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进兵

八月十五,祝兄弟姐妹阖家欢乐、万事如意!中秋快乐哦~~~

如今燕国的状况:北境前所未有的稳定,犬戎元气大伤龟缩到草原深处,谭归德叛军被彻底剿灭、烟消云散,两场战事让北方再无后顾之忧,毫无疑问,这是景泰的功绩;

西方大军出击深入高原,结果被回鹘人坑了一下子,整支部队都陷入了被动。但也仅仅是被动而已,燕人的大军仍在、战力不容小觑,哪怕回鹘和附近藩主结成同盟,想要吞掉这支燕兵也不是件容易事情,何况藩主与来自军队势不两立。较真说起来,出兵高原只能算是景泰的一个失误;

可是集结南境重兵,南下侵犯南理,就是个彻彻底底的错误了!远征军在南荒边缘彻底倾灭不算,大燕南方的防务也无可避免地变得空虚了,当红瑶门户被南火废掉,生番长驱直入,南境几乎无力抵挡……

红瑶沦陷后第七天,御书房,景泰驾前,四位大臣垂首肃立,户、兵两部尚书、武夷卫主官诸葛小玉和当朝中书令温锦迁温大人。

温锦迁这几天很忙,他和诸葛小玉合作,一头不断收集着有关生番的诸般消息、调查它们的数量,另一头埋首书库,翻阅故老典籍,查找以往生番作祟的记载,不久后他很是惊讶的得出了一个结论:就以现在了解到的生番规模来看,这一次来自南荒的浩劫,比着以往每次同样的灾难都要更可怕。

从数量和破坏力度上来看,三百年前那次浩劫只是小儿科了。

当户部把生番造成的损失估计、兵部把南方的防务和战斗等事情一一呈报过后,温锦迁也把他最近的发现禀于皇帝,不过说话是温锦迁都没注意到,自己一边说着一边还在不停摇头…他自己都觉得这件事太匪夷所思了。三百年前是地火冲冒,凶猛天灾让南荒深处的怪物感到恐慌;这次却天地安稳,根本都没有什么灾难或者异象发生,何以会惊动这么多生番闯入人间。

景泰听过也就算了,他才没兴趣去追究根由,如何应对这浩劫才是当务之急,当即问道:“眼下情形,有什么想法?”

户部、兵部两位大人不开口,温锦迁则直言,这是他的本份:“如今遭逢生番作乱的是南境,但真正堪忧的却是中陆和东疆。”

燕南境被生番攻入,虽然当地驻军奋力抵抗,可是不难预见的,南境被打穿是迟早之事,到时候大燕根基核心所在富饶中陆、东疆,便会暴露在生番巨大的威胁之下。

景泰没应声,转目望向了兵部尚书,后者立刻开口作答,燕国的西征南讨,基本都是从西、北两地抽调、集结的兵力,对中、东影响不算太大,特别中陆是睛城的所在之处,卫戍更加坚固,以兵部尚书的意思,他们的实力足够应付劫难,不必太担心。

武夷卫大掌柜诸葛小玉却摇了摇头,冷脸冷口:“我大燕南境中的生番,现在还不如南理国内的生番多,另外据探,如今南荒中还有怪物在陆陆续续地走出来,具体山中还藏了多少…不得而知。”

尚书闻言十足吃了一惊,失声道:“怎会这么多?”

进入燕国南境的生番,还只是前锋罢了,按照现在的情势发展下去,仍在山中、还在南理的生番迟早会涌入大燕,现在看来还算稳固的中陆、东疆,到时候是否还能安全依旧,可就不好说了。

听到兵部尚书的惊呼,景泰对他冷晒道:“锦迁刚刚才说过,这次浩劫远胜以往,生番规模惊人庞大,怎么,你没好好听么?”

