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偏师

也不知道哪顶帐篷最先点燃,但随着回旋于岭谷间的劲风,火势很快蔓延开来——

徐惮纵马在一顶顶点燃的帐篷间奔驰,长槊翻腾如蛟,一道道凛冽的寒芒毫无留情的往还试图抵抗的蕃兵头顶挥斩而去。

“咔嚓!”

徐惮正咬住一名蕃将杀得没有招架之力,只能借助一面铁盾勉强抵挡,却不想手里今日承力过度的槊杆在这时断裂开来。

蕃将见徐惮落了单,将铁盾弃于一旁,露出狰狞的面孔,与左右数名尚有勇气一战的番兵各举锋利长刀就朝徐惮扑过来。

他们人数还是太少,溃敌太多,一顶顶帐篷点燃后,为了更有效追杀溃敌,只能分作小股人马分头追杀。

徐惮杀得性起,更是不管不顾往前猛杀猛冲,却不知何时与身后的侍卫拉开一段不短的距离。

徐惮却是夷然无惧,冷冷一笑,????????????????便将断裂槊杆弃于一旁。

徐惮腾身跃下鞍座,丝毫不看两侧扑杀过来的几名蕃兵,眼眸只是盯住举刀劈来的那名蕃将,斜步迈出,长刀出鞘有如一道雷光,以更为凶猛、迅捷之势朝蕃将左肩重劈而去。

蕃将也是悍勇之徒,虽说徐惮斜步迈出,令他斩劈之势难以为继,但使手中长刀转劈为削,以更快的速度往徐惮腋下削撩而去。

瘊子甲或许会畏勇武之人重劈刀势,但撩抹等势难以使力,更多需要借助到刀刃的锋利——蕃将手中长刀也确实是一柄良刃,在阳光下刃口闪烁寒芒,却不足以破开瘊子甲,听着“咔嚓”一声响,刃口为坚韧的甲片弹开难以寸进,更不要说在徐惮的左腋下拉开大血口子了。

徐惮的刀势是要稍慢一线,却毫无障碍的将蕃将左肩连同肩甲劈断开来。

“嗷!”蕃将弃刀捂住鲜血喷涌的左肩转身往后狂奔,没走几步就一头栽倒下来。

几名蕃兵再没有勇气围杀徐惮,转头想逃,数骑从斜里杀出,枪矛攒刺,铁蹄践踏,将这数名蕃兵踩翻。

张雄山将长矛捅进一名蕃兵的胸膛,将一面铁盾掷给徐惮,叫道:“你给我悠着点,不要真以为吐蕃就没有勇武之辈了!”

徐惮回到大汗淋漓的战马身旁,看箭囊早已射空,手里的刀刃也砍卷了,捡起一柄形制相仿的蕃刀插回刀鞘,随张雄山往西边的坡岗驰去。

围于诸山岭之间的平坝,整体上就像一只底口皆小、肚子开阔的大瓮,然后通过南北两侧的宽谷,与外围的平坝、丘原连接起来。

换源app】

成千上万蕃兵像潮水一般往两侧的宽谷逃亡。

南下残兵此时已成强弩之末,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体力难以支撑他们长时间作战,除了孙延观所部稍稍往纵深冲杀,萧泫、邬散荣所部更多还是重点围歼峡口附近的溃敌。

徐惮、苏蕈所率援骑人数又太有限,太过分散追击,看到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亡,苏蕈这时候也只能下令收兵,赶过来参见萧燕菡:

“苏蕈奉使君之命见过萧郡主,希望没有来迟!”

“没有来迟,没有来迟,刚刚好!”邬散荣哈哈笑道。

虽说南下已经承受极其惨烈的伤亡,但那也是南下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了,徐惮、苏蕈及时出现,杀溃十数倍之众的蕃兵,解了南下残兵之围,当然不能说迟。

要不然,总不能指望援兵绕到洮源去接应吧?

“侯君这次调了多少援师南下?”张雄山振声问道。

苏蕈说道:“泌阳得知萧郡主率一部分族众经洮源南下,使君就下令以王举将军为首组建武装商团,包括励锋堂武|卫、马夫以及选锋军、新附战兵在内,总计四千人马南下。途中有大批人染疾难行,于月前三千人马抵达大理国西善巨郡境内——之后,史珣率五百人众留守善巨郡,王举、史琥率两千步骑走南线往康延川寻找萧郡主,????????????????我与徐惮率五百骑大体沿泸水北上——却不想还是我们先遇到张参军与萧郡主你们……”

“朝中怎么会这么快就授旨你们南下大理的?”张雄山疑惑的问道。

遣信使赶回泌阳报信,张雄山能预料到制司一定会派出援师接应,但考虑到朝中牵制,张雄山以为再快,援应人马也要到年底才有可能赶过来会合。

虽说援应人马赶到比最初所预料的极限速度,还是拖慢了两个多月才碰上头,但这个速度也已经出乎张雄山的意料了。

“朝廷怎么可能授旨?”

