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元帅

激烈有余,但精彩不足的战斗。

番子也在拼命,可他们以前都是骑兵,没有了马匹的支持,单兵战力甚至还不如新入伍的步兵,而泰坦鸟又是什么样的怪物?当年宋阳武功初成、踏入天干丁字时,和这种猛禽一对一,全靠龙雀宝刀的锋利才能获胜。

何况猛禽身后,还有身体、力量都远胜于普通人的大蛮、石头佬;何况野人身边还有数千南理精兵相助、其中半数都是骑兵。

番子本就不够整齐的阵势很快被冲散,失去战阵依托后,个体的强大和青阳骑兵的优势也就越发凸显了。

战斗并没持续太久,前后不过两个时辰多些,到天色擦黑时,番军再一次从青阳城前崩溃,把数千具同伴尸体丢在了战场,余者如鸟声轰散。

至此,抵抗敌人先锋的战役终于告以段落。

番子的先遣军团败亡,一支近十万人的大军,前后还不到一个月的功夫里就被彻底剿灭,在青阳城前之间被抹掉了建制,南理也迎来了吐蕃东侵后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大胜。

不再是青阳大捷,而是南理大捷。

杀牛宰羊、开仓放粮、再给各个大营分配些度数低不致大醉的果酒,青阳城中一番欢腾热烈的庆祝。

四天之后,蝉夜叉班师回城,刘太守等一众城吏随宋阳出城相迎,礼仪与寒暄自不必说,但是在见到蝉夜叉的军容后,刘厚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了好一阵子,他低声问身边的葛司马:“我记得,蝉夜叉一共七千人,没错吧?”

葛司马不明所以,点了点头,又尽职尽责的补充道:“上次他们随侯爷冲番子的油罐阵,事后再追击敌军,折损了些人手,具体数字咱们不敢过问,不过总数应该是不到七千了。”

“那可就怪了。”刘厚伸手揉了揉眼睛,继续盯住蝉夜叉的队伍使劲看。

葛司马不耐烦了:“哪里怪了?有什么不妥?”

“走的时候不到七千人、又和番子打了连串恶战,如今再回来…蝉夜叉人数反倒更多了。”刘厚到底是武将,以前青阳兵多将广,他也见过大场面,现在一打量队伍的规模,就能看出个大概:回来的蝉夜叉人数或许不到一万,但绝非五六千的样子。

葛司马‘啊’了一声,语气中满满疑问:“你看错了吧?”

忽然身旁一个声音响起:“较真算起来,蝉夜叉不该算是一支军队,他们是一支深山隐族。大人以前见到的七千人,只是族中的精锐战力。但蝉夜叉全族,人口将近两万。”

开口的是齐尚,多嘴的毛病与生俱来,是无论如何也改不了的,但这次插口齐老大脸上没有了平时笑嘻嘻的神情,从目光到表情都郑重得很。

遁出世外的蝉夜叉一直把‘全族’人口数量限定在一万七千人,世世代代都不曾改变过,其中八千善战雄卒,余众为工匠、女人、孩子,或负责劳作或负责生养、延续群族,但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会战斗,正相反的,蝉夜叉中无论男女、无论职业,都接受过严格的军训,不过专职的士兵要更刻苦、也更精锐得多。当初南威为蝉夜叉打造武器,铸了八千柄陌刀装备战队,獠牙鬼面具却足足打造了两万枚,蝉夜叉人人有份。

这一次蝉夜叉出击对付番骑,郑转传令封邑中的族人,除了十二岁以下的娃娃,余者无论老弱或者妇女,全部披挂出征、配合主队行动。

没有陌刀无妨,只要有遮脸的鬼面便足够了,郑纪没指望他们真能杀敌,只要他们能迷惑、能虚张声势、必要时能诱敌便足够了,由此蝉夜叉摇身一变,从不足七千化作一万四千之众;在大方向上,一路从侧面截杀另一路迎面堵截;具体战术则灵活多变,时分散时凝聚、滋扰有之强袭有之;最后还是靠着那只老弱迷惑了敌人,让番子误信他们才是主力……

