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议

刘俊在大同城下为守军射杀六日之后,刘世中、蔡元攸才正式召开军议宣布借兵之事。

军议仅限都虞候以上的将官以及都统制、宣抚使、转运使的重要幕职官员才有资格参与,朱芝、史轸虽然阶衔低微,但作为兵部此时在应州唯二有官身的代表,也得以参加军议。

“什么,要找赤扈人借兵?这也未免太荒谬了吧!”

朱芝即便经历大同之事有所磨砺,世家子弟优越且浮躁的性情,却不可能轻易就彻底收敛起来,他坐堂上,刚听刘世中说出找赤扈人借兵之事,目瞪口呆之余就冲动的站起来质问,

“朝中有人议论刘令公畏敌怯战,官家还不以为然,勒令谏台谨言,但大越此时在应州集结十万精兵强将,而契丹在大同城都剩不到三万残兵,还一个个如丧家之犬,刘令公何至胆怯到要找赤扈人借兵?”

刘世中料得会有非议借兵之事,却没想到朱芝跳出来就数落他胆怯畏敌,这是他的心病,也是他逆鳞,勃然大怒,拍着桌案便厉声喝斥:“老夫征战半生,身上刀箭创口百余,岂容你信口雌黄污蔑?你这乳口小儿,用兵之险岂是你妄议的?”

“……”

刘世中半生征战,还是很有些积威,朱芝叫他眼睛一瞪,气势就泄了许多,但他也是倔强性子,当着这么多人不想轻易退让,梗着脖子质问道,

“怯不怯战,暂且不提,但刘令公、蔡小相公,可曾想过没有,赤扈人的兵马又岂是好相借的,他们倘若不怀好意,又要怎办?徐怀,你来说说看,我们是不是要防备赤扈人不怀好意思?”

朱芝在刘世中、蔡元攸等人面前,到底是没有什么底气,叫刘世中虎视眈眈的盯着,心虚的朝徐怀看过去,希望他能站起来说几句话。

徐怀早就料定骁胜军、宣武军难逃一败,但还是没有想到刘世中、蔡元攸会有这样的骚操作。

失望透顶之余,他自然也是彻底的心灰意冷,不想与刘世中、蔡元攸争论什么。

再说他能凭借口舌争赢什么吗?

为确保这次北征伐燕,骁胜、宣武两军尽调入河东,骁胜、宣武两军都虞候、都指挥级以上的高级将领就有近三十人;天雄军作为河东路正军,这次没有直接参战,曹师雄、曹师利及孟平等将也请托未到应州来,但除了徐怀之外,文横岳、阴超二人想着改换门庭,有意攀附蔡系,这次也带人到应州来拜见刘世中、蔡元攸。

除此之外,还从河东诸州征调数万厢军、乡兵从征,负责粮秣军械转输及铺路挖壕等事,也有十数负责的将吏得以参加军议。

偌大的厅堂之中,刘世中、蔡元攸靠北墙居中而坐,两侧则各是三列座椅,徐怀与朱芝、史轸三人则被安排在靠着大门口的座席上。

徐怀拉了拉朱芝的衣袖,说道:

“朱芝,你先坐下来,你说话这么冲,将刘令公活活给气死了,你担了这个天大的责任?再者,不要说你我皆乳口小儿了,刘衍、陈渊、曲景诸军侯都在,又哪个有资格妄议军国大事了?”

朱芝叫徐怀拉住坐回座席,气势是弱了,但仍然低声喋喋不休的抱怨道:“跟赤扈人借兵,不是与虎谋皮吗?”

“徐军使这话似是指责刘令公、少相乃是刚愎自用之人?”田志甄听徐怀将朱芝拉回座上,话里却夹枪带棒,阴恻恻的从对面盯过来问道。

“你算什么狗东西?我乃天雄军第十将都虞侯、朔州巡检使,曾助王禀相公在桐柏山杀万余匪军,又助朱沆郎君从大同城救回万余兵卒,在刘令公、少相面前,尚觉得位卑身微,不敢大声说话,你可有品秩在身?你这狗东西有什么资格坐我与诸将对面说三道四?”徐怀失望之余,心里也窝着熊熊怒火,盯住田志甄,拍着案席厉色质问道。

田志臻没想到徐怀翻脸比翻书还快,被他厉声辱骂,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却不知如何反驳。

“田先生乃蔡相所看重之人,是老夫与少相请入公堂参与议事,徐军使,你有什么意见?”刘世中怒问道。

“啊,原来这狗,啊,不,这田东西,不,田先生乃是刘令公与少相请来,徐怀失礼了,”徐怀强压胸臆间的怒气,双手撑住案席,站起来后闭目停了片晌,才给田志甄作揖施礼,说道,“还请狗,啊不,田先生大人不计小人过,待军议过后,还请田先生给徐怀一个赔礼道歉的机会!”

“常言道不知者不为罪,徐怀言语孟浪,实在不知道这位田先生乃是蔡相府上谋臣,以致能以私吏能公然进出厅堂议论军国大政,而我等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之辈,反倒成了乳口小儿,是徐怀孟浪了,”徐怀又走到堂前,按住腰间佩刀,踞然朝居中而坐的刘世中、蔡元攸看去,问道,“徐怀最后抖胆问刘令公、少相一句:你们是不是已经遣使与赤扈人谈妥借兵之事,此时仅仅告之诸将而已?你们又许以赤扈人什么好处,叫他们愿意借兵攻打大同?”

