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

入夏后的古坡河两岸,草长莺飞,远山青翠连绵不绝。

古坡河乃是渭水南岸支流之一,其中上游地区以及渭水中上游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羌人核心栖息地之一。

这一区域旧属秦凤路秦州,宣德年间改属熙河路岷州,与西边的洮水、大夏河沿岸地区,近百年来一直都是朝廷与党项争夺最为激烈之地。

赤扈南侵,熙河经略使高峻阳奉命率部东援;汴梁沦陷及建继帝在襄阳即位登基之时,高峻阳皆率部在泾渭沿岸抵抗虏兵入侵,之后诸战失利,损兵折将,又被迫退守凤州等秦岭中西段防线,无法脱身回戍熙河。

因为熙河主力兵马长期在关陕腹地作战,党项人的和南监军司趁机出兵侵夺大夏河、洮水下游地区。

等到建继帝在襄阳即位登基,熙河路西部及北部地区基本上都已经落入党项人的手中。

当时为了与党项人结盟共同抵挡赤扈铁骑,也只能接受这一既定的事实;随后就裁撤熙河路,仅保留熙州,同时将古坡河及渭水中上游沿岸的伏羌寨、大潭县等地重划划入秦州,作为契丹残部迁入的栖息地。

而此时的秦州与西部的熙州,以及南部的岷州、武州,皆划入西秦路的辖区。

广义的祁山道,始于汉中府西部的略阳县,一路跋山涉水经武州进入陇南山地,北上秦州(天水),之后沿渭水西进、北上,则是陇西大地;往东沿渭水东进,则是主宰中原上千年命运、此时已渐没落的关中平原。

狭义的祁山道,则是位于礼山县以东、嵌于陇南山地之间、长约五十里的一条咽喉峡道。

祁山道一直以来都是陇西乃是河西地区联络川蜀的必经之路,商队、马帮在进入汉中府境内之后,还可以沿汉水东进,进入荆湖腹地。

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失去荆州之后,失去从南阳进攻魏国的通道,而秦岭诸道又易守难攻,蜀汉为北伐魏国,大军数度走祁山道北上天水,意图东攻长安,祁山道因此而名闻古今。

祁山峡道一直延伸到古坡河南岸,之后分出两条岔道来,一条沿古坡河南岸东进前往秦州城方向,古坡河于秦州城西汇入渭水;一条经渡口过河,于较为北岸平缓的丘山坡谷之间西去,前往大潭县。

此时一队庞大的骡马队从祁山峡道而出——除开四五百名马夫牵引骡子、驮马外,还有两百多名披甲武装扈卫骑着战马,身上背着弓弩,马鞍挂着箭囊、大盾,马鞍后还捆绑着卷裹起来的毛毡,以及诸多杂物。

这队庞大的骡马在坡谷间缓缓而行,但在辽阔的苍穹之下,在起伏绵延的山丘间,又是那样的渺小,像一队勤劳的蚁群,往古坡河南岸的岔道口,同时也是前往古坡河北岸的渡口缓缓蠕|动着。

这些人风尘仆仆,衣衫都很有些褴褛了。

马背上披甲武士,差不多有半数年纪都不大,甚至还有些人脸庞稚嫩,但都满是疲倦,衣甲上还有凝固的暗褐色的血迹。

可以想象他们一路走了多遥远的路途,经历怎样的凶险才抵达秦州——如今兵荒马乱的,就算不是秦岭以北面对赤扈人的防线,也是盗寇滋生,远不如往昔太平。

“铸锋堂的商队来了!”

“是楚山的商队,不知道这次又有什么新鲜玩意带过来?”

“这么远的路途,能多带些茶饼、盐就谢天谢地了,乌克勒,你别想着讨好姑娘的事——你把你的箭术练练好,还愁没有姑娘不让你钻帐篷吗?”

渡口的牧民看到这一幕,奔走相告。

这支骡队马每隔三四个月都会来到秦州一次,带着秦州急缺的盐茶精铁,而且价格平易近人,比川蜀、汉中等地过来的商队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极受牧民的欢迎。

盐茶精绝大多数都是直接交易给都督府的,少量也是跟沿途的部落直接交易,不会跟普通牧民交易,但因为铸锋堂商队的存在,契丹族人按季都会领到一份虽然很少却弥足珍贵的细盐、茶饼。

吃盐才有力气。

秦州虽然也产盐,但岩盐又苦又涩。

放养的牲口会舔食石块上的咸味,人却也不能多食。

以肉、奶酪为主食的牧民,更需要茶叶解腻。

只要有了这两样物品,西迁秦州之后条件再艰苦,日子也能熬得过去。

铸锋堂的骡马队除了盐茶精铁外,每次还会带来笔砚纸墨以及姑娘媳妇喜爱的精美饰品、胭脂丹红——也会从川蜀等地进购绸布等物资——这些会在铸锋堂设于秦州城的铺院对普通牧民出售,价格都平易近人,基本上扣除长途跋涉的成本外,只加一点点微薄的利润。

