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

“司空府河洛行营都统制王宪将军麾下前锋大将孙延观、苏蕈斩敌六千,克偃师、洛阳、宜阳……”

“司空府河洛行营都统制王宪将军麾下右军大将傅梁斩敌六千,克巩义,进军虎牢关……”

“司空府河洛行营都统制王宪将军麾下左军大将蒋昂斩敌四千,克龙门山、孟津、渑池、新安、茅津渡,进军函谷关。”

“司空府京西行营都统制唐盘麾下前锋大将殷鹏率部斩敌五千,克长葛、新郑,余缙率部克鄢陵,兵锋直指中牟、新密。”

“司空府京南行营都统制杨祁业麾下大将范宗奇、杨霁斩敌四千,克柘城、鹿邑、谯城。”

“司空府寿濠行营都统制邓珪斩敌三千,收复宋州、宿州。”

“司空府河洛行营都统制王宪亲率大军斩、俘敌军一万四千余众,克伊阙……”

“司空府河洛行营都统制王宪麾下左军都指挥使克洛宁,洛阳府、陕州全境皆复……” ????

“司空府河洛行营都统制王宪麾下右军大将傅梁克荥阳。”

“司空府京西行营都统制唐盘麾下前锋大将殷鹏克郑州治管城。”

“司空府京西行营都统制唐盘麾下将余缙率部收复汴梁全境!”

绍隆八年入秋之前,除了诸路州府兵马正常参与四大行营轮戍外,司空府没有对京襄路之外的州府兵进行额外的军事动员,也没有额外征调粮秣钱饷。

除此之外,直属于司空府的京襄路还征调数万辎兵,着手修造泌襄、泌蔡大道。

这些都令朝野以为今年这个冬季会较为平静的度过,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

却不想进入十月之后,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捷报快马呈往襄阳,直到腊月二十六日,京西行营大将余缙率部收复汴梁的消息传到襄阳,一系列的胜捷才暂告一段落。

虽说对于司空府众人而言,在颍州大捷之后,收复河淮大部地区已经是顺水推舟之事,但绝大多数世人,乃至大多数被迫迁都襄阳的朝臣,都意识不到这点。

他们甚至怀疑颍州大捷是有水分的。

一封接一封的捷报传到襄阳,直至收复汴梁,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都禁不住一阵恍惚,帝都这么轻易就收复了?

那三年多前,赤扈人一度杀过长江,纵马建邺府境内烧杀掳掠,又是怎么回事?

叫人一度怀疑四年前第二次淮南会战的前期,败得那么惨烈,是他们的记忆出了问题。

当然,最为震惊、恍惚者,还是幽居襄阳皇宫的绍隆帝。

还都襄阳之后,时年七十有四的乔继恩再度出任内侍省监,又两年过去,乔继恩精力越发不济。

好在皇宫内的主要事务,目前由皇城司负责;为了省减开支,宫里的内侍宫女也都裁减到仅剩四百人。

这些内侍宫女还都是逃京事变发生时被抛弃在建邺,早年服侍过先帝的那些老人。

因此,宫里也没有太多繁琐事务,需要乔继恩操劳。

他每日主要就在内侍省的班院走动一二,又或者前往齐王府到缨云公主跟前请个安。

至于寝宫、垂拱殿等绍隆帝日常起居之所,乔继恩则是能不去则不去。

只是入冬以来,随着北面捷报频传,绍隆帝脾气日益恶劣,好些内侍、宫女动辄受绍隆帝打罚惩处,乔继恩才不得不每天前往垂拱殿应卯。他也是担心有些事闹得太大,皇城司出面干涉,叫大家的颜面难看。

这一日午时乔继恩在班院午睡,叫人急吼吼闹醒。

“肖长贵给陛下沏茶,也不知是怎么懈怠了,茶水有些烫嘴,惹恼了陛下。陛下下旨要将肖长贵拖出去杖三十大棍才肯饶他!这三十棍要打实了,不是要肖长贵的命吗?”赶来报信的内宦,惶急说道,恨不得将乔继恩拖往垂拱殿救人。

乔继恩心里轻叹一声,拿手搓了两把脸,就叫人领着往垂拱殿走去。

刚走到垂拱殿侧面的宫院大门,乔继恩就见晋龙泉在数名亲从侍卫的簇拥下,从前面的夹道走过来。

逃京事变后,晋龙泉名义上没有入仕,而是留在江东给刘衍当了近三年的幕职,主要协助刘衍署理清田等事,一直到颍州大捷之后,江东清田也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才得刘衍推荐入皇城司任亲从都指挥使。

