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

将近午时,还有薄雾在山谷间弥漫。

初春的日头单薄得就像一张剪纸,蜷缩在苍穹深处。

浑浑噩噩在桐柏山里生长了十五六年的少年徐怀,这一刻内心纠结的站在七八丈高的鹰子嘴崖头,看着马车缓缓驶近崖前。

在青衫文士从车头前站起身来时,车夫已将裹着包袱布的长刀横在膝前,徐怀感觉车夫就像是一头饿狼,随时会扑杀出去给猎物致命一击,心里想这大概就是十七叔所说的武者吧?真有给人气机凌厉之感啊!

在后方不远处,三个假扮猎户都十分随意的悍勇汉子,一手握住腰间那种只在军中较为常见的直脊长刀,一手提拉缰绳正将马速提上来,想赶在鹰子嘴前将马车截停下来。

看到这一幕,徐怀心口发紧,手紧紧握住身后的柴刀,手背上青筋虬结,内心挣扎了一会儿,咬牙朝崖下振声问道:“来人可是被贬离京前往唐州的御史中丞王禀王老相公?”

“正是老夫!”青衫文士抓住缰绳停住马车,朝这边崖头看过来,昂然说道,“阁下想取王禀性命,老夫在此,还请不要伤及无辜!”

徐怀内心震惊如波澜汹涌: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

…………

徐怀神智清醒过来有好些天了,但他还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他好像在桐柏山间浑浑噩噩过了十几年,然后一跤从马背上摔下来,陡然间就清醒过来,还被塞进无数陌生的记忆。

也许在他出生时,这些记忆就存在他的脑子里。

他完全记不得幼时的事情,听他娘说他出生后,就患上严重脑疾,发作时身体会剧烈痉挛,双手控制不住的抓挠脑袋,仿佛脑袋深处有无数钢针在扎刺、搅动。

顽强的长到八九岁后,脑疾有所缓解,他才对所经历的事,有一些模糊的记忆,但他整个人像是蒙了一层浑噩,说话做事都非常笨拙,像脑子里缺了一根弦。

偶尔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也是过不了几天就忘。

直到一个月前他从马背摔下来,磕着后脑勺,人没受什么伤,神智陡然清醒了过来;就像有层壳突如其来被撞碎。

与此同时,无数光怪陆离的陌生记忆,从脑海深处一起迸出来。

可惜的是,等他心神稍稍平复下来,再去回想这些记忆时,却发现除了极少一些、看不出什么意义的零碎片段或画面外,他已记不得什么了。

就仿佛大梦一场。

或许就是大梦一场。

除了一些或惆怅、或悲伤、或欢喜、或苦恼的情绪跟感触外,什么都不剩、什么都找不回了。

要说有什么能确定的,那就是他能肯定这些记忆曾在他的脑海深处存在过,仿佛他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渡过了一生。

也能肯定,他年少时做的那些怪梦,跟这些记忆有关,甚至有可能他幼年的脑疾,就是承受不了这些记忆的冲击才发作的。

当然,神智清醒过来后,他童年以来所经历的一些事,都清晰起来。

或许,还远不仅如此。

此前他被阿娘逼着在族中书塾读了几年书,磕磕巴巴,都未必能将几篇启蒙经义磕磕巴巴顺读下来,更不要说这些经义有深的解读了。

现在可好,这几篇经义所讲的内容,以及衍生出来的道理,他不仅完全清楚,还能看出里面有太多谬误、迂腐、不堪一提的地方。

他此时的思维,也前所未有的敏锐起来了。

整个人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以往很多懵懂无知的事情,一下子通透起来。

这不是一个在桐柏山里浑浑噩噩生长十五年的少年应该有的!

也许那些他以为想不起来、以为什么都不剩、大梦一般的记忆,实际上并没有丢失,而是从根本上将他改变了。

他已不再是“他”?

那他又是谁?

徐怀困惑了好些天,数日前出淮源镇经过鹰子嘴时,一段文字突然间出现在脑海里,他当时就像是被电流打了一下:

“天宣五年岁旦,御史中丞王禀被贬唐州,二月中过桐柏山鹰子嘴为盗匪所害……”

这段文字像是一小段史书记载,在那一刻之后就像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然而当时鹰子嘴并没有类似的劫杀案发生,也没有什么朝廷官员被贬途经淮源镇,徐怀却叫这段记忆折腾了两三天,猛然想到一种可能:

这段文字有可能是还没有发生的“记忆”。

于是,他这几日来早出晚归,都跑到鹰子嘴崖头蹲守。

不仅别人以为他又犯傻了,他都怀疑自己所谓“神智”恢复过来,实际是着了魔。

直到这一刻在王禀从马车前站起来自承姓名,徐怀内心的震惊就像是波澜疯狂的汹涌起来:

这一段突然冒出来的文字记忆,竟然在这时得到验证:那假扮猎户的三个人,是王禀在被贬途中注定会遇到的“盗匪”?

关键是这一切竟然以一段文字,在数日之前出现他的脑海里?

那其他几乎都被遗忘的记忆呢,都是来自还未发生的后世?

