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

也不用史轸、韩圭、董成等人帮腔,徐怀毫不留情的逮住葛钰就是一顿输出,同时也不再掩饰的将渡淮作战方略和盘托出:

他就要在中路真正大反攻之前,诸路兵马赶在明年春季渡过淮河,夺取下蔡、颍上等北岸城池,一方面不至于使从蔡州北进的反攻大军太过突出,以致侧翼没有掩护,一方面就是要牵制住徐宿一带的东路虏兵主力。

葛钰被徐怀训斥得面红耳赤,一张颇为俊朗的脸微微扭曲狰狞,但面对徐怀盛气凌人的言辞却无以反驳;诸将臣列坐两侧也是鸦雀无声。

过了良久,顾藩沉吟说道:

“目前在中路,我们有京襄天雄军五镇主力以及选锋军一部,以陈子箫等将为首,牵制住虏兵镇南宗王府所部主力;在东路我们则有靖胜军四镇主力、选锋军一部、燕部(契丹)援骑总计六万五千精锐,有寿春三万战兵,有左右骁胜军三万精锐,有以右宣武军为主的淮东军四万????????????????精锐,有诸路勤王兵八万人马,同时还有信阳、荆州、淮东水军总计一万五千将卒。单纯计算敌我之兵力,大越在东路集结的兵马已经达二十六万之巨,而东路虏兵总计二十万,已居于下风。此外,我军刚刚斩获大捷,军民士气高昂、人心振奋,而虏兵则经历新败,士气低迷,乘胜追击渡过淮河,至少在淮河以北占据几座城池,牵制虏兵,为下一步收复河淮腹地做准备,都是应有之义……”

顾藩作为曾经的京西南路经略使,此时身为淮东制置安抚使,以参知政事统摄淮东军政,邓珪及杨祁业所部名义上都归他节制,没人敢说他说话的分量不足。

魏楚钧见韩时良神色颇为颓然,他却不想这么快就放弃抵抗,朝顾藩拱拱手说道:

“顾使君与使相所言,不无道理,但此役前后历时一年半,不仅寿春守兵伤亡惨重,淮西尽废,江东、江西、荆北、荆南、广西、浙东、浙西以及淮东,所征钱粮租赋都是倍于往年,地方财赋枯竭。更何况诸路还集结十万兵马参战,伤劳极甚。我担心再不给军民地方缓口气,洞荆之祸会重演……”

“民众劳苦,是亟待休养,但虏兵的情况就能好到哪里去?”

孔昌裕振声说道,

“倘若以驱逐胡虏、收复中原为计,难道不应该趁虏兵更为艰难之际,咬紧牙关渡淮吗?我们缓了一口气,虏兵也将恢复元气,收复中原要从何时再从容计议?另外,葛钰将军刚才对使相的指责,也太过偏颇。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年春后要从寿春渡淮,倘若韩使君、葛钰将军能勉力为之,与诸部携手共战,那是真好不过,倘若韩使君、葛钰将军觉得所部需要休整、补整,那换其他兵马从寿春渡淮北上,昌裕不知道有什么不妥当的?难不成渡淮以击胡虏,是韩使君、葛钰将军几人之事,普天之下,其他人都与此无关了?”

京襄与荆北一直都存在诸多利益冲突,孔昌裕又以荆襄士绅领袖自居,因此长期以来他在朝堂之上都是极力抵制京襄势力往荆北扩张。

绍隆帝登基之后,先后调高峻堂、袁久梁以及大批原神武军将吏填入荆北,也是希望能以孔昌裕为首,形成压制京襄进一步扩张的势力集团。

这时候见孔昌裕竟然都公开站到京襄一边,魏楚钧也知大势已去,只是朝孔昌裕拱拱手,没有再强辩下去。

他心里也清楚,孔昌裕为何会投向京襄?

说到底还是这一次淮南会战前期他们的表现太差了、太糟糕了,令整个江淮士绅都深切感受到亡国灭族的危机。

也许京襄所推行的新政,会有损江淮士绅的利益,令人痛恨,但相比较亡国灭族,孰轻孰重,这并非所有的士绅都无法加以分辨的,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固执己见、死头硬的。

周鹤、高纯年以及顾藩的骑墙倒戈,影????????????????响太恶劣了;毕竟他们三人才算是天下士绅领袖,诸路监司有太多他们的门生故吏了。绍隆帝登基之后,也不得不倚重他们治理朝政。

而这次军议一旦就渡淮之事形成共识,上奏到朝廷也不可能推翻了。

毕竟这次军议的参与,基本上已经代表了大越现有的绝大多数军政力量。

京襄或者说徐怀,已经事实上用提举天下兵马勤王招讨使司军议,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枢密院的枢密会议。

而倘若名义上以他为首的五路度支使司,再进一步从属于提举天下兵马勤王招讨使司,到时候徐怀只要阻止皇诏出京,大越权柄差不多就集于他一人之手了。

这或许是京襄执意举行此次军议更深的谋算吧?

