱雄英听后心头有些沉重,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说道:“烦请叔叔派人给皇爷爷发报,就说我已经到镇海卫了。”

李文忠点了点头,让身边的铁册军去用随军携带的电台发报。

而得知圣孙莅临的消息后,镇海卫内的氛围也变得有些怪异,这里聚集着很多的官吏、将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之所以会来到这里就是因为朱雄英的预言,而在之前,对于没有任何征兆,就要建立这么一道绵长的、保护整个苏州府北部的堤坝,其实有些人是有怨言的,因为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二十万人都在这里劳动,大量的官吏和将校也要参与工程的管理。 如果没有洪灾,那么毫无疑问就是白折腾了一趟,而长江入海口的洪灾在大明建国后从未发生过,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会发生。

而如今,当数十年难得一遇的暴雨出现后,他们终于明白,圣孙的预言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没有圣孙的预言,那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苏州府北部和东部大量的农田都会被淹没,首当其冲的就是镇海卫军户的军田,这对于军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接受的。

而朱雄英虽然年纪轻轻,但在朝堂之上已有着令人瞩目的地位,更让人钦佩的是,他那精准的预言,更是使得无人敢对其等闲视之。

无形之中,朱雄英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

而李文忠的心中也是颇为欣慰的,这件事情虽然是因朱雄英而起,但其实朱雄英完全可以避开这种危险的事情,如今却主动来到镇海卫,在危难之际,为抗洪出谋划策,甚至亲执抗洪之大任,怎么能不让他觉得这个侄子跟其他的皇孙不同呢?

“贤侄,依你之见,这场雨势将如何发展?”李文忠手指窗外那瓢泼大雨,沉声问道。

朱雄英目光如炬,紧盯着窗外的雨幕:“雨虽有所减弱,但天色依旧昏暗不明,恐怕这场大雨还远未到尽头,只是中间稍歇,接下来恐怕会愈演愈烈得为抗洪做准备了。”

“确实如此。”李文忠闻言点头。

见朱雄英满身泥点子的样子,李文忠说道:“你且先下去歇息,我已下令加强对堤坝的巡查,一旦有任何险情,即刻会有人来报的。”

朱雄英摇摇头,只道:“我放心不下。”

虽然一路冒雨跋涉已经极为疲惫,但他还是认真对李文忠说道:“叔叔,不若还是去江堤一趟吧,趁着现在还没到洪峰过境的时候。”

李文忠犹豫刹那,最终还是同意了朱雄英的请求,说实在的,虽然现在雨势看着吓人,但洪峰没续起来,所以成体系的堤坝在未来几天都不会有溃堤的风险,因此现在去看看现状不会有危险,再晚了李文忠是肯定不敢让朱雄英去的而见朱雄英这个样子,显然是非常担心这件事情,在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李文忠也不好拂了他的意。

到了李文忠的地盘,蒋𤩽现在说什么都不好使了,无奈之下,也只得跟着一同前去,不过,蒋𤩽还是坚守住了底线,要求只能在最内侧堤坝不能去外侧堤坝.在现在的四重堤坝体系下,最内侧的堤坝,跟最外侧的堤坝之间隔着足有数里远,中间还有大片的缓冲带、蓄洪湖、防波堤,安全程度还是有保证的。

大队人马护送着他们,等到朱雄英与李文忠来到长江边上的内侧堤坝,透过望远镜,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他们。

天空低沉,乌云密布,仿佛被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来,密集的雨点狠狠地砸在江面上,溅起一片片转瞬即逝的水花,而狂风亦是怒吼着将雨点斜斜地吹打在人身上,衣裳早已湿透,剩下的就是刺痛的感觉。

长江水面汹涌澎湃,巨浪一个接一个地冲击着外侧堤坝,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江水不再是朱雄英来时见到的颜色,而是变得混沌不堪。

而在这肆虐的风雨中,堤坝旁边却上演着令人震撼的一幕,成千上万的民夫和军户,他们或是肩扛沙袋或是手推小车,或是挥舞铁锹,全身心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

沙袋被迅速地堆砌在堤坝的薄弱处,小车推着一车车的土石方,铁锹飞舞之间,一锹锹的泥土被填进堤坝进行加固,他们的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但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坚毅。

这些民夫,都来自于苏州府北部的村镇,军户也大多都是镇海卫的,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加固的不是堤坝,而是在保卫他们的家园。

尽管暴雨如瀑,尽管狂风肆虐,但这些民夫和军户们仿佛化身为一座座坚不可摧的雕塑稳稳地立在堤坝上,用他们的双手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见到这一幕,朱雄英只想到了四个字,众志成城。

第241章 教官到来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138章 观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吗?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77章 朱棣:永乐帝坏了海禁?我第一个不答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130章 蓝玉案第196章 保险第233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216章 蓝玉的抉择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军团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241章 教官到来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00章 远洋舰队花费,朱元璋的烦恼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183章 长夜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梦降临!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195章 匪礼失而求野兮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196章 保险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192章 父与子第157章 新手引导任务:熟悉皇宫环境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53章 主仆矛盾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69章 时空虫洞的秘密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
第241章 教官到来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138章 观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吗?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77章 朱棣:永乐帝坏了海禁?我第一个不答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130章 蓝玉案第196章 保险第233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216章 蓝玉的抉择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军团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241章 教官到来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00章 远洋舰队花费,朱元璋的烦恼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183章 长夜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梦降临!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195章 匪礼失而求野兮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196章 保险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192章 父与子第157章 新手引导任务:熟悉皇宫环境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53章 主仆矛盾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69章 时空虫洞的秘密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