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两难

bookmark

张天琳乃是大顺正二品武臣,李自成藏匿山中时追随左右的十八骑之一,大顺在西安建制时,牛金星曾预备给他制将军称号,后来改称左将军。李自成北上攻取北京时任命他为山西留守,称监国后委任张天琳为山西节度使。

得知城破后,张天琳率领亲卫拼死巷战,且战且退到太原衙门时,他身边只剩下百余人而已。

见蒙军势大,张天琳一挥手中宝剑:“去南门。”

南门城楼上此时还在顺军手中,张天琳带着亲卫登上城楼继续指挥抵抗,入夜前太原全城失陷。得意洋洋的姜瓖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来到最后这小股仍在抵抗的顺军原处,派人向城楼上喊话:

“汗王知道张将军是好汉,何不早降?”

看着满城的烟火,还有身边人人带伤的部下们,张天琳长叹一声,对左右说道:“诸君把我的首级献给鞑子吧,应该可保平安。”

“大人,吾等誓死不降!”左右闻言纷纷大声叫道。

“你们若是能保住性命,可是寻机逃还,告知主上今日情形。”张天琳看见原处的蒙军已经把火炮推过来,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支撑到天黑了:“徒死无益。”

“大人,吾等誓死不降!”

左右的顺军仍是一模一样的回答。

“唉。”看着城下姜瓖那模糊的身影,张天琳想起当初晋军投降时的一番对话,顺王觉得姜瓖世代将门,大明崇祯天子对他又极为优待,结果却不战而降,就有心杀其人、夺其军,但张天琳拼命为姜瓖说好话,觉得杀降不但不祥而且不义,最后李自成看在这个老兄弟的面子上就没动姜瓖。从被委任为山西留守到出任山西节度使,张天琳一直对这些降将推心置腹,从来不曾剥夺过前明降将的兵权,左右有微词时他还常说:我待人以至诚,别人必会感动。

结果姜瓖在大同诱杀张天琳好友柯天相,引蒙古兵入关后,这些降将因为对待遇不满纷纷倒戈,张天琳竟然因为没剥夺过别人的兵权而变得无兵可用:“当初放过这贼子,真是妇人之仁啊,我害了顺王,也害了这山西全省百姓,还害了我的朋友和这许多好部下。”

“主上、太师和大将军会替我们报仇的。”张天琳向周围不离不弃的部下们团团一拱手,亲自探出头向城下大声喊道:“张某有死无降!”

太原城陷,大顺山西节度使张天琳殉国。

明朝时姜瓖世代将门,其兄姜让本为大明榆林总兵,现在是大顺陕西节度使,闻变在榆林起兵,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叛顺围攻西安——大顺的西京。姜瓖伙同其弟姜瑄——原大明山西阳和总兵,配合救火营和林丹汗主力横扫整个山西,前明降军纷纷倒戈易帜,顺军的嫡系留守监视部队很快就被蒙军消灭一空。

顺廷急令正在四川恢复秩序、组织生产的高一功部驰援陕西,高一功星夜奔赴西安意图给守城顺军解围时,侧翼一同前往的吉星辉临阵倒戈,自称当初投降顺军乃是权宜之计,在姜让和吉星辉的夹击下,高一功所辖顺军一败涂地,突出重围后帅残军退保四川。林丹汗拜姜让为川王,让他急发兵南追高一功,而拜吉星辉为秦王,约他来山西会师一同进攻北京。

“大人,第十九步兵翼已经顶不住了。”

从北直隶紧急动员,第一个抵达山西境内的援军是沈云从带领的狙击营,这个营刚组建数月,营内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跟随许平征战四方的老兵,而武器更是缺少。顺廷开始南征后,主要的力量都用来供给许平的部队,狙击营的训练计划严重滞后,本来沈云从也没有想到手下这个营会这么早就上战场,无论是顺王还是太师牛金星都估计怎么也得到许平北返,顺军开始经营关外时这个营才会派上用场,这样顺廷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物资补给、完善狙击营。

“知道了。”沈云从的部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有火器,剩下的还都是长矛等冷兵器,不要说对上救火营,就是面对林丹汗的主力军都显得十分吃力,他看着眼前危机万分的战场,冷冷地答道。

“大人,周续祖军出现在我们侧面。”又一个参谋急匆匆地来报告。

“是助我还是助逆?”沈云从立刻问道,但话才出口他就自嘲地笑了一声,因为参谋指名道姓地叫周续祖的名字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周贼!”参谋气恨恨地报告道:“也打起了红旗,还让手下兵丁也带着昏君的孝。”

“不知道插汗许给了他什么,是豫王吗?”

