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匠人

(感谢第六十六位新盟主 贵阳老者)

徐怀早就有将史轸请来楚山的想法,只是担心王禀那边还需要人,就没有作声,却不想史轸他见朝中求和之势已成、担心赤扈人再次南侵便是汴梁城陷之时,先一步找借口离开汴梁南下了。

徐怀对史轸的南下,心有扫榻之喜。

史轸南下是在周景护送卢雄返回汴梁之后,朱沆、王番会不会因此以为是他的缘故,徐怀也完全顾不得避讳,当即就决定举荐史轸出任楚山县丞。

从桐柏山匪乱到两次北征伐燕,楚山大营聚集一批武将军吏,但长于吏事者还相当有限。

苏老常、程益、徐武良、徐胜等人可以说都各有所擅。

倘若徐怀仅仅是照着当世常规的手段治理一县,对楚山县也没有超越当世正常州县的期许,苏老常他们当然是能够胜利的。

然而徐怀对楚山(桐柏山)的期许太高了。

徐怀不仅希望楚山能成为江淮防线抵御赤扈人的桥头堡,建立起抵挡数倍强敌进攻的防御体系,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他人所能施加的钳制,还要保证楚山内力有着足够强的军事动员及物资生产潜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吏事的要求就高了。

拿楚山外围防御来说,目前在青衣岭、石门岭及周桥驿筑塞,并修横穿桐柏山北岭、大复山的淮源-青衣岭道,将淮源与青衣岭大营连接起来,仅仅只能说是将外围防御的框架与雏形搭建起来了,还很简陋,远远谈不上完备。

赤扈人再次南侵,河淮抵御力量将彻底崩溃,赤扈人倘若驱使降叛军强攻青衣岭大营,是很难猝陷。

不过,赤扈人绝不是一根筋的莽夫,相反,他们在过去三四十年间横扫大漠草原,积累丰富的征战经验。

赤扈人见难以猝陷,倘若还想拔掉钉子,大可以将优势兵马进逼过来,在青衣岭大营外修围筑营垒进行围困,同时大规模制造投石机、攻城弩等战械组织进攻。

以青衣岭大营此时的规模及防御能力,又真能抵挡住多久?

更不要说在光州失陷后,周桥驿、石门岭作为楚山的东翼门户,防御比青衣岭还要简陋,徐怀手里的兵马又有限,分守诸寨,必然会大幅摊薄兵力……

其他事不提,短时间要如何提升,还要大幅的提升青衣岭、周桥驿、石门岭的防御能力,这够叫徐怀头痛了。

在这方面苏老常、程益、徐武良、徐胜等人还是有所不足的,甚至都未必能给徐怀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史轸却拥有常人所不及的远见与才干,县丞之位也是非他莫属。

众人对史轸也是服气。

徐武江、徐武良他们未与史轸接触过,但听苏老常、徐武碛、王举他们说及二次北征伐燕时史轸就早早看出必败之局,也是自叹不如。

因为史轸初到淮源,与家人相见还不到半炷香的工夫,就被徐怀喊到县衙后宅来,苏老常当下便建议,众人都到史宅饮宴,也不耽搁史轸与家人相聚。

“我这次南下,还邀了一名老友同行,正在新宅之中候军侯一见。”史轸拱拱手,欠着身子穿靴子时说道。

赤扈人将军事重心西移,但不可能放弃对汴梁外围的封锁,史轸找周景派人护送也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徐怀猜想史轸在这个节骨眼上相邀同行南下的,绝非等凡之辈,忙站起来抓住史轸的腕子,说道:“却不知是哪位了得之人愿来楚山,我们快去相见!”

“我这老友名叫喻承珍,原为官家修造永济塔所用的都料官,犯事革职,赋闲在家,他妻儿都死于疫病,也没有牵挂,我便邀他同行来淮源——还有几位在将作监及盐铁司修造案任事的老友,身份低微,现在朝中一片混乱,也没有谁会念挂,都愿意来淮源避祸,但他们都有家小在汴梁,还需要军侯妥善安排!”史轸说道。

“史先生真是知我啊!我现在打瞌睡,就缺这些个枕头!我即刻传令周景作妥善安排!”徐怀哈哈大笑,挽住史轸的胳膊往外走,“我们去见喻大家——史先生可是说定喻大家留在楚山?”