尚书大人不敢应声,温锦迁及时另起话题,算是打了个圆场,燕国讨伐草原的大军主力已经回到国内,北境中兵力充足,为今之计当把这股力量尽快调遣过来,南疆算是没得救了,不用在理会,只要加强中、东防卫,保证生番不会再进一步突破,燕国的根基就不会被动摇。待坚守上一阵子,等生番躁动平息,它们自然就会退走。

这些怪物吃人、杀人,但毁不掉沃土良田,也不会带走金银财富,只待它们撤走,到时候无论是南境还是南理,依旧还是大燕的。

温锦迁的话依旧不好听:“只凭北方军队,也不一定能挡住生番、保住中、东。”

兵部尚书接口道:“为求万全,是不是把高原上的兵马也撤下来?”

以西征燕军所处的形式来看,大军回撤肯定会被回鹘人追打,损失在所难免,但家国有难也实在顾不得太多了,没什么事情比着保住大燕的根基腹地更重要。

对兵部尚书的提议,御书房中其他几人都点头复议,可是景泰皇帝却不置可否,低下头开始自顾自地思索起来……

好半晌过去,景泰才重新抬头,说的话却和现在的局面不相干:“我原本的打算是,待平定南理之后,把那支大军再派到高原上去,让穆桐去增援周景,两军联手,稳稳当当打破仁喀,之后再长驱直入、攻袭回鹘。至于北方撤回的兵马,留于国内添做后备,随时有事他们随时都能出征。”

说到这里,景泰问温锦迁:“锦迁,我问你,回鹘在高原上的兵力,和他的国力比、和我们的兵力比,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万岁的问题不怎么清楚,但温锦迁完全能明白,回答得仔仔细细:“回鹘打进高原的兵力,无论人数上还是实力上,比起陛下派去吐蕃的大军还要逊sè几分,不过被他们占了个先机,才让我们被动了些。”

“至于国力相较,也明白得很,回鹘打去高原的人马,占去了大漠全疆快五成的兵力,我们的西方远征兵马,主力只是来自西疆本部驻军,在我神州邦国的整体军力中,充其量两成多些。”

景泰笑了笑,略显自豪:“我大燕的两成多些,就是回鹘的快五成。”

温锦迁点头应是,景泰则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语气飘忽稍带贪婪:“高原上,有回鹘差不多半国之兵啊…要是能把它打垮了,回鹘的大半做天就塌了,我军再长驱直入,击破天关、进军大漠…倒不是说一定就能活捉大可汗,但这一仗打下来,回鹘元气大伤是免不了的。如此一来…南理亡了、吐蕃乱了、犬戎不足为患、回鹘也遭重创,中土大局初定…剩下来的就是细节功夫了,朕和大伙再努把力,我大燕定能制霸天下,再现中土世界大一统之盛景。朕与燕..与诸位一起留名青史,岂不快哉。”

喋喋不休,景泰把原先的好算计一股脑说了出来,跟着话锋一转,摇头叹道:“可惜啊!千思万想,就没能想到南荒里的怪物跑出来搅局…派去南理的士兵全军覆没、怪物在我南境作乱、迟早还会杀到中陆和东疆,将来少不得一场旷rì持久、血腥凶残的恶战,等怪物们退去后…大燕怕是也会伤得不轻吧!”

皇帝说的是实情,打仗会死人、打仗得花钱,以现在生番的数量就不难推断未来恶战的规模。

大燕富庶甲天下是没错的,但承担下这么一场大战,伤筋动骨在所难免。

景泰说了不少话,小虫子乖巧,及时捧上一杯药茶献与皇帝请他润一润喉咙,景泰对小太监笑着点了点头,以示谢意,对待自己人的时候,他哪还是那个疯狂皇帝,分明就是个周到亲切的长辈。

喝了口水,景泰的目光重新望回兵部尚书:“国家有难,在外军马应立刻撤回来参与布防,这个说法是没错的,可是让周景回来,便等若把高原拱手让给了回鹘。我们和生番的恶战…先按照两年来算吧,恶战持续两年,生番退走、燕国千疮百孔;回鹘却在吐蕃享受胜果、慢慢把胜利变成实惠,不断壮大……此消彼长,到那时我们还打得过回鹘儿么?”

