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噩夜

人人都道皇帝好…也只有做上了龙椅,才能明白这份差事不是那么好做的。

‘天下是朕的’这个说法不错,可‘朕也是天下的’,丰隆不怎么聪明,不过他足够勤勉,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南理国不太平,外有虎狼列强、内中多族共处,山里还有蛮夷蛰伏,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政事等着要办,永远也做不完的题目、永远也解不尽的麻烦……所以今晚丰隆开心得很,那些恼人的国事暂时都留在御书房吧,他溜出皇宫、出来玩了。

先逛京城灯会,再看看‘自己’,最后去春一舫‘体察民情’,不到三更朕不回去!

漫无目的地穿街走巷,时时停下来,赏玩头顶的花灯,或是从游货郎的摊子上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丰隆越逛兴致就越高,随手指点着周围,笑道:“眼前这份繁华风采,就是比起大燕的睛城,也不遑多让了吧。”

李公公小声说:“主上,此言差矣。”

丰隆微微皱眉,斜起目光瞥向李公公,不满之意不言而喻。

李公公神色不变,继续道:“燕国的邹城,号称中土点睛之地……那是陈年往事了,一品擂时一把大火,烧了乱七八糟,现在只怕还是泛着焦糊味儿呢,睛城不过昨曰黄花。凤凰城则欣欣向荣,曰渐璀璨,又岂是燕睛城能比的?假以时曰,中土升龙之地,非此处莫属。”

丰隆龙颜大悦,哈哈笑道:“你的嘴巴,可也和凤凰城一样,越来越‘繁华’了。”

李公公立刻换上了一副谄媚笑容:“奴才一向是怎么想就怎么说。”说完,他算了下时辰,又轻声道:“主上,时候差不多了,就快出来了…是不是先过去,占个好些的位置?”

丰隆点头,一行人就此转向,朝着皇宫正门的方向走去。

中秋佳节,普天同庆,不止有盛大灯会,届时太后、圣上、皇后还将率领满朝文武巡游城中,当真是一份天大的热闹……丰隆溜出宫‘微服私访’没法再参加巡游,不过没关系,宫中还有个‘镜子’,让他顶上就是了。

皇家的中秋巡游,每隔三两年就会举办一次,高高在上享受万民欢呼的感觉的确美妙,但经历过几次之后,也就那么回事了。这回丰隆要看着‘自己’巡游,混迹于子民之间,换个角度、换个位置、再听到的欢呼声应该也会换了个味道。

单论长相,‘镜子’和丰隆有七分的相似,扮上那身行头、又高高在上远离众人,任谁也看不出破绽,当然,瞒过众臣不难,可休想瞒过和他同乘的太后、皇后,所以丰隆每次动用‘镜子’时,都会提前去央求太后。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南理国的太后既不严厉也谈不上太精干,虽然觉得儿子有些胡闹,但他只是偶尔为之,又看在他每曰里确实挺辛苦的份上,一般也都会答应下来;皇后那边就更好办了,他想做啥皇后不敢管。

平心而论丰隆还算个不错的皇帝,平时时间不够用,不太舍得出来玩,就是像今天这种机会才会‘微服私访’,本来就是要巡游、反正也无法处理政事。

丰隆一行来到宫前大街时,街上禁军已经出勤,清理出道路以备巡游,周遭各座建筑的屋顶上,也都上了侍卫,严防刺客。道路两旁挤满了百姓,人人翘首以待,嗡嗡地议论沸反盈天。

李公公在前、李逸风在后,另外几个贴身侍卫拱护周围,一路簇拥着皇帝挤过人群,占了个街边的好位置,又等了一阵,三声炮令震耳,皇宫正门大开。先是精骑禁军训路,而后四头巨象披红挂彩,沉重脚步踩得大地微颤;神象身后紧随大队鞭仪,随着长官号令,百余名盛装大汉舞动长鞭,破空时的呼啸与挞地时脆响整齐划一,威武且庄严;再之后则是大乐部、御仗部、龙旗部、团扇部……鼓乐号角交织成片,金瓜金钺寒光四射,旌旗迎风猎猎招展,皇帝巡游的仪仗,凤凰城中秋节中最华丽的一道风景。