还都襄阳后,没有另置宿卫禁军,由潘成虎权知襄阳府事兼领兵马都监,主持襄阳军政及守御事务。

除了潘成虎所掌握的襄阳府军之外,徐忻以勾当公事执掌的皇城司,也遵循旧例,皇城司辖下编两千五百名亲事亲从侍卫将卒,负责皇城宿卫之事,设亲从都指挥使一人,亲事都指挥使五人。

亲从都指挥使名义上仅仅是六品侍从武官,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晋龙泉实际乃是司空府掌控襄阳局势,除潘成虎、徐忻之外的第三人。

又由于皇城司有刺探朝野之权,司空府又明确下令由晋龙泉专司其事,这一方面将晋龙泉提升到与徐忻共掌皇城司的地位,也坐实了一些猜测当初逃京事变发生前后,形势实际都在京襄的掌控之下。

看到晋龙泉赶过来,乔继恩就知道绍隆帝闹脾气,近前服侍的内侍宫女除了找他过来平息事端外,也第一时间通知了晋龙泉。

司空府如日中天,乔继恩也不怨宫里的老人都知道审时度势,朝晋龙泉拱拱手,假装不知道的问道“肖长贵那个糊涂蛋,办不好事情,触怒了陛下,怎么将你也惊动了?”

晋龙泉还礼道“陛下近来心绪不宁,性情烦躁,近侍虽有小过,却动辄大罚,我们还要耐心劝上一劝的。”

乔继恩与晋龙泉走向垂拱殿,一名中年内侍被捆绑在廊前待用杖刑,看到乔继恩、晋龙泉过来,跪下来叩头哭诉“乔大宦救长贵一命,长贵再也不敢懈怠了!”

“好好跪着!”乔继恩瞪了那宦臣一眼,厉声训斥了一番,便与晋龙泉往大殿里走去。

大殿之中十数内侍、宫女跪了一地,绍隆帝负气坐在御案之后,御案前有好些瓷器、砚台砸碎的碎片。

“肖长贵办事糊涂,触怒龙颜,老臣这就将他拖去班院责罚,还请陛下息怒,莫要气着龙体!”乔继恩上前叩首奏道。

绍隆帝没有理会乔继恩,只是盯着晋龙泉,厉声质问“怎么,朕处置一两个不开眼的奴婢,也需要得到皇城司的允许吗?”

“陛下多虑了,皇城司乃陛下之爪牙,陛下想做什么,皇城司都应悉数照办,又怎可能反过来约束陛下?”晋龙泉揖礼道。

“那个不开眼的奴婢连丁点小事都办不妥当,你与乔继恩便在垂拱殿前督刑,以儆效尤。”绍隆帝厉色说道。

“微臣遵旨。”晋龙泉拱拱手说道。

晋龙泉与乔继恩走出大殿,着人将肖长贵拖到大殿前的场地上,扒下衣裤,不轻不重打了三十棍便送回院舍用药,以免真伤了性命。

复过旨后,乔继恩与晋龙泉再走出垂拱殿,微微叹了一声,低声吩咐在垂拱殿侍候的宦臣“陛下心绪烦躁,你们要小心服侍着,但有什么大的惊动,切不可妄自施为,需先禀过晋郎君、徐郎君二人再行其事,可都记得了?”

“乔大宦言过了,”晋龙泉跟乔继恩拱手道,“我刚才是怕打扰到乔大宦午休,才跑过来看一眼,但这些始终是内侍省的事务,我与徐忻是不应插手的。”

乔继恩只是笑笑,岔这个话题不谈,说道“司空府收复汴梁,比预计要早许多啊,想必孟、卫、泽、蒲诸州以及关陕、河北等地收复也是指日可待了。虽说使相那边不会急着还都,但现在有些事情未尝不可以筹备起来。我已老朽,宫里的事务还是要尽快托付他人接手,一把老骨头就想着葬在汴梁……”

