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

站在一旁听父亲与徐怀所言,刘仁美这才彻底知道诸多事背后的一切根源所在:

说到底就是在京西、河洛敌军的牵制下,京襄能从汝蔡前线抽调的精锐战力太有限了——淮西一战已经能决定大越的死生存亡,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残酷现实,因此不管之前对峙作战给京西、河洛造成多大的损失,曹师雄、岳海楼一定会咬牙在汛季来临之前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说不定镇南王兀鲁烈已经又赶到许昌或洛阳坐镇督战了;淮东路主力又被牵制于楚州无法脱身。

徐怀善用奇兵奇谋不假,但奇兵奇谋只能用于一时,只能用于虏兵有明显缺陷的防线或战线上,还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让虏兵主力反应过来。

千里奔袭太原一战,徐怀实际就是趁当时镇南、平燕宗王府两路虏兵主力都合围汴梁城下,虏兵在并岚代忻及云朔等州,总计仅数千精锐外加四五万军心并没有真正稳定下来的降附兵马,于太原侧翼守御岚州的曹师雄、????????????????曹师利,当时又被楚山军杀得心理阴影都来了。

而太原一战,徐怀除了直接统领的四千精锐之师,当时的顾氏、契丹残部看似直接出兵参战很有限,但顾氏在府州有万余兵马、契丹残部在府州以北有万余兵马存在,本身就是对虏兵进行有力的牵制。

这恰恰是顾氏及契丹残部的存在,迫使当时坐镇云州的中路虏兵副都元帅木赤亲率援军主力赶往岚州,而非经雁门关南下直赴太原。

当时的太原军民虽说已经虚弱之极,但最后还是直接参与了对李处林等部降附兵马的大反攻,甚至充当了进攻的主力,才最终斩获大捷。

汝颖会战之初乃是徐怀率部潜袭防御空虚的汴梁,但真正斩获大捷,还是建继帝御驾亲征,令左右宣武军、左右骁胜军以及一部分神武军参加对被大水围困于汝颍之间的敌军的围攻。

因此绝大部分情况,都不要指望奇兵突袭,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面对赤扈人这么强悍的对手。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虏兵这次突袭建邺,是获得极大的战果,但其战线拉得太长,没有办法不受限制的往南岸增派更多兵力,渡江虏兵在长江南岸其实是处于劣势的,仅仅是杨茂彦、汪伯潜、魏楚钧以及他们背后的绍隆帝等无能鼠辈不敢战而已。

这才叫徐怀抓住渡江虏兵的短缺处,悍然发动突袭,一举歼灭渡江虏兵大部。

这是剑走偏锋、兵行奇路所在。

不过,这远远没有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向。

待渡江虏兵缩回到对岸淮西,平燕宗王府所辖的东路军主力,对庐江、寿春、舒城等城的合围以及外围的拦截狙击,已经部署完毕。

更关键是合肥的轻易丢失,令虏兵获得大量积储于斯的粮秣及战械等物资,大幅解决虏兵补给线太长的难题——合肥乃庐州州治所在,也是淮南西路第二道防线的核心,乃是建邺西北门户,战前驻有右骁胜军一万精锐及三千府军。枢密院做好合肥被围的准备,城中积粟可供十数万军民足足食用一年,也有大量的箭矢、兵甲以供守军不缺。

虏兵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合肥城,仅合肥积粟、兵械储备就可供其东路大军一年所耗。

而建邺水师的覆灭,导致他们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失去对长江中下游的控制权。

在这种情况之下,徐怀还有办法靠一两万偏师奇兵去解开整个战局的死结吗?

倘若他手里不掌握一定规模的攻坚兵力,接下来要如何去解淮西之围?

诸路勤王兵马毕至,可能会集结十数万人马,但能真正充当攻坚主力的,除了有限的京襄精锐外,恰恰就是被杨茂彦、汪伯潜等人束之高阁的宿卫禁军。

徐怀孤身奔赴建邺,那时他想要取得宿卫禁军的节制权不难,但问题在于,在宿卫禁军高层将领都为潜邸旧系所掌握,执掌军纪军法的监军????????????????使院、马步兵院都皆是潜邸系人马,他能够,或者说他敢指望宿卫禁军能与京襄援军承担起来攻坚主力的重任来吗?

刘师望到这时候其实也看得清楚,徐怀完全掌握宿卫禁军的调度权柄,是大越半壁江山不至于直接分崩离析的关键;相比较虏兵此时在淮西的绝对优势,徐怀率部强袭秦淮河口大营、斩杀其万夫长兀赤,只能算是小捷,还远远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向。

刘师望年少时行走江湖,年近三旬才回到老家巩义,借家族之势谋得县狱武吏的差遣,为人任侠好义、通达权变,得建继帝信任,委以执掌皇城司,不仅他能干在巩义诸将之上,声望甚至都在张辛、钱尚端之上。

韩圭也知道京襄想要掌控宿卫禁军,刘师望才是最关键之人,却不想他登门拜访被拒门外,刘师望却最终为徐怀悍然强袭敌营所打动,甚至也能完全理解这边推波助澜鼓噪宿卫将卒的不得已之处。

韩圭这时朝刘师望揖手行礼,表示前几天强行登门拜访,是有些小看了他,说道:“此时还请刘军侯速速前往京中复旨接受任命,使君可是指望着刘军侯统领宿卫禁军呢!”