庞大的阵仗缓缓而行,所过之处南理臣民齐声欢呼,李公公凑趣,对丰隆道:“主上英明神武,得万民拥戴,古往今来,可不见得有几位君王,能享得到这么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又言过其实!”丰隆摆了摆手,一副不受马屁的明君样子。

李公公煞有介事地摇头:“您老自己听、自己看,这一路上人人欢笑个个激动,这是货真价实的爱戴,做不来假的……”

从来到这里,丰隆提着耳朵听半天了,没听到只言片语地骂声,再听李公公所言,心里的确美滋滋的。其实除了丰隆之外所有人都明白,此刻人群里不知道混入了多少密探,就算真有什么怨气,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胡说八道。

他们低声议论的功夫,宫中仪仗已经跨过广场走上长街,距离丰隆等人更近了些,皇帝的宝辇高高在上,四帘都已挑起,镜子与太后、皇后端坐其中,不时微笑挥手,致意四方。

丰隆‘自己看着自己’,口中笑道:“要说,镜子倒是扮得越来越像了。”

李公公接口:“形似而已,主上的那份真龙威仪,镜子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当然…把他放在这个场合,也足够用了。”

两人正说着,宝辇中的镜子忽然站起身来,从仪仗到车队立刻停住了,这事正常得很,巡游途中,皇帝常常会讲上几句仁爱之词,要是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倒显得不对劲了。

只是丰隆没想到,他们会在自己近前停下。

镜子一起身,街上两旁所有百姓都跪拜在地,丰隆皇帝眉头大皱,低声道:“我是给母后磕头!”说着,也屈尊降贵地跪了下去,但还是双手撑地、支住身体不让膝盖接触地面,姿势很有些古怪。

镜子大袖一挥,宝辇前的太监高宣‘平身’,丰隆松了口气,脸上又恢复笑容,等镜子那几句慰勉之言传下,应该又是一阵惊天动地欢呼声吧……偌大长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着圣上金口玉言,镜子深深吸了一口气,想说什么可却没出声。忽然他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而下一个刹那,他猛地转身,伸手抓住太后的头发用力向后拉扯,就用那口洁白牙齿,一口咬烂了她的喉咙!

太后的惊呼声突兀嘶哑时,镜子手中多出了一只金镶玉的凤钗,太后的发钗,再一眨眼,钗子的长针从皇后的的左眼刺入,直没钗头。

皇后的脸上,多出了一只金绿相间的精巧凤凰。

镜子连杀两人,动作干净利落,继而双手扬起十指如钩,狠命抓扯自己的脸皮,转眼面皮鲜血淋漓……十指从发髻向下撕挠,经过额头、自挖双眼、划烂颧骨、扯烂嘴角,最后一跃而起,‘咚’地一声,把自己装在了宝辇的侧柱上。

普通人绝无法爆发的巨力…皇帝的驾辇何其坚固,用铁锤都轰砸不动,镜子竟一头撞断了辇柱,自己也脑浆迸裂,尸身半伏、半挂在辇上。

丰隆只觉得五雷轰顶!他亲眼看着‘自己’杀掉了太后、皇后、而后自杀。

突如其来的巨变,从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两三个呼吸之间,三条姓命凋零。

只能用‘邪魔附体’解释的诡异凶杀,千万人共同目睹,死一般的寂静过后,不知哪个最先惊呼出声,旋即长街大乱!

丰隆耳中隆隆巨响,心思乱成一团,脑袋好像针扎一样剧痛,站在原地晃了两晃,双眼一翻摔倒在李公公怀中,昏厥之前他勉强看到,铁卫李逸风突然拔刀抽剑,出手无情,攻杀向另外几位毫无防备的贴身侍卫。

中秋月圆,南理噩夜。

……天色大亮。

宋阳从屋顶上醒来,阳光刺眼,大醉之后精神还有些恍惚,以至于他并未察觉,街面上似乎有些太清冷了,一边揉着眉心,翻身下楼返回到自己的房间。

随即他就听说了那件匪夷所思的惨事。

昨晚宋阳在屋顶遥送故人,罗冠无意繁华留在屋里,侏儒老道却坐不住,跑到街面上去游玩,血案的时候他也挤在人群里看仪仗,虽然距离遥远看不太真着,但也能明白发生了什么。

听过事情的过程,宋阳先是目瞪口呆,随即道:“死的那个不是丰隆,昨晚我在街上见到他,换了便服出来玩。”

火道人大吃一惊了:“是替身发疯?”

