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抚民 (1)

bookmark

八月六日这天,长青营正在位于禹城东北方的土河河段上搭建浮桥,准备渡河进攻该城。探子报告叛军焚烧桥梁,有在禹城坚守的可能性,因此明军也加倍警惕。到今天为止,长青营前队比预期的进度快了一天有余,先锋许平手里有充足的时间做仔细的布置。在监督工兵队搭桥的时候,许平接到报告,在附近的村子里发现有几个老头。目前军队所在的位置是叛军和官军长期来回拉锯混战的地区,地方官也空缺一年以上,如果能够找到几个向导打听些情况,自然让许平非常高兴,就命令把那几个村民带来,他要亲自问话。

被发现的几个老人都腿脚不好,奉命前去领人的余深河更无二话,当即命令手下士兵制造担架,把几个老人一路抬到许平这里来。当几个哆哆嗦嗦的老头被带到马前时,许平连忙下马走过去,客气地问道:“老人家可好?”

见来了一个大人物后,老头们都噗通跪在地上:“将爷,草民不是细作。”

“老人家贵姓?”

“将爷,草民不是细作。”

“老人家是本地人吗?”

“将爷,草民不是细作。”

无论许平如何好言安抚,他们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辩解自己不是叛军的探子。许平见实在无法问出任何有价值的话,只好暂时放弃。正值开饭时间,许平就命令给这几位老人送上一份热腾腾的饭菜。

吃过饭后,几个老人的精神略见好转,不再像刚才那样萎靡不振。其中一个鼓起勇气开始回答许平的问题。据他说,附近因为战争已经破败多年,农民们根本缴不上官府的地租,所以大家普遍抛荒。倒是季退思匪帮把地方官都打跑后,有些逃去做土匪的人又回家来种地,许平看见的那些没有拾干净的田地就是这些前土匪种的。听说官兵又打回来后,这些人不敢多耽误,只是草草收割后就又逃回山寨里去。那些粮食当然现在都在叛军的营寨里。老人们极力辩称他们村里绝无土匪,全都是良民,只是畏惧兵祸才不得不逃离村子。

“村子里的年轻人现在都在哪里?”许平想宣传一下他们新军的军纪,也希望尽可能地安抚民众,以协助官兵运送辎重。

这老头倒是很老实,自从说开头以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男人们怕被官兵抓丁,都藏到山间、河沟里去了。”

“那村子里的妇孺呢?”

“女人们怕被官兵看见,也都躲起来了。”

“村里只有你们几个老人?”

“走得动的都走了,我们几个走不动的只好留下来了。”

周围的其他几个军官都嘿然无语。许平下令好好款待几位老人,同时派遣士兵搜索四周,如果遇到逃难的百姓,就告诉他们己方是新军。许平一再向属下军官强调,绝对不许伤害百姓,只要向他们宣传本军的军纪便可,如果百姓实在不愿意返乡也万万不可强求。

七日下午,张承业赶到许平处,他已经把指挥后队的权利交给吴忠。等张承业抵达前哨位置后,他看见修建一半的浮桥上并没有工兵在继续施工,而是正在搭建临时仓库。此时长青营官兵已经有一千八百人抵达土河浮桥附近,但许平身边的不过三百人而已。张承业见状眉头一下子就皱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当众发火,而是招呼许平一个人来和他说话。

许平把手头的工作交待给周洞天等几个参谋,就跟着张承业走进他的临时帐篷。进门后,张承业示意许平把帐门落下,才质问道:“先锋昨天就该度过土河,搜索禹城一带的贼寇,为何今日浮桥还没有建好?”

