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朝堂 (1)

bookmark

抱着了陈首辅一样心思的臣子们,纷纷大骂郁董有错,一时朝堂上沸沸扬扬全是责备郁董的声音。最后崇祯皇帝只好亲自上阵,下旨说郁董功大于过,这次就不追究了,然后还严令两外两路援军加紧行军,同江北军一起给开封迅速解围。

跟着众人一起山呼万岁后,陈演又跟着退朝的人群一起走出皇宫,今天这些臣子都认为自己表现的不错,为了朝廷的大义据理力争,没有附和皇帝的举止也就不会被御史弹劾,更不会被皇帝在将来用做在郁董或江北军问题上处置失当的挡箭牌。至于最后的决议,也没有人回去用行动反对,因为大家都认为这种行为是里所应当的,只是皇上既然不分功给臣子,那也不要指望臣子出力。

“元辅,若是郁帅此番成功,下官以为可以保举他为江北提督。”

“元辅,郁帅劳苦功高,圣上为何不赐下金币、锦衣?将来若是有余暇,便是招入京师兰台赐宴也不为过啊。”

说话的人很多,陈演记不得都是谁说的什么话,但这些人无疑都要他抢在崇祯皇帝之前把这些话说出来,这样臣子们才能支持。若是不小心被崇祯皇帝抢先说出来了,那大家只好反对到底,虽说太荒谬的事情皇上还是会看出来并且拒绝下旨的,但有些不是荒谬到极点的错误,皇上就会执行下去。

比如河南大旱,朝议要赈济灾难、减免河南赋税,有南京的地方官说此时江南也有灾——当然了,大灾、小灾哪朝哪代不会有一点?所以要免一起免。

当时陈演还不是首辅,只是一个普通的朝臣,听到这个胡说八道的奏章后,他在心里痛骂道:这么荒谬的说法居然也敢堂而皇之地送到御前!一会儿元辅和阁老们开始骂时,我要跟着一起骂。

可是第一个开口的是崇祯皇帝,他觉得这道理很难反驳,所以说既然都有灾,那就都不必免了,也都不必赈济了。

陈演心中又是一片抗议之声,并且暗暗发誓:一会儿当首辅开始反对时,我要跟着嗡嗡。

为什么之前要跟着一起骂,而后一次只能跟着嗡嗡呢?因为对南京的收税涉及到很多东林集团成员的利益。虽然自己也是东林集团的一份子,但是陈演觉得有些时候还是要以国家为重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他不是首辅、不是阁老,这份奏章既然是南京的东林官员启奏的,那还是由周首辅开这个口更为稳妥吧,毕竟在朝堂上他是首辅,在东林内,他是多年来无数东林士人的座师。

不过周首辅没有反对,他赞同了。当时陈演在心里对周延儒又是一顿痛骂:真是懦夫、大懦夫,这么荒谬的决定你居然也会表示同意。

其他的朝臣一个接着一个,都表示同意,陈演也同意了。河南不会得到赈济,而赋税仍要继续,只是因为——崇祯皇上希望靠这个封住南京地方官的口。“皇上不会真的不知道这个主意有多荒谬,或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鉴别真受灾、假受灾和大灾、小灾吧。”陈演当时心里如是想着。

一次又一次,每次陈演都想在首辅表示反对后跟着嗡嗡,但每次首辅都没有对那些荒谬的决议表示反对。“真是懦夫。”陈演每次都给出这样的评判,下朝的时候,陈演时常会趁人不注意,或是周围人正七嘴八舌地给首辅出主意时也跑到首辅身后,发出一两声他认为对国家有利的建议,希望首辅下次上朝时能够把它说出口——反正这么多人都在说话,首辅也不会记得是谁说的,同僚也不会知道是谁提出的建议。

日复一日,陈演已经不准备跟着嗡嗡了,因为首辅是肯定不会在任何有利东林利益的提议上表示反对的,在这种问题上附和皇上也没有关系——不会有御史骂;其他问题一定不能附和皇上——御史还等着骂人的素材呢。