永济塔乃是天宣元年动工修建于汴梁城北的砖塔,前后历时五年修成,总计十三层,徐怀之前去汴梁虽然没有见到永济塔,却也听朱沆、卢雄说及起来。

在当世建造一座十三层高的砖木建筑,绝非将砖石木料一层层叠垒起来就能成的一件容易事;即便前朝有比之更宏伟精巧的建筑,但也不能否认永济塔是一座旷世之作。

喻承珍作为都料官,可能官职低微,此时还犯事被革去这低微的官职,但作为永济塔的监造总管,在营造领域绝对是当世宗师级的人物。

将作监主要掌营造、修缮等事外,而禁军兵甲战械的打造,则主要由三司使下属盐铁司修造案所主管的作所工坊负责。

史轸前半辈子在兵部任吏,负责《武经总要》的编修,而《武经总要》又囊括兵甲战械的修造、使用,说他在盐铁司修造案结识几位地位低微的朋友,想来必是在兵甲战械修造方面有专擅的大匠级人物。

徐怀今日午时在鹿台大寨,决定在工房新增右经承一事,使徐武良负责,就是想着在铸锋堂五兵铸造的基础上,利用十八里坞的铁矿资源,扩大兵械甲胄的制造。

然而铸锋堂这两年所着手铸造并出售的五兵,主要是刀矛弓箭等允许民间制造并携带的兵械。

徐怀之前在朔州时,将一批在营造、匠工等事上有一技之长的囚卒秘密送回淮源,使铸锋堂在兵甲铸造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暗中试制神臂弩、三弓床弩、投石机以及甲胄,但显然还无法达到当世一流的水准。

倘若现在就能从汴梁引进一批大匠级人数,对弥补铸锋堂这一块的不足,帮助将是极其巨大的。

而当世匠工营造等法,基本都是父子兄弟相传,徐怀也不会觉得史轸在修造案的那几个老友家人会是累赘。

当然,赤扈人还没有解除对汴梁的封锁,要确保那么多人员闯过敌骑的封锁安全转移出来,仅凭越雨楼随周景前往汴梁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徐怀一边拉着史轸去见喻承珍,一边此时范宗奇说道:

“你先将其他事都放下来,即刻赶去青衣岭大营,要都司将这事筹措起来,确保将史先生的几位老友及家小都安全接到淮源来!”

…………

…………

青衣岭大营有徐武碛、郭君判等人坐镇,周景又在汴梁,如何将诸家小送出汴梁南下,自有他们筹划、调派人手,不需要徐怀事事操心不已——他还是照着既定计划,与苏老常、徐武江等人,赶往史轸家小安置于淮扬坊的宅子见营造宗师喻承珍,还特地派人将王举、程益、郑屠他们请过来相陪饮宴。

“小子徐怀,见过喻大家!”

穿门过户,走进史家院子,徐怀看到史轸二子及夫婿陪同一名须发霜白的老者站在院子里说话,便猜到此人便是将作监都料大匠喻承珍,上前长揖施礼道。

虽说将作监都料官职低微,又哪怕喻承珍早就去职,但当世权宦喜修造园林,作为营造领域宗师级的人物,喻承珍在汴梁城里实要比史轸更受权宦的重视。

徐怀心里很清楚,哪怕喻承珍知道汴梁陷落势所难免这才与史轸南下,但这样的人物,往东南诸路或荆湖、渝州等地避祸,不仅不愁糊一口饭吃,甚至还更安全——徐怀知道真要将此等人物留在淮源,需要以礼厚待才行。

虽说史轸对楚山众人交口相赞,但喻承珍还是从别处听到一些关于楚山众人、关于矫诏案、关于桐柏山匪乱的传闻。

因此与史轸离开汴梁南下,喻承珍心里还是犹豫的,也不确定是不是要留在淮源,还继续南下投靠亲友。

不过,徐怀官袍在身,走进院子便长揖施礼,还是叫喻承珍吓了一跳,赶忙还礼道:“军侯客气!”



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渎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五十八章 西线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八章 大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三十八章 误会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离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二十章 讨粮路行迟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
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渎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五十八章 西线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八章 大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三十八章 误会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离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二十章 讨粮路行迟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