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科学

bookmark

降临在河南的大雪,对无家可归的百姓来说无异于一场大难,近卫营的官兵全体出动,许平、余深河、黑保一集体上阵帮助清理道路上积雪。李自成前来视察的时候,看到大批的百姓正一脚深、一脚浅地蹒跚而行,近卫营的士兵竭尽全力的帮助他们,没有任何人敢于像官兵那样劫掠百姓。

一直等到将近黄昏,许平才带着骑兵卫队赶回他的营帐,还带回了一个小男孩。

“从雪地里捡到的,父母都冻死了,这孩子躲在母亲的怀里逃了一命。”今天上午在野外巡逻发现这个奄奄一息孩子时,他父亲早已经冻僵,而母亲似乎刚死没有多久。看他们的装束也是逃难的百姓,不过不是闯营动员区的,而是从更北的地区逃出来的,零零星星地许平又找到了一些这样的百姓:“上次官兵来河南,新军还好,鲁军朱元宏部无恶不作,这次听说官兵又来了,好多离得很远的百姓也开始逃难。末将下令清野之后,更远一些地方的百姓唯恐官兵野无所掠,就去祸害他们的地方,不少人冒着大雪逃离家乡,有的往我们这里来了,有的则往直隶去了。”

李定国的部队已经奉命北上搜索,如果百姓逃入直隶躲避兵祸也就罢了,如果他们奔开封而来,闯营的军队将提供给他们一些生活资料。

以前李自成总觉得许平是前官兵出身,认为他不能体会底层百姓的痛苦,现在见他将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心中很是钦佩:“许兄弟真不像是从官兵那里来的。”

“末将曾是黄候的部下,侯爷的教诲一直记在心里,大王请看,若是没有文臣监军,新军也是不扰民的,只是友军——诸如鲁军种种,新军对他们的胡作非为也是无可奈何。”

李自成道:“话虽如此,但许兄弟能有这片仁心,便是很难得的了。”

“大王认为末将是仁么?”许平苦笑一声,对这些百姓,许平心里有歉疚、也有感激:“若无这些百姓的相助,我们就是睁眼瞎,便是无本之木,而现在新军则是耳聋目盲;这些百姓供给我军的衣食,还让他们的子弟在我军中效力。现在新军大举前来,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烧他们的房子以困新军,若我再不尽力帮助他们,那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

不过除去歉疚和感激,许平更有一种恐惧:“我军所以能在河南这里与官兵争锋,靠的就是百姓与朝廷离心离德,附我而不附官,若是我闯营祸害百姓,哪怕不如官兵;只要百姓不再支持我们,哪怕是两不相帮,我军的末日便算是到了。末将又怎么敢不战战兢兢,竭尽全力去讨好百姓。”

“讨好!”李自成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声:“许兄弟的话深得我心,我也是一样。”

“本朝太祖恐怕也是一样。”许平突然想起了朱元璋:“洪武朝初年,有官报告天下有匪,百官纷纷向太祖高皇帝献策治匪,太祖高皇帝勃然大怒,说盗贼不能扰乱他的大明,但贪官可以让他的社稷倾覆。”

“听说高皇帝还有策,若是农民发现官员贪污欺压百姓,可以自行将官员捆绑入京,有功无罪。”李自成说道。

“是的,末将觉得高皇帝看起来是仁,其实也是畏惧,他见过起义者揭竿而起、排山倒海的样子,他唯恐这一幕会重演在他或者他的子孙身上。”许平想了想又补充道:“英明神武如唐太宗,亦会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语,末将觉得他恐怕也是一样。”许平认为李世民这里面亦有后怕之意,虽然李世民不是农民军的领袖,但许平猜测见识过衣衫褴褛的农民奋起反抗时的李世民,在好不容易坐稳帝位后难免会想到:后世子孙若遇上这样的劫难,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度过。

“那天大王和末将说起,此时若说没有异志便是欺人之语。”许平问道:“假如我们败了自然是一了百了,但若是侥幸赢了,大王打算如何治国?”

许平的卫士们早已经离开,此时帐篷里只有李自成和许平两人,不过这个问题还是让李自成沉思良久,张口回答时,李自成显得有些不自信,语气有些迟疑:“我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对治国我一窍不通,不过若是我坐了这天下,我一定与兄弟们推心置腹,不贪图享乐,每天都出来做事不偷懒。这天下的百姓,首先是三年免征粮,然后则是征一些,不然无法养兵、养吏,但是一定要尽量少征,若是有灾荒不但不能征、还要赈济。”

李自成说完之后,自认为已经很周全,但却看到许平微微摇头,便问道:“许兄弟觉得我说得不对么?”