颍会大捷后,乔继恩陪同周鹤、钱择瑞等人前往泌阳见过徐怀,当时徐怀就表示不会急着还都汴梁。

乔继恩当时还以为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收复汴梁,没有特别琢磨这事。

没想到才过去大半年的时间,整个京西北路、京畿路以及京东西路南部地区近乎不费吹灰之力的收复过来。

乔继恩现在越发感到自己精力不济。

其他事他不想插手,连问都不想问,但想到先帝在世时,念念不忘的收复中原、还都汴梁,就想着自己或能在汴梁度过有生之年。

潘成虎、徐忻皆是司空府嫡系,但他们乃是统兵武将出身,不会太仔细考虑还都之事。

周鹤、顾藩、钱择瑞三人地位又太高,即便他们心里有盘算还都之事,但乔继恩想前往汴梁筹措还都之事,却不指望他们三人帮着说项。

晋龙泉一直以来都是徐怀部署在晋庄臣身边的暗子,现在皇城内外事务也基本是他在负责,深受徐怀的信任,诸多事务思虑周全,乔继恩就想着请他帮忙在徐怀跟前传话。

徐怀对帝国未来的发展构想,乔继恩或许不熟悉,晋龙泉还是清楚的。

现在已经不是还都汴梁早或晚的问题了,而是徐怀压根就没有想过还都汴梁这事。

一方面是接下来对赤扈的用兵,主要侧重于西北及北方,不用将大量的资源消耗在还都汴梁这事上。

一方面京襄得以崛起的工造体系,严重依赖于山地的水力资源。

相比还都汴梁,司空府内部却有一些声音主张都定于郑州。

郑州位于汴梁以西,可以兼顾对关陕、河东、河北的作战,既有广阔的平原地区发展农耕、城池,也紧挨着嵩山东麓,可以发展水力工造,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在司空府新的工造规划里,从叶县北上,经襄城串接许昌、长葛、新郑,北至郑州治管城的砂石大道,是与经汝州治梁县,经伊阙北接洛阳的大道,是接下来要优先推动的。

而从叶县到管城这条大道,横跨澧水、北滍水、颍水等好几条大河,每条大河都要建造一座大型铁桥贯接,工程量巨大,年时间难将砂石大道修通。

因此不管是还都,还是择址另立新都,短时间内并不会实际性的去做。

不过,收复汴梁之后,不仅乔继恩有还都汴梁的心思,朝中也顿时多了很多还都汴梁的声音。

就目前来说,司空府当然可以借口黄河以北仍在虏兵控制之下,汴梁城随时有得而复失的可能,无视朝中还都的议论,但等战局进一步稳定下来,司空府到时候还想强行压制还都的声音,可能会使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再次暗流汹涌起来。

这一点,司空府内部早就有过讨论,史轸、韩圭他们主张用“拖”字诀。

说白了就是司空府不会公开反对还都汴梁,甚至还会在口头上支持还都。

到时候只要不实际拨付钱粮,筹措十年二十年,还都之事都不可能落实下去;司空府甚至借口还都汴梁之事,将一些看不顺眼的官员都踢到汴梁去负责筹措之事。

这个计谋还没有真正去实施,晋龙泉却没想到乔继恩主动想钻进这个网里,苦笑道“布曲寺使者年后就会抵达襄阳觐见,商谈内附之事,到时候使相也会到襄阳来。乔大宦有什么话,你找使相说便是!”

“哦,贡嘎山大捷传来襄阳都还没有两三个月时间吧,布曲寺这就请求内附了,会不会是缓兵之计?”乔继恩讶异的问道。

在乔继恩的印象里,布曲寺这样的割据势力占地广逾三四千里,一次作战失利损失两三千人马,怎么这么轻易就屈服了?

晋龙泉笑道“是不是缓兵之计,这得布曲寺的使者赶到襄阳,才能判断一二!”

布曲寺控制六岗中北部地区,看似占地极广,但相比较吐蕃王朝极盛时期,六岗地区的气候环境又恶劣了许多,整个六岗中北部地区栖息繁衍的蕃民,可能都不到三十万人。

布曲寺事实上又是两次受重创,总计损兵折将七八千众。

对辖民仅三十万的割据势力来说,损兵折将七八千众,已经是极其惨重了。

当然,也不排除布曲寺是缓兵之计,但司空府短期间也没有出兵贡嘎山以西的安排,将计就计,相互行缓兵之计,却也没有什么损失的。

毕竟就司空府短期对吐蕃诸部的战略要求,就是不倒向赤扈人就够了。

至于布曲寺会不会同意借道,司空府此时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意愿。

毕竟西征大军从吐蕃高地借道,直接迂回到河湟地区,削弱赤扈人对河西、洛湟等地的统治,就算布曲寺等割据势力积极配合,风险还是太大,司空府也很是犹豫,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却是这次布曲寺遣使过来请求内附,徐怀想亲眼见一见使者,了解吐蕃高地与中原不尽相同的文化传承,但又觉得他直接在泌阳召见布曲寺使者,有些太昭然若揭了,就想着他也该到襄阳“觐见”“觐见”绍隆帝了…………