蝉夜叉一去一回,前后将近二十天的功夫便吞掉了三万多番骑,能打得如此干净利落,这其中固然有小捕说过的那些道理、但也绝离不开‘老弱夜叉’的功劳。

如今消灭的绕城的番子,郑纪也就没让同族再返回燕子坪,而是一起带来了青阳城,是以比起出兵时,队伍规模非但没有减小,反倒更大了些。

但是真要说起伤亡的话,蝉夜叉主力折损不多,那支从封邑中新调来的‘疑兵’却伤亡惨重,十者去其六,八千人的队伍从封邑出征,进入青阳时还不足三千人。

杀灭数倍于己的番骑,不可能不付出代价的。蝉夜叉已经重见天日,山坳中的繁衍、生存格局也随之打破,以前必须保留的一些人、必须坚持的一些事情、必须维护的一些规则,现在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战中郑纪心硬如铁,他有他的选择。

蝉夜叉独立成军,在外作战不受君命高度自由,四天前宋阳刚听说他们打了胜仗的时候,并不知道其中具体的情形和过程,更不晓得郑纪动用了‘同族夜叉’来诱敌,否则宋阳当时也不会这么开心。

后来详细的军报传来,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宋阳不想矫情,但货真价实的有些唏嘘、也很有些心疼,在蝉夜叉入城、安顿之后,宋阳特意找到郑纪:“你当明白,不必要如此的。真让番兵攻入封邑也没什么大不了。”

“的确不是非此不可,但很值得。”郑纪笑了笑,卸甲后的将军只是个脾气随和的中年人。

随后一段时间,青阳城太平无事,再无番军滋扰,城中由火道人亲自设置、维护的烟火风雨难扰,一道红烟直冲苍穹,滚滚不惜,方圆百里清晰可见,召唤四方兵马来投同时,仿佛还在告诉吐蕃:十万番军远远不够,想要来战此城,再提重兵相见!

直到二十天后,两道消息几乎同时从前方、后方分别传入青阳。

后方来的是圣旨。宋阳出兵驰援青阳,前后三战剿灭吐蕃十万铁骑,大捷的消息传入京师,朝野上下一片沸腾,几位辅政大臣连夜拟旨,对青阳城奋战各部大加褒赞,自宋阳之下青阳城中所有将领军校都有封赏,宋阳领‘镇军大将军’之衔,受任征西元帅、统领西疆战事,授战中专主独断之权,随着圣旨一起被送到青阳的还有任命状、将军印和帅旗。

圣旨上的褒奖和封赏都是虚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也并非没有实惠:最近这段时间左丞相东挪西拼,又从后方凑出了四万五千兵马,此刻已经启程,急行军赶来援助援助青阳,大军正在路上,半个月内便能抵达青阳。

等援军一到,青阳城内的常规士兵将近六万,在加上宋阳手上一万多的蛮子、夜叉,加在一起能凑足七万之数,依托于青阳的坚城厚墙,足以和番子周旋一番了。

朝廷的援军终于快要到了,这才是真正的好消息,可是还不等大伙相庆,前方的军情就传入了青阳:番子的主力已经完成了集结、修养,最近几天里唐楼城中号角不断,军马调动频繁,且城前被番子驱赶着、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奴隶’,看情形对方主力出征在即。

现在敌人大军仍在城内,前哨还探不出敌军的规模,但是不难想象的,番子用十万骑兵做先遣,主力至少会三倍以上。

援军要十几天才能抵达;番子兵出唐楼的话只需五天就能攻到青阳城下……刘太守与葛司马对望了一眼,两位青阳长官的脸上没太多表情,但心里同时叹了口气,跟着两个人不约而同、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宋阳。

宋阳只是对他们笑了笑,没什么表示。

该来的总会来,击溃先锋不过是段序曲吧,决战青阳的大戏此刻才能算是真正开锣…如果青阳之战能够被称为决战的话。

阴霾已起,风雨摧城。

……

青阳城头上下忙碌、为了迎接自建城以来从未有过的恶战,而积极准备的时候,身处中土另一端的瓷娃娃席地坐于自己的帐篷中,她最习惯的姿势:双头蜷曲、双手抱膝、下颌搭在膝盖上,面色平静不知在默默想着想着什么。