沈云从看到救火营背后蒙古骑兵正发起冲锋,把败退的顺军第十九步兵翼的士兵成片地砍倒在地,可此时沈云从手边已经连一个兵都派不出,第二十步兵翼正勉力抵抗着周部和王部的两面夹击,失败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当初余兄说要把王启年这贼宰了,救火营都坑了,要真是如此,哪里还有今日之患,就是蒙兵入寇,狙击营也不会没有武器,可大人就是不同意。”沈云从无能为力地看着自己的军队从颓势变得败象毕露,然后就是全线崩溃。狙击营各队的队官都是沈云从一手提拔起来的,几乎都有在近卫营或是装甲营种效力的经历,就像祀县之战是新军第一次全面溃败,这也是许平成军以来他手下第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而狙击营的队官也和祀县新军的军官一般,纷纷战死在沙场第一线:“大人真是妇人之仁!”

“大人,”左右看到蒙军已经从两侧包抄沈云从的将旗,顺军士气已经崩溃,士兵们在军官战死后抛弃武器满山遍野地逃窜,只剩下一点点部队还在营主的旗帜前做最后的抵抗,而沈云从仍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摸样,着急地催促道:“快走!快走!”

“胡说!我这么多朋友、部下和好军官都战死了,我岂能独活!”沈云从把佩剑解下来交给参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佩剑和营旗撤退,把它们交给许平,同时已经把手铳紧紧握在手中:“本将绝不会活着做俘虏,告诉大人,若是他不能用王贼、周贼的心肝祭奠兄弟们,我死不瞑目。”

北方急报如雪片般送到浙江,许平让全军转入防御,本人立刻回到南京坐镇。

“大同失守,右将军柯天相殉难。”

“太原失守,左将军张天琳殉难。”

“****山西不利,偏将军沈云从兵败自杀。”

“西京失守”

“陕西全境沦陷”

“山西全境沦陷”

“紫荆关、居庸关戒严。”

“山海关戒严。”

“北京戒严。”

从北方来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现在军中人心浮动,尤其是家属在河南或北京的官兵,更是一片心浮气躁。

“主上有何吩咐?”许平询问从北京来的使者。

“陛下和太师想知道大将军兵力有没有富裕,若是大将军能抽调一劲旅北返的话,那是越快越好。”几天前使者还带顺王和牛金星的话给许平,让南征军不必惊慌,顺廷已经集结部队准备****山西,许平的任务仍是积聚兵力、粮草,准备攻打福建。

而许平选择的攻击点就是仙霞关,早在李成栋、吴三桂几次试探进攻不利后,许平就发觉福建仍有相当余力,下令各军停止冒进展开侦查。最近几个月以来许平在一线扩建了许多大型仓库贮备军实,清剿浙东后方,抄没逃亡福建的缙绅、商人的家产,同时举办了多次劝捐、劝饷的诗会,把收集来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一线。

虽然许平放风说要到明岁夏秋两季再发起攻击,不过他始终在寻觅着最佳的攻击机会,而这个日期他估计可能会在闽省召开那个什么选举的时候提前到来。到前线督战后,许平亲自负责情报收集工作,仔细侦探仙霞关附近明军的具体部署,几个月下来其中明军防御体系中的那些核心棱堡,它们的垒墙高度、宽度,还有壕沟的周长、深度都已经精确到了寸,连这些棱堡堡门距离垒中明军指挥部的距离有多少步都了如指掌。目前近卫、装甲两营已经齐装满员,许平在后方秘密建立了一条同明军仙霞关阵地一模一样的防线,所有的棱堡、壕沟和交通壕都是严格按照情报复制的,这两个营就在这条秘密防线里进行训练。前卫、后卫、神射三营则继续补充人员,在许平的计划表里这个月会收集到足够多关于闽北龙岩、福州一带明军二线防御体系的情报,然后会建立另一条秘密防线让这三个营投入训练。

