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危急

徐怀要亲自坐镇新蔡,并以新蔡及望山津为据,袭扰汝水北岸之敌,这总比徐怀率领楚山精锐,去寻找岳海楼所部主力进行会战要稳妥得多,史轸等人也不再劝。

既然徐怀留在新蔡坐镇,南下难民数量也大幅下降,史轸也连夜赶回周桥去。

其时已经入秋,汛季过去后,不仅桐柏山里即将进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周桥新城,同时也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楚山城,秋后也将正式动工建设。

楚山城作为申州州治及楚山行营行辕所在,依淮水以北、石门岭以东的低岗建造,南北约四里纵深,东西长逾九里,肯定没有办法在今年就建成。

更何况谁也不清楚赤扈东路平燕军主力什么时候会西进。

楚山城第一步会先打下城墙基础,然后在北面、东北面低洼区会选建造城墙。倘若敌军进逼过来,即便新城还没有完全建起来,这些都可以作为内城在外围所加强的防御设施使用。

另外,淮水北岸,秋后也要在楚山新城选址与石门岭之间进行军屯。

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难守住汝水,诸部兵马都要撤到内线来,新蔡、真阳以及确山等县,都会沦为交战区,而敌军又占据绝对的优势。

短时间内也就楚山新城往西到石门岭之间的狭小地域相对较安全一些。

这一区域虽说狭小,但已经属于淮水北岸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灌溉条件也好,现在有逾三万亩熟地可以耕作。

也可以于楚山新城与石门岭之间挑选十数座条件较好的村寨进行加强作为屯寨,从厢军调拔三千人马驻扎进去,亦耕亦战。

这不仅能更好的使楚山新城与青衣岭、石门岭之间的防御体系更为紧密,每年也能为楚山提供六七万石粮食。

倘若相峙形势较为乐观,下一步则将在金牛岭东北麓对岸的明溪河口筑城,利用源出青衣岭东南麓的明溪河,构造外围的防线。

楚山新城选址与明溪河口的淮水河道,是呈倒V字形流向,也就是说青衣岭、石门岭与明溪河、淮河在这里围出一个地势平坦、约有四十里纵深的菱形区域。

倘若能进一步在明溪河沿岸建立稳定的防线,则意味着楚山将在淮水北岸新增四十万亩可垦良田。

真要做到这一步,楚山粮食生产将实现自给自足。

楚山现在不能去做,是实力还太弱小。

目前也没有一支友军能可靠的相互支撑,倘若宣武军、左右骁胜军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天雄军过于往外突出,将虏兵主力都吸引过来,也难以持久。

敌强我弱之际,特别是目前大越还没有在平原地域遏制赤扈骑兵横冲直撞的实力,一层层往外围修筑堡垒,虽然笨拙,却是加速进入相持阶段的不多选择。

…………

…………

虽说襄阳很清楚淮南军一旦弃守徐、宿,退守泗州,将使整个中西线的防御压力大增,屡次遣使前往寿春强调“守淮必守徐”的重要性,但建继元年九月,淮王赵观还是不顾襄阳的劝阻,下令韩时良其部从徐州、宿州南撤泗州。

即便在南撤泗州途中,韩时良其部并没有乱作一团,甚至可以说作战英猛,以水陆相依之势,多次击退包抄夹攻过来的赤扈骑兵,斩获不菲的战绩,即便淮王赵观为拱卫寿春之侧翼,使部将葛钰率部进占汝阴、颍上二城,但终究不能逆转战略上弃守徐、宿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至此,除了个别城池乃在坚守外,整个河淮地区可以说是尽陷敌手了。

与此同时,契丹降将萧干在过去数月时间里,从郑州出兵,连续攻陷荥阳、虎牢两城,郑怀忠其部目前死守巩县、平陆两城,拱卫河洛腹地。

平陆乃是河洛郑怀忠所部的防御重点,一旦被虏兵攻陷,虏兵便可以从茅津渡渡河南下,切断河洛与陕西的联系。

щщщ▪тt kΛn▪¢ o

虽说在河洛兵马的严防死守,平陆坚持半年未失,但曹师雄、阴超等降将集结数万降附军,打造投石机等攻城战械轮番攻城不缀,已将战前紧急加固的平陆城墙轰塌十数段,双方围绕城墙缺口展开反复争夺,河洛兵马损失极为惨重。