,从叶县北上,经襄城串接许昌、长葛、新郑,北至郑州治管城的砂石大道,是与经汝州治梁县,经伊阙北接洛阳的大道,是接下来要优先推动的。

而从叶县到管城这条大道,横跨澧水、北滍水、颍水等好几条大河,每条大河都要建造一座大型铁桥贯接,工程量巨大,年时间难将砂石大道修通。

因此不管是还都,还是择址另立新都,短时间内并不会实际性的去做。

不过,收复汴梁之后,不仅乔继恩有还都汴梁的心思,朝中也顿时多了很多还都汴梁的声音。

就目前来说,司空府当然可以借口黄河以北仍在虏兵控制之下,汴梁城随时有得而复失的可能,无视朝中还都的议论,但等战局进一步稳定下来,司空府到时候还想强行压制还都的声音,可能会使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再次暗流汹涌起来。

这一点,司空府内部早就有过讨论,史轸、韩圭他们主张用“拖”字诀。

说白了就是司空府不会公开反对还都汴梁,甚至还会在口头上支持还都。

到时候只要不实际拨付钱粮,筹措十年二十年,还都之事都不可能落实下去;司空府甚至借口还都汴梁之事,将一些看不顺眼的官员都踢到汴梁去负责筹措之事。

这个计谋还没有真正去实施,晋龙泉却没想到乔继恩主动想钻进这个网里,苦笑道“布曲寺使者年后就会抵达襄阳觐见,商谈内附之事,到时候使相也会到襄阳来。乔大宦有什么话,你找使相说便是!”

“哦,贡嘎山大捷传来襄阳都还没有两三个月时间吧,布曲寺这就请求内附了,会不会是缓兵之计?”乔继恩讶异的问道。

在乔继恩的印象里,布曲寺这样的割据势力占地广逾三四千里,一次作战失利损失两三千人马,怎么这么轻易就屈服了?

晋龙泉笑道“是不是缓兵之计,这得布曲寺的使者赶到襄阳,才能判断一二!”

布曲寺控制六岗中北部地区,看似占地极广,但相比较吐蕃王朝极盛时期,六岗地区的气候环境又恶劣了许多,整个六岗中北部地区栖息繁衍的蕃民,可能都不到三十万人。

布曲寺事实上又是两次受重创,总计损兵折将七八千众。

对辖民仅三十万的割据势力来说,损兵折将七八千众,已经是极其惨重了。

当然,也不排除布曲寺是缓兵之计,但司空府短期间也没有出兵贡嘎山以西的安排,将计就计,相互行缓兵之计,却也没有什么损失的。

毕竟就司空府短期对吐蕃诸部的战略要求,就是不倒向赤扈人就够了。

至于布曲寺会不会同意借道,司空府此时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意愿。

毕竟西征大军从吐蕃高地借道,直接迂回到河湟地区,削弱赤扈人对河西、洛湟等地的统治,就算布曲寺等割据势力积极配合,风险还是太大,司空府也很是犹豫,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却是这次布曲寺遣使过来请求内附,徐怀想亲眼见一见使者,了解吐蕃高地与中原不尽相同的文化传承,但又觉得他直接在泌阳召见布曲寺使者,有些太昭然若揭了,就想着他也该到襄阳“觐见”“觐见”绍隆帝了…………

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一百三十八章 峡道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败的游说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六章 危急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六章 危急第十四章 调令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六十五章 阵战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线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二十二章 兵饷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九章 作战方案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三十一章 纸上得来总觉浅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九十一章 意气用事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九十二章 噩耗频传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六章 相好不相亲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六十九章 岂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五十章 贵子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谋族兵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九章 作战方案第七十九章 晨时
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二章 他乡不知身寄客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一百三十八章 峡道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败的游说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六章 危急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六章 危急第十四章 调令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六十五章 阵战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线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二十二章 兵饷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九章 作战方案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三十一章 纸上得来总觉浅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九十一章 意气用事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九十二章 噩耗频传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六章 相好不相亲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六十九章 岂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五十章 贵子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谋族兵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九章 作战方案第七十九章 晨时