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辞行

徐怀没有想到他最终能归桐柏山,竟是胡楷一力促成,而王禀此时则无暇去惴测他心里在想什么,又朝朱沆看去,说道:

“我作为京畿都防御使,需要心思都放在防御事上,诸营将卒也尽一切可能勉力他们英勇作战,但兵马调动需要随时报备枢密院,也需要时间向宫中禀报战事,我向官提议在枢密院新设一名都承旨,举荐你出任……”

枢密院都承旨,作为职事官,原执掌院主事以下官吏的功过及迁补等事。

此时王禀作为京畿都防御使,对京畿驻军的调动以及防务安排,需要与枢密院保持沟通,同时还需要及时将战情禀于宫中及政事堂。

王禀诸事繁忙,主要精力还需要放在防务,这事需要一个有足够分量,又得宫中信任的人负责。

王番辞官居宅,此时可以统领王禀身边的僚属出入帅堂,却是朱沆最为合适担任此职。

虽说徐怀曾希望朱沆能出知蔡州或知京西南路某州,朱沆也曾希望能与徐怀配合,以便在西南方向组织更强有力的勤王兵马,参与汴梁防御战,但此事已为官家否决,朱沆也无意谋求出京,当即应允道:“朱沆当责无旁贷!”

“我除了想向官家请奏,将王高行、钱择瑞等人及解忠、朱润、雷腾三部兵马调入京中,还想着将刘衍、王渊两部调来参与京畿防御,你们觉得如何?”王禀又问道。

短期内,压根就无望收恢岚州,随着诸多兵马逐渐南撤,岚州兵马都监司也无保留的必要,王高行、钱择瑞等人南下,也是必然之举。

徐怀原本更希望王高行等人与解忠、刘衍等部都去郑州。

郑州作为衔接汴梁与西京洛阳最为重要的中枢,同时还能兼顾黄河北岸、隶属于河东的卫孟等地。

在这次京畿防御战中,郑州的战略地位与联络河北驻军的魏州相当,甚至还要更为重要的一些。

毕竟此时大越所能指望的,还有一战之力的勤王兵马,主要都只能从西军抽调。

西军将是勤王军的主力,其行军路线,主要就是从潼关出来,一路经洛阳进抵郑州;而倘若朝廷能在郑州集结十万西军,赤扈人怎么都要忌惮三分。

不过,徐怀知道他此时说什么,王禀未必全听,而王禀将这诸多建议上禀宫中,也不可能会被接纳多少,他索性闭口不言。

这时候又有人等着进来禀报事情,徐怀便起身告辞离开。

王禀也无暇相送,只是叫朱沆、卢雄代劳。

朱沆送徐怀出侍卫步军司大门,仍为朱芝在胡楷身边任吏之事念挂,说道:

“朱芝虽说要比你年长些许,心思却还是糊涂,他去蔡州任事多半错漏百出,你要替他担待一二。”

“这个自不用嘱咐,而朱芝经历两次伐燕之战,心思要比以往沉静多了,但有这一点在,便不会有多大的错漏,”徐怀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朱沆郎君,是否叫朱桐随我去淮源任吏?”

朱沆犹豫起来。

徐怀又劝道:“这世道已无平安之富贵,而朱桐随我去淮源,我亦可教他战守之道,能真正报效国家。朱家奴仆甚多,留在汴梁城里徒耗粮食,这次应着朱桐将他们一并带去淮源,同时也将老夫人带上,省得朱沆郎君你在王禀相公身边任事,无心去尽孝,也当由朱芝、朱桐代你照顾老夫人!”

“也好!我这时怕是没法脱身,让文虎回府一趟。”朱沆说道。

“吕爷可有家小也要出京,这次便随我们一并离开?淮源穷僻,虽然无法照顾太周全,但我至少不会弃他人独逃。”徐怀看向吕文虎问道。

“多谢军侯,我等会儿回府会一并吩咐妥当。”吕文虎这几年都跟在朱沆身边,这次还是他带人护送朱沆前往府州,当然清楚汴梁已成是非之地,能托徐怀一并带去淮源暂避战祸,总比留在汴梁叫他牵挂不已要好。

“朱沆郎君对胡公熟悉吗?”徐怀问朱沆。

“仅是认得,却无什么接触,”朱沆说道,“胡公乃是荆湖北路鄂州人士,二十岁便进士出身,在翰林院任事八载,历仕地方,曾任荆湖南路转运使,后调京中知判枢密院——蔡铤归京,朝中密议联兵伐燕事,枢密院、三衙将吏大多附从,胡公未议,曾为蔡铤不喜,转任兵部侍郎,这几年在朝中甚为沉默,与京中权贵接触了甚少,听人说他喜独居读书,不喜交际会宴!”