与瓷娃娃的漠然鲜明对比的是,帐外的沙民个个喜色充盈,有人笑有人唱,气氛热烈得很:他们打赢了。

回鹘、犬戎、沙民三方参与、规模空前的边疆大战结束了。狼卒全线溃败,且因是回鹘、沙民的夹击,想要逃回后方的败军又受到沙族的凶猛狙击,最终伤亡惨重。

即便犬戎是北地强国,也受不了这么沉重的打击,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再组织大军发动有效反击,更毋论收复失地。

正如瓷娃娃当初和宋阳说过的:如果这一仗打胜了,回鹘和犬戎就要重新画一画边境线了。

得了这样一场辉煌胜利,自然人人兴奋,唯独谢孜濯,一如既往的冷清。大仇未报,还有…宋阳不在,没什么太值得开心的。

一阵脚步声传来,帛夫人在帐外咳嗽了一声,跟着挑开门帘,提醒道:“大可汗就快到了。”

大战时狼卒被两面夹击处于劣势,但犬戎兵马也不是普通的强悍,着实坚持了一阵,直到最后回鹘大可汗御驾亲征,三方展开决战才将其彻底击溃,如今打过胜仗就该认一认亲戚朋友了,回鹘人生性热情、日出东方更不讲究什么,没如大国君主一般召沙王去觐见,而是直接跑来沙民营地来看朋友。

瓷娃娃点点头,起身走出帐篷,汇合和白音王、右丞相等人,一起去迎接日出东方。

大可汗并不以皇帝身份自居,完全是一副探望朋友的态度,还未入营时就翻身下马大步走来,阿夏紧随心上人身后,俏丽的回鹘女子一身戎装更显英姿飒爽。

两家王主见面,场面上的礼节、寒暄必不可少,跟着白音王为大可汗一一引荐身边人众,在指到瓷娃娃的时候日出东方‘哈’的一声笑,对白音王摆手道:“这个不用介绍,虽然初次见面,可早就听阿夏提过了,她是我亲戚。”说着,转目望向瓷娃娃,继续笑道:“你是我小姨子,也是我小弟媳妇。”

阿夏和谢孜濯都拜奉白音王的娘做干娘,还没正式行礼但这门亲戚已经做定了,两个女子现在以姐妹相论,瓷娃娃长像显得小,日出东方也不问年纪直接就把她当成了‘小姨子’,至于那句‘也是我小弟媳妇’,则一下子把谢孜濯给说得笑了起来。

不隐瞒、不羞赧,被日出东方认作是宋阳的妻子,谢孜濯真就那么开心、打从心眼里泛起的笑容:“大可汗是宋阳这世上唯一兄长,也就是谢孜濯的兄长。”

说笑中众人来到王帐,落座后少不得又是一场寒暄,双方互赠礼物,谢孜濯也请小狗把早就准备好的礼物抬上来送给大可汗:那头金色狼王的皮子制成的马鞍。果然大可汗一见就大喜于色,毫不隐瞒自己的欢喜,对着瓷娃娃连声道谢。

谢孜濯不居功:“狼是沙族勇士打死的,马鞍也是沙族工匠的手艺,我就是取了个巧借花献佛,真正要谢,大可汗还是得谢白音王。”

白音王则摇头一笑,对瓷娃娃道:“没有宋阳,我们打不到这头狼;没有你,我们做不出这只马鞍,更不会把狼子坐于胯下,谢家小姐就不用再推让功劳了。”

毕竟不是母语,白音王再如何精通汉话,也难免有措辞不妥的时候,但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一语双关,沙族能有此大胜、一雪前耻,和宋阳、瓷娃娃有分不开的关系,以前宋阳帮他们做过的那些事情不提,单说这场战事,瓷娃娃越来越进入角色,渐渐担起了军师重责,而她也不负所望,一战打得比一战更漂亮,当真立下了大功。

瓷娃娃很会打仗,这一点恐怕就连她自己以前都没想到过。不过且不论她学过的那些兵法和军事上的天赋,单就性格来说,谢孜濯情绪平稳心思冷漠,正应上‘慈不掌兵’的古训,她不会心疼沙民部署、同样也不会愤恨犬戎狼卒,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干扰她对所以对战场形势的判断,看得更清楚决策自然就更高明了。