“渡淮或不渡淮,诸公且议,我等则奉圣旨行事,恕不奉陪!”葛钰霍然而立,也不去看徐怀一眼,而是朝周鹤、汪伯潜等人拱拱手,接着就站起来朝衙堂之外走去。

罗望以及其他寿春将吏这时候也相继起身,跟着葛钰离去。

对于葛钰等人的离席,徐怀也没有下令拦阻,而是不动声色的看着韩时良。

韩时良脸色黯然,半晌后施施然立身而起,谁也不看朝衙堂外走去。

徐怀又朝魏楚钧看过去,不怀好意的问道:“魏公也要甩袖而去吗?”

堂上众人一起朝魏楚钧看去。

魏楚钧这一刻在席间如坐针毡,韩时良、葛钰、罗望能走,甚至汪伯潜也能走,但他魏楚钧却不能走。

五路度支使行辕都迁入涧沟镇大营了,他走了,徐怀后脚就会派人接管五路度支使司行辕,不就相当于将五路度支使一职拱手相让吗?

他相信徐怀绝对做得出这事,而且一旦形成京襄兼领五路度支使司的事实,他在朝堂之上能争辩得过?

不管怎么说

,他都得硬着头皮留下来。

“看来寿春诸将吏对渡淮之事有很大的异议啊,好在魏公深明大义,没有跟他们成一丘之貉啊,”史轸慢悠悠的说道,“好啊,寿春诸将走了也好,魏公在这里,就不妨碍诸公商议个条陈,请陛下定度……”

深明大义你个头哦,魏楚钧内心在咆哮,他现在很清楚京襄想干什么,说白了,就要是在潜邸系之外先就渡淮等事达成共识,然后派兵马,哦,派人前往建邺请旨。

“我也厌恶争执不休,”徐怀淡然说道,“韩使君他们走掉也好,我们可以静心下来慢慢商议渡淮、军功授田等事。与其浪费时间争执,大家不如花费气力多想想如何杀灭胡虏、以雪前耻……”

目前淮西、合肥、庐江、舒城、肥西、肥东、无为等南部州县都由骁胜军及诸路勤王兵马接管,但淠水以西的霍邱、固始、商城、潢川、光山以及六安、霍山七县,徐心庵直接从信阳、罗????????????????山派出数千守兵以及一批官员临时接管。

就前期而言,仅这七县的无主之地就足够用来授田。

授田能够折抵首级功,孔昌裕等人当然是赞同的。

不然的话,诸路再分摊高达两三百万贯的首级赏功钱,是实在有些吃不消了。

更何况渡淮又迫在眉睫,还需要源源不断往寿春等地运集粮秣,需要源源不断支付从京襄赎买的军械钱款,江淮等地再富庶,也很有些难支了。

再一个京襄令人厌恶的新政,核心就是军功授田,提高军卒的地位,为保障有足够的军功授田,才会严厉打压地方宗派士绅,对田地进行清查。

既然能从淮西获得足够的军功授田,那对江淮荆湖等地的清田,自然也就变得不那么迫切——这点又是符合江淮荆湖士绅利益的。

说白了就是形势所迫,死道友总比死贫道要强得多。

至于统兵将吏早就想这么干了。

大越立朝以来,军卒地位极低,即便行募兵制,但普通民众都不愿意从军,因此对军卒眷属在置办田地、科考、经商等方面都进行严格的限制。

说白了就是要让军卒的子孙后代除了充军,没有更好的谋生之道,从而保障募卒的来源不会干涸掉。

不能置办田宅,将卒即便得再多的军功赏钱,在物价腾贵的江淮,很快就会消耗一空,军卒眷属生存极为艰苦,又限制从事他业,子子孙孙都只能从军;当然,大部分将卒一生都没有机会讨老婆,也就无所谓子子孙孙。

像邓珪、刘衍、杨祁业以及解忠、刘文江、朱润、雷腾等将领,并非看不到这些弊端,但这是连建继帝在世时都没有改变,都不得不跟士绅、士臣群体妥协的残酷现实,他们又能改变什么?

然而到这时,这一切又变得顺水推舟一般容易,他们又如何能不支持?

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七十六章 疑云动惊雷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七章 撤离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四十三章 饮宴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二十二章 旧案第十章 收编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二章 旧识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八十三章 争先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五十二章 大匠师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六十二章 毡衣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十章 韩时良第四十四章 军虞候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讯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战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九十章 猜忌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七章 腊月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六章 殿议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战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雪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九十章 猜忌第七十四章 马场
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七十六章 疑云动惊雷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七章 撤离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四十三章 饮宴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二十二章 旧案第十章 收编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二章 旧识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八十三章 争先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五十二章 大匠师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六十二章 毡衣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十章 韩时良第四十四章 军虞候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讯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战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九十章 猜忌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七章 腊月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六章 殿议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战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雪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九十章 猜忌第七十四章 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