许平不慌不忙地搬过一把椅子,恭敬地请张承业落座,道:“大人请落座,末将有些东西要给大人看。”

张承业仍一动不动地站着,不耐烦地催促道:“有话就快说罢。”

“遵命。”许平把桌子上的几张纸摊开,摆在张承业的眼前,同时读着上面的数字:“直到今日午时为止,我军在此地方圆三十里内发现百姓一千三百七十二人。见到我军的侦骑和士兵后,这些百姓中有九百六十五人试图逃跑,三百人跪地求饶,还有二十人试图持械攻击我军士兵,不逃不避的人微乎其微。”

张承业静静地看着纸上的统计数字,在许平给他搬过来的椅子上坐下,道:“继续讲。”

许平把第一张纸拿到一边,指着第二张纸上的数字给张承业看:“大人,我营士兵向这些百姓提供粮食后,其中有近九百人收下,其余的都说什么也不要。很多百姓都是饥肠辘辘,但是当着我军士兵吃东西的不过五十人而已,而且全部是老人和孩子。从始至终,青壮都保持着对我营士兵的戒备,即使告诉他们我们是镇东侯属下的新军,他们仍怀有敌意。”

张承业扫视着这些统计数字,头也不抬地问道:“克勤对此怎么看?”

“大人!”许平双手撑着桌面,大声说道:“此地已经一年多没有地方官了,在贼寇的长期蛊惑下,民心已经非常可虑。一见官兵前来就四下逃散,这对我军非常不利。贼在暗处,我在明处,我军很难获得贼兵的情报,而贼人对我军的行动却了如指掌。”

张承业抬起头看着许平,道:“参谋司事先的计划是要我军尽快占领禹城,再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齐河。如果我们止步不前的话,不但会打乱参谋司的计划,而且跟在我营后面的十万大军都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

“事先的计划里,参谋司并没有想到贼人的蛊惑已经如此深入民心,计划里甚至还想利用民力协助我军运输辎重。”许平保持着姿势不变,直视着张承业的眼睛,大声道:“大人,末将要在此地彻底击破贼人的蛊惑,彻底消除百姓心中的怀疑,请大人恩准。”

张承业沉吟不语,许平满怀希望地看着他。张承业再次拿起那些统计数字看看,对许平道:“克勤打算怎么做?”

“禀大人,末将已经下令拉网搜索附近的难民,而且不会是一个梯队,而是多层进行,务求不让任何一个百姓聚集区漏网”

在张承业到来之前,这个计划就已经开始执行。上千名士兵,以把总队为单位分开搜索,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同时往复巡视方圆五十里内的各处百姓聚集地。计划里同时也包括对这些士兵的补给预案和轮休细则。

许平认为,暗示百姓回村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他觉得不对百姓提要求更有助于他们信任官兵:“末将猜想他们急于逃难,必然房屋简陋,所以会立刻动手让士兵们帮助他们修缮房屋,同时大力宣传我军的仁德。”

张承业没有点头而是反问道:“严格按照条例来行事么?”

“是的。”许平重重地一点头。

“山岚营的先锋两日内就会到达此地,精金营在三日内抵达,其他各营也会随后迅速开来。从现在开始只有两天时间,九日午时一定要渡过土河,这个克勤是否清楚?”

许平胸有成竹:“末将明白,所以才想立刻着手开始安民,但绝不会因此拖慢大军步伐。”

“那么,条例上不许可提供银钱、超过一日所需的粮食或衣服给百姓,即使是看上去很困难的人家也不许可,这个克勤可否知晓?”

许平当即答道:“是,末将深知此条,绝不会浪费大量的军需。”

张承业看着许平,追问道:“为何会浪费大量军需?”

许平垂首沉吟了一会儿,把条例反复思考一番后斟酌着答道:“因为一旦开仓一次,百姓中难免会有人赖上我军吧?这样这样就会天天来要,而更多人看见后也会效仿。会变成我军的沉重负担,长期如此实在是”

说到这里许平突然声音一滞,抬头看向张承业:“大人,末将明白了,末将知错了。”

张承业微微点头,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何会有尽力帮百姓修缮房屋的条例?这条意义何在?”