又热闹了好一阵子,大家慢慢转入正题。先是战利品分配,一场大战之后,缴获物资无数,两家怎么分总得有个说法。这一项商谈得异常顺利,沙民虽穷但并不贪心,回鹘人则重义气,感念沙民出兵援手之德,心中本就打算让沙民多占便宜,两家很快达成协议。

分配战利品只能算是个‘暖场’,接下来商讨的才是眼前的大事:严格来说,这一仗还没打完呢。

……

第118章 恶焰第13章 株连第21章 十品第8章 夜客第73章 王旗第5章 蛊蚁第7章 宝贝第48章 便宜第10章 馒头第145章 王爷第57章 八字第128章 异象第37章 官马第162章 远航第9章 献宴第11章 剧毒第17章 争气第108章 吉时第7章 宝贝第5章 蛊蚁第4章 仵作第8章 夜客第36章 跑了第59章 念书第30章 加菜第46章 大军第54章 娃娃第82章 玄数第74章 故人第50章 云顶第166章 冲顶第3章 血色第74章 故人第19章 报恩第42章 小卜第63章 假扮第4章 用心第52章 乱了第37章 舍利第48章 法旨第30章 加菜第84章 人才第84章 人才第67章 笼斗第134章 锁匠第17章 争气第33章 追兵第45章 必胜第43章 猛禽第109章 夜袭第112章 元帅第29章 霸道第14章 毒源第89章 违令第22章 常春第62章 通融第55章 好茶第46章 大军第34章 拦路第83章 见鬼第42章 振翅第44章 劣酒第2章 弭人第22章 常春第110章 信物第130章 信仰第94章 翻身第103章 青阳第121章 猛鬼第131章 升座第156章 觉悟第58章 买卖第47章 翻车第20章 夺营第24章 王驾第156章 觉悟第133章 燕谋第81章 初乱第3章 血色第166章 冲顶第79章 耳毒第25章 龙雀第157章 守土第62章 儿子第120章 突围第117章 檑木第53章 空明第10章 佃户第84章 分头第169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50章 须子第33章 礼物第76章 大喜第164章 天色第27章 前世第52章 奴婢第10章 生意第11章 麻烦第52章 奴婢第37章 西瓜
第118章 恶焰第13章 株连第21章 十品第8章 夜客第73章 王旗第5章 蛊蚁第7章 宝贝第48章 便宜第10章 馒头第145章 王爷第57章 八字第128章 异象第37章 官马第162章 远航第9章 献宴第11章 剧毒第17章 争气第108章 吉时第7章 宝贝第5章 蛊蚁第4章 仵作第8章 夜客第36章 跑了第59章 念书第30章 加菜第46章 大军第54章 娃娃第82章 玄数第74章 故人第50章 云顶第166章 冲顶第3章 血色第74章 故人第19章 报恩第42章 小卜第63章 假扮第4章 用心第52章 乱了第37章 舍利第48章 法旨第30章 加菜第84章 人才第84章 人才第67章 笼斗第134章 锁匠第17章 争气第33章 追兵第45章 必胜第43章 猛禽第109章 夜袭第112章 元帅第29章 霸道第14章 毒源第89章 违令第22章 常春第62章 通融第55章 好茶第46章 大军第34章 拦路第83章 见鬼第42章 振翅第44章 劣酒第2章 弭人第22章 常春第110章 信物第130章 信仰第94章 翻身第103章 青阳第121章 猛鬼第131章 升座第156章 觉悟第58章 买卖第47章 翻车第20章 夺营第24章 王驾第156章 觉悟第133章 燕谋第81章 初乱第3章 血色第166章 冲顶第79章 耳毒第25章 龙雀第157章 守土第62章 儿子第120章 突围第117章 檑木第53章 空明第10章 佃户第84章 分头第169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50章 须子第33章 礼物第76章 大喜第164章 天色第27章 前世第52章 奴婢第10章 生意第11章 麻烦第52章 奴婢第37章 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