因此,看到铸锋堂的骡马队出现在古坡河畔,附近的牧民看到有如过节,很多人都赶回帐篷收拾,准备进城赶集。

毕竟骡马队过来一次太不容易了,七八百匹骡马也装载不了太多的商货,错过这三五天,这些商货基本上都会一售而空,不赶早就只能等下一趟了。

看到古坡河,知道这趟艰难的行程将到终点,可以在秦州休整一个月,等骡马养壮实一些才会再次踏上返程——骡马队憔悴不堪的马夫、武装护卫神色顿时一振,连月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骡马队在渡口处稍作停顿,马夫解开布囊,给骡马喂食豆料,也会尽可能割取草料喂食——为了节约体力,也有领头人去找附近的部落联络拿一部分盐跟茶味换取牧草等饲料。

为了尽可能多的装载货物,骡马以及马夫、护卫食用,都会尽可能沿途换购。

要不然这么多人马要在途中走上三四个月,都用来驮运饲料粮食,也不够食用的。

距离秦州城还有一天的路程,此时也进入契丹诸部的势力范围,沿途遇到的部落、牧民对他们都非常的热情,众人也相当放松——徐惮将战马丢给侍卫照料,他直接抱头仰躺在草地里,看着碧澄如洗的苍穹,白云悠悠。

“这里的景色真美啊,一路辛苦,却也是值了!”

苏蕈到哪里都是一股子兴奋劲,也不知疲倦,轻勒缰绳,与柳湖亭等人驰马纵上一段天然形成的河堤,眺望北边起伏不定的山地。

入汛后,古坡河的水势也很大,但湍急的流水夹在如披裹绿毯一般的丘山之间流淌,却是与滍水、汝水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景象。

苏蕈感慨的招呼徐惮快过去。

“值得鸟,”徐惮不理会苏蕈的招呼,抱怨的问道,“奶奶的,这次又没有犯什么错误,却还被贬来给骡马队充当扈卫,一路除了几伙不开眼的蟊贼撞小爷刀口上来,日子闲出鸟来——苏蕈你怎么还得这么兴奋呢?史先生都说你心眼多,将来一定是智将。你哪里有半点智将的样子,我看你就是缺心眼。”

“走万里路、读千卷书,”苏蕈说道,“都说祁山道难行,我们倘若不是这么走一遭,又哪里有什么感受?再说这一路上所遇之人、所见之景,与楚山有那么多的不同,你不高兴吗?”

“三五天可以,十天半个月也行,但他娘走上一百天,还有啥他奶奶兴奋劲啊!”徐惮从草地坐起来,说道,“苏蕈,你与我打一架吧,你赢了我,我给你当马骑,韩奇虎肯定不敢跟我打!”

“你们两个都快娶媳妇了,这都快到秦州见萧郡王了,可别闹出什么笑话来。”徐灌山告诫道。

“说到媳妇,牛二说契丹姑娘可漂亮了,但一路走过来,牧民婆娘一个个脸黑得像锅底,屁股大得跟粮袋子似的——没想到那么老实的牛二,还会骗人,”徐惮说道,“其实我们早就该想到了,要不然韩奇虎怎么会投楚山,不跟着萧郡王来秦州呢?还是我们桐柏山里的姑娘水灵,那个身段才叫一个美啊!苏蕈,你说韩奇虎暗中相中几个了?”

韩奇虎没有理会徐惮的取笑。

“哈哈,那是你还没有进秦州城,”站在一旁的徐灌山笑道,“你跟苏蕈要是愿意娶契丹姑娘,见着萧郡王,我却是可以厚着脸皮请萧郡王给你们两小子做媒,保证你们都能娶上最漂亮、最火辣的契丹姑娘!”

徐灌山乃是徐心庵之父。

虽说徐心庵业已成家生子,身为楚山大将之一,但当世都普通早婚,徐灌山今年也才四十五岁,正值年富力壮之时,不会守在宅子里颐养天年。

现在徐灌山乃是秦州与楚山这条商道的总负责人。

作为总负责人,他也不用每一趟都亲自跟随骡马队奔波,但这一趟除了张雄山、韩奇虎、苏蕈、徐惮等人外,还有一批武士斋舍的学员武将同时考察历练,他才亲自押队。

“靠,节帅不会耍心眼把我们几个卖了,拿来跟契丹‘和亲’吧?”徐惮受惊似的从草地上跳起来。

“你啊,好吃懒做,想法还多,节帅值得在你身上玩这么大的心眼?”张雄山走过来,笑着说道,“就是让你们这些人趁着战事不那么紧张,有机会多走走,长长见识,节帅、史先生他们在你们身上寄以太多期待了!”

“对了,山爷,我听牛二说,节帅跟萧郡主有一脚,这是不是真的?”徐惮又神神叨叨的压低问道。

张雄山打了个哈哈,这个话题他可不会随便接……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占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九十章 猜忌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六十八章 最坏准备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八章 柳林之内有堂奥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四章 望山津第七章 武技不斗官技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十四章 调令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一百章 人心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十一章 天命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二十章 旧吏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十一章 袭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七十三章 劝亲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诏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占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九十章 猜忌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六十八章 最坏准备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八章 柳林之内有堂奥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四章 望山津第七章 武技不斗官技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十四章 调令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一百章 人心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十一章 天命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二十章 旧吏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十一章 袭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七十三章 劝亲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