田志甄都差点气闭过气去,刘世中、蔡元攸也是气得须发皆立,但徐怀棉花团里塞满钢针,令他们想拿咆哮公堂之事问罪徐怀也难。

再一个,他们宣布借兵之事,公堂之中诸将吏虽然多为蔡系嫡信,但众人脸上都是惊诧莫名,刘世中、蔡元攸二人也看在眼里。

而郭仲熊、刘衍二人最初都强烈反对借兵,是叫他们强行说服,才得以遣使去找赤扈人谈妥借兵之事。

刘世中、蔡元攸这时候多少担心与徐怀、朱芝在这件事上纠缠太多,最后搞得群情义愤起什么波折。

“你坐回去,有什么事且听着便是,老夫不会欠你一个解释!”刘世中黑着脸,勒令徐怀坐回座席。

蔡元攸沉吟片晌,跟诸将吏解释道:

“兵书常言,用兵乃凶险事,遇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我大越在应州是集结十万兵马,但悍然善战者仅西军六万余众,比大同残敌略高一些,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在大同之侧,契丹还有萧林石诸部守怀仁、金城。天雄军溃灭于大同,除了岳海楼暗通敌国外,不可不说大意轻敌也是重要原因。这次之所以找赤扈人借兵,并非轻视西军悍勇,实是为确保万无一失攻陷大同。不过,这也不意味我们就坐守应州,不参与攻城了。我们是已经遣使找赤扈人谈妥借兵条件了,双方约定十日后出兵从南北同时夹攻大同城。倘若最终是我部攻入大同,并夺取大同全部的城区,我们最后会给赤扈人奉上二十万贯犒赏钱;倘若双方都攻入大同城,除了二十万贯犒赏钱外,赤扈兵马可以掠夺其占领区域的人口、财货。所以,到底是不是怯战畏敌,还要全赖诸将吏英勇作战。只要诸将吏能身先士卒,率先攻陷大同城、占领大同全城,赤扈人远道相援,诸将大概不会舍不得送出二十万贯犒赏钱吧?”

徐怀走回座席后坐下,朝堂上骁胜、宣武两军及河东诸州的将吏看去,看到大多数将吏虽然对借兵一事感受诧异,但情绪并不是十分的激烈。

他原以为会强烈反对这事的刘衍、郭仲熊,应该事前也已经为刘世中、蔡元攸压制或说服。

蔡系大多数将吏,即便心里多少有些不耻如此示弱,但从根本上对赤扈人的警惕性严重不够,这也是蔡系及其他主战派的一贯立场,他们此时心里不满,更多不满借兵,会令他们夺取大同的功勋,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耀眼罢了。

因此他们心里即便不满,也不会不满到朱芝直接炸毛的地步,也不会真有多强烈的反对刘世中、蔡元攸的决定。

而徐怀此时还能够冷静下来,则是他对赤扈人的勃勃野心看得太透。

他知道就算这时阻止借兵,但只要骁胜、宣武军不能果断撤回雁门,只要朝野这时候还幻想收复燕云,赤扈人就能会不断的制造机会,试探大越的虚实,继而悍然南下。

刘世中、蔡元攸的愚蠢,只是将大越满朝文武的无能、孱弱,在这一刻彻底的暴露在赤扈王公将帅眼前,倍加激发他们的贪婪野心——也许在此之前,赤扈王帐对要不要南下还心存犹豫,但在借兵之事后,徐怀相信赤扈王帐应该不会再有什么犹豫了吧?

徐怀满腹心思,对后续的军议也漠不关心,甚至都不关心骁胜、宣武两军后续的作战安排,反正刘世中、蔡元攸也不会安排桐柏山卒参与进攻大同。

军议结束,刘世中、蔡元攸在行辕设宴招待诸将吏,徐怀与朱芝当然不会留下来饮宴,两人直接起身离开。

徐怀、朱芝刚走出行辕,史轸从后面的巷道追过来,先给徐怀行过礼,又拽住朱芝说道:“刘郎君为朝廷捐躯,他的棺木一直停留在应州也不是个事儿,我想带上几人,先护送刘郎君的棺木归乡尽早入土为安;此间诸多事,只能都依仗朱小郎君您了……”

“也行。”朱芝没有多想,直接答应下来。

“再忙也不急于一时,史郎君,你陪我们去喝两杯水酒。”徐怀拽住史轸,不由他分说,叫人腾出一匹马来,将他按到马鞍上……



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四十二章 夜话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一百七十章 廷议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协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六十四章 选择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七十七章 杀将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时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卷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九十五章 大战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九十八章 余音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二百一十章 迁都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一百六十八章 划清界线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十六章 京襄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端即尾声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
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四十二章 夜话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一百七十章 廷议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协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六十四章 选择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七十七章 杀将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时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卷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九十五章 大战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九十八章 余音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二百一十章 迁都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一百六十八章 划清界线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十六章 京襄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端即尾声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