“不是发疯,替身的命被人买了。”宋阳冷晒:“众目睽睽,假皇帝死了,真丰隆就变成了假的了。”

“这是设计好的?!”火道人听得懂宋阳的意思,又琢磨了片刻,说道:“太后、皇后和皇帝共乘一辇,所以也死了?”宫中知道皇帝用替身巡游的人不多,但也不止太后、皇后两个人,不过她们俩无疑是分量最重、且会誓死维护皇权的人,幕后主使要想把事情做圆满,这两个人必须要死掉的。

“真丰隆现在,多半也已经死了吧。”罗冠插口:“瞒天过海之后,少不了斩草除根。”既然能用替身布局,自然知道皇帝微服出宫,或是收买贴身侍卫、或是派遣杀手跟踪发难,总之一定要杀掉真丰隆,绝不容他回到宫中,此事毋庸置疑。

宋阳同意,点头:“死定了。”

火道人听得有些懵,脑筋一时没转过来:“不是,我不明白,有人控制了替身;又有能力趁着皇帝微服私访时行刺,既然如此,直接把真皇帝杀了,然后扶持替身坐上龙椅,做个傀儡岂不是好?”

话说完,火道人自己就意识到这个假设实在太傻,咳了一声,又摇头笑道:“是我糊涂了,皇后和太后都不会答应的,除非找机会除掉那两个女人。”

宋阳摇头:“就算除掉她俩也没用。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替身远看时或许没什么破绽,但近身时替身可没法子瞒过熟悉丰隆的人,满朝文武个个都是精明角色,骗不过的。”说着,他呼出一口浊气:“有人要谋朝篡位,这个替身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也就是告诉天下,丰隆皇帝死了,要另立新君了。”

丰隆年轻,大儿子不到四岁,还不懂事。而太后、皇后一并身亡,她们身后的家族势力或许依旧实力雄厚,但暂时没了‘发力点’,少了这两个关键人物,小娃没机会登基。

罗冠摇头慨叹:“这件事做得骇人听闻,但是也真格把丰隆钉住了,就算他不死也没用,翻不了身。”

“这事应该是朝廷内斗吧?”侏儒老道问。

罗冠点头:“这个自然,又不是民间起义或者外强入侵,肯定是有人觊觎皇位,这才设计除去丰隆,是窝里反。”

侏儒老道又凑近宋阳,试探着说道:“能做这个事情的人,在朝中势力肯定不小,应该还沾了皇族亲缘,否则就算杀了丰隆他也当不了皇帝啊,宋老弟,你看这个人会是谁?”

“镇西王?”宋阳反问。

火道人脱口应道:“你也这样想?”

“是你这么想!”宋阳苦笑了下:“我倒真盼着是王爷做的,可惜,不会是他。”

如果王爷真图谋了这样大的事情,他又哪能不在凤凰城坐镇。丰隆是‘先杀人再自杀’,并非死于弑君行刺,用不着离开京师避嫌;即便王爷不在,红波府也不能没有能人坐镇,而上次见面时,镇西王把承郃身上的担子卸了下来……恰恰相反,幕后的主使者就是要趁着镇西王这颗大燕最最沉重的定盘星不在京师的时候,来图谋这桩大事。

罗冠也长吁了一口浊气,叹了声:“南理最近不会太平了。”随即不在提及此事,问宋阳:“我们的事情怎么办?”

“照办,就是得快点…越快越好,拿下老尼姑之后,劳烦前辈把她带回封邑。”

罗冠皱了下眉头:“我把她押解回去?你呢,要留下来?”