打仗会消耗国力,大燕和生番作战更是只赔不赚的事情。而侵略战、比如现在的回鹘打吐蕃,则是另外一回事,回鹘打赢了,哪怕死了不少战士、花费了大笔军费,将来也一定能赚得回来,但是这其中有个关键之处:时间。

不是说回鹘在吐蕃打了胜仗、占了土地,就会立刻变得强大富强,还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把胜利果实消化掉、从而变成自己的财富和实力。

现在、刚刚打下仁喀的回鹘,肯定比着他出兵高原前更虚弱;但假以时rì,容他转化胜果,两年之后的回鹘一定会比原来更强大。

皇帝的说法没有错,兵部尚书无言以对。

并非尚书昏庸,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到,而是征西的大军回不回来,本就是个两难的选择,要怪就只能怪那些天杀的生番。

皇帝已经大概说出了自己的意思,以他的脾气,重臣们大都不敢再去劝,唯独温锦迁坚持着自己的本分,有话就要说,哪怕有悖于圣意:“西军不回,等将来生番主力来袭,防务上怕是不牢固的。”

“不是不让他们来,是晚回来些时候、等他们摧毁了回鹘主力再赶回来救国。”景泰摇着头笑了起来:“你也说是‘等将来生番来袭’了,浩劫还在‘将来’,我们还有时间。”

温锦迁先是一愣,以高原上的局势,远征军想要自保或许还能勉强做到,想要在短时间里打垮回鹘人,那是痴人说梦。

但到底是心腹臣子,温锦迁很快就猜到了景泰的想法,愣住片刻后,脸sè又猛地一变。

景泰还是那副表情,但语气却悄然加重了些:“朕在北方不是还有大军么?你们算一算,来不来的及。”

两位尚书大人偷眼对望,目光中都有迷茫,算一算?算什么?什么来得及来不及?

温锦迁也显出少许迷惘,躬身问景泰:“陛下是要我们算…算一算燕北方的大军,如果先杀上高原,助周景一部击破仁喀的回鹘儿,然后在赶回来驰援国内,时间上是不是能来得及?是不是能赶在生番主力抵达前赶回来?”

景泰没什么表情,应了句:“不错!”说完后,他忽地又笑了下,转目望向两位尚书:“还不谢谢温大人,他是在自己装糊涂,为了你们解惑。”

温锦迁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想法,但是见两位尚书仍自不解,他又不好当着皇帝的面直接去提点,干脆也就摆出一副不确定的模样,表面上是向皇帝求证,实际里则是在告诉同僚,皇帝到底让他们去算什么。

兵部尚书表情骇然,正想在说什么,可景泰看得出他的想法,根本不容他开口,冷冷道:“朕让你算,没让你劝,那些没点味道更没点用处的话,都给朕烂在肚子里!”

皇帝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他要自己的大军和生番抢时间。

并非昏庸,只是疯狂吧。

之前景泰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明白了,撤兵防御是中规中矩的法子,但燕在对抗生番时,回鹘在发展壮大,经此一劫后,燕之前占据的优势便会荡然无存,再不是中土最强大的国家,争雄天下的梦想彻底破灭……这是景泰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是以皇帝想要兵行险招,浩劫无可避免,燕国损伤在所难免,但是在这之前,他要先重重打击回鹘,让他们在几年之内都难以翻身!