背后还传来乱哄哄的人声,陈演头也不回地向前走着,那些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提案他不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心情去记。

“温体仁,不是我们东林的人,一直替圣上遮风挡雨,替圣上办他相干但是不好意思干的事情,在圣上想获利的时候替圣上抗下不想挨的骂。周延儒送了曹化淳一笔银子,让他对圣上说温体仁结党,圣上就把温体仁罢免了。很干脆、很痛快,完全没有记起温体仁多年的效劳,而是很高兴这个人带走了全部骂名。然后呢然后就是北虏入寇,周延儒硬是把在通县的惨败说成自成祖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捷,圣上因此去太庙献捷,而百官人人喜形于色,人手一篇给太祖高皇帝的锦绣贺文,好像真是什么大捷一般最后周延儒也被罢免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倒霉的嘛,自古坐上宰相这个位置的,能被罢免然后高高兴兴的回乡,就算命不错了。”

打倒了周延儒当上首辅之后,陈演对自己的期许就是要比周延儒强,而所谓的强就是不把惨败硬说成大捷。很久之前,陈演的理想是在首辅反对时跟着嗡嗡,哪怕是触犯东林集团的利益,他仍然要跟着嗡嗡,但现在,他可以反对了,但朝堂之上的风气仍一如以往:“就凭我身后这批懦夫,我要是出来反对的话,他们是绝对不敢跟着嗡嗡的,我会成为孤家寡人被打翻在地的。如果我不坐在这个位置上,再来一个谎报军情的周延儒,那圣上受到的蒙蔽更多,至少现在他还能知道真相,有机会做出正确的决断”

“事事忧人啊,”这是侯洵最近的口头禅,作为在一线负责指挥的督师,他比朝中的大臣们更能感到闯营的压力:“事事忧人啊。”

最近灾害比过去几年好了一些,但大明并没有从中受益很多,倒是相反对义军极为有利,大明的吏治和军队中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侯洵还记得天下刚开始烽火四起的时候,一纸招安往往就能让大批的叛军束手就擒,或是抽调几千边军,便能把流民杀得血流成河。可是现在形势完全不同了,义军中的底层士兵或许还幻想招安,但他们的首领却已经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而他们的军队已经不是明军能够匹敌,镇东侯的新军已经是朝廷的最后希望——不过真的是大明的救星么?对此侯洵心中也是疑云重重。

十几年前,侯洵第一次奉命来河南镇压叛乱,那次的起因很简单,首先是一场水灾,地方官吏请求赈济和减免赋税,不巧的是当时温体仁和东林的激烈争斗正处于紧要关头。温体仁是东林的死对头,他在崇祯面前揭露了钱谦益组织科举舞弊等种种罪状,导致钱谦益无法入阁拜相,东林恨他入骨。为了将这个奸佞轰下台,东林的策略是:在温体仁提出政策时上报灾害,以证明这个奸佞搞得天怒人怨;而东林保举人才时应该风调雨顺。如此水灾的上报不得不推迟一段,侯洵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等我们斗倒了温体仁这个奸佞,我们还是会为民请命的。