…………

…………

鹰子嘴位于这座坡岗最高处的山嵴处,马车还没有过鹰子嘴,也就无法通过鹰子嘴的豁口看到另一侧的情形。

既然后有追兵,又有刺客蹲守崖头,车夫猜测前方很可能还会有伏兵,他也不指望马车能冲出重围,解开包袱布,露出一柄没有刀鞘的湛然长刃。

然而王禀相公自承姓名后,崖头那人竟然沉默起来了,半晌没有再说一句话,也不见有别的动作,这令车夫心里泛起一丝浮躁跟疑惑: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马车徐行到崖下,车夫盯住崖头,杂树有些遮挡,他这时却能看清楚崖头是个健硕少年,虽说手握刀柄的姿态颇为凶悍,脸上却无狠戾之色。

而身后三名假扮猎户的刺客,这时候没有趁机合围上来,竟然拉开些距离聚拢到一起,也又惊又疑的正盯着崖头打望,这叫车夫心里更是困惑不已:

难道崖头这少年跟后面三人不是一伙的?

青衫文士年老,老眼昏花,看不清崖头少年的相貌,再次朝崖头喊道:“老夫知道你们也是受人所托,老夫并无意知晓你们从哪里来,但请取走老夫的性命,不要伤及无辜!”

徐怀回过神,再看那三个贼匪拉开一些距离后没有退走,在两百步开外聚到一起,都将长弓取在手里,心里叫苦不迭。

他一连数日早出晚归蹲在这崖头上,只是着了魔想去验证脑海里闪过的那段记忆,却不是想做什么英雄好汉去救王禀。

不过,这三个贼匪的反应,也叫徐怀心里奇怪:

除了王禀身旁那车夫模样的中年人身手颇为强横外,自己突兀站在这崖头招呼王禀,这三个贼匪不应该知难而退吗?

王禀所乘坐的这辆马车里藏了什么宝贝,叫他们还想着强抢?

不像是盗匪啊?

盗匪再贪财,总得先惜命吧?

徐怀想到王禀刚才误以为他是“受人所托”,心里一惊,莫非这三人并非盗匪,他们才是真正“受人所托”,过来追杀王禀?

徐怀忍不住要拍额头,心想要不是他今天撞破,王禀今日横尸鹰子嘴崖下,在别人看来可不就是遇匪而死吗?

要是他脑海冒出来的那段文字记忆,是历史对今日之事的记载,可不也没什么问题?

徐怀又惊又悔,心想别人说他是个憨货,还真是不假,怎么就跟着了魔似的,搅和到这等破事里来了?

现在怎么办,跟后面那三名家伙说,你们该干嘛干嘛,我就是路过打声招呼,不妨碍你们刺杀王禀?

徐怀这时候又后悔没有拿衣物遮住面目,也不知道相隔一两百步,那三个刺客有没有看清他的脸。

要是刺客看清他的脸,在杀死王禀及随扈后,会不会找上门杀他灭口?

徐怀心头转过数念,犹豫着要从后崖逃走,心里却又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淡淡情绪,阻止他这么做。

过了片晌,徐怀才振声朝崖下喊道:

“王老相公,你怕是误会了。我家大哥仰慕王老相公的为人,得知你被贬唐州,担心桐柏山里道路又不大太平,可能会有三五个不开眼的小贼对王老相公不利,特令我在此相候。王老相公,你们尽管前行,这三个小贼我来对付就是,谅他们没有胆子闯这鹰子嘴!”

鹰子嘴崖石高耸,徐怀看左右还有不少杂树,心想他只要小心些,应该不怕刺客手里的弓箭。

还有就是鹰子嘴四壁陡峭,徐怀就相信三名刺客未必有胆敢强攻上来,到时候就算十七叔、徐心庵不找过来,他也可以坚守到天黑再想办法脱身。

…………

…………

是友非敌?

青衫文士盯看崖头,也是惊疑不定。

“前头什么情况不知道,但后面必是蔡铤派出的刺客无疑……”车夫眯起眼睛,打量了徐怀两眼,跟青衫文士沉声说道。

就眼下的情势,他们也只能往前闯了。

车夫也不问这少年及他身后的“大哥”到底是谁,以免被身后刺客听去。

他见青衫文士微微颔首,便朝崖头拱手道:“多谢义士相助,来日但有差遣,卢雄定万死不辞!”说罢便将马鞭甩出,“啪”的一声抽在马儿肥厚的屁股上,马车缓缓拖动起来。

过了鹰子嘴,是一段下坡路,这时也没有什么行人。

两侧林疏坡缓,没有遮挡,也不像是有什么埋伏的样子。

视野尽头都能看到淮源镇鳞次栉比的建筑群。

车夫更是快马加鞭,往淮源镇而去。

途中遇到这样的变故,躲在马车里的女孩缩在乳娘的怀里,惊惶得都快窒息了,但听着车厢外的动静,这时候也忍不住揭开车窗帘子,朝崖头看去,却见少年半蹲在崖头的杂树中,破败的衣襟在风中摇动……

(有三个盟主出现了,感谢夜夜迷离、乌鸦、超级木头……)

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端即尾声第二百二十章 所愿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六章 殿议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十八章 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九十一章 意气用事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四十五章 夜谋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章 楼烦故郡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四十三章 饮宴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二百四十六章 译者布剌蛮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一百十一章 孤驿第八十一章 离去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二百章 议事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九十二章 客远不为阻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
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端即尾声第二百二十章 所愿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六章 殿议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十八章 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九十一章 意气用事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四十五章 夜谋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章 楼烦故郡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四十三章 饮宴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二百四十六章 译者布剌蛮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一百十一章 孤驿第八十一章 离去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二百章 议事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九十二章 客远不为阻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