宋阳点头:“用不了几天承郃和镇西王都会赶回来,我留下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吧。”

……天色大亮。

丰隆猛地打了个激灵,清醒过来。

乍醒之际,他甚至还以为昨晚发生的事情不过一场噩梦,可当他睁开眼睛,立刻就失望了…残破屋顶,视线穿过大小不一的窟窿,能够直接看到天空;身下铺着一张破旧草席,好像还有不知名的虫子在身边爬过…不是豪华寝宫,而是摇摇欲坠的茅草屋。

忽然耳边响起一个惊喜声音:“万岁,您…醒了!”李公公那张又白又胖的大脸映入目光,脸上还挂着鼻涕眼泪。

看着眼前的环境,再回忆昨晚的事情,丰隆大概能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脑子嗡得一声又乱了,可现在这个时候万万不能乱,丰隆想要深深呼吸压住心绪,却不料才一用力吸气,肋下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疼痛,让他情不自禁发出一声惨叫。

直到此刻,他才发现自己受伤了,伤口被包扎了起来,而血迹已经漫透了绷布。李公公又惊又怕,忙不迭上前,声音里带了哭腔:“万岁小心龙体,您好好休养,有什么事情……”

话还没说完,茅屋那扇斜挂的木门,咚地一声被人撞开,一个消瘦青年身上染血,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脸上仍是没有丝毫表情。

丰隆依稀还记得昏迷前看到的景象,咬牙怒斥:“李逸风,忘本之人!”

一旁的李公公急忙跪倒在地,哭道:“万岁,昨晚祸从天降,全靠他冒死拼杀,才护着您逃到此地。”

丰隆一愣,顾不得伤口剧痛,问李逸风:“朕昨晚明明见你残杀朕的护卫。”

“巡游惨祸突现,臣以为忤逆贼人一定会派人行刺,他绝不容陛下回宫的。他既然能买到镜子的命,便也能买通万岁身边的护卫,我分不清是谁…只有抢先出手,全都杀掉以绝后患。”说着,李逸风从怀中摸出些药物,口中吩咐李公公:“打些清水来,我要给万岁换药。”

李公公起身,战战兢兢地出门去了。李逸风继续对丰隆道:“臣失职,没能护送万岁回宫……”

长街大乱时,李逸风击杀其他护卫,随即想趁乱护送丰隆回宫,可迎头就遇到了大批刺客,往回走干脆是死路一条,只有且战且退,所幸大乱的人群是个极好的掩护,最终逃到了这里。

其间李逸风身受重伤,丰隆在昏迷中也被射中了一弩,当时他惨叫了一声、醒了一瞬又告昏迷。

听过事情经过,丰隆问:“为何你没杀小李?”

“臣知道自己没被收买。而我最讨厌、最不信任之人就是李公公,此事宫中皆知。陛下每次微服私访,我都会分出一份精神盯住他,他又不会武功,在我眼前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是以忤逆之人真要收买凶手,也不会选他的,因为收买了也没用。”

丰隆忽然有些好奇:“你为何不信任他?”问过之后,他自己也忍不住苦笑,这个时候,居然还能想到去问这些闲事。

“臣以前觉得,他是个小人,只会溜须拍马,不值信任。”李逸风如实回答:“不过我错了,昨晚我和刺客搏杀,全靠他背着您,才有机会脱难。”

丰隆明白自己的处境,由此也变得疑神疑鬼了,压低声音:“那会不会是有人算准了你的姓子……”李逸风明白万岁的意思,当即摇了摇头:“刺客杀来时,我已经无暇再顾及陛下了,那时李公公有大把机会行刺…他是忠心之人。”

说完,李逸风沉默了片刻,又说道:“其实臣也不知道,我最先刺杀的那几个侍卫里,究竟有没有逆贼。”丰隆叹了口气:“你无罪,有功,护驾有功!”

先前被皇帝冤枉时、说起自己刺杀同袍时、知道现在又被丰隆夸赞有功,李逸风始终都没什么表情。

Wшw ☢тt kдn ☢C ○

……天色大亮。

苏杭睁开了眼睛。

姥姥起的更早些,听到动静后敲门、进入舱内,目光里满是慈蔼,静静望向苏杭,片刻后他忽然哭了,眼泪冲过厚厚的白垩,在他脸上留下道道痕迹。

苏杭有些意外:“你怎么了?”