徐惮这时候也赶了过来,嗤笑道,

“我们赶到静江府后停留了半个月,明确朝中不会下旨,就伪造了一封诏书,然后安排人冒充传诏使臣,假模假样也赶到静江府。广西监司也是愚蠢,竟然不能分辨诏书与使臣真伪。当时又有大理国使臣正好在静江府商谈茶马榷卖之事,我们骗过广西监司之后,又哄骗大理国使臣跟我们离开静江府一路西进。”

萧燕菡能想象徐怀定是下令王举等人要不计一切代价突破阻碍南进接应,朝廷同意京襄派援师南下最好,朝廷拖后腿,伪造诏书也不是什么难以下决定的事——想到这里,萧燕菡心情又禁不住起伏起来。

“广西监司未必就不能分辨诏书真伪,”

苏蕈可不觉得广西监司官员都是不能分辨诏书真伪的蠢货,说道,

“更可能是静江府当时仅有两千驻兵,即便识得诏书真伪,却只能故作不知!不过,我们是从静江府顺顺利利离开了,但广西监司不愿承担干系,事后也一定想办法将矫诏之事捅破,估计制司与使君正为这事头痛呢!”

张雄山猜想苏蕈所言更接近真相。

徐怀之所以千方百计游说契丹残部克服一切困难南下,一个原因是契丹残部在岷山以西的空间极其狭窄,西迁的通道又被锁住,不南迁极可能会迫于生存的压力投降赤扈人,这是徐怀不希望看到的。

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徐怀早就考虑到大越西南方向的防御空虚问题。

静江府作为广西监司所在,府城之中仅有两千驻兵,其他城池更是仅有百余、数百县兵、府军以守,实难想象一旦赤扈人派偏师穿越吐蕃高地南下,又或者先征服吐蕃诸部及大理国,令吐蕃、大理从西南出兵,大越要如何在西南方向守住静江府以及邕州这些重镇?

此时的静江府仅有两千驻兵,战斗力还极其稀松,当然不敢跟武备精良、人马规模高达四千人众的武装商团翻脸,只能一时捏着鼻子认下伪诏,将武装商团送入大理再说。

当然,广西监司假装认不了诏书的真伪,但这事也不可能隐瞒多久,也肯定会有后患,但这已不是他们远在万里之外要考虑的。

徐惮也满不在乎的说道:

“只要一时半会咬不到我们就行了!”

萧燕菡、邬散荣、萧泫等????????????????人也无暇替制司头疼矫诏之事,他们现在还不清楚王举、史琥率领援师主力循南线走到哪里了,而蕃兵也随时会卷土重来,还得先决定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才是关键。

“我们应即刻南下——布曲寺在我们的北面,现在南逃蕃兵不多,布曲寺对神玉山以南的朵甘思地区影响也有限……”萧泫主张即刻南下,除了前路没有强敌拦截外,也希望能尽快跟援师主力会合,才能真正松一口气。

“此等蕃兵何需惧?”徐惮满不在意的说道,“我们就陈兵于此,还怕蕃兵敢再来咬我们?”

“蕃兵是完全没有预料我们是接应萧郡主的援兵,几乎没有提前加以防备。而围追萧郡主的以骑兵为主,没有步战主力,但不意味着就没有。朵甘思北部的朵思麻诸部蕃兵,早年为党项人效力,也曾响应我朝熙河路的征募,并不缺擅长使盾矛步战的武勇蕃兵,神玉山以东的岭国故地冶铁铸器水平也很高,”

苏蕈没有被之前的大胜冲昏头,比较谨慎的比较去与留的优劣,说道,

“当然了,蕃兵新败,一时半会儿想重新集结大军也难,我们在这里停留月余,等王举、史琥他们赶来,也无不可。”

“倘若徐怀在这里,会如何决断?”萧燕菡此时还未能摁下胸臆间的激越情绪,在众人意见有分歧之时,禁不住徐怀在此会如何决断。

“使君若在这里,多半会赞同徐惮的主张。”张雄山说道。

徐怀的根本目的,还是希望契丹残部都能南下。

现在他们为了避开以布曲寺为首的朵甘思北部吐蕃势力南下,实际上并没有打通朵甘思与洮源的通道,最好的办法就是趁赤扈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他们从南线吸引住朵甘思北部蕃兵的注意力,或者争取再多打几场胜仗,然后尽可能说服萧林石派遣更多的契丹兵马循着他们走过来的道路……

第二百章 议事第六十六章 揭过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八十八章 阶下囚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十七章 换血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为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二百章 议事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杀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二十八章 洪流难遏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权宜之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四十四章 军虞候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军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十二章 北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三十章 西进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一百零五章 夺军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将
第二百章 议事第六十六章 揭过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八十八章 阶下囚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十七章 换血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为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二百章 议事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杀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二十八章 洪流难遏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权宜之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四十四章 军虞候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军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十二章 北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三十章 西进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一百零五章 夺军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