枢密院,除枢密使之外,还设副使、院判,皆为副贰,虽说都是从三品,却绝对比兵部侍郎权高位重。

也就是说,胡楷当初虽然没有像王禀那般激烈的反对联兵事,实质上也是反对者,还因此受到排挤打压。

很可惜徐怀早年的梦境早就支离破碎,而偶尔从脑海中浮现的记忆片段也太有限,只能助他大体明晰大越将遭受何等惨烈的祸事,却无法一一去辨识洪流之下诸多人物的命运。

“胡公要我在离京之前见他一面,朱沆郎君可知胡公家住何处?”徐怀问道。

朱沆有些卡壳。

平时替朱沆打理诸多杂务的吕文虎却知道胡宅住址,说道:

“汴河藏金桥过去铁簸箕巷第一家便是胡公住宅——胡公在鄂州有无家人不晓得,但他夫人三年前病逝,郎君曾着我吊唁,听说胡公并无续弦,两子,长子胡侁也考中进士,出京任官,在哪里任职却不清楚,次子胡渝尚在胡公身边,此番应该会随胡公南下蔡州赴任。”

胡楷这等人物出镇地方,都有资格自辟僚属,而得力能干的子弟,倘若还没有走上仕途,当然便是僚属里最重要的成员。

就像王番暂时辞职,此时留在王禀身边占据最重要的幕席。

想到这里,徐怀又朝侍卫步军司的大院望了一眼,他拜见王禀时,王番一直坐在一旁,印象里都没有听到他说一句话。

这多少叫徐怀有些失落。

“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这就前往藏金桥去等胡公面圣。”徐怀说道。

“我派一人领你们过去。”

此时夜色渐深,形势紧张起来,城内也开始净街,吕文虎怕徐怀他们摸不清道路,直接吩咐一名朱府奴仆领徐怀他们去胡楷宅上。

…………

…………

虽说连接四座主城门的大道乃是汴梁城里的主街,但汴河穿城而去,两岸却是汴梁城最为繁华的场所,藏金桥、铁簸箕巷都好辨认。

徐怀他们策马而行,一炷香便赶到铁簸箕巷。

不像有些官员,得任权位,宗族之中老老小小都攀附过来,府邸也非常的奢阔、热闹。

胡楷年轻时入翰林院,职卑位轻,之后长年历仕地方,再回京中虽得任高位,但与蔡铤、王戚庸等主战派不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踢出汴梁,因此既然没有将父母叔伯及血缘关系亲近的子侄接来汴梁,也没有叫宗族中人攀附过来。

夜色下,徐怀看不出胡宅有多大规模,但通报姓名,由门人领着穿过垂花厅往中庭走去,胡宅十分冷清是能看得见的。

“二位便是徐怀徐军侯、王举将军?”一名二十三四岁、相貌俊朗的青年站在中庭恭候徐怀、王举等人的到来,说道,“父亲刚刚派人传信过来,说徐军侯有可能会直接过来见上一面,叫胡渝在宅子里等候徐军侯。”

“徐怀见过二公子!”

胡楷作为节帅出镇蔡州,地位要比寻常意义上的知州高多了,徐怀在他麾下听用,同时又是胡楷极力促成的关系,才得归桐柏山,他此时在胡楷次子胡渝面前,自然也是持行甚恭。

院子里胡家奴仆正收搭行装,几辆马车就停在前院,胡渝请徐怀、王举、徐心庵等人到客堂坐下等候,正说话间一名有孕在身的美貌少妇在两名丫鬟的搀扶下,站在檐下神色为难的探头看过来。

胡渝告罪一声走出去,徐怀隐约听到他们二人在廊前说话:

“你随父亲大人去蔡州赴任,我可以走到我爹爹家去,你不要牵挂,也省得你分心照顾我——”

“父亲派忠叔回来,说及要你与我们一起去蔡州,方便照料。”

“哪有什么方便?我这身子在城里连马车都坐不得多久,此去蔡州三四百里路程,雪地颠簸,我吃些苦无所谓,但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吃得消?”

“要不等父亲回来再说?”

当世马车没有避震结构,这么冷的天气,徐怀都宁愿乘马而行,也不想坐那马车——对有孕在身的妇人,乘坐马车不仅是非常辛苦,也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

胡楷坚持要次子胡渝将有孕在身的妻子一并带去蔡州,很显然他对形势的严峻是有清晰认识的——这么看来,胡楷坚持要在淮源置县,并纳入蔡州,是希望桐柏山能成为蔡州往南延伸的战略纵深。

这样的见解与认知,在当世已属难得了。

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九十章 说服第六十章 作茧自缚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十五章 大营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一百五十二章 对峙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五十一章 王谢堂前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龙武军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十章 收编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二百章 议事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九十八章 余音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六十一章 拦截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四章 望山津第六章 殿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九十章 杀贼游园夜第九十六章 放归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二章 避祸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二十六章 求援
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九十章 说服第六十章 作茧自缚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十五章 大营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一百五十二章 对峙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五十一章 王谢堂前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龙武军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十章 收编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二百章 议事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九十八章 余音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六十一章 拦截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四章 望山津第六章 殿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九十章 杀贼游园夜第九十六章 放归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二章 避祸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二十六章 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