第371章 破关 (1)第171章 攻城 (2)第114章 借兵 (2)第535章 换帅 (2)第389章 时代第120章 摧枯 (2)第268章 赌博 (2)第204章 反击 (1)第119章 摧枯 (1)第452章 导游第387章 民心 (2)第115章 阅兵 (1)第177章 启蒙 (2)第519章 假像 (2)第203章 皮影 (2)第389章 时代第176章 启蒙 (1)第415章 治国第342章 遗产 (2)第433章 糊涂 (1)第74章 兵贼第177章 启蒙 (2)第390章 对垒第65章 罪行第198章 僵持 (1)第143章 酝酿 (2)第274章 招摇 (1)第455章 选战(下)第387章 民心 (2)第77章 遇敌第436章 储备 (2)第404章 禁旅第216章 劫营 (1)第205章 反击 (2)第359章 追击第339章 交易第478章 官营第92章 贼x民 (2)第347章 决口第76章 断后第444章 结党第340章 信念第42章 长青 (1)第285章 交锋 (1)第475章 逆流第543章 大捷 (2)第199章 僵持 (2)第40章 疑云 (1)第100章 募兵 (2)第231章 补充 (2)第140章 交易 (1)第328章 误判 (1)第190章 科学第40章 疑云 (1)第450章 承诺第578章 淮安 (2)第419章 名臣第5章 自荐 (3)第261章 密鼓 (1)第279章 对决 (2)第301章 覆灭 (1)第289章 旁观 (1)第329章 误判 (2)第573章 返京 (2)第89章 破军 (2)第76章 断后第514章 军种 (1)第213章 哗变 (2)第472章 建议第214章 潜渡 (1)第30章 干娘 (1)第305章 进步 (1)第183章 扰乱 (2)第524章 界限 (1)第86章 破灭第324章 天平 (1)第1章 序章 (1)第297章 转折 (1)第346章 讲理第146章 小将 (1)第90章 三入第132章 争夺 (1)第274章 招摇 (1)第375章 东征第227章 默契 (2)第459章 兄弟第291章 退却 (1)第395章 黑骑第330章 反应第249章 内讧 (2)第251章 入滇 (2)第217章 劫营 (2)第552章 勾心 (1)第419章 名臣第566章 论述 (1)第43章 长青 (2)第95章 闯王 (1)第225章 战俘 (2)第487章 口彩第255章 弱点 (1)
第371章 破关 (1)第171章 攻城 (2)第114章 借兵 (2)第535章 换帅 (2)第389章 时代第120章 摧枯 (2)第268章 赌博 (2)第204章 反击 (1)第119章 摧枯 (1)第452章 导游第387章 民心 (2)第115章 阅兵 (1)第177章 启蒙 (2)第519章 假像 (2)第203章 皮影 (2)第389章 时代第176章 启蒙 (1)第415章 治国第342章 遗产 (2)第433章 糊涂 (1)第74章 兵贼第177章 启蒙 (2)第390章 对垒第65章 罪行第198章 僵持 (1)第143章 酝酿 (2)第274章 招摇 (1)第455章 选战(下)第387章 民心 (2)第77章 遇敌第436章 储备 (2)第404章 禁旅第216章 劫营 (1)第205章 反击 (2)第359章 追击第339章 交易第478章 官营第92章 贼x民 (2)第347章 决口第76章 断后第444章 结党第340章 信念第42章 长青 (1)第285章 交锋 (1)第475章 逆流第543章 大捷 (2)第199章 僵持 (2)第40章 疑云 (1)第100章 募兵 (2)第231章 补充 (2)第140章 交易 (1)第328章 误判 (1)第190章 科学第40章 疑云 (1)第450章 承诺第578章 淮安 (2)第419章 名臣第5章 自荐 (3)第261章 密鼓 (1)第279章 对决 (2)第301章 覆灭 (1)第289章 旁观 (1)第329章 误判 (2)第573章 返京 (2)第89章 破军 (2)第76章 断后第514章 军种 (1)第213章 哗变 (2)第472章 建议第214章 潜渡 (1)第30章 干娘 (1)第305章 进步 (1)第183章 扰乱 (2)第524章 界限 (1)第86章 破灭第324章 天平 (1)第1章 序章 (1)第297章 转折 (1)第346章 讲理第146章 小将 (1)第90章 三入第132章 争夺 (1)第274章 招摇 (1)第375章 东征第227章 默契 (2)第459章 兄弟第291章 退却 (1)第395章 黑骑第330章 反应第249章 内讧 (2)第251章 入滇 (2)第217章 劫营 (2)第552章 勾心 (1)第419章 名臣第566章 论述 (1)第43章 长青 (2)第95章 闯王 (1)第225章 战俘 (2)第487章 口彩第255章 弱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