“大王说得很好,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四十年前,我朝方是极盛之时;二十年前,当今天子登极之时,海内还有二百万官吏将兵向皇上发誓效忠,士民竭诚拥戴。”当时大明的税源尚在,朝廷对全国的人事任免畅行无阻。就是有饥民聚集,只要如杨鹤般的一个书生赶去宣布朝廷会赈济,这些饥民就会自行解散。无论是官吏、百姓、甚至乱民,都信任朝廷。许平甚至觉得,不用说类似汉献帝的历朝末代君王,便是把崇祯天子继位时的形势交给大部分王朝中后期被军阀、权臣困扰的帝王,恐怕他们都会从睡梦中笑醒过来:“可是仅仅只有二十年,天下便烽烟四起,官兵出师,沿途百姓逃散一空,便是朝廷的县城都紧闭城门、严加防备。”

“许兄弟想说什么?”李自成没有听明白这段话和自己的论点有什么联系。

“我想说的是,当今皇上,他的所作所为高皇帝肯定是不同意的,甚至皇上的皇祖、父皇、先帝也都是不同意,但谁能阻止他呢?”这些日子来,顾炎武、夏完淳二人和许平说的那些话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一次次的治乱循环似乎没有逃离的可能:“今天接到那个冻死的孩子时,末将想过要在他父母葬身的地方立一块石碑,将来我军将士过往时,会知道若无河南父老的支持,我们就不能完成坚壁清野的计划。若真是天命在大王,这块石碑也可以流传后世,让后辈子孙们知道得天下的不易,告诫他们不可欺压百”

“我想我明白许兄弟的意思了,许兄弟担心这石碑便像是朝廷勒立在县城大道上的那些铁碑吧?刚才我说的那些话,难道高皇帝就没有想到过么?”那些大明立给官员看的碑上刻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李自成觉得这东西没有用,如果真的建立新朝,上百年后很可能演变成一群地方官在碑前烧香祭拜,然后掉过头去继续征粮催赋。

许平简要给李自成介绍了一些顾、夏的忧虑,把后者听的连连摇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李自成重复了一遍许平刚才说过的话:“治乱循环,以我看来是而不是天命,但这个却是无法避免的。一开始,高皇帝心存畏惧,善待百姓,高皇帝手下的官吏,或多或少也心存畏惧,偶尔有些出格的事也不会太过份,百姓可以忍;许多年过去了,一代人过去了,新的皇帝和官吏,对百姓不那么畏惧了,他们多收了一点税,百姓觉得尚且有活路就又忍了,新的皇帝和官吏庆幸之余,发现这样做是可以的如此一代代传承下去,官吏不断得手,百姓不停地忍耐,官吏对百姓的畏惧之心越来越淡薄,也没有如许兄弟今天这样的感激、愧疚之心。”

“直到有一天,官吏们变得无所畏惧,也就到了百姓忍无可忍的时候了。大王建立的国家,今天互相搀扶着一起在雪地里前进的闯营士兵和河南父老,有一天他们还是会咆哮着厮杀成一团,”许平问道:“这是大王可以接受的吗?大王可以满足于给天下带来二百年的太平,然后陷入又一次的治乱循环吗?”

“我当然不愿意,”李自成不假思索地答道:“浪里白条和六耳猕猴,这两位先生有什么心得进展吗?”

“到目前为止,没有。”许平摇头道:“现在他们做过的事,还是前人都做过的。现在我们挣扎求存,百姓是我军能够幸存的根本,所以什么都好说,从大王开始、末将以及更下面的将士官吏都对此心知肚明,都心存感激、畏惧我们若是败了,自不必说。但若是我们真的赢了,唉,末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以后的官吏对百姓始终心存畏惧,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找到让官吏始终害怕百姓的办法苦口婆心的告诫,随着老人渐渐离去,新一代人总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严刑峻法的威胁,只是让官吏畏惧皇帝而不是百姓,迟早遇到一个像当今天子这样无所畏惧的。”许平本想说自古圣贤明主,从来就没有人找到过这种办法,凭什么闯营可以找到?但这种话似乎有些过于悲观,所以许平就忍住没有说。

“让官吏畏惧百姓?”李自成也是一阵苦笑:“谈何容易。”

“如果做不到就跳不出这个循环,大王无论奠下多么坚固的基业,都会被焚毁在下一次的战火中;大王无论建立怎么样辉煌的功业、都会化为飞灰。”

英国,剑桥

如饥似渴地读完刚拿到的书后,黄乃明和他的兄弟们又带着翻译跑去见校长,斯诺校长举着双手出来迎接他们:“尊贵的子爵阁下,您又来借书了吗?”