面对实力较弱的萧干所部降附军,河洛兵马竟然没有守住荥阳、虎牢,更是叫人失望。

而同时扼守黄河东岸,作为陕西门户的河津、埔坂两城,也于九月底失陷。

高峻阳派守两城的两万兵马,在突围时遭受重挫,仅剩不到五千残军撤回京兆府。

为避免高峻阳部、顾继迁部都被虏骑困于渭水北岸,襄阳不得不下诏,令顾继迁部放弃延麟等陕西北部州县,提前南撤到渭水以南。

在此之前,岳海楼可以说是相当保守,其主力兵马都驻扎于颍水左岸整肃、操练,轮番派遣万余兵马渡河进入颍水右岸烧杀劫掠,但主要还是紧贴着颍水活动,对临近汝水左岸区别,则主要是派遣小股精锐袭扰。

不过,在赤扈平燕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徐州、宿州,镇南军又相继在西翼攻陷几座重点城池之后,岳海楼其部主力就大规模渡过颍水,往上蔡对岸蜂拥而来。

在左右翼接连失利,赤扈下一步极可能将更多的主力兵马往汝水沿线逼近之际,胡楷奉旨赶来汝水视察防务;随胡楷同行的,还是紧急赶到襄阳请援的河洛行营长史赵范等人。

因为新蔡居三地之中,胡楷将杨麟、刘献、傅潜召到新蔡商议对策。

“岳海楼其部南下,极其谨慎,于陈州城南搭建两座浮桥,然后一路到上蔡对岸,都是利用坞寨改建一系列的坚固驻营。岳海楼其部渡过颍水,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我们并没有趁其增援未至,集中力量重创其部的机会——眼下必须当机立断放弃汝水沿线……”

东西线战事接连失利,短期内看不到有扭转的希望,徐怀也不敢在守攻之事的态度有丝毫的含糊不清。

除了胡楷抵达新蔡之前,他就多次上书建继帝,主张立即放弃汝水沿线的城池,将有限的兵力收缩到内线;在杨麟、刘献、傅潜等人赶到新蔡之后,徐怀也是再次直接申明主张。

赵范代表郑怀忠而来,他也支持放弃汝水防线,但他的主张与徐怀有所区别。

徐怀是希望杨麟所部右骁胜军作为机动兵马,先收缩舞阳附近,与驻守舞阳的刘衍所部左骁胜军互为犄角,待虏兵渡过汝河之后,积极主动寻找战机。

他们倘若有机会对进入汝水右岸之敌予以重创,至少能稍缓当前的危局。

然而赵范主张放弃汝水防线,却是希望调杨麟所部进入河洛增援。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杨麟也不再坚持固守召陵、上蔡、平舆等城,但是收缩到舞阳附近,还是进入河洛增援,这需要襄阳定度。

而宣威军是否要全部收缩回淮川、潢川,刘献及宣威军都统制傅潜也有不同意见。

目前淮王府葛钰等将率兵马进占汝阴、颍上等城,目前在宣威军在汝水下游左岸所占据的焦陂、鹿城、柴集等寨,与汝阴相近,可以说是互为犄角。

而汝阴、颍上作为拱卫寿春的侧翼,对寿春的意义,不在泗州之下。

刘献、傅潜也与淮王府多次沟通,淮王府也屡屡声明,绝不会轻弃汝阴、颍上二城。

傅潜有意率部守焦陂、鹿城、柴集,与汝阴此为唇齿。

而淮王赵观入藩寿春,就紧急操训一支水军,可以经颍水增援焦陂、鹿城、柴集及汝阴等城寨,不虞被虏兵围困。

“徐、宿是极重要,但孤悬东北,一旦为赤扈重兵所围,唯有寿春兵马能缓,却未必能解燃眉之急,淮王使韩时良退守泗州,却也情有可缘,”

刘献、傅潜内心底还是赞同淮王弃守徐、宿的,说道,

“汝阴之于淮上,可谓徐州之于淮河。徐州有陷敌难援之忧,被迫弃守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但汝阴跨寿春水路不过二百里,陆路更近,而宣威军在淮川、潢川之兵马以及天雄军驻罗山、楚山之兵马,增援都近,又岂能轻弃?”

胡楷虽为枢密使,但诸将帅意见不一,他也不能擅自行事。

他这次过来,主要也是代表建继帝听取诸将帅的意见,最终还要回到襄阳,与周鹤、高纯年等人商议,奏请建继帝定度……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讯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九十章 对质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十四章 敌至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冠一怒第十四章 调令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五十章 诱饵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九十五章 大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十九章 援至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一章 纸上得来总觉浅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九十章 杀贼游园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十七章 换血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雨将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二十一章 刀第六十六章 斩将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九章 作战方案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讯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九十章 对质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十四章 敌至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冠一怒第十四章 调令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五十章 诱饵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九十五章 大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十九章 援至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一章 纸上得来总觉浅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九十章 杀贼游园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十七章 换血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雨将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二十一章 刀第六十六章 斩将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九章 作战方案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