刘师望起复任命也是禁军厢都指挥使,他与余珙、周述、陈缙以及即将被召回京中的余整、凌坚、韩文德等将,暂时都没有一人被直接任命为统制或都统制。

不过依照惯例,徐怀可以指定一人代为节制宿卫禁军,保证宿卫禁军能保持独立的建制,作为后续淮西战局的核心战力使用。

从各方面看,刘师望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师望朝徐怀拱手道:“若是统兵作战,余珙、周述、陈缙三将,都比我胜任一筹,非师望不可替代,请使君对他们三人也尽可放心任用。师望若说有些自得的地方,或许可与韩郎君一并襄助使君军务……”

要解淮西之围,以京襄援军及宿卫禁军为攻坚主力不假,但诸路勤王兵马依旧不可或缺,而诸路勤王兵马除了规模极大、战斗力参差不齐外,协调指挥的难度更大。

荆南、荆北的州府军在建邺帝于襄阳登基之后,经过改制,基本都淘汰掉孱弱不堪的厢军,以州府兵马都监司征募乡勇健锐为主,同时也以路兵马都部署司为核心,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在经过长期的轮戍与进剿洞荆湖匪作战后,也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然而除开荆南、荆北两路外,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以及两浙东路、两浙西路乃至更为远遥的广南西路、广南东路、西川路,地方兵马就复杂了——这七路仅有少量的禁军驻扎,约两到四千余众,受诸路兵马都部署司直接统制,而州府所辖则有厢军及团练乡勇,受各州府兵马都监司管辖,与上一级路兵马都部署司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这也是大越立朝一百多年来为了防止地方官员擅权,搞出来的地方兵马制衡体系。

虽说勤王兵马都明确要求以诸路为单位进????????????????行组织,但实际上指挥体系都是临时凑成的,不值得信赖。

并非刘师望觉得韩圭或者京襄其他谁能力会有欠缺,实际是要将九路勤王军协调、调度好,同时还要协调解决好诸路勤王兵马的后勤补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困难。

同时他也觉得这是徐怀最需要投入精力与注意力的一个地方,毕竟诸路各出一万兵马,总计就得九万人马用于淮西战事,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便自告奋勇分担此事。

“好!”徐怀拍案说道。

京襄嫡系兵马,徐怀是计划用范宗奇、乌敕海二人统领,徐惮、蒋昂等人充当统兵将领,同时也会使范宗奇担任前线指挥;傅梁、陈肃、程啸三将则协调史琥统领牛首山义军。

在接下来的战事里,除了董成将与郑屠留在京中协助王番协调粮秣钱饷之事,而牛首山义军将充当京畿及附近地区的基础防御,在即将踏足的淮西战场上,也恰如刘师望所言,真正的难点并非京襄嫡系兵马或宿卫禁军的统领与指挥,而在于九路勤王兵马如何协同并进上。

第一次淮南会战,朝廷抽调增援的主力乃是神武军及左右宣武军及左右骁胜军,都是自成体系的精锐战力,胡楷作为枢密使督战,远没有现在这么困难。

徐怀目前计划以是范雍、张雄山为首,将陈松泽、姜平等军情司武吏集中起来,设立一个临时的衙署专司其事,但犹感不足。

京襄是有更合适的人选,比如徐武碛、徐武江、史轸,但史轸需要坐镇泌阳,徐武江需要坐镇南蔡,徐武碛与王举、潘成虎、郭君判需要盯住汝蔡及申州防线,目前京襄北面所承受的军事压力绝对不轻。

徐怀甚至还考虑邀请刘衍主持其事,但徐怀又更希望刘衍能前往巢湖以东的巢县,统领右骁胜军残部及庐州尚坚持抵抗的地方兵马。

刘师望自告奋勇,正好解决徐怀正为之头痛之事,如何不欣然允之?

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六十章 职事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十章 去淮川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二百一十七章 夺城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牵涉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战第一百八十八章 岁旦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一章 途中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百章 议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传信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九十二章 客远不为阻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四十一章 水力锻锤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八章 议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三十一章 雄兔脚扑朔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邺第十二章 突袭第七章 武技不斗官技第九十章 说服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十三章 夺寨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雾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四章 岳海楼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忧烦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围砦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
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六十章 职事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十章 去淮川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二百一十七章 夺城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牵涉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战第一百八十八章 岁旦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一章 途中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百章 议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传信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九十二章 客远不为阻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四十一章 水力锻锤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八章 议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三十一章 雄兔脚扑朔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邺第十二章 突袭第七章 武技不斗官技第九十章 说服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十三章 夺寨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雾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四章 岳海楼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忧烦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围砦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