“是的。”黄乃明把那本《论磁》双手奉上:“尊敬的校长阁下,贵校,真是一个令我大开眼界的地方。”

校长把那本书小心地收好,赞叹道:“吉尔伯特先生,真是令人嫉妒的天才,现在子爵阁下想必已经能分清电和磁的区别了吧?”

“是的,而且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一个圆球上生活了。”黄乃明感慨不已:“校长阁下,在我们大明,也有关于地球到底是平是圆的争论,我以前也是个水手,曾亲眼看到桅杆先于船体升起,但一直不明白为何水不会从这个球上流走,我们为什么不会掉到宇宙中去,现在终于明白了,正如阁下所说,吉尔伯特先生的天才,真令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嫉妒不已。”

黄乃明说话期间,校长始终有礼貌地含笑不语,等翻译停下里片刻后,他才笑道:“子爵阁下,吉尔伯特先生对我们为什么能在这个球体上站立的解释是不对的。二十年来无数科学家反复试验,即使用最强有力的磁球,也不能让没有磁性的物体稍微表现出一点点的吸附力。显然,把我们束缚在地球上的力量并不是磁力。”

“那是什么?”

“我们还不知道,但这个力已经有了一个名字,我们称之为引力。想必子爵阁下已经在吉尔伯特先生的书中看到,他说假如磁力是均匀分布的,那么越多的质量就会带来越大的磁力。吉尔伯特先生提出的质量概念启发了我们,有一个名叫胡克的年轻人猜想,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拥有一种类似磁力的吸引力,那就是引力。”

“胡克先生?”

“是的,他比子爵阁下还要年轻,现在还不满十八岁,磁力试验虽然失败,但他认为吉尔伯特先生的猜想没有错,必然有一种看不见的力把我们和地球联系起来,并且延伸到整个宇宙,使我们的地球和月亮连在一起,更与太阳、还有其他的行星连接为一个整体,而这个力是只由质量决定的,只不过非常微弱,所以我们很难在周围找到证据。”

“那就是说不可验证了?”黄乃明有些失望:“那怎么可以说是科学呢?”

黄乃明的话让校长有些诧异,他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而是反问道:“子爵阁下认为科学是什么?”

“我父亲曾经听一些到大明的欧罗巴人提到过科学,对我说过他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就是一种可证伪的陈述。比如‘今天伦敦下雾了’,就是科学陈述,首先不可以是疑问句或是感叹句,比如不可以是‘今天伦敦下雾了吗?’或是‘今天伦敦的雾好大啊!’;其次是可以证伪,即是不是真的下雾了,我们可以检验,比如‘今天上帝降临伦敦了,但是没有任何人察觉到,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不是。所以既然胡克先生的猜想无法证伪,那就不是科学。”

“尊贵的侯爵阁下的睿智,令我非常钦佩。”校长满脸都是震惊:“能够把科学用这么简单的语言概述出来,就是欧罗巴的科学家们都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而且我不得不说,侯爵阁下对科学的认识非常透彻,我完全赞同他的定义。”

黄乃明微微一笑:“我父亲还说过,科学终有一日会变得异常强大,会让它的敌人都企图化妆成它。”

“这个是尊贵的侯爵阁下在恭维我们了,而且实在太过恭维了。”校长微笑起来,仆人送上了红茶,宾主喝过后,校长又说道:“其实我们已经找到了验证胡克先生猜想的办法,意大利的伽利略先生发明的天文望远镜,我的学校也刚刚成功地得到了一台,我们正用它重复伽利略先生的观察,计算木星和她卫星的速度。”

“这和胡克先生的引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胡克先生猜想,引力会和两个有质量物体的距离成反比关系,这个猜想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彗星在远离太阳的时候,飞行的轨迹近乎直线,而在接近太阳的时候会被剧烈地扭转到另一个方向上。我们已经估算除了大行星的质量,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力,并且真的是和距离成反比关系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观测到的卫星角速度与我们的计算结果精确吻合。”校长问道:“刚才子爵阁下的科学论述已经被证伪了,今天伦敦没有雾,晚上我们会去继续观察木星,尊贵的子爵阁下可愿一同前去看看?”

