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

解决了灵州最大的问题,灵州的水利工程非常庞大,可是建设工程,跟开发整个土地,这是两回事,就算是众多水渠,没有人开垦土地,这也是白费了。

韩琦也是心中高兴,直接宣布,今天晚上大宴,来一次狂欢,这倒是振奋了人心。

这些人马不停蹄的前来,然后就是10天四处来看,10天的时间,最少是来回跋涉1800里的距离,非常的辛苦,现在终于结束了。

几天的接触,让这些官员们对韩琦也大胆了起来,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顺带恭维一下,宾主之间的关系亲密了不少。

一个对韩琦非常佩服的,也是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的官员,拍了韩琦的几句之后,很自然的问道了移民的一些优惠,这正好捅到韩琦的痒处,这是他最得意的地方。

灵州,寄托着韩琦对于未来的野心,一个要越过三司使,枢密使,直接跃升到首抚这个位置上,做的再多,也不为。

范仲淹的教训,让他明白,如果范仲淹不是以枢密副使代理朝政,而是真正的东府首脑的话,他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个枢密副使,哪怕有仁宗的支持,在开启变法的时候,可以无所顾忌,可是上面毕竟有枢密使,三司使和首相,甚至一些老资格的参知政事,位份也在他之上。

给面子了的,那么听从吩咐,无往不利,不给面子,或者是暗地里面设绊子,那就麻烦了。

范仲淹,也就是因为这个,在掌控力不足的前提下,最终不得不插手的科举,最终,好心办坏事,犯了忌讳,最终黯然退场。

如果他是东府首相,对于朝堂上面,有绝对的控制权的话,还会这样么,根本不可能的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些的权贵们,就算想反对,在寻找实施的人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一下,因为首相已经有资格,拿掉他们前程,甚至罢黜他们,或许有反对的声音,却不会这么的明显和激烈。

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这样的教训,在韩琦的眼里,没有足够的权利,没有跟权利相适应的地位,哪怕是名义上面的首相,也无法掌控全局,稍稍不慎,就会出现问题。

灵州是重要的根基,灵州的发展,关系了未来,韩琦能够上升的高度,只要灵州存在,并且非常完美的发展下去,源源不断的支撑着他,他地位就稳固了。

破天大功加上稳定的地方治理和变化,这些会成为雄厚的基础,而且他的一些新的举措,也会有巨大的支撑。

正因为如此,韩琦对于这一块,是非常看重的,也提前的想了很多,考虑的非常完善。

水利工程,只是一个基础,让西北拥有远景在5000万亩以上农田的基础,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来耕种,这个农田水利建设,可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就相当的有限。

西北不缺人力,之前的15万西夏壮丁,加上后来,跟辽国交易,又获得20万壮丁,加在一起35万,哪怕每人负责20亩,也差不多是700万亩,在足够的牛马的支持下,以军屯的方式,集中开发的话,说不定就可以开发1000万亩以上。

可是这些人是西夏人,西夏人天生会骑马,天生会放牧,可是让他们来种粮食,对不起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如果有人带带,让他们做纯粹体力的工作还可以,真的让他们自己种,别说是1石的收成,可能就会颗粒无收了。

西北是有一些汉民,可是数量太少,那些归附的番人,他们也只是简单的会一点,只有从中原地带,移民会种田农人,最少也是百万级别的,才能够支撑起西北广阔的土地,才能够让西北真正的稳定下来,成为北宋的基石。

正因为这样,这个移民政策是重中之重,他关系到对于移民的吸引能力,甚至在中枢通过移民方案之上。

这个政策,要等到中枢确定了移民的数量,然后到了移民地区,才会宣布,用于吸引的移民,只有足够多的移民的,才能够让未来灵州创造出足够的价值。

韩琦早就打算好了,索性在这里说出来,也算表现实力的一种方式。

吸引移民,无外乎威逼利诱两种方式,威逼,也就是以朝廷的命令,强行的命令移民,这种方法,起效快,只要宣布,自然就会大量移民涌来。

威逼的后遗症非常可怕,这只是类似与应急的方法,在关键时刻,必须要移民的时候才会使用。

比如说,某些城市被攻占,大规模的失去人口,在重新拿下的时候,必须在短时间,填充到了足够的人口,以保证边境足够的稳定。

灵州的稳定性,比起之前,不知道高了多少,不存在什么被入侵的危险,也就不存在什么威逼。

威逼的后遗症巨大,在紧急关头,才可以使用,韩琦当然不会这么短视,他要造就的是一个真正稳固,和平发展的西北,不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的矛盾,最开始,就有问题的西北。

连西北水利工程都可以开启的他,不会的强迫升斗小民,他开出的条件很高,每一个到来西北民众,都可以均授田10亩。

人均授田10亩,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一般的普通农民,恐怕连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都达不到,同时把年龄放的比较低,只要超过8岁,都可以享受到,这也是变相增加西北的人口的关键。

一人授田10亩,这些田亩不但可以保证他们一家的生计,还是家族繁盛的根基。

任何时候,粮食的重要性,就远高于其他的东西,没有足够的粮食,帝国就无法稳定,再怎么的强大的帝国,也会成为无缘之木。

这些田地不属于他们,这也是韩琦政策的一种,为了避免有人过来拿了田之后,就贱卖谋利,哪怕土地再怎么的便宜,几百文,加在一起,每人十亩就是好几贯,为普通民众谋福利的授田,说不定,就会变成贵族和权贵们谋取私利的场所。