若真能成功,灭掉了大漠人在高原的远征军,回鹘遭此重创,三年五载休想复原,待大燕这边撑过浩劫,大燕仍是中土世上最强大的国家。

可是这个险冒得未免太大了!不仅不把西进的军队撤回来,还要把用来增强防御的北方大军派出去,万一两支大军没能及时回来怎么办?战场事情瞬息万变,又怎么可能提前计算出jīng确rì期。

谁也不能保证,西、北两路大军会迅速击垮回鹘的远征军、并抢在生番主力抵达燕中陆前及时回防到位;不过一模一样的,谁也不能就此肯定这两路大军一定就完不成任务。是冒险,但也的确有机会……

毕竟现在生番只是前锋抵达南境,距离它们主力汇聚、冲到大燕中、东要地还会有一段时间,且大燕的中、东地区本来就有jīng兵驻防,当浩劫席卷而来时,也能努力支持上一阵;

毕竟,当北方大军进入高原、汇合友军后,燕人就会形成明显优势,只要战术运用得当,未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击破回鹘大军。

强大帝国想要继续崛起的势头、想要尽可能得赢取主动,有时候非得冒险不可。景泰心意已决,御书房中的商讨很快有了定议,圣旨与军令同时传出,驻扎于北方的大军即刻开拔,火速赶往高原支援周景。

军令写得明白,援军急行,途中要避免一切能避免的战斗,出关前的南火、出关后的墨脱领地全不必理会,只求火速进军、尽快抵达仁喀战场、尽快发动会战猛攻回鹘儿。

大军要抢时间,那些小小的祸患实在无暇理会了。不过景泰不知道的是,之前藏身于西疆的南火,也不用他再去理会,差不多就在郑转带人攻克红瑶的时候,瓷娃娃擅自做主,带着南火离开了大燕,又重新回到高原上,暂住于墨脱领地。

景泰从御书房中出来,脸上的神情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也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的心正嘭嘭嘭地跳得厉害:仔细想一想,‘北军增援、先破回鹘再回援本国’是他登基以来,dú lì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了。

皇帝要赌这一把,现在还无法看出输赢,但是这种和老天爷斗时间、搏气运的感觉,当真再好不过了!

小虫子紧跟在景泰身后,走着走着忽然一个踉跄,左脚绊在右脚上,哇呀一声摔了个狗啃泥。景泰被他吓了一跳,停下脚步想去扶他,但小虫子手脚麻利,不等万岁弯腰自己就重新跳了起来。

景泰笑道:“平地都会摔跤,你脑子里想啥了?”

小虫子拍打着衣衫上的泥土,动作很小很轻,生怕灰尘会溅到万岁身上,同时苦着脸应道:“没想啥,是被万岁的气魄吓到了。”

景泰挑了下眉峰:“怎么,你怕我会输?怕大军赶不及回来?”

小虫子赶忙摇头:“不怕…一定赶得及…就是这件事太大了,我听过后心思就不整齐了,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景泰再度笑了起来:“不用慌张,我都想清楚了…关键不在于两路大军能不能及时回来,而是他们得打赢仁喀那一仗!”说到这里,他反问小虫子:“国内劫难当头,在外作战的大军会是怎么样的心思?”

问题简单,小虫子想都不想,立刻回答:“大伙肯定拼命打、玩命打,把回鹘儿打残打死后好赶回来救国。”

“便是如此了,国内浩劫对在外儿郎,是一重大大的激励。等打赢了回鹘,他们能及时赶回来自然最好不过,万一赶不及也无妨,莫忘了我们手上还有六万锦绣郎,大不了调出这支队伍,由他们护送你我一起到吐蕃去汇合大军。”

锦绣郎是燕军中的jīng锐,早在燕太祖开国时威名就传遍天下。

“能明白不?”景泰则继续笑着:“高原上有我两支大军,只要他们击败了回鹘,再和朕的锦绣郎汇合后,放眼天下,还有哪一国能和这支兵马抗衡?大不了我们就舍了东土大燕,立足高原,再重新把这天下打回来!”

“占下高原,足够养活我们,再进击大漠,回鹘儿哪还有能力抵挡?”