“求之不得。”黄乃明站起来谢道:“真不知道该如何答谢校长的款待。”

“若是有一天我去大明,子爵阁下便可以招待我了。”校长笑起来:“或者,子爵阁下见到护国主的时候,可以为我们美言几句,我们想成立一个科学院,记录和继续我们的这点小小爱好。”

第295章 败像 (1)第562章 党务 (1)第383章 忻州 (1)第584章 开始 (3)第351章 末世第539章 逃窜 (2)第313章 牺牲 (1)第330章 反应第50章 条例 (3)第453章 选战(上)第99章 募兵 (1)第155章 对射 (2)第554章 退缩 (1)第505章 道义 (2)第486章 观察第190章 科学第244章 内忧 (1)第228章 交换 (1)第27章 遗物 (2)第548章 批判 (1)第463章 辽藩第404章 禁旅第439章 召集第552章 勾心 (1)第409章 诏狱第423章 奸党第194章 消耗 (2)第420章 同享第347章 决口第183章 扰乱 (2)第507章 协议 (2)第23章 惩罚 (2)第413章 烈皇 (2)第536章 拦截 (1)第489章 潜行第136章 退兵 (1)第65章 罪行第398章 王牌第376章 摊牌 (1)第344章 前驱 (1)第358章 父子第120章 摧枯 (2)第56章 夺印 (2)第314章 牺牲 (2)第305章 进步 (1)第310章 等待 (2)第372章 破关 (2)第252章 军法 (1)第570章 辞职 (1)第53章 离别 (1)第329章 误判 (2)第368章 受降第104章 纷争 (2)第265章 决心 (1)第496章 闯关第207章 战后 (2)第539章 逃窜 (2)第431章 官司 (1)第230章 补充 (1)第288章 喘息 (2)第551章 走私 (2)第84章 成熟 (1)第501章 绝境第285章 交锋 (1)第138章 安泰 (1)第307章 鞠躬尽瘁 (1)第91章 贼x民 (1)第215章 潜渡 (2)第215章 潜渡 (2)第344章 前驱 (1)第321章 新仇第470章 人心第93章 救民 (1)第400章 倒戈第309章 等待 (1)第540章 缺口 (1)第139章 安泰 (2)第336章 政治 (1)第207章 战后 (2)第246章 争斗 (1)第180章 司狱 (1)第126章 算盘 (2)第275章 招摇 (2)第479章 兄妹第22章 惩罚 (1)第144章 应对 (1)第525章 界限 (2)第80章 隐姓 (1)第108章 实战 (2)第436章 储备 (2)第311章 责任 (1)第371章 破关 (1)第561章 组阁 (2)第87章 决裂第197章 坚守 (2)第50章 条例 (3)第23章 惩罚 (2)第86章 破灭第450章 承诺第347章 决口
第295章 败像 (1)第562章 党务 (1)第383章 忻州 (1)第584章 开始 (3)第351章 末世第539章 逃窜 (2)第313章 牺牲 (1)第330章 反应第50章 条例 (3)第453章 选战(上)第99章 募兵 (1)第155章 对射 (2)第554章 退缩 (1)第505章 道义 (2)第486章 观察第190章 科学第244章 内忧 (1)第228章 交换 (1)第27章 遗物 (2)第548章 批判 (1)第463章 辽藩第404章 禁旅第439章 召集第552章 勾心 (1)第409章 诏狱第423章 奸党第194章 消耗 (2)第420章 同享第347章 决口第183章 扰乱 (2)第507章 协议 (2)第23章 惩罚 (2)第413章 烈皇 (2)第536章 拦截 (1)第489章 潜行第136章 退兵 (1)第65章 罪行第398章 王牌第376章 摊牌 (1)第344章 前驱 (1)第358章 父子第120章 摧枯 (2)第56章 夺印 (2)第314章 牺牲 (2)第305章 进步 (1)第310章 等待 (2)第372章 破关 (2)第252章 军法 (1)第570章 辞职 (1)第53章 离别 (1)第329章 误判 (2)第368章 受降第104章 纷争 (2)第265章 决心 (1)第496章 闯关第207章 战后 (2)第539章 逃窜 (2)第431章 官司 (1)第230章 补充 (1)第288章 喘息 (2)第551章 走私 (2)第84章 成熟 (1)第501章 绝境第285章 交锋 (1)第138章 安泰 (1)第307章 鞠躬尽瘁 (1)第91章 贼x民 (1)第215章 潜渡 (2)第215章 潜渡 (2)第344章 前驱 (1)第321章 新仇第470章 人心第93章 救民 (1)第400章 倒戈第309章 等待 (1)第540章 缺口 (1)第139章 安泰 (2)第336章 政治 (1)第207章 战后 (2)第246章 争斗 (1)第180章 司狱 (1)第126章 算盘 (2)第275章 招摇 (2)第479章 兄妹第22章 惩罚 (1)第144章 应对 (1)第525章 界限 (2)第80章 隐姓 (1)第108章 实战 (2)第436章 储备 (2)第311章 责任 (1)第371章 破关 (1)第561章 组阁 (2)第87章 决裂第197章 坚守 (2)第50章 条例 (3)第23章 惩罚 (2)第86章 破灭第450章 承诺第347章 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