福建有大量的民兵组织,而且还有规模庞大的福宁军。虽然对方战斗经验远远不能和顺军精锐相比,但是对方既有山地地形依托,而且火器数量大大超乎许平想象,周洞天估计光对方民兵拥有的火枪就比顺军全体还多。所以许平认为对福建的第一击就必须达成摧毁性效果,争取靠雷霆一击来彻底击垮对方民兵的斗志,避免陷入僵持和令人头痛的后方游击战。

以现在许平的精心准备,他也不敢说有绝对的把握神速突破福宁军的防线并夺取闽北重地,而是不是能击溃对方武装民兵的斗志更是未知数。通过研究之前闯军在江西受挫的教训,许平认为对付这种前所未见的大量用火枪武装起来的民兵,必须得保证后方交通道上驻扎有本方野战重兵,让对方每一次游击袭扰都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摧毁民兵的士气。总而言之就是许平手头的兵力并不富裕,连江北军和关宁军都要尽数使用才能保证进攻的成功性。

“主上说的劲旅,到底需要多少?”此时抽调一、两营野战兵回援北方未必够用,而且同样会导致许平总攻兵力不足:“若是居庸关活着紫荆关失守,主上有何打算?会坚守北京么?”

使者答道:“刘将军已经赶去紫荆关坚守,他走前和太师都已经提议,北京空虚,居庸关和山海关都是前明降将在守,忠诚可虑,所以若是刘将军交战不利,主上可能会退守山东。”

陕西丢失,山西的蒙军已经没有后顾之忧,随时可能沿着黄河切断北京和山东的联系,将顺军包围在北京一带,而空虚的北京似乎也没有什么余力阻止蒙军的此类行动,使者的回答并不是很出乎许平的意料,但他仍是一阵摇头:“这样黄河以北皆不是国家所有。”

知道使者没有其他什么可说的,许平就让他退下继续看着地图,如果李自成退守山东,整个大顺的疆域就会被压缩成一条细长的地域,长江将成为主要的交通线,这样福宁军的水师威胁也会大大增加。

“不要在向前线送东西了,我们要加快修筑沿江炮台,若真是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们得阻止福宁水师进入长江。”

交代了一些紧要军务后,许平让周洞天暂时代理自己的职务:“我要立刻轻装简从返回北京,面见陛下。”

“大人是要退兵么?那福建的事情怎么办?”福宁军的主力目前云集仙霞关,和顺军近距离对峙,周洞天担忧一旦退兵会被对方打成一个乘胜追击。

“你赶去前线稳固防守,前卫、后卫、神射三营不要撤下来训练了,一时半载我们恐怕不会进攻福建,安排近卫和装甲两营尽快返回南京,我很快就要用到它们。”许平想了想,又交代道:“若闽军势大,不妨且战且退撤回浙北、南京,不要和他们硬拼,我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援军来江南。”

“这三营不退啊,那如何处置江北军和关宁军?”在顺军气势如虹的时候,这些军队是助力,但眼下就成了隐忧,周洞天问道:“要是三营不退,大人又把近卫、装甲带走,他们在后方作乱怎么办?末将觉得大人退兵之举不妥,要是他们觉得风头变了,又投降回齐公那边,我们三营岂不是要被包了饺子?”