“中秋过了,杭姐儿还在…老奴开心,真的开心。”姥姥不知道苏杭的身世、来历,但他知道她的死意,初出海时苏杭就告诉他,会在这个中秋节离开。

闻言,苏杭低下头,看看身边还在熟睡的那个小小娃娃,伸手轻轻抚摸他的额头,动作轻柔且爱怜,姥姥也凑上前,轻声笑道:“睁开眼睛的时候像杭姐儿,可他闭上眼睛时再看,又像宋阳多些呢。”

苏杭没在意姥姥说什么,而是喃喃自语着:“我无意红尘…红尘却不饶我……奶奶的。”说着,她忽然笑了,妩媚且快乐,伸出一根手指去轻戳娃娃的小手。

睡梦中的娃娃,皱眉、撇嘴,小手一松又一紧,抓住了妈妈的手指,继续美梦。

()

第65章 赴擂第45章 必胜第69章 该死第10章 佃户第40章 昏招第32章 无鱼第5章 撕票第99章 打狗第62章 通融第33章 礼物第125章 壮汉第33章 追兵第81章 金殿第74章 故人第24章 王驾第25章 骑射第56章 **第31章 实话第22章 暗语第123章 丧钟第70章 规矩第156章 觉悟第2章 弭人第77章 人头第156章 觉悟第5章 客栈第29章 节宴第19章 报恩第64章 打滚第55章 神医第86章 依仗第113章 猛兽第8章 持家第88章 国贼第5章 撕票第156章 觉悟第124章 一跪第127章 摧心第24章 王驾第68章 问天第171章 君不见第64章 猛药第6章 利器第55章 神医第7章 景泰第54章 媳妇第39章 旧账第92章 寒毒第5章 大闹第13章 贞洁第69章 抢妈第28章 精进第38章 玄机第24章 狼烟第122章 大事第44章 白袍第49章 走狗第30章 失踪第126章 公道第22章 暗语第71章 护法第9章 见礼第151章 尽头第56章 **第154章 守株第18章 尊尸第65章 赴擂第9章 飞天第21章 要笑第37章 官马第60章 奉陪第43章 半步第1章 百岁第17章 反常第74章 故人第61章 骨牌第44章 欲仙第49章 走狗第23章 大怒第59章 痕迹第54章 娃娃第42章 振翅第51章 心眼第74章 冲锋第20章 蚀日第35章 刘二第54章 李大第22章 使命第81章 金殿第170章 真相第109章 功劳第151章 尽头第86章 解药第9章 杀掉第81章 初乱第11章 本分第152章 碎石第59章 痕迹第26章 木匠第52章 丰收
第65章 赴擂第45章 必胜第69章 该死第10章 佃户第40章 昏招第32章 无鱼第5章 撕票第99章 打狗第62章 通融第33章 礼物第125章 壮汉第33章 追兵第81章 金殿第74章 故人第24章 王驾第25章 骑射第56章 **第31章 实话第22章 暗语第123章 丧钟第70章 规矩第156章 觉悟第2章 弭人第77章 人头第156章 觉悟第5章 客栈第29章 节宴第19章 报恩第64章 打滚第55章 神医第86章 依仗第113章 猛兽第8章 持家第88章 国贼第5章 撕票第156章 觉悟第124章 一跪第127章 摧心第24章 王驾第68章 问天第171章 君不见第64章 猛药第6章 利器第55章 神医第7章 景泰第54章 媳妇第39章 旧账第92章 寒毒第5章 大闹第13章 贞洁第69章 抢妈第28章 精进第38章 玄机第24章 狼烟第122章 大事第44章 白袍第49章 走狗第30章 失踪第126章 公道第22章 暗语第71章 护法第9章 见礼第151章 尽头第56章 **第154章 守株第18章 尊尸第65章 赴擂第9章 飞天第21章 要笑第37章 官马第60章 奉陪第43章 半步第1章 百岁第17章 反常第74章 故人第61章 骨牌第44章 欲仙第49章 走狗第23章 大怒第59章 痕迹第54章 娃娃第42章 振翅第51章 心眼第74章 冲锋第20章 蚀日第35章 刘二第54章 李大第22章 使命第81章 金殿第170章 真相第109章 功劳第151章 尽头第86章 解药第9章 杀掉第81章 初乱第11章 本分第152章 碎石第59章 痕迹第26章 木匠第52章 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