这是韩琦所不允许,从平凡之中一路走来,有过很长时间执政的经历,韩琦很明白这些贵族和权贵们,对于财富的贪婪,为了自身的利益,连明显是善政的,都会昧着良心的去抗拒,去阳奉阴违的,一旦无条件的授田,灵州,就会变成权贵们的盛宴。

5000多万亩的水浇地,不但可以改变整个西北的局势,也是一个可怕的财富,单纯一亩地3石的收成,就代表这可以创造的2贯以上的财富的,哪怕是七七八八减少,只剩下几百文,当这个数字多起来的时候,也会非常可怕。

1万亩,每年就是三五千贯,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决绝财富,是人来的都可以领的话,鱼龙混杂再加上权贵上下其手,大头肯定都会落入到权贵的手中。

为了确保这些土地,到普通百姓的手中,做出了一定的限制,确立了一定的规则。

按照韩琦的规则,连续耕种五年以上,田地就可以归耕种所有,在五年之中,除了休耕之外,最少绝大多数土地,必须要种植粮食,并且上交收成,一旦荒废掉,那么就直接收回田亩。

也就是说,田要耕种,要出收成,这样才可以在五年之后,获得田,这是一个巨大的限制。

这个规定,对于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权贵来说,非常的苛刻,这几乎杜绝了他们能够上下其手的大部分的方法。

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简直是善政,却从根本上制约了权贵得到田,只是耕种权,除非是遇到大规模的灾害,连官府都无法避免的灾害,可以减免,否则的话,贸然的荒废土地,不但得不到这个田,而且还会被追究责任。

这就避免了权贵们的伸手,不是说权贵们就不行,他或许会通过家奴,或者依附的人,来获得这个田,按照一个人十亩的话,哪一个权贵,没有依附个千把人,这就是10万亩。

可是这没用,除非把几千人就丢在西北来种地,还要一起种上五年的时间,太久了。

关于授田的这个登记,必须要登记为种田的这个人,不存在什么家奴或者佃户,谁种的,就是谁的,一切以耕种为主,每年需要上交粮食和登记最少三次,只有这些完善起来,才能够获得最终的土地。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哪怕是派遣家奴前来,只要家奴在期限到的任何一天,登记了的土地所有权,那么就算是主家,也无法剥夺他们的土地所有权,一旦这个事情闹大,最终土地是归属的家奴的,那些想要违规获得土地的权贵,反而要受到灵州的打击了。

这对于权贵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限制,不确定性太多了,还要五年的时间,其中出现一点的问题,一切都付之东流,再加上韩琦还确立了5年一审,10年一查规定,在10年复查之中,只要发现问题,依然可以回收。

看起来麻烦的策略,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影响不大,他们只要老老实实的种田就可以了,在春夏秋三个季度,点卯,然后上交粮食就可以了,这是这个政策的核心。

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孙吉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问题第三百九十三章 离开渭州第八百零二章 韩琦的探索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第十六章 北宋县城第三百零八章 丧心病狂的装备第二百九十九章 赵允让的反应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军事思想第四百九十章 销售狂潮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陈留第三百二十九章 灵州地位第七百六十一章 飞剪船第四百四十三章 将军野望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八百五十六章 饲料厂第五百零三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三百四十九章 争议和同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钢铁和水泥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厂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点收获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风第二百五十二章 韩琦和铁料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订单和聪明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五百七十章 一击而溃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制造第八百零二章 两国命运第三百零二章 择优选择第四百七十章 锚泊地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八百六十一章 极限种植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四十二章 知识的力量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七百九十八章 签订合约第六百八十三章 辽国撤退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八十章 改变的开始第三十四章 快马追击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迹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动朝野第七百八十章 亲自迎接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琦冒险第四百零七章 马车和牛群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头和海鲜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临折津府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炉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约而同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铁路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运开启第八十章 改变的开始第二百五十五章 画龙点睛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乱扩张第二百四十八章 销售途径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运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第二百六十章 讲述棱堡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谋算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第六十二章 湿布功效第三百七十三章 诉求和扩大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三百九十三章 离开渭州第七百八十章 亲自迎接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后的办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币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随的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四十八章 胜利的错觉第二百二十一章 计相叶清臣第三百九十九章 兑现奖励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药和地道
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孙吉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问题第三百九十三章 离开渭州第八百零二章 韩琦的探索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第十六章 北宋县城第三百零八章 丧心病狂的装备第二百九十九章 赵允让的反应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军事思想第四百九十章 销售狂潮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陈留第三百二十九章 灵州地位第七百六十一章 飞剪船第四百四十三章 将军野望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八百五十六章 饲料厂第五百零三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三百四十九章 争议和同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钢铁和水泥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厂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点收获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风第二百五十二章 韩琦和铁料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订单和聪明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五百七十章 一击而溃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制造第八百零二章 两国命运第三百零二章 择优选择第四百七十章 锚泊地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八百六十一章 极限种植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四十二章 知识的力量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七百九十八章 签订合约第六百八十三章 辽国撤退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八十章 改变的开始第三十四章 快马追击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迹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动朝野第七百八十章 亲自迎接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琦冒险第四百零七章 马车和牛群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头和海鲜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临折津府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炉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约而同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铁路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运开启第八十章 改变的开始第二百五十五章 画龙点睛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乱扩张第二百四十八章 销售途径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运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第二百六十章 讲述棱堡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谋算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第六十二章 湿布功效第三百七十三章 诉求和扩大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三百九十三章 离开渭州第七百八十章 亲自迎接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后的办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币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随的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四十八章 胜利的错觉第二百二十一章 计相叶清臣第三百九十九章 兑现奖励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药和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