第113章 借兵 (1)第3章 自荐 (1)第97章 兵权 (1)第333章 追击第407章 兰台第83章 脱身 (2)第195章 前沿第542章 大捷 (1)第292章 退却 (2)第296章 败像 (2)第163章 总结 (2)第188章 清野 (1)第365章 遭遇第54章 离别 (2)第566章 论述 (1)第328章 误判 (1)第364章 尾随第492章 前景第256章 弱点 (2)第2章 序章 (2)第239章 矛盾 (2)第499章 弃守 (1)第336章 政治 (1)第320章 决斗 (2)第261章 密鼓 (1)第371章 破关 (1)第527章 迎击 (2)第409章 诏狱第334章 断后第165章 转变 (2)第275章 招摇 (2)第211章 后事 (2)第25章 世子 (2)第491章 中庸第436章 储备 (2)第273章 相对第261章 密鼓 (1)第369章 退意 (1)第400章 倒戈第123章 压力 (1)第489章 潜行第452章 导游第232章 乱局 (1)第84章 成熟 (1)第583章 开始 (2)第234章 前路 (1)第534章 换帅 (1)第285章 交锋 (1)第520章 架空 (1)第514章 军种 (1)第220章 炸营 (1)第246章 争斗 (1)第252章 军法 (1)第266章 决心 (2)第391章 火线第374章 改元第561章 组阁 (2)第58章 诱惑 (2)第148章 行军 (1)第386章 民心 (1)第93章 救民 (1)第260章 志向 (2)第40章 疑云 (1)第544章 口实 (1)第27章 遗物 (2)第248章 内讧 (1)第459章 兄弟第383章 忻州 (1)第271章 出击 (1)第346章 讲理第467章 阳光第572章 返京 (1)第573章 返京 (2)第280章 近战 (1)第112章 困惑第177章 启蒙 (2)第130章 修正 (2)第375章 东征第320章 决斗 (2)第308章 鞠躬尽瘁 (2)第43章 长青 (2)第385章 焚城第319章 决斗 (1)第210章 后事 (1)第518章 假像 (1)第431章 官司 (1)第34章 失落 (1)第141章 交易 (2)第431章 官司 (1)第560章 组阁 (1)第437章 内忧第173章 基业 (2)第38章 邀请 (1)第425章 渡江第330章 反应第23章 惩罚 (2)第281章 近战 (2)第137章 退兵 (2)第74章 兵贼第303章 保守 (1)
第113章 借兵 (1)第3章 自荐 (1)第97章 兵权 (1)第333章 追击第407章 兰台第83章 脱身 (2)第195章 前沿第542章 大捷 (1)第292章 退却 (2)第296章 败像 (2)第163章 总结 (2)第188章 清野 (1)第365章 遭遇第54章 离别 (2)第566章 论述 (1)第328章 误判 (1)第364章 尾随第492章 前景第256章 弱点 (2)第2章 序章 (2)第239章 矛盾 (2)第499章 弃守 (1)第336章 政治 (1)第320章 决斗 (2)第261章 密鼓 (1)第371章 破关 (1)第527章 迎击 (2)第409章 诏狱第334章 断后第165章 转变 (2)第275章 招摇 (2)第211章 后事 (2)第25章 世子 (2)第491章 中庸第436章 储备 (2)第273章 相对第261章 密鼓 (1)第369章 退意 (1)第400章 倒戈第123章 压力 (1)第489章 潜行第452章 导游第232章 乱局 (1)第84章 成熟 (1)第583章 开始 (2)第234章 前路 (1)第534章 换帅 (1)第285章 交锋 (1)第520章 架空 (1)第514章 军种 (1)第220章 炸营 (1)第246章 争斗 (1)第252章 军法 (1)第266章 决心 (2)第391章 火线第374章 改元第561章 组阁 (2)第58章 诱惑 (2)第148章 行军 (1)第386章 民心 (1)第93章 救民 (1)第260章 志向 (2)第40章 疑云 (1)第544章 口实 (1)第27章 遗物 (2)第248章 内讧 (1)第459章 兄弟第383章 忻州 (1)第271章 出击 (1)第346章 讲理第467章 阳光第572章 返京 (1)第573章 返京 (2)第280章 近战 (1)第112章 困惑第177章 启蒙 (2)第130章 修正 (2)第375章 东征第320章 决斗 (2)第308章 鞠躬尽瘁 (2)第43章 长青 (2)第385章 焚城第319章 决斗 (1)第210章 后事 (1)第518章 假像 (1)第431章 官司 (1)第34章 失落 (1)第141章 交易 (2)第431章 官司 (1)第560章 组阁 (1)第437章 内忧第173章 基业 (2)第38章 邀请 (1)第425章 渡江第330章 反应第23章 惩罚 (2)第281章 近战 (2)第137章 退兵 (2)第74章 兵贼第303章 保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