小虫子长大了嘴巴,愣愣望着皇帝,完全不知该说些什么。

皇帝只要军队,不要国家了?依旧是疯子的念头,但不得不说的是,景泰的想法很有可取之处……派兵上高原,若能赶回来则保住大燕;若敢不回来,至少高原上还有他的大军,国内有锦绣郎在,皇帝脱困无虞。便如他所说:关键仅在于,西、北两路的联军,能将回鹘远征军打败,如此一来,哪怕大燕亡国,景泰依旧掌握了这天下最凶猛的武装,无人能与之抗衡。

第8章 大礼第89章 家乡第80章 脸皮第113章 猛兽第145章 王爷第92章 寒毒第73章 无妨第5章 大闹第15章 仗义第43章 祈福第21章 有难第50章 打铁第24章 狼烟第66章 神迹第145章 王爷第26章 木匠第37章 舍利第28章 精进第106章 别怕第19章 止步第28章 戈壁第101章 援兵第38章 莲蓬第16章 请客第168章 坐、匐、独立与跪第70章 水火第123章 丧钟第14章 名嘴第110章 信物第21章 夜叉第53章 空明第3章 红瑶第12章 责罚第74章 大辱第161章 存亡第89章 家乡第59章 骨丘第24章 分账第66章 扬刀第54章 媳妇第23章 虚火第147章 死战第34章 奇士第136章 军情第26章 木匠第128章 异象第26章 木匠第44章 劣酒第64章 猛药第141章 生番第32章 一品第65章 待嫁第42章 相马第27章 军情第62章 功过第73章 无妨第9章 献宴第34章 花海第38章 豪赌第7章 宝贝第22章 美人第10章 馒头第33章 徒弟第30章 械斗第118章 恶焰第83章 笑容第31章 实话第70章 水火第25章 风月第146章 禁术第169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134章 锁匠第57章 靠谱第89章 违令第30章 失踪第143章 年份第15章 失火第156章 觉悟第7章 景泰第131章 升座第46章 贪官第8章 夜客第33章 杀狗第50章 混乱第112章 元帅第126章 公道第25章 骑射第62章 通融第68章 断碎第92章 寒毒第85章 陪葬第4章 仵作第32章 躁动第171章 君不见第15章 失火第68章 断碎第30章 加菜第83章 笑容第40章 鬼话第31章 太岁
第8章 大礼第89章 家乡第80章 脸皮第113章 猛兽第145章 王爷第92章 寒毒第73章 无妨第5章 大闹第15章 仗义第43章 祈福第21章 有难第50章 打铁第24章 狼烟第66章 神迹第145章 王爷第26章 木匠第37章 舍利第28章 精进第106章 别怕第19章 止步第28章 戈壁第101章 援兵第38章 莲蓬第16章 请客第168章 坐、匐、独立与跪第70章 水火第123章 丧钟第14章 名嘴第110章 信物第21章 夜叉第53章 空明第3章 红瑶第12章 责罚第74章 大辱第161章 存亡第89章 家乡第59章 骨丘第24章 分账第66章 扬刀第54章 媳妇第23章 虚火第147章 死战第34章 奇士第136章 军情第26章 木匠第128章 异象第26章 木匠第44章 劣酒第64章 猛药第141章 生番第32章 一品第65章 待嫁第42章 相马第27章 军情第62章 功过第73章 无妨第9章 献宴第34章 花海第38章 豪赌第7章 宝贝第22章 美人第10章 馒头第33章 徒弟第30章 械斗第118章 恶焰第83章 笑容第31章 实话第70章 水火第25章 风月第146章 禁术第169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134章 锁匠第57章 靠谱第89章 违令第30章 失踪第143章 年份第15章 失火第156章 觉悟第7章 景泰第131章 升座第46章 贪官第8章 夜客第33章 杀狗第50章 混乱第112章 元帅第126章 公道第25章 骑射第62章 通融第68章 断碎第92章 寒毒第85章 陪葬第4章 仵作第32章 躁动第171章 君不见第15章 失火第68章 断碎第30章 加菜第83章 笑容第40章 鬼话第31章 太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