第145章 应对 (2)第176章 启蒙 (1)第97章 兵权 (1)第335章 对话第49章 条例 (2)第134章 回忆 (1)第130章 修正 (2)第464章 民智第240章 攻心 (1)第194章 消耗 (2)第311章 责任 (1)第70章 意外 (2)第500章 弃守 (2)第343章 矛盾第249章 内讧 (2)第294章 纰漏 (2)第410章 破城第476章 作乱第402章 劝降 (2)第203章 皮影 (2)第246章 争斗 (1)第65章 罪行第295章 败像 (1)第529章 战机 (2)第389章 时代第373章 西安第435章 储备 (1)第82章 脱身 (1)第363章 影响第59章 腐蚀 (1)第239章 矛盾 (2)第548章 批判 (1)第403章 直隶第353章 缙绅第207章 战后 (2)第61章 抚民 (1)第532章 落马 (1)第263章 变化 (1)第68章 狼穴第421章 决心第95章 闯王 (1)第223章 善后 (2)第177章 启蒙 (2)第335章 对话第493章 直觉第526章 迎击 (1)第76章 断后第36章 敲打 (1)第280章 近战 (1)第195章 前沿第218章 夜袭 (1)第584章 开始 (3)第325章 天平 (2)第361章 剿匪第149章 行军 (2)第142章 酝酿 (1)第573章 返京 (2)第184章 心路 (1)第238章 矛盾 (1)第163章 总结 (2)第398章 王牌第187章 谅解 (2)第112章 困惑第464章 民智第305章 进步 (1)第310章 等待 (2)第120章 摧枯 (2)第451章 期望第125章 算盘 (1)第433章 糊涂 (1)第509章 动摇 (2)第388章 军阀第382章 疑案 (2)第212章 哗变 (1)第303章 保守 (1)第180章 司狱 (1)第446章 两难第516章 调任 (1)第112章 困惑第257章 密谋 (1)第143章 酝酿 (2)第488章 扩军第523章 见闻 (2)第513章 家书 (2)第538章 逃窜 (1)第262章 密鼓 (2)第524章 界限 (1)第223章 善后 (2)第317章 失败 (1)第416章 吸纳第420章 同享第295章 败像 (1)第550章 走私 (1)第282章 应对 (1)第104章 纷争 (2)第334章 断后第81章 隐姓 (2)第482章 安庆第328章 误判 (1)第208章 大势 (1)
第145章 应对 (2)第176章 启蒙 (1)第97章 兵权 (1)第335章 对话第49章 条例 (2)第134章 回忆 (1)第130章 修正 (2)第464章 民智第240章 攻心 (1)第194章 消耗 (2)第311章 责任 (1)第70章 意外 (2)第500章 弃守 (2)第343章 矛盾第249章 内讧 (2)第294章 纰漏 (2)第410章 破城第476章 作乱第402章 劝降 (2)第203章 皮影 (2)第246章 争斗 (1)第65章 罪行第295章 败像 (1)第529章 战机 (2)第389章 时代第373章 西安第435章 储备 (1)第82章 脱身 (1)第363章 影响第59章 腐蚀 (1)第239章 矛盾 (2)第548章 批判 (1)第403章 直隶第353章 缙绅第207章 战后 (2)第61章 抚民 (1)第532章 落马 (1)第263章 变化 (1)第68章 狼穴第421章 决心第95章 闯王 (1)第223章 善后 (2)第177章 启蒙 (2)第335章 对话第493章 直觉第526章 迎击 (1)第76章 断后第36章 敲打 (1)第280章 近战 (1)第195章 前沿第218章 夜袭 (1)第584章 开始 (3)第325章 天平 (2)第361章 剿匪第149章 行军 (2)第142章 酝酿 (1)第573章 返京 (2)第184章 心路 (1)第238章 矛盾 (1)第163章 总结 (2)第398章 王牌第187章 谅解 (2)第112章 困惑第464章 民智第305章 进步 (1)第310章 等待 (2)第120章 摧枯 (2)第451章 期望第125章 算盘 (1)第433章 糊涂 (1)第509章 动摇 (2)第388章 军阀第382章 疑案 (2)第212章 哗变 (1)第303章 保守 (1)第180章 司狱 (1)第446章 两难第516章 调任 (1)第112章 困惑第257章 密谋 (1)第143章 酝酿 (2)第488章 扩军第523章 见闻 (2)第513章 家书 (2)第538章 逃窜 (1)第262章 密鼓 (2)第524章 界限 (1)第223章 善后 (2)第317章 失败 (1)第416章 吸纳第420章 同享第295章 败像 (1)第550章 走私 (1)第282章 应对 (1)第104章 纷争 (2)第334章 断后第81章 隐姓 (2)第482章 安庆第